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 第二十八章 残阵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第二十八章 残阵

作者:太上老牛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09 来源:笔趣阁

马林要求的纪律非常严格,基本达到了近代军队的水平。但这也让很多雇佣兵不满,可是,马林告诉他们,若是不努力,可能就无法通过皇帝的选拔。如果无法通过皇帝的选拔,就不能领到薪水,更无法去意大利发财。

想到在富饶的意大利抢劫的美好前景,这些人都忍了下来。他们听说过一些半真半假的雇佣兵前辈的传奇,比如,某个雇佣兵,在意大利某城邦攻占了某个城池的时候,冲进某意大利富商家里,抢了很多财物,兜里全是金币。

而马林,也发挥网络写手一般的想象力,使劲忽悠他们,捏造了很多佣兵界的传说。传说中,某支攻占了意大利某大城市的佣兵团,人人都成了富翁,取了大美女,走上人生巅峰……

这些假消息,把这些没见过世面的新手佣兵们听得热血沸腾。事实上,消息的真假他们也无从判断。毕竟,这年头可是中世纪,信息极度闭塞。马林所说的真假,他们根本无法求证。所以,他们全被马林忽悠瘸了,然后卖力地接受马林虐待一般的训练……

光是战队列以及转向训练,就花了20天。之后,马林这头“恶魔”,又开始在半夜折腾他们,搞什么“紧急集合”。半夜一声哨响,代表敌军夜袭。所有人员,必须在5分钟内穿好衣服,拿好武器,在营房门前集合列阵。而且,在这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喧哗,除了喊口令的军官。否则,军法伺候。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训练士兵们应对敌军夜袭。半夜里,军营最忌讳喧哗吵闹。一个弄不好,就可能会发生营啸。

营啸是非常可怕的,很多战例,都会出现小规模军队发动夜袭,导致被袭击的大军发生严重混乱,甚至崩溃的情况。

道理其实很简单——半夜里,大家看不清远处的情况,一旦受到袭击,大家都不知道敌人有多少,甚至不知道敌人是谁,在哪个方向。一旦心慌,恐惧就会蔓延。而恐惧一旦蔓延,可能会造成军心崩溃,然后,士兵根本不管有多少敌军,直接就四散而逃,甚至互相践踏。

所以,马林要求,哪怕被夜袭了,也绝对禁止发出大的声音,禁止喧哗,以避免恐惧扩散。大家默不作声,很容易让心情平复下来。而且,大家都不出声,军官发声指挥也容易。一旦战阵结成,军心就会稳定下来,并且还能做出反击。

可是,这样让雇佣兵们实在有些受不了。经常,他们睡得正香,然后哨声突然想起。他们听到哨声,不得不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迅速穿戴好,然后拿起武器去营房门口结合。若是慢了,就是一顿打。

作为不怕死的雇佣兵,他们满腹怨气,但马林每次在揍完不听话的家伙后,就立即给他们讲意大利的富庶,以及美好的抢劫前景……然后,大家陷入yy,就忘掉不满了……

对此,立志成为军官的施瓦茨,那是佩服无比啊。暗暗地,施瓦茨开始学习和模仿马林的一切。他发现,虽然马林没自己高大强壮,甚至武艺也不如自己。但人家那脑袋——施瓦茨自愧不如……

值夜的情况,马林也做了调整。按照中世纪欧洲人的惯例,所谓值夜,就是在大营门口安排几个哨兵站岗,一般4小时一轮换。

这样的机制,马林深深知道,是漏洞百出的。别的不说,那些前世看过的很多战争片,都会有几个身手特别好的人,趁着值夜哨兵打瞌睡,去用匕首把哨兵干掉。然后,整个军营就悲剧了……

而在现代,除了门口的明哨,一般还在营门附近,设置几个躲藏好的暗哨。之所以设置暗哨,就是怕明哨被人摸了,来不及示警。

为此,马林挑选了几名战士,埋伏在营门附近的帐篷里,不点灯的情况下,只留条缝隙往外观察,也是4小时一换岗。

对此,士兵们自然抱怨无比,而施瓦茨,则是怀着崇敬的心理,努力地把这些手段用小本本给记了下来。要不是现在还没有日记本和圆珠笔,没准施瓦茨会当场记下来这一切。毕竟,现在用的,还是鹅毛笔,要伸进墨水瓶里吸一下,才能写几个字。

……

当大伙的队列训练到大伙可以保持队形快步前进的时候,马林终于开始训练具体的战阵了。

本来,马林选定的阵型是西班牙大方阵——这是眼下条件最合适的。可是,他手里的人数太少了,完全组不起方阵。

马林思来想去,决定把这100人,仍然按照西班牙方阵来,但不搞完整的方阵,而是只训练方阵最前面的两三排的线阵……

20名弓箭手,马林没有把他们分成几排。因为,弓箭手没有什么装填时间,如果不是瞄准点杀,而只是“弹幕打击”的话,弓箭手可以一口气很快地把一筒箭(30支)全部射出去。当然,之后大部分人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脱力。但休息会儿,又可以继续。

因为弓箭射速快,马林把20名弓箭手,先放在第一排的中间。各个弓箭手之间的间距大约在30厘米左右。不像火绳枪射手,不能靠的太近。因为,火绳枪射手的火绳,是绑在胳膊上的。若是相互靠的太近,自己的火绳,没准会烧到边上占有挎背着得火药包上,容易引发大的安全事故。所以,西班牙方阵一般横向士兵间的间隔是1米。而弓箭手没有那种危险,可以相互间站得更近点。只要不相互挤到对方,保留一定间隙就可以。

经过试验,发现20名弓箭手一起射箭的威力很不错。当然,因为人数有限,无法形成那种“箭如雨下”的效果。但是,拿来对付上百人的对手战阵,绝对可以造成不小的杀伤。

不过,经过分组对抗,马林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敌人冲到近前的话,弓箭手相当脆弱,基本只有被对方的长矛手屠杀的份儿。

为此,马林左思右想,后来想了个办法——他排了两排长矛手在弓箭手前面。当作战时,弓箭手前面的两排长矛手先坐在地下,避免遮挡弓箭手视线。

而当弓箭手完成射击,射光了箭筒里的30支箭之后,指挥官一声令下,弓箭手前面的长矛手再站起来,结成长矛阵,阻挡敌军可能的突击。

这样一来,敌军想用长矛兵近身屠杀弓箭手的想法就会落空。而且,躲在长矛手后面的弓箭手,如果力气恢复了,还可以往后退几步,面朝前方向上45度,用弓箭进行抛射,从上方打击敌军的长矛阵。

经过马林的研究,马林把80名长矛手排成两排,每排40人。而中间的20人后面,则是20人一排的弓箭手。

弓箭手负责在敌军冲上来之前射光箭筒里的箭,但如果对方军队冲锋过快,太过靠近本阵。则军官会及时下令弓箭手停止射箭,而弓箭手前面两排共40人的长矛手,则会在号令下站起身,第一排长矛手平举长矛,第二排长矛手则把长矛搭在第一排人的肩膀上,防御敌人的进攻。

然后,弓箭手则往后退几步,估计一下敌军军阵方位,朝前方空中放箭,打击敌军军阵,造成杀伤。前排长矛手顶的越久,弓箭手就能带来更多杀伤。若是时间久了,敌军肯定会因为伤亡过大,要么败退,要么崩溃。当然,前提是前排的长矛手要顶住敌人的冲击,没有被撕开缺口。

为此,马林雇佣镇上铁匠,为他打造了40把工兵锹,专门用来在战阵前方挖掘壕沟,以阻挡敌军的冲击,尤其是骑兵的冲击。

为了阻挡敌人骑兵可能发动的进攻,马林在阵前挖掘的壕沟,一般分两道,两道壕沟相隔只有2米。敌人若是跨过第一道壕沟,就会出现在2米宽的地带上。而在这个地带,正是在前排长矛手的攻击范围内。不管是敌军战马还是步兵,刚越过第一道壕沟,肯定立足未稳。这时,前排长矛手刺出长矛,定然让对方无法抵挡。

而且,为了防备敌人的炮击,挖掘壕沟挖出的泥土,会在两道壕沟后面,堆成一个长方形的土堆。

一旦敌人先用炮击,则所有人趴在地上,躲在土堆后面,防备炮击。这年头的火炮,打的都是实心弹,且步兵炮多半是用来平射的。只要趴在土堆后,基本上不会被炮弹打到。

而且,阵前的土堆上,马林还学英格兰人,插满了尖桩,以阻挡敌人的冲击。即使来不及挖壕沟,马林的阵前,也会快速插好尖桩,阻挡敌军的冲击,尤其是敌军骑兵的冲击。

当然,这只是一个残阵。因为人数不够,马林目前只能排两排的长枪兵。事实上,这样的厚度,是不足的。因为,真正残酷的会战中,前两排长矛手很容易被消耗掉,需要更多排数的长矛手进行补充。

但问题是,马林目前手里没人啊。所以,他只能先弄一个残阵,当样本,给负责募兵的军官看一看。而且,主要看的是他对这支队伍绝对的掌控力,以及这支队伍的严明的纪律和高效的执行命令能力。总的来说,现在只是弄个样子货,上战场未必厉害,可拿来展示和卖弄绝对吸引眼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