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贵女反攻记 > 第八百四十/四十一章 浮沉

贵女反攻记 第八百四十/四十一章 浮沉

作者:悠悠忘忧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4:37 来源:笔趣阁

危机来临,玉太嫔却不知哪里来的信任,就那么拽着言桑,懵懵懂懂的跟着巧儿顺着曲曲弯弯的偏僻小道出了那个庄园。

就那么不停歇的狂奔着,直到奔出了许久,入目处已尽是陌生的田野,三人才躲在一个破旧到四处透风的瓜棚里,毫无形象的瘫坐在地上,一脸劫后余生的感慨。

“巧儿,谢谢你。”

大口的喘着气,玉太嫔抬眼看着巧儿郑重的谢道。

同样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鬓角的碎发都被汗水浸湿贴在了脸颊上,巧儿抿嘴笑了笑道1:“举手之劳罢了,你太客气了。”

这样的帮助,却被她一句轻描淡写的举手之劳给带过了,玉太嫔的心里愈发感动不已。

“小姐,如今,我们该怎么办?”

四处扫了一眼,言桑有些犯愁的问道。

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狡黠,巧儿拍了拍自己腰间的位置,小声的说道:“我带了钱,一会儿咱们在往前走走,既然有田地,必定有农家,咱们讨点东西吃,吃饱了再计较。”

如此这般,三人正商量着要如何办的时候,从她们来时的方向,传来了震耳的马蹄声。

顿时,三人的眼中,都浮起了对方惊恐的面容。

“谁是苏若?”

奔来了十余人,带头的显然是他们的首领,那人看着瓜棚里的三个人扬声问道。

闻言,玉太嫔的脸上,却欣喜不已。

若是焕王的人,怎会知晓自己的闺名?

如是想着,玉太嫔胡乱擦了把脸,站起身冲那马上的首领俯身一福,“妾身苏若。”

“属下是摄政王麾下的副将,奉命前来寻找苏姑娘,姑娘请。”

那首领跳下马冲玉太嫔拱手一拜。

冲着他的手势看去。人群末端,竟还赶来了一辆马车。

点头应下,玉太嫔转身看着巧儿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今形势不明,我也不和妹妹客套,即便你要走,我也不会放你离开的。所以,妹妹跟我回去住一阵子。等到……等到一切顺遂,妹妹想去哪儿,我都不拦着你,可好?”

两人相处也就十几日的功夫。可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却也心里有数,否则,那般危急的时刻,巧儿大可以一走了之,何必还拖上玉太嫔主仆二人。

知晓玉太嫔一片诚挚,巧儿不推辞,点了点头,伸手牵住玉太嫔递来的手。三人顺着地埂走到了小路边。

上了马车,连日的紧张顿时退却,玉太嫔靠在言桑身上,沉沉的睡去了。

再醒来,马车正缓缓停下,而周遭却人声鼎沸,听着不像是都城里。玉太嫔和巧儿相视一眼,小心翼翼的屏住了呼吸。

马车停下,车帘外,响起了方才那副将的声音,“还请三位姑娘在此安顿几日,带到扫清叛军,姑娘可随大军随行回都城。”

黑暗中,玉太嫔长舒了一口气。

下了马车。正对着一顶帐篷门,言桑跳下马车,又扶下了玉太嫔和巧儿,三人头也不敢回的踏进了帐篷。

所在之处似乎是贺启暄班师回朝的凯旋阵营的营地,偶尔能听到整齐的队列声和将士们列队巡逻的声响,而玉太嫔三人。一连几日,除了出帐篷如厕时能看到周遭的模样,其余时候,都是闷在帐篷里低声说话,可心里的安然愉悦却透着眼角眉梢露了出来。

第一场大雪降临的那夜,玉太嫔三人正抱着被子挤作一团取暖,寒风吹起了帐篷的门帘,看到有晶莹的雪花随风飞进,玉太嫔面上一喜,起身穿了鞋,走到了门外。

飞雪连天,虽不浓烈,却也另有一番清冷的感觉。

抬眼看去,天空雾蒙蒙的看不到星光,也不知晓今夕是何夕。

呆站了一会儿,听到身后悉悉索索的有动静,玉太嫔转过头去,便看到了同样一连浅笑的巧儿。

两人各自说着家乡的飞雪,家乡的圆月,家乡的一切,面上俱是柔和,再回过神来,便看到前方一片火光,似是练成了线一般的快速飞了过来。

这儿是摄政王所属军队的营地,能来到这儿而未引起守卫士兵的示警,可见是自己人。

两人定神去看,远处,士兵们雀跃的发出喜极的欢呼声,而被包围在队伍中的一排车马上,赫然便是一身平常布衣的焕王等人。

而为首处,一身墨色将袍的贺启暄,在火把的滔天火光中,身影显得愈发伟岸挺拔。

周遭的人看着,不自禁的就屏住了呼吸,仿若前来的那是主宰他们命运的神。

巧儿回过头看了一眼似乎已经看的有些痴了的玉太嫔,唇边露出了一丝了然的清浅笑容,片刻,有些不忍的转过头,轻不可闻的叹了一口气,转身进去了。

大雪下了一整夜。

天亮时分,外头已经银装素裹的份外好看,而将士们已经大声的说着话,准备拆营收帐。

“三位姑娘,一个时辰后,大军会开拔回都,请三位姑娘准备一下,马车在门外候着。”

还是那日的熟悉声音,依旧那般恭敬,谦谦有礼的让人心生暖意。

柔声应下,玉太嫔三人起身,将睡过的简易床榻收拾好,出门钻进了马车,不一会儿,便有小士兵过来将帐篷拆下来折叠装好。

天亮开始赶路,还未到午时,便听到了车外震耳欲聋的高呼声,玉太嫔三人相视一笑,不去看也知晓,定然已经看见城门了。

如今,已是十一月初二。

离开都城四个多月,将士们终于凯旋归来,怎能不兴奋?

欢呼声过后,大队人马便停下了,按着军令各自开始整理服饰军容,务必以严整的队形进入都城,同时,还从前面穿过话来,不得随便收受围观百姓们送来的东西。

队伍再次动起来。除了整齐有力的脚步声,再未有一丝异响。

“百姓们都说,并肩王在,大梁安危无虞。及至并肩王被封为摄政王,百姓们愈发的欢喜鼓舞,说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苦日子了。”

复述着自己在宾州时听到的话,巧儿抿嘴笑道:“从前以为。那是百姓们拍马的奉承话,如今看来,倒也不虚。跟着摄政王,百姓们的日子。定会越过越好的。”

未等玉太嫔接话,城门口,已经想起了新一轮的欢呼声,不时地夹杂着“大梁威武”,或是“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的口号,一听便知,是都城附近的百姓们前来相迎了。

嘈杂的声音中,巧儿看向玉太嫔,附在她耳边低声叹了句:“姐姐。纵是飞蛾扑火,也好过这般冷眼旁观,你说呢?”

原本星般喜悦明亮的眼光,瞬间黯然失色,玉太嫔似是受惊一般的低垂下了头。

再抬眼,又是往日一般的淡雅平静。

回头看着巧儿,玉太嫔的神色有些惴惴的。似是想问什么却又说不出口一般。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仅此而已。若不是仔细观察,无人能发现。”

巧儿轻声说道。

似是有些松了口气,玉太嫔绽开一抹幸福的笑容,看着巧儿说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仅此而已。妹妹觉得呢?”

似是觉得她的话也有道理。巧儿怔了一下,点头应道:“你说的对。如今看来,倒是我痴了。”

说着话,队伍已缓慢的行驶到了最热闹的东大街。

而玉太嫔三人所做的马车,却调转马头进了一个巷子,车帘外。那位将军解释着说道:“摄政王有令,先送三位姑娘到慕府稍事休息。”

“劳烦将军了……”

车厢里,玉太嫔轻声应道。

这一夜,都城内彻夜狂欢,征服北疆的欢欣,夹杂着焕王落网的安心,百姓们载歌载舞,如同过年一般的欢庆了一整夜。

慕府柏松堂内,慕老太太拍着玉太嫔的手慈声说道:“好孩子,让你受苦了,否极泰来,这往后,一切都会顺风顺水的。”

点头应着,玉太嫔乖巧的陪着慕老太太说了会儿话,带着言桑和巧儿下去歇息了。

晚膳时分,得了消息的慕嫣然带着几个孩子回了慕府。

“姨母……”

甫一看见玉太嫔,泰和帝便松开慕嫣然的手,疾呼着奔了过来。

原本觉得满腹欢喜的玉太嫔,顿时心中一酸,红了眼眶。

相依相偎的两个身影,让周遭的人看着都有些心酸。

过了好久,一群人才跟着进了屋,慕嫣然挽着玉太嫔的手,姐妹二人都一副后怕的模样。

天色渐暗,一大家子人都聚在一起,聊着这些时日都城内外的纷乱。

热闹间,外头传来了管家的通传声,贺启暄到了。

四个多月未见,贺启暄在外头定然疲惫至极,定是赶来见过慕老太太和慕昭扬等人,接了慕嫣然和泰和帝回宫。

当即,一众人都起身迎了出去。

“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以慕老太太为首,慕府众人尽数拜倒在地,慕嫣然抬眼去看,院门口,贺启暄疾声叫了起,明亮的眼眸,却看向慕嫣然和身旁的四个孩子。

玉太嫔抬眼看了一眼,想及巧儿说过的话,又默默的低垂下了头,再抬眼,眸中仅是重归后的平静。

夜色寂寥,殿内却温暖如春。

暖炕上,贺启暄和慕嫣然身着干净的中衣,相拥在一起说着话。

“焕王及其余孽,已尽数落网?”

十月二十九,慕嫣然便已得到消息,说贺启暄带兵已到城外,可直到今日才回到都城,而进入都城后,队伍尾端的十几辆囚车却径直驶向了大理寺。

想及阴险狡诈的焕王,慕嫣然确认一般的问道。

颇感舒心的长叹了一口气,贺启暄笑道:“若只是抓住他,那你得到消息说我已经到了都城外一百里地的那日,我就率军回来了。晚了的这几日,自然是为了把他们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你回来之前,焕王妃来寻过我,说要和我做个交易。我答应她了。”

说着,慕嫣然将那日吕薰来找自己说过的话,跟贺启暄说了一遍,话音落毕,二人都有些唏嘘。

在众人都以为焕王夫妇伉俪情深,在女子出嫁后夫婿就是一整片天空的如今,吕薰不惜出卖焕王都要从他身边脱离,不得不让人猜想这其中的深意。

“那你怎么想的?”

一早就知晓慕嫣然不喜欢吕薰。可此刻听她的话语中有些显而易见的怜惜,贺启暄回头看着慕嫣然反问道。

犹豫了一下,慕嫣然低声说道:“做人当信守承诺。吕薰答应我的,也确实做到了。假如你没有赶在这个时候回来,上官大人带着侍卫们,按着吕薰留下的痕迹,未必捉不到焕王及其党羽,如今,只是将整个事情的进展促使的快了些而已。所以,我的意思,是给她一条活路,就如我答应过她的。”

手指摩挲着慕嫣然的臂膀。贺启暄笑道:“古人有云,红颜祸水,可见是有一定道理的。”

贺启暄的话,让慕嫣然一怔,好一会儿,慕嫣然才反应过来贺启暄的意思,顿时脸颊绯红了。下一瞬,便觉得耳边的男人呼吸都急促温热起来。

床幔缓缓落下,掩住了内里的万千春/情。

第二日早朝,朝臣们未急着将这四个月的朝政详尽汇报,转而将矛头统一对准了焕王及其党羽。

没几日,大理寺那儿也审讯完毕,虽焕王自打被捉以后就闭口不语,可他身边那些人。如今知道大势已去,想着早死早解脱,以后是将功赎罪,到是将这些日子的行动都交代了个一清二楚。

原本已是一网打尽,这一交代,连最后的一点隐藏势力也尽数暴露。焕王谋逆一事,牵连在内的所有人尽数落网。

最终,焕王宗牒除名,一众党羽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此事就此尘埃落下。

“识时务者为俊杰,吕氏的做法虽有些不妥当,可如今看来,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乾安殿内,看着手里的奏报,贺启暄意味不明的说道。

“怎么了?”

知晓他话中必有深意,慕嫣然侧头问道。

彼时,正是午后时分,泰和帝已去上书房跟着夫子做学问,乾安殿里,贺启暄批阅着奏章,慕嫣然在一旁安静的绣着花,时光静好。

“庄子里的防卫松懈,焕王便自以为周全的将吕氏、庞氏和一双儿女接到了我们抓住他的那处庄园里,之后,那个男孩儿便腹泻不止,焕王随行虽有大夫,最终也没救治过来,孩子就那么去了,焕王至此绝后。如今,庞氏和其他人尽数流放,吕氏带着女儿,自此以后却过上了太平安定的生活,就一个女子而言,从始至终有这份心机,难道不是明智吗?”

贺启暄就事论事的说道。

焕王那个孩子的死,知晓逃不了吕薰的手段,可此刻,贺启暄和慕嫣然,却都领她这份情。

倘若那个孩子还好端端的,那必定逃脱不了被流放的结局,可有这样惨痛的过往,难保他不会是下一个卓远之,而如今,一切都被扼杀在萌芽中,虽有些不忍,可这样的事,在改朝换代的历史长河中,怕是再正常不过的。

“是啊,可稚子无辜,只愿他来世莫托生在皇家,做个平平常常的小百姓。”

绣完手里最后一针,慕嫣然低头咬断线头,有些慨然的长叹了一句。

“玉太嫔身边有个女子,似乎也是焕王的一个妾侍……”

想及大理寺派来的小吏前来回禀时脸上的惴惴,贺启暄闲聊一般的说着,脸上却有些好笑,“可是,大理寺派人前来问询,玉太嫔却百般替她遮掩,只说是焕王府的一个洒扫婢女,与焕王并无关联,还使了银子,希望大理寺的人能对一个弱女子手下留情。”

已从玉太嫔口中知晓,对巧儿能在危急关头救了玉太嫔,慕嫣然也感激不尽,是故,此刻贺启暄说起,慕嫣然将巧儿的所作所为告诉了贺启暄。

说罢,慕嫣然有些无奈的摇头苦笑道:“焕王还真是不得人心啊。”

贺启暄班师回朝没几日,北疆便有使臣前来,送上了降表。朝堂上,众臣虽早已从贺启暄口中得知战事始末,可如今看着浩浩荡荡的使者团恭敬的献上降表,心头没有悸动那是不可能的。

谈好了细枝末节,便是派兵镇守的事了,贺启暄大手一挥,尽数交给了慕容言去和军中的几个主将商议。

送走了北疆的使臣,便已是十一月底。

乾安殿里。贺启暄批阅完了案桌上那厚厚的几摞奏章,放下笔转着脖颈活动了几下,又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方期盼的说道:“再过二十来天。就可以休息了,今年发生了这么多事,由内而外的累啊,到时候,咱们也去落山别院歇息一阵子。”

贺启暄说的一点都不错,其实何止这一年,自打从打郓州回到都城,让人头疼的事便接踵而至,如今才终于算是能稍微缓一口气了。

慕嫣然只是在旁看着。而贺启暄,却是从头到尾心力交瘁的疲惫至极,是故,听他这么说,慕嫣然温顺的点头应下,回到瑞安宫,便立即传了赵胜过来。让他尽快安排人去落山别院那边整修。

焕王的事彻底尘埃落定,随即摆在贺启暄案头上的,便是对征战北疆的一众将士们的封赏。

慕容言本已是勇成将军,一等勇成伯,此次与北疆作战,慕容言战功赫赫,贺启暄加封其为大梁的兵马大将军,殊荣已至顶峰。

而其余一众将士。也论功行赏。

几位辅政大臣和贺启暄不在期间各司其职建立功勋的朝臣,也大多受到奖赏,加上年节将至的喜庆节日气氛,一时间,都城内一片喜气洋洋的模样。

外头天寒地冻,殿内温暖如春。可此时此刻,看着案桌上的一份奏折,贺启暄的眉头,却紧紧的蹙了起来。

“怎么了?”

目光盯着在院子里追逐着打雪仗的几个孩子,慕嫣然回头来看了贺启暄一眼,有些不解的问道。

叹了口气,贺启暄将桌上的奏报拿起来递给了慕嫣然。

看完,慕嫣然也顿时沉默了下来。

奏章是言官递上来的,弹劾的是卓远之,罪名是私下密见逃窜在外的焕王。

这样的事,早在焕王从卓府出去后,长平郡主便告诉了慕嫣然,可这却与吕薰的事,不能相提并论,也怨不得贺启暄会觉得头痛。

“那你打算怎么处置?”

面前仿若出现了那个温婉柔和眼含泪光的女子,慕嫣然心头一滞。

“按而不发,等到开年再说吧。”记住最快最新文字版更新

焕王已被宗牒出名流放至边境苦寒之地服役,有生之年不得再回到都城,与焕王有牵连的一众人和事,随后将会不停歇的被牵扯出来,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过几日便是腊八了,咱们回去吗?自打你回来,忙的脚不沾地的,老太太和娘都念叨了好久了……”

转移着话题,慕嫣然跪坐在贺启暄身后,为他揉捏着有些痛的鬓角。

听慕嫣然提及慕府,贺启暄脸上的表情,情不自禁的便舒缓了几分,“去,自然要去。我还答应了二哥家的轩哥儿,要带颗狼牙给他呢。”

贺启暄的话,顿时让慕嫣然想起,刚回来那日,几个孩子都围在贺启暄身边叽叽喳喳的说东说西,及至自己从小厨房回到内殿,却见泰和帝和肇哥儿匆忙的将手里的东西各自藏在袖袋里,小脸上都是一副慌乱的模样。

此刻慕嫣然才反应过来,贺启暄给他们的,定然是狼牙穿成的小饰物,两个孩子怕自己不许他们带在身边,才这般躲着自己吧?

嗔怨的斜了贺启暄一眼,慕嫣然的脸上,却尽是柔和暖意。

每每提及慕府,莫说幕嫣然,便连贺启暄也由心而外的轻松惬意。

这边舒畅无比,而乐清殿内,此刻却有些淡淡的离愁。

“巧儿,当日我说过的话,自然是作数的。可眼看就要过年了,你一人流离在外,我心里怎能放心?等到过完年开了春再走,可好?”

玉太嫔一脸不舍的挽留道。

绽开一个笑脸,巧儿摇着头婉拒道:“姐姐,我自小就是在外头长大,若不是机缘巧合,也不会入了焕王府,你放心,我在外头会过的很好的。有机会,我就带信给你,好不好?”

在宫里逗留了一个多月,巧儿几次想开口都顿了回去。

知晓她去意已决,玉太嫔有些失落的点了点头,一边,却唤了言桑为巧儿准备衣物和盘缠。

第二日,玉太嫔跟慕嫣然请了旨,亲自将巧儿送到了城门外,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洒脱的如同一个行走于江湖的侠女,玉太嫔的眼中,露出了一抹向往。

ps:谢谢亲们送来的粉红票,uu就不一一列举了,鞠躬感谢你们!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