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雄起澳洲 > 第二百三十九章 民族庆典(六)--大汉

雄起澳洲 第二百三十九章 民族庆典(六)--大汉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1:05 来源:笔趣阁

今天杨崇穿的是传统汉家天子礼服,头戴冕冠,垂有冕旒。身着冕服,玄色上衣,朱色下裳,上面绘有纹章。脚穿青底黄缎朝靴,隐隐透着天子之威。

虽然看上去比较赏心悦目,但那穿戴的过程,也是繁琐至极。为了弄好这身行头,足足花了杨崇两个多小时。全程他都像个木头人一样,任那些从清国请来的老学究摆弄。让他真是受够了。

玉璇则戴着凤凰于飞的凤冠。上面的圆框饰以翡翠,冠上是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十二树,两博鬓上饰十二钿。身着青深色炜衣,绘瞿,为赤质,有五色十二等。再佩戴玉革带、绶带、玉佩,装饰复杂而精致。

她的穿戴时间,足足是杨崇的两倍。好在她是公主出身,对于这繁杂的礼仪,都能忍受。且她的额娘,是明末清初,从浙闽一带,移居越南的华人大家族。所以她的身上,也带着汉家江南女子的温婉与秀美。和肤色偏黑,嘴唇偏厚的越南本地人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穿上凤冠后,也别有一番母仪天下的气势。

如果不说,别人都想不到她是越南人。

在一开始,杨崇是极反对打扮得像个唱大戏的。但这时代,皇权思想非常浓厚。大明的华人,也基本将天子奉若神明。而这民族庆典,又牵扯到了祭天,必须要让天子出面。

所以作为总统的杨崇,就无不可避免的以天子衣饰示人。玉璇作为第一夫人,也就顺理成章的带上凤冠。

当然,这都只是为了让仪式显得更庄重些。并不代表大明,会走上封·建复·辟的道路。毕竟时间已经证明,封建政权,越往下走,越是死胡同。

在杨崇和玉璇身后,大批穿着汉家朝服的臣子,步步尾随着。尤以穆淳、左鹏等人排在最前,彰显地位。

为了体现庆典的严肃性、庄重性,大明还特意‘请’了一批清国来的老学究指点礼仪。尽管这些都是迂·腐的老古董,很反对大明开放的社会风气。但那是在常人面前,故作高深的逞嘴皮子而已。真当大明要他们做事的时候,个个乖觉无比。毕竟大明的生活比清国好,日子也过得有趣得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干嘛跟自己过不去?

而杨崇等人的汉家礼服,则大多取自朱氏大明。但为了区别大明共和国与朱氏大明的关联性,所以汉服中,加入了汉朝、唐朝、宋朝的服装样式。与朱氏大明,有着显著区别。

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二者是不一样的!

此时中华古典礼乐轮番奏响。有黄帝之乐《咸池》,痛乎神明之德;颛顼之乐《云门》,继承美德;尧之乐《大章》,广施德惠;舜之乐《韶》,将德行发扬光大。

其实这些乐谱都遗失日久,现在演奏出来的。都是大明根据这时代的乐章,再加以人工创作,编写出的新乐曲。只是名字,用的是古典乐章的原名。听上去,也高大上许多。

不过这乐曲听在耳里,还是韵律十足,别有意境。

当下杨崇携着玉璇的玉手,花了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步履缓慢的登上第九十九层台阶。

便见顶端屹立着一尊双耳青铜龙纹鼎。高有两丈,宽有六尺。目测重达千斤!内里燃着胳膊粗的香烛,飘着寥寥青烟。

拜了三拜后,一个打扮得体的男司仪,清了清嗓子,大声宣读大明向上天做的祷文。

只听:“渭水泱泱,陇阪逶迤。大哉羲皇,发祥成纪。

名冠三皇,五帝之先。丰功伟绩,世代延绵。

结绳记事,‘八索’乃成。演为八卦,开启性灵。

推定历度,初置元日。分别八节,四季以适。

教民田猎,驯养家畜。初做网罟,用以捕鱼。

种桑养蚕,始有丝绸。丝绸之利,圣德广被。

以龙纪官,分部治理。嫁娶之俗,俪皮为贽。

创造琴瑟二十七弦,‘扶来’‘驾辨’世代相传。

中华古国,龙脉永承。大明新立,民富国昌。

值此盛世,百瑞呈祥。羲皇儿女,开来继往。

天下大同,国家共和。巍巍大明,蒸蒸日上。

众心归一,血浓情长。大汉民族,前途辉煌。

今日公祭,昭告羲皇。肴馔既陈,伏惟尚飨。”。

当一大遍祷告词宣读完毕后,杨崇双手接过布帛书写的祷文,面色郑重。一旁的司仪立即端来一根烛火,让杨崇点燃。便见祷文在万众瞩目下,由慢及快的燃成灰烬。

这下,算是将旨意传达给上苍了。

至此,大明向人皇伏羲,华夏之祖,世间万物生灵,宣告了大汉民族成立。

特别指出的是。大明以法律的形势确定大明是单民族国家。除此以外,大明国境内,不承认、也不允许任何族群登记造册。并且大明的宪法中,也决不允许非大汉民族的民众,参与国家行政事务,操控国家行政大权。

这一点,还被当成警训,列入大明的史册。

与此同时,南洋。为了庆祝大汉民族成立,巴达维亚、新山、三宝垄等重点城市,也举行了不同规模的庆祝活动。只是和明京相比,声势没那么浩大,仪式也没那么庄重,人也没那么多。

且侧重点也不同!主要是在各个重点城市,修建各种形式的纪念碑。像巴达维亚,为了纪念打败荷兰殖民者,攻克爪哇,特意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将一个个壮烈牺牲的人民军士兵,刻在纪念碑上,以供后人缅怀。

反正经过大明换区移民之后,爪哇本地的土著,已不占主流。大多数人,都和大明个统治者一样,是迁移来的外地人。他们的后代在大明的教导下,会将这里认成故地。对获取这片土地的功臣,自不能遗忘。

距其不远的地方,还有死难者纪念碑。但纪念的是1740年十月九日的红溪惨案。当时荷兰殖民者故意在红溪附近,屠杀了上万华人。那尸体,都堵塞了河道。鲜血,也将河面染红。

毕竟华人是大汉民族的一部分,大明设碑纪念,也理所应当。至于那些死去的爪哇土著,则不在大明的关心范围内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