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大明仙人 > 第三十四章 亭台花榭阁老叹,千里之外议分封。

这一夜,很多人注定了无法入睡。

杨廷和的大宅子里没有皇宫里那么多雕梁画栋,特没有那么金碧辉煌。却处处透着淡雅而精致,特别是那随处可见的唐宋时期地名画,无一不透着浓浓的书香味。

杨廷和认为自己很厌恶铜臭,所以屋子内少见金玉。但这偌大宅子里摆饰并不比皇宫的摆设差多少,而且精致之处犹有过之。

但所有的一切都是要花钱的,杨廷和当年的家中虽然也是当地大族,却肯定置办不起京城和老家这偌大的家当。

但杨首辅依旧是清官是好官,至少百官士绅们都这么说,然后不明所以的老百姓也因此对北京那位高高在上的相爷有了好感,认为他是好人,清官。到最后读书人撰写的史书也会突出杨廷和的政绩和风骨,却忽略了真实之下的那件宅子里的古玩字画,还有老家的万顷良田是怎么来的。

一如他二十年后的后辈,那位因为搬倒了大奸臣,大贪官而名满天下的名相!

可今天,杨廷和的“相府”里的气压却低得可怕,仆从们小心翼翼地轻手轻脚疾驰而过。唯恐引起了主子们的不快,从而招致一顿无妄之灾。

夜凉露重,杨廷和却一个坐在花园的凉亭里喝着闷酒。连他最得意的儿子杨慎都不能靠近。

杨廷和是首辅,杨慎也是正德三年的状元(原本应该是正德六年的,但弘孝皇帝多活了三年,正德便晚了三年登基),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如今的杨府可谓烈火烹油,繁花着锦。然而一子下错,满盘皆落索。

这等好风光还有几年?还是几个月?等待杨家的结局是什么,杨廷和怎么会猜不到?

正德皇帝一天天大了,也一步步地成熟了起来。虽然依旧贪玩,却越来越不好控制。自己当年那个顽劣的学生,开始不但地试图冲破文官设置的种种阻碍,并试图亲手染指最重要的权力——军权。

正德皇帝不惜和文武百官对着干,开始用刘瑾来平衡朝野,打压文官。到后来,决意西征,提拔年轻将领来取代早已腐化的勋臣,试图改变大明朝一百多年来文臣们努力形成的朝堂格局。

正德皇帝贪玩荒唐之中,隐藏着的是对文臣的不信任,是对尸餐素位的勋贵地不满。

从正德皇帝亲自召见一个区区的武夫江彬,试图组织团营,就知道正德皇帝的危机感有多重,对自己,对天下百官的猜疑有多重。看似全权委托了自己处理朝政,却一次次试图拿回最要紧的军权。

有了对军队的切实掌控之后,用脚后跟也能想到正德皇帝想干嘛?

无非开疆扩土而已,可这对文官有什么好处?战功之下,武将得势,文官还怎么压制武臣,控制朝堂?

幸好朝廷还有西北可以拿来作为颜面,坚决解散了团营,把江彬发配去了西北效力。可正德依旧还是不肯罢休,这次却想到了王阳明。

杨廷和想到王阳明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自己和王华两人私交不错,王阳明幼来聪慧,也是自己一直看好的晚辈。却没想到当年博名之举,因为弹劾刘瑾,而贬嫡云贵之后,再回来却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王阳明文韬武略的确不凡,可却在西南被道家影响了。如今的王阳明已经不再和天下士林是一路的了。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圣人梦想,不惜和天下读书人为敌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天之道恒,人之道新。”王阳明的确勘破了王朝更替的真相,也戳破了几千年来儒家编织的谎言。

王阳明这是在向天下人权贵和读书人宣战,这是在挑拨天下文官武将们的底限。

谁有余?除了朱门绮户,还有谁?

若是王阳明随口说说而已,杨廷和他们还能当没看见。

可谁知道正德皇帝却会召见这个异端,并大有奉之为圭臬的架势。

从正德皇帝继位以来,因为一系列脱出了文官们安排,而开始积聚的不满,到皇帝开始起衅边功,不满积聚到开始酝酿换帝的布局。到最后正德皇帝召见王阳明,才算真正地让天下士林和大部分勋贵们团结在了一起,试行“换帝”。

于谦干过,而且结果很不错。文臣们坑死了勋贵,掌握的朝堂之后,哪怕复辟的皇帝也得捏着鼻子忍下来。于谦一样成了士林的偶像,成了史书流芳的英雄。是不是阴谋,百年之后,谁能说得清?

原本好好的布局,却不想突然被打乱。杨廷和原本希望的是正德能够悄无声息地“病死”。然后以张家满门的性命去逼迫张太后背书。留下一个几岁大的太子继位之后,杨廷和有足够的时间去布局一切。

到时候谁都翻不了盘,皇帝也一样可以轻易地死去,文官将掌握大明的一切。

可没想到云华会突然闯进来,然后惹出了更棘手的问题。

玄光观成了天下最大的变数,也是让朝廷最忌讳,最无可奈何的存在!

太子失踪了!谁带走了他?

原本杨廷和有足够的时间却抹平谋害皇帝的一切蛛丝马迹,并把太子教育成一个“合格”地皇帝。杨家凭此功绩,有了如此贡献之后,士林之内当然如鱼得水。自己儿子几十年后完全可以做到今天自己的位子上。杨家百年辉煌指日可待。

可现在却全完了!

“父亲!宫里刚刚传来的消息,皇上偷偷倒掉了王太医的药,被王太医发现之后,恼羞成怒,一脚踢死了王太医!“杨慎突然走过来,向杨廷和报告这个不知道算好,还是算坏的消息。

”嗯!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杨廷和叹了一口气。

正德皇帝显然早就清楚了自己的阴谋,或许从自己的病情越来越重,太医却一直没换起,就开始怀疑吧!

或许,正德皇帝向自己请求更换太医,便是在试探自己的底线。

正德皇帝一脚踢死了太医,便是向自己示威啊!看杨廷和还敢不敢真的弑君而已。

杨廷和焉能不知,正德皇帝这是在向自己等人发出警告。

只要太子不死,杨廷和他们以后,乃至他们的后人,全都要提心吊胆地小心被报复。

自己不是不可以宣称太子和正德皇帝同时死去,却如何堵得住天下的悠悠众口,又如何低挡得主自己迎立的新君必然而来的反噬?

进是死!退也是死啊!

如果事情可以重来,杨廷和或许绝不会对这场宫廷阴谋点头的。如果可以回到几天前,杨廷和绝对会答应正德皇帝更换太医的请求。

换一个又如何?太医院里早就被掌控在了他们手里。换一个弃子又能怎么样呢?

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冲动地和皇帝撕破颜面?

杨廷和到了今天,这个进退维谷的境地,终于生平第一次知道了“后悔”二字。

就在杨廷和为了杨氏家族的未来忧郁的时候,他的老乡,四川人了尘却抱着不到三岁大的一个小孩子来到了大明西域都护府前。

天色早就黑了,这座西域的军城里倒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照的犹如白昼,可除了巡逻的官兵,却少有人晚上出门。

这里是要宵禁的,只是巡逻的军官明显看在了尘是个汉人,还是个道长,并且抱着一个熟睡的小孩子,以为了尘是带着小孩子去找医生的,这才没有前来盘问阻止。

汉人在大明不值钱,到了西域却成了香饽饽。因为这里的汉人太少了,周围全是充满了敌意的回回。若不是大军在此镇压,杀了一批又一批,震慑了那些异族的话,西域早就再次变天了。

汉人才是西域都护府可以信赖的民族,因为大督护是汉人,将军们是汉人,军士也是汉人。这是大明重新占领的疆土,自然汉人才是主人。

所以这里汉人是有优待有特权的。若是汉人愿意迁来,都护府甚至愿意免费送房送田产。

但安土重迁的汉人百姓却不愿意来。太远了啊!西域“名声”很不好,一去了就不知道回不回得来。老百姓宁愿在家乡苦捱,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却哪个充满了危险的边疆之地。

这里寥寥无几的汉人都还是犯罪了,被发配来的。可就算这样,都护府也跟宝贝似的,全都放进了城里,怕他们在外面不明不白地就丢了性命。

所以了尘才能走在大街上,无人盘问。跟后世真是天差地别。

因为大明才是汉人的王朝,满清却是满人的,跟汉人有一文钱关系吗?

“福生无量天尊!贫道有事,想求见英国公,西域都护府张公爷,劳烦通报一声!”了尘对着府衙门口站岗的卫士稽首一礼道。说完还拿出一个紫色带云纹的名帖,递给了这名卫士。

卫士一阵奇怪,别人上门都是拿着大红名帖,这位道长倒是奇怪,名帖竟然是紫色的。

但道门在西域堪称国教了,虽然受众还小,但地位早早地被拔得高高的,按照朝廷的说法,就是在酬功。是在奖励国师为了西域开拓奔走的功劳。

西域的汉人大多数都皈依了道教门下,离中原越远越是如此。因为道教如今有随军的道士,可以在第一时间占领制高点。军中尤其如此。这个卫士也不例外。

卫士赶忙还礼,然后很客气地让稍待,自己拿着名帖屁颠屁颠地跑进了府衙内去通报了。

不一会儿,西域都护府的大门便徐徐大开。英国公带着一众将官还有几个道装打扮的人亲自出门来迎接了。

几个道士打扮的人尤为激动,望着了尘眼泪都快下来了。

“福生无量天尊!”了尘跟英国公他们见礼之后,几个道士赶忙跪在了了尘面前喊了一声:“师父,师公!”

了尘连忙含笑地将他们扶起。跪在最前面的那一位竟然就是了尘在贵州收下的几十名外门弟子之一。

当年的青葱少年,如今已经满是岁月的痕迹。一晃十几年没有见过了,若不是了尘眼力了得,几乎都快认不出来了。

师徒重逢的喜悦还要留待后面在叙。小太子却早已经被这里的动静吵醒了美梦。迷迷糊糊地拿着胖乎乎地小手揉了揉眼睛,却看见了一大批不认识地人。有点羞涩地把头转向了了尘问道:“师公!”

了尘好笑地拍了拍小家伙道:“先睡着,等会我叫你,师公在呢!”

云华是太后的义女,也就是小家伙的便宜小姨。了尘当然就是小家伙的师公了啊!

“这位是?”英国公若不是知道了尘没有道侣,差点就以为小家伙是了尘的什么人了。不然,你以为什么人都能让了尘抱在怀里,小心翼翼地不成?

小家伙一句“师公”,倒是让大家有点莫名诧异。

谁家的孩子啊?

了尘随着西域都护府的一帮文武军官来到了西域都护府的后院大厅。

这是英国公招待贵宾和手下将领的地方。

一番寒暄之后,英国公没有提及正事,也没有问及了尘来意。反而问起了了尘一些如何长寿地养生之道,还有的就是一些道家知识和传说。

直到众将散去,英国公在将了尘迎进了一个密室之内。至于小太子早早地让新地一位英国公夫人抱进后院去睡觉了。

“英国公府,世受皇恩。张国公你能安安稳稳地在这大明西北领兵十余年,可是多少武将重臣羡慕红了眼睛,文官也没少弹劾于你。皇上却始终信任你。就是不知道英国公您是还否对得起皇上的这份信任啊?”既然进了密室,了尘也不再讲究虚礼了,直接开门见山地问了起来。

英国公位高权重,却对了尘没有半点约束,外面的大军对了尘也不会有半点威胁。了尘有这个底气,让英国公不要再犹豫,也不要再妄想左右逢源,首鼠两端。

因为刚刚了尘没有看见谷大用。这个便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

有时候,犹豫便是不忠,拖延就是无心作为的表现。

英国公刹那间汗如雨下!

英国公猜到了了尘的来意,却忘了了尘的国师之外的身份。

或许从来没有哪个修道之人,敢杀人成千上万,但一两个权贵却是可以随手捏死的。英国公也不例外。。

英国公低头不语,事关重大,叫他如何能冒着风险去勤王?

失败了不用说,肯定就是以谋反为名,抄家灭族。成功了,也不好说,功高镇主,封无可封之下,老朱家可是有杀功臣的传统的。

了尘见英国公不说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当年的太祖的确英明神武,却不该为了一家一姓的利益,滥杀功臣。以至于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影响。当国家危难之时,少有人敢挺身而出,去立挽狂澜。

汉带还能有宗室可以再续王朝,唐代有郭子仪扶危定难。明朝却是一跨就真垮了,连个两宋的局面都求不到。不得不说,武臣的离心太厉害了。

“皇上说过,一定重赏功臣!”了尘缓缓开口道。

看来不打消英国公的疑虑,英国公是不敢出头了啊!

了尘看了看密室之内的一副地图,突然将手指向了西域的西边,越过了天山之后,那里可是有着一大片肥田沃土的宝地。了尘突然将手指一到了天上以北的地方道:“大明的爵位都是虚封,朝廷负担沉重,勋贵王族们也不好过。所以皇上有一个想法,就是行封建之制,于天山之北,夏君夷民。国公爷你或可为王,效当年太公故事,就在大明天山以北,两千里纵横如何?”

英国公差点跳起来,若不是对方是了尘,估计自己这把老骨头拼不过他,都快要和了尘拼命了。

耍人玩呢?

还在了尘还下来道:“以后,大明的藩王也会徙封于此,大明的功臣也是如此。你的千里之国也一样要分封给你手下立功的将士。公候伯子男,一级管一级。他们会是你的家臣,你就是皇上的家臣。但此地必须行汉化,依汉礼,读孔孟之学。甚至不愿意汉化的,坚决驱除。至于如何吸引汉人百姓前来,你英国公府可是百年积累,为了自己的国家,总不至于舍不得钱财吧!”

英国公脸色煞白地坐在了椅子上大踹气。

不得不说,了尘的办法无论是对皇上,还是对自己都是一个绝好的主意。

皇帝不用担心功臣们功高震主,功臣也不用担心兔死狗烹。

反正天山之北是别人的家的土地,以现在的大明国力也无力控制。正好行封建之制,像两周一样,扩大华夏的版图。

国家是自己的,和是别人的完全不一样。至少没有权贵肯自愿拿出私财去救济百姓,皇帝却可以。分封之后的封君也可以。他们可比官员用心多了!

就算失败了,大明也只是丢了一堆化外之土加一群贵族而已。既可以为大明减轻财政负担,也可以开拓疆土。至于百年后,会不会有靖难之役,那要看你封在什么地方。若是成祖爷不再北京,而在几千里之外。你看看他能不能夺下侄儿的江山?

以大明的体积和底蕴,只要皇帝不是无药可救,怎么也不会被千里之外的家伙反客为主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