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 第八十章 冬小麦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第八十章 冬小麦

作者:太上老牛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09 来源:笔趣阁

丰收以后的日子,如何把多余的粮食卖掉,也成了岛上一件大事。

抛开教会那200优尤格的黑麦不算,马林和手下们共2800尤格黑麦地(另外200尤格种植了燕麦),共产出了840万磅黑麦。可是,岛上人口只有6000人,即使平均每人每年耗费500磅黑麦,也只需300万磅,还多余540万磅。

马林想了想,决定拿出500万磅,拉出去卖。每磅黑麦价值1芬尼,500万磅,价值500万芬尼呢,折合8万3千多杜卡特金币。

原本,马林是打算直接卖给维金斯商会的。但是,在外面走了一遭、长了见识的科勒告诉马林,欧洲的粮价,很是不平衡。

科勒听一名犹太商人说过,欧洲粮价,以东欧平原上最为便宜。波兰的利沃夫(现属乌克兰),因为黑土地盛产粮食,黑麦价格仅仅0.5芬尼每磅;而德意志地区,黑麦价格为1芬尼每磅;英格兰地区,则为1.5芬尼(便士)每磅;法国地区和德意志差不多;但同期的西班牙,麦类价格却很高。据说,巴塞罗那的黑麦价格,高达2芬尼每磅,小麦价格更是高达10芬尼每磅。意大利地区,原本是重要粮食产区。但因为这两年的战乱,导致粮价也开始飙高,和西班牙有的一比……

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些黑麦运往西班牙,获利可翻番。话虽如此,可马林却也郁闷。因为——他没有远洋航行的船只……

把黑麦运往西班牙,要走很长的海路。不但要小心大西洋的风浪,还要小心海盗的攻击。这年头,海上可不平静。走海路,有很大的可能被海盗盯上。除非,你的船是武装商船。

可是,马林现在,只有几艘小船,根本无法走远……

无奈之下,马林忍痛,决定还是把麦子拉去对面的英格兰卖掉。英格兰离特塞尔岛很近,只有几百公里远。马林虽然没有大船,却可以雇佣到大点的商船,把麦子拉去英格兰卖掉。

英格兰粮价偏高,黑麦零售价高达1.5便士一磅。即使批发价,也有1.2便士一磅。若是在德意志地区出售,最多只能以0.8芬尼的价格批发。拉到英格兰去,能多一半的价格。

当然,因为法国对特塞尔岛的制裁,使得马林不能用特塞尔岛的名义,把粮食运往英格兰。

为此,马林特地派科勒,去收买了几名穷困潦倒的犹太小商人,让他们出面,在阿姆斯特丹组建了一个“北海商会”。然后,以“北海商会”的名义,雇佣了海船,把黑麦运往英格兰出售。

虽然,被英国人征收了每镑6便士的进口关税,但这些同英格兰和德意志地区的粮价差距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而且,英国货币比较足值,和神圣罗马帝国发行的最足值的帝国货币差不多。不像德意志北部诸侯,滥造劣币。比如,帝国芬尼的含银量和英国便士差不多,有一半左右。而特里尔和科隆等地发行的地方芬尼,含银量都远不足25%,几乎变成铜币了……

英国因为国家政令统一,铸币权归王室,加上英国王室没法国王室那么不要脸,所以所铸货币相对比较足值。因此,英国经济向来稳定。和英国贸易,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而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都没有发现,这个所谓的“北海商会”,其实就是马林所有的。所以,法国人的经济制裁,算是落了空……

也难怪,马林经历过后世华夏的经济大潮,对于钻空子这样的事情,虽然不拿手,但却甩中世纪的人八条街。法国人的制裁,马林只简单地给特塞尔岛的商品换了个“外壳”,法国人就抓瞎了……

这年头,欧洲各国可没有什么特工间谍,交通和通信都极为不便。马林这边搞出点事,即使明目张胆,法国那边想知道也要很久。更何况,马林是悄悄搞的,法国人想弄清楚,天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把岛上剩余的黑麦都处理掉后,马林开始思考接下来的安排。

如今,岛上除了原先的3200尤格拉姆的耕地,马林又安排农奴们开垦出了3200尤格拉姆的耕地。这批耕地,除了100尤格拉姆要分给施瓦茨,50尤格拉姆要分给弗伦茨贝格。其他的3050优格,全是马林自己的耕地。

为了开垦耕地,马林动用农奴们,填平了大片的沼泽,开挖了多条引水渠,才得到这么多的耕地。

事实上,岛上适合开垦为耕地的土地更多。但是,马林现在人手不足,只有几千农奴。这个时代,种田可是纯手工的,没有机械化。所以,没有足够的人手,土地多了也白搭。

而特塞尔岛总共也只有2万尤格拉姆大,算上沙滩和丘陵,还有草地,能开垦出6400尤格拉姆的耕地,已经算是到了极限了。因为,岛上的淡水,也就够灌溉这么多田地的。

海岛和陆地不同,陆地上,只要有大河支持,淡水资源用不完,可以使劲开荒,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而海岛之上,淡水系统和大陆上是分开的,独立的。

特塞尔岛虽然不缺淡水,但也不是无限制的。能够灌溉6400尤格拉姆的水浇地,已是极限。再多,那也做不到了。不然,马林铁定会把特塞尔岛一半的土地都开垦为耕地。

按照欧洲人的习惯,他们习惯了休耕制。冬季的时候,中世纪的欧洲人一般是不会种植庄稼的。因为,他们要让土地“休养生息”。

事实上,欧洲人是因为不懂得施肥,才需要让土地自己恢复肥力的。而华夏人则不一样,在华夏南方,一向都是一年种植两季庄稼。

除了最南边一年种两到三季水稻,其余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中南部),其实都是稻麦轮播的。秋季种植冬小麦,夏初收获麦子。然后,种下水稻,秋季收获。

因为华夏人一向知道使用粪肥(氮肥)和草木灰(钾肥),所以,即使不停地使用土地,也照样年年收获颇丰。

所以,当其他人决定放着土地长草的时候,马林打算种植冬小麦……

中世纪的欧洲,农民们习惯每年只种植一季庄稼。一般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也有冬小麦的品种,但马林听说了冬小麦的生长周期后,差点想骂娘……

因为,欧洲中世纪的冬小麦,是秋末冬初种植的不假,可生长周期,实在让人吐血。因为,这个年代欧洲的冬小麦,虽然也是10月份和11月份种植的,但收获的季节,竟然要到第二年的七八月份……

而马林清楚地记得,前世他家的冬小麦,分明是5月份就收割了。收割完了,先给地上施点粪肥当底肥后,还来得及种植水稻。然后,10月份的时候,水稻也可以收割了……

可是,这年代坑爹的欧洲冬小麦,竟然要比后世的冬小麦多生长两个多月,使得春末夏初的时节,根本来不及种植别的作物。等收货完冬小麦,土地只能再搁置几个月,等下一轮冬小麦的种植,造成了土地严重的浪费。不过,想到欧洲人还进行大面积休耕,这点浪费也就不奇怪了……

小麦和黑麦不同,在欧洲,小麦价格远高于黑麦。德意志地区,一磅黑麦只要1芬尼。而一磅小麦,却高达5芬尼。二者的差价,高达5倍。到后来,这个差距将会变得更大,达到7倍之多。

小麦和黑麦不同,黑麦比较好伺候,耕作可以粗放点,对水的需求也不大。而小麦,比黑麦娇弱多了,灌溉需水量,也大于黑麦。

中世纪的欧洲人耕作粗放,一般用轻犁把地简单地翻一翻,撒上黑麦种子,浇点水,就闪人了。然后,就是坐等,靠天收……

马林之前在岛上推广的黑麦“穴播”、深耕、除草、施肥等技术,其实是用于小麦的精耕细作的。这会儿,农奴们都比较熟悉了。

于是,在种植500优格的冬小麦时,倒是很顺利。只是,因为采用了中世纪欧洲的本土品种,下次收获小麦,得等到明年七八月份了,非常得坑……

只是,考虑到小麦那高昂的价格,即使浪费一个耕作季节,小麦高于黑麦5倍的价格,也足够让马林赚得更多了。

但马林对此并不满意,若是有生长期短些的冬小麦品种,马林甚至可以在冬小麦收获后,补种一**豆。这样,马林既可以获得很多大豆油,还能给马匹弄来比燕麦更优秀的饲料。而且,大豆能固氮,能增加土地肥力。种植过大豆的土地,再用来种植冬小麦,土地就会明显更肥沃些……

但是,想要获得生长期更短的冬小麦品种,欧洲目前自然没有,马林也没学过农业科技,不会培育优秀小麦品种。所以,他只能考虑去东方的大明购买生长期更短的冬小麦品种,以及“万能”的大豆……所以,大航海还是很有必要的……

并且,马林突然想起,貌似冬小麦需要施钾肥。钾肥能帮助冬小麦抗寒,而且能够增加产量。德国钾盐的储量比较丰富,曾经,德国还是世界最大钾肥出口国来着。好像哈茨山脉,就有几个大的钾盐矿。马林心里开始盘算,是不是派人去把那些钾盐矿买下来,作为钾肥储备。毕竟,靠着草木灰当钾肥,含量太低了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