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雄起澳洲 > 第五百一十七章 王府(七)议会制度

雄起澳洲 第五百一十七章 王府(七)议会制度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1:05 来源:笔趣阁

在地大物博的大清国,人口突破一百万的城市,是一个都没有。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就是最紧要的京师,也只有六七十万人。

而这大明的新山城,还算不上什么紧要的地方。却有一百多万人口,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也是丰绅殷德是外来者,所以不知道,这新山城的人口暴涨,其实是近两年的事情。一个因中南半岛,内战连连。造成大批暹罗人、缅甸人、马来人,涌入大明。

这新山作为前哨,自然接纳了更多移民。

另一个是新山城的人口政策,相比大明本土,更加宽松。尤其是那两个月的无籍居留权,让很多偷渡来的百姓,都避免了,即刻被驱逐、被收监的命运。

并且得益于南洋十字路口,联通东西的区位优势,新山的经济发展,就像坐火箭似的,蹭蹭蹭的往上涨。需要的人力,也是水涨船高。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刚来新山的移民,就很容易被移民司接纳,然后经过短暂的培训,获得就业岗位。

不仅赚取了一定的生活资金,还能在新山,安定下来。

只是因移民新政的规定:没有一定的年限和居留资格,外来移民,是不能获得大明国籍考试的资格。所以新山城的百万人口,有近半是没有大明国籍。

并且这些没入籍的移民中,还有一部分比例很大的商人。

对新山这座拥有重要区位优势,又极为年轻的新城市来说。这些外来的商人,比那些普通移民,更加重要。

因为这些商人,大多是来自亚欧两洲。分散到特定的地域,就是西欧的英国、法国,西亚的波斯、土耳其,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缅甸、暹罗、真腊、越南等国。

他们在自己的母国内,都算是有钱的主儿。不仅掌握了丰厚的经济资源,还有一定的人脉和关系网。

单论社会层面的影响力,也是数一数二的。

来到大明后,他们的家产,也都跟着转移进来。算是无形中,为大明带来了巨额财富。

并且因大明大力扶持民间手工业和轻工业,使得这些商人,又从本国,招揽来一大批手艺精湛的工匠。在保证他们生意兴隆的同时,也让大明,获得了某种技术上的提升。

商品的竞争力,也更加明显。

像有名的波斯地毯,就因大量波斯商人将制造技艺带到大明,成功的实现本土生产。并受大明工业革新、科技进步的影响,技艺上,更加高超。

再因大明集约化、流水线似的工业生产模式,使得波斯地毯的成本,更加低廉。商人获得的利润,也翻了数倍。

要知道,商人都是逐利的!

眼见自己的财源,能更上一层楼。自然更加青睐大明,移居大明。社会分工,也因此更加细化。大明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也跟着进入了快车道。

趁着这阵东风,新山城,也极力推行重商主义。在社会层面,提高商人的地位。并在政治上,给予一定的话语权。

比如正在酝酿的,新山市市民议会制度。

这是面向所有在新山城入籍,拥有个人资产一百万华元以上,年缴纳赋税不低于十万华元的城民开放的。总人数,控制在两百人以内。

如果超出限制,则由高到低,进行筛选。一般是进行评分制,由资产的百分之三十、赋税的百分之五十、年限的百分之二十来构成总分。

对于犯有重大治安案件、重大 ***** 的商人,则是终身剥夺议员资格。

在西欧,这样的议会制度,已在英国、法国普及开来。所以来自英法两国的商人,对于新山城的议会制度,是非常拥护的。那些大清、暹罗、缅甸、印度、越南等国的商人,虽没听过说。但听到自己能在政事上,有所作为,也都很欢心鼓舞。

毕竟这种议会制度,就是为他们这些商人而设的。一般人,也没这个资格。

虽然成为议员,并不能直接决定新山城的施政方针。但是通过这个议会,议员们可以提出自己对新山城未来的施政建议。然后进行表决,让部分票数高的施政建议,有机会进入新山市长的视线。

在不违反大明宪法的情况下,市长可以通过某些施政建议,让其成为现实。就算没通过,也要给予一定的解释。

如果议员不服,可以继续通过议会,进行辩解。在三次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议会可以申请,让更高一级的镇长介入。

至此,无论镇长同意与否,这件事都会告一段落。

丰绅殷德初次听到这种新颖的制度,很有些不解。因为让满身铜臭的商人,议论国家大事,实在有伤国体。并且商人重利轻义,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很难在国家层面,做出相对理智的决策。

所以他暗暗思索,大明高层,就任由这新山市长的胆大妄为么?

假若他知道,这件事就是由南洋海外领领长南峰一手推动的,就不会觉得新山市长是胆大妄为了。

因为南洋海外领最大的掌权者,就是政务部长南峰。身为内阁决策层的一员,在南洋的地界上,是没有哪个的话语权,能高过南峰。他推行的决策,自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执行。

也是在南峰看来,大明的政体,早晚会向议会制度转变。

毕竟大搞一言堂,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若是碰上比较有作为的决策者,倒也没什么。但是依照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有作为的决策者,往往是少数。

那么,就只能未雨绸缪,将相关行政制度,改良到最好。

所以这议会制度,就自然而然的成了首选。

当然,为了避免议会成为议员们争权夺利,互相攻歼的地方。很多配套措施,也要同步实行。

不过现阶段,议会制度还不适宜在大明高层推行。因此南峰就想用新山做试点,看看效果如何。

这样的话,也能通过实践,加深对议会制度的了解。避免日后,问题重重。

(又是一轮双倍月票大战,希望喜欢本书的书友们,能多投票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