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雄起澳洲 > 第五百一十三章 王府(三)特使

雄起澳洲 第五百一十三章 王府(三)特使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1:05 来源:笔趣阁

这时候,丰绅殷德随郑一一起,回到府内。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他这是见大明情报司派来的特使,所以一大早,就被郑一领了过去。

毕竟丰绅殷德是和向大明表明诚意的质子,所以他的安危,关系重大。大明官方,也就特别重视了。便让情报司,特意派特使过来。好将丰绅殷德夫妻俩,好好‘保护’起来。

当然,也是为了方便控制。

其实早在和流露出,想派丰绅殷德来大明的意愿时,情报司就做好了相应安排。特使也即刻启程,来济州岛等着。

昨日是见丰绅殷德他们太累了,郑一才没引荐特使认识。

今天的话,倒是耽搁不得了。

期间特使就丰绅殷德关心的个人安排问题,给予了相应解答。

比如国民的政治待遇。如果按照正常渠道,丰绅殷德是必须要通过相关考试的。但考虑到和的缘故,特意给他开放绿色通道,给予国民资格。

另外生活保障方面,大明也有详细的安排。比如官方,每个月会给予他三倍于国内正常工资水平的保障金。虽做不到让他大富大贵,但一般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准,还是能达到的。

相关私人财产,也会给予保护。这是大明法律上规定的,无论是情报司,还是大明官方,都不会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不过相关税收,还是要缴纳的。

虽不是全部,但按照大明的税收形式,绝不会低了。

到底丰绅殷德他爹贪污的钱财,可不是一星半点。转移到大明境内,中途的消耗,肯定海了去了。并且依照大明巨额财产税的规定,超过一定限度,就得按阶段收税。

最高比例,能达到百分之五十。

如果和真把他的家当都搬过来,那大明税务司的官员,真的是要数钱数到手抽筋。

就是剩下的钱财,也要存进银行,兑换纸币。

这也是大明的规定,每家每户,都不能藏匿巨额金银。市面上,金银也不能当做货币的功能使用。

否则的话,一定会受到大明官方的严惩。

所以变相的,所有财产,都会进入大明的腰包。

要知道,据相关史料记载,和家的金银财宝,可相当于大清国库的税收。

这一点,在步军统领、定亲王绵恩的奏折中,有着详细记载。

当时的原话是这样的:“臣等奉旨查抄和及伊家人刘全等家产,所有查出和家:二两平金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一两,银三百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俱已交广储司收讫,业经奏闻在案。

续查出和借出本银钱所开当铺共八座,及家人刘全、刘印、胡六自开、伙开当铺共八座,亦经奏闻在案。

臣等自正月初八日迄今,查得和契置取租房计一千零已一间半,取租地计一千二百六十六顷零。此外差出和借出应追本利银二万六千三百十五两,并自栓大车八十辆,每辆银一百二十两,工发出车价银九千六百两,分给各户领办。

又查出和家借出银两,通共本利银二万六千三百十五两。

取租房地,统计价银二十万三千三百二十三两五千二厘,价钱六千一百二十五吊。每年通共取租银四千七百六十六两七钱,租钱三万四千九百二十七吊九百六十八文。”。

虽然这件事,发生在原历史的1799年。据现在,还有一个年头。

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和家的财产,确实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

在史料中,可是有‘和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

能把这么一大笔钱,都弄来大明。算得上,是一件幸事。

所以情报司,也很积极的做丰绅殷德与和的工作。好让他们,赶快将自己的家底,都转移到大明。

不过这需要时间,并且要求循序渐进。太急的话,是万万不行的。

特使也就没说太多,免得过犹不及。

最后在丰绅殷德最为关心的人身安全上,特使也做出了保证。

毕竟丰绅殷德夫妻俩,是大明官方的重点关注对象,所以情报司,必须为他们提供个人保护。虽不限制自由,但去哪儿,都有情报司的人跟着。一些偏远的地点,是被限制前往的。

在明面上,特使绝对不会这样讲。只说为了他们的安全,会竭尽所能的提供保护。并刻意描述明京是大明最繁华的城池,让他们前去,好保障他们基本生活需要。

对于人身自由的限制和一直持续的监视,则只字不提。

丰绅殷德虽觉得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但是大明的真正用意,他也猜不透。所以想了半天,也想不到这一层。

就没再多问,全听特使安排。

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特使过来,摆明了是要带他们走。因此心底再不愿意,也是无济于事!

毕竟这地界,已不是大清了。

这样想着,心下也有些烦闷。

回到房间,一身汉装打扮的和孝公主,立即让他眼前一亮。尤其是看到和孝公主,里里外外,都透着娇美可人后。眼里迅速,升起一阵火热。

就猴急似的,跟和孝公主,行了个周公之礼。

若不是考虑到和孝公主身体抱恙,肯定会多战几个回合。

接下来的日子,郑一眼瞅着他们就要走了。便特意带着他们,在济州岛好好游玩了几天。将济州城,里外逛了个遍。和孝公主,也充分发挥自己买买买的本性。让郑一尽地主之谊,多多散财。

待逛累了,郑一还带他们去戏院消遣。

里面不仅有大清传过来的京剧,还有大明从现代带过来的话剧。并且和京剧形式繁琐,艺术性较高的要求不同。话剧对演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并且表演形式,更贴近现实。

让人看着,很有代入感。

目前在大明最名气较大的,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家庭恩怨记》、《梅花落》、《恨海》、《白毛女》、《孔雀东南飞》等优秀剧目。这是大明宣传司,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而刻意创出的优秀剧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