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平凡的清穿日子 > 六十四、远行

平凡的清穿日子 六十四、远行

作者:Loeva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5:10 来源:笔趣阁

中秋过后,张保就要上路了。一大早的,仆役们就忙着把行李装车,来来回回走个不停。当主子的就聚在大厅里,说些临别的话语。

佟氏拉着端宁,再三叮嘱他要注意天凉添衣,餐餐吃饱,若有个头昏身热,就要告诉二嫫或其他大人,万万不可轻忽。端宁仔细听着应着,一点都没有不耐烦的意思。

张保听完父亲的训导,也过来嘱咐儿子多加小心,还小声对他说道:“我在你外祖父和舅舅那边打过招呼,平日里多去向几位长辈请安。我如今领着实缺在外,家里人不会亏待你,但若实在有事,就去找他们吧。”端宁点点头,眼眶红了。

张保见他这样,便说道:“用不着哭,你如今大了,又离了父母,一切都要靠自己,你要自尊自强,别让父母失望。”

端宁眨眨眼,把眼泪收了回去,道:“孩儿知道了,阿玛放心。”

淑宁吸吸鼻子,走上前去,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哥哥道:“这是我刚做好的帽子,当是提前送给哥哥的生辰礼物,你别嫌弃我手艺不好。”却原来是昨夜二更天才做好的一顶瓜皮小帽。

端宁拿过帽子看了看,就戴上了头,笑着说:“刚刚好呢,妹妹手艺越发好了,我正想要顶帽子秋天戴呢。”然后他小声对妹妹说:“我在你随身的小包袱里放了个盒子,里面的东西是我到处收集来的,妹妹拿着路上解闷儿吧。”接着便拉着她的手说道:“今后我不在阿玛额娘身边,妹妹多替我尽孝吧,要常写信回来,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千万别病了。”

淑宁又吸了吸鼻子,点点头。

婉宁却在这时晃了过来,说道:“三妹妹别担心,我们会好好照顾端哥哥的,你就放心吧。”

就是因为这样才不放心!

端宁却没理会她,继续对妹妹说嘱咐的话。过了一会儿,下人报说行李都装好车了,张保与佟氏便正式再向家人告别,踏出府门去,正式上路了。

端宁站在大门口目送家人远去,才跟着众人一起回到大厅里。婉宁对他说道:“端哥哥别难过,三年很快就过去了,你以后便跟我们一起玩,包管叫你开开心心地度过这三年。”

端宁却正色对婉宁道:“二妹妹,我要勤奋读书,努力习武,不能陪你玩了。”

婉宁怔了怔,道:“我们也有去骑马打猎,那不就是习武了么?而且你学问都那么好了,还读什么书啊?难道你想考状元不成?”

端宁答道:“习武不是玩耍,是要苦练的。我的学问还不够好,当然要继续进学。二妹妹从小儿就是有名的才女,可惜不爱读书,照我说,二妹妹还是多读些书的好。腹有诗书气自华,二妹妹更有学问,以后才能更受人尊重。说话行事,也要稳重些,像个斯斯文文的大家闺秀才好。还有针线活什么的,都该多学学的。”

婉宁哪里听得进这些,便埋怨道:“端哥哥怎么也跟那些夫子嬷嬷一样,说起这种话来?”

谁知祖父哈尔齐听到这话,却很赞成:“这话说得好,端哥儿晓得要吃苦,要多学东西,以后定有大出息。”端宁向祖父施了一礼。

老爵爷又说道:“婉宁也是,日后不可再荒废时日了,读书也好,练习针线女红也罢,总要多学些东西,你已经十岁了,不能再像个孩子一样整天光顾着玩儿。”

婉宁最怕听到这种话,但祖父这样说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是不会不听的,想到以后的惨痛日子,心中哀嚎一声,幽怨地望了端宁一眼,心里想道:“没想到这小帅哥居然是个思想腐朽的书呆子,早知道就不理他了,划不来呀划不来。”

她这边厢暗里唉声叹气,根本就没留意到,一边站着的端宁嘴角边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

====================我是腹黑的分割线呀分割线====================

张保一行人到了城门处,与早已候着的陈老太医和刘氏姐妹见过礼,便一起前往码头上船出发了。张保与苏先生带着一半仆役坐了一艘船,陈老太医带着家仆另坐一艘,佟氏、淑宁和刘家姐妹在一起,然后便是拉大行李和仆役的一艘船。一行人浩浩荡荡,沿运河往南边而去。

淑宁拿出端宁放在她包袱里的盒子,里面是几幅精巧的九连环,想必是那个傻哥哥怕她路上寂寞,特意弄来的。想到这里,她就忍不住难过,对着岸上的热闹景象,都没有了观光的兴致。她原本还打算要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的,可是端宁不在,却让她提不起兴趣来。即便发现什么有趣的景致,一转头想要叫人来看,身边却只有春杏,实在让她郁闷不已。

从小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一但分开,还真叫人不习惯呢。

佟氏更是思念儿子,几乎是船一开动,她就开始想了。不过当着刘氏姐妹的面,不好表现得太过,只能耐着性子陪她们聊天,时间一长,倒也平静下来。

那沈家的妾大刘氏,果然是个说话做事都极爽利的妇人,极有自己的主意。佟氏这时倒有些相信她是真的自行求去,而不是被大妇赶走的了。

她的妹妹小刘氏,性情却很老实温柔。她穿着极素的蓝色衣裳,眉目很是秀气,只是带着些哀愁。佟氏跟她谈起,才知道她死了几年的丈夫原是某个王府的侍卫,成亲才一年多就忽得急病死了,只留下她和刚满月的儿子。公公婆婆责备说是她把丈夫克死的,抢了孙子去养,还将她赶出了家门。她无奈跟着姐姐过活,只能偶尔从以前的邻居那里打听儿子的消息。但如今姐姐要去千里之外投奔叔叔,她心里虽然不愿意,但无奈自己没法在京中谋生,只好跟着走了。

她说起自己的儿子时,脸上都在发光,但一说到以后就要跟儿子分隔千里,便又忍不住红了眼。大刘氏见妹妹这样,便说她:“瞧你这样整日哭哭啼啼地做什么?没得叫人家三太太笑话。”

佟氏忙说道:“怎么会笑话呢?我也是要跟儿子分开的人,哪会不明白做母亲的心?”她被小刘氏挑起对儿子的思念,也忍不住伤心起来。倒是素云在一旁劝她道:“太太也别难过了,对您肚里的孩子不好呢。”佟氏这才收了泪。

她想想,小刘氏在儿子满月后就跟他分离,数年来都难得见面,日后说不定再也没有相见之日了。相比起来,觉得自己虽然要跟儿子分开三年,但好歹是从小养了他这么大,这三年也能通信,过后还能再见的,自己的情形实在要比小刘氏好得多了。

从此佟氏便与小刘氏亲近起来,旅途无聊,有了刘氏姐妹的陪伴,她心情也好过些了。

途中淑宁无事可做,想起跟端宁的约定,便找齐了笔墨纸砚,当真把路上看到的景色,选了些简单的画了下来。不过她没有学过人物画,所以一画起岸上很多行人,便一律用圆圈当成人头,略略几笔当成四肢,就算是一个人了。倒是房舍店铺之类的有些样子。

大刘氏偶然过来瞧了一眼,忍不住笑了笑,稍稍指点了她几句。原来她在书香人家做妾久了,也沾染了些雅气。淑宁谢过她,之后果然画得好些。

船停过几晚,每当这时陈老太医便会过来给佟氏把脉,还给她开方子,预防晕船,也能顺便安胎。倒是小刘氏被他诊出气血不足,心绪过虑。老太医也给她开了个方子,一起在附近的药铺里抓了,嘱咐她要记得吃药,还要把心放宽些。刘氏姐妹自是千恩万谢。

到杭州的时候,本来也有计划要去游西湖的,但佟氏和淑宁都没心情,张保便只是陪着陈老太医去逛了一日,然后又去探访了一位同年的官员,却意外地听到郑亲王被夺爵的消息。

说起这位郑亲王喇布,当年在奉天时,张保也是见过的。早年听说在讨伐吴三桂的战争中贻误战机,前些年朝中有过议论,要追究他的责任。但有几位亲王郡王帮着说情,皇帝又看在他生病体弱的份上,只是罚俸了事,还允许他留在京中养病。先前在京城的时候,张保听说他结交了不少官员,甚至跟明珠、大皇子一派的人来往甚密,自从去年明珠失势,便有不少人传说这位郑亲王王位难保了,现在果然应验。只是不知道承袭这一********爵的人,会是谁呢?

那位同年知道张保刚刚离京,便旁敲侧击地想从他那里打听些朝中的风向,但张保对这些朝廷争斗之事不太有兴趣,便匆匆辞别出来,休整了两天,换了两艘大了一倍有多的海船,与家人一起出港了。

他们一行都只在看得见岸边的近海行驶,并不曾离得远了。原本那船夫也曾把船开得离岸远些,图个海路宽广,不会与别的船挤在一处。但某天靠岸时,长福从补给的小镇上听说外海有海盗出没,回来报了张保,当下便叫那船夫只沿着海岸行驶了,宁可慢些,也要求个稳妥。

淑宁自然不会知道发生在前头船上的事,反而觉得能看到岸边的人家和景色更好。她已经调出最接近海洋颜色的蓝色,画了好几幅一望无际的海洋图,晾干了收起来,等送信回京时拿给哥哥看。

在船上过了一个月多,再有趣的行程都会变得无聊的,而且海与岸边的景色其实是大同小异,渐渐地,淑宁也开始烦闷起来,听了几个仆役家的孩子在船上跑闹的声音和他们父母的喝斥声,就更烦了。原本已经有了些秋日凉意的天气,竟慢慢地又变热起来,尤其中午的时候,船仓外壳被晒得极烫,几乎能把生鸡蛋煮熟了。

这时,船夫便来回报说,差不多到珠江口了。

自从前两日开始,佟氏有些不适,陈老太医便移到她们船上的舱房里以防万一。船夫来报时,他正在房间里一个人打着棋谱。听到说快要到珠江口了,他忙起身走出船仓,望向远处的江海,叹息一声。

淑宁就站在他边上,分明听到他在低声说:“几十年了,总算是回来了。”

她听了有些心酸,这位老人家孑然一身,只带了几个老家人和一个中年的仆从,就这样从千里之外的京城回到家乡。他没有家眷,在乡中也只剩族人了,但他还是决定回到这里,是因为觉得家乡始终是最好的吧?

淑宁想到了自己,她的家乡又在哪里呢?似乎,她已经很久没想起那个遥远的世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