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 第七百三十二章 卤蛋也有梦想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七百三十二章 卤蛋也有梦想

作者:向晚非雪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14 来源:笔趣阁

看着坐在面前的徐争,宋铮感觉和他记忆当中的那个人完全不同,虽然都是卤蛋头,可是现在的徐争看上去还是一个青涩小生的模样,而且他在现实生活中不苟言笑,并不像影视剧里那么逗比。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徐争今天来拜访,也是在宋铮预料之中的,还在拍摄《疯狂的石头》的时候,徐争就曾对着宋铮流露出想要做导演的想法,当时宋铮没答应,也没拒绝,而是让他跟着宁皓做了大半年的助理编导,积累经验。

“怎么着,准备好了吗?”

徐争闻言,立刻取出一份厚厚的剧本,道:“这是我反复修改后的剧本,你看看,我先给你讲讲戏,这片子是春运背景,大概是一个刻薄老板在春节回家,遇到一个缺心眼的农民工,俩人先是坐飞机,没想到天气有变化~~~~~~~~~”

宋铮听他介绍,又随手翻了翻剧本,十来分钟后,心里已经有谱了,笑道:“我说老徐啊,你现在也开始堕落了?小三是真爱,老婆不介意丈夫不忠,老师为学生上街乞讨,售票员为了找失主能跑遍旅馆,是,真善美是该传扬,但这种真善美也忒假了!”

“什么意思啊?!哦,照你说的,小三想杀老婆,老婆想杀丈夫,老师卖学生,售票员私自吞钱,这东西能过审吗?”

徐争对宋铮的人生观特鄙视,他哪知道,宋铮刚跟着宁皓讨论了半晌特灰暗的《无人区》,这会儿对任何东西都抱着一种戒备,怀疑的态度。

宋铮也知道徐争说的是实情,而且有了一部《无人区》了,要是再把徐争这部《人在囧途》都给忽悠歪了,他这公司也就甭开了。

《人在囧途》这么经典的电影,宋铮当然知道,中国电影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电影想以小博大,就两种类型最吃香,一个喜剧,一个恐怖,不过在国内,恐怖片基本狗带,那就剩喜剧片。

自《疯狂的石头》以一千万的成本,刷下一亿多的票房之后,各大山头尤其那些刚涉水的新公司,都想成为第二个石头。

而这部《人在囧途》呢,虽然比不上石头精巧,甚至有些狗血槽点,比如女老师那段,煽情的让人蛋疼,但总的来说,不失为一部诚意之作。

在宋铮看来,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全程不烧脑,观众看得很轻松,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一点儿都不复杂,每个人在身边都能找到这样的人和事。

李成功和牛耿,看似强弱分明的两个人,但现实的映照下却是大相径庭,大老板与小民工本就不属于一个社会阶层,在大众眼里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但本着“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原则,自然法则没有吝惜给牛耿“乌鸦嘴”,一张百说百准的金口,也不忘时时提醒大老板李成功的种种过失,看似一出荒诞喜剧,实际是一出现实版拷问良心的教育大戏。

《人在囧途》就是这样一部笑中带泪、寓理戏中的片子,开头用戏剧手法集中反映商界“成功人士”的冷酷苛刻,“小三”问题、春运坐车难、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欠债不还等社会问题,整合拼接、抖出包袱、前后贯连,让人在回家过年的主线中,引发一个个“地雷”,暴露出一个个社会弊端。

牛耿看似渺小,却如影随性地跟随李成功,仿佛一面镜子、又更像是他的良心,提醒他照见自身。

或许,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牛耿”,在事前能“预知未来”,强拗着行事后,却又被迫倒回原处,就好像李成功终于甩掉牛耿坐小巴逃离,却遇塌方折回来。

整部电影,让宋铮上辈子在看的时候,感觉最舒服的一场戏是两人翻车后流落荒野一起过的一个年,篝火的温暖、包头的大围巾、来点小酒时两人碰杯的惬意、李成功时时感慨牛耿那里要啥都有的百宝箱,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许一包方便面、一瓶醋、一瓶小酒都能带来很强的满足与幸福感。

宋铮能感觉到,李成功这时是发自心底的快乐,因为他与自己的内心开始正面交谈,身心灵是统一的了。

人人都想行好运,看看牛耿,或许将自己简单到底、时时相信出门遇贵人、抱定幸运的想法,最终才能很好地把握“天机”,事事顺意。

李成功一路囧途,却在彩票中抓到大奖,这个点埋得很好,想想他前一阶段做了什么,就不难明白编剧的深意——把他所有的现金给了贫苦的老师!

要想抓住幸运,还要明白舍与得的关系,只有行善才能获得福报,而注定要帮的人,却不会错过,就像李成功又折了回来。

这一路上,两人境遇相同,李成功可谓百折百难,而牛耿却开开心心,始终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不禁给了观众很多的启迪。

人生其实也是这样,不可能一帆风顺,磨难会在不可提前告知下骤然降临、当然成功也有,但要更谨慎处事,就像那张被风吹走的彩票。

只要抱定一颗平常的好心、顺从心、乐观心,就能逢凶化吉,时时安稳,最终达到自己的梦想,因为已经打动了所有可以打动的人,他们会不忍心不帮你的。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没有什么大理想的电影,可是在前世上映之后,却意外地获得了不少好评。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能让人笑出来的喜剧,对国产片来说,这已经算是最高的赞誉。

必须承认,宋铮在看的时候也笑了。

徐争和王保强都是称职的演员,懂得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表演也有分寸,不像黄小明之流把装嫩当幽默,把装可爱当喜剧感,这赢得了宋铮极大的好感。

不过,宋铮只笑了前半程,当影片不再满足于“搞笑”,而试图煽情、制造“笑中有泪”的效果时,他不得不放弃发笑,甚至感到厌烦,感觉这又是一部意识形态化的国产片,没有娱乐精神,充满反智主义,几近一堂愚民教育课。

当然,这是有点儿苛求了,总的来说,影片的基本架构还是不错的,作为公路电影,两个男人在旅途历尽波折,构成了故事的悬念,作为喜剧片,一个大款和一个挤奶工,因为社会身份悬殊,引发了各种尴尬,这些都是观众的笑点。

本来,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部娱乐片,感觉还挺好,可偏偏,徐争满怀鸿鹄之志,非要在一部商业片里输出某种价值观。

而这种价值观,真是幼稚得令人羞于启齿,世上还是好人多。

这是剧中牛耿反复念叨的一句对白,它概括了这个小人物的处世哲学:甘当活雷锋,也相信世间处处有雷锋,宁被骗,勿疑人。

不过,只要对国情稍有了解,就知道这是鬼话,喝了这种“**汤”的人,不是被宰,就是被卖。

但影片执意要颠覆人们的常识,让人们弃“明辨是非”之理性,而投“人间有爱”之信仰。

李成功这个角色,就是为了证明这套“哲理”而存在的,他是公司大老板,有娇妻,有爱女,有小三儿,却没有幸福感,终于在命运的安排下,他和牛耿相遇了,并结伴同行。

刚开始,牛耿的利他主义愚行令他害怕,但后来他认识到,愚蠢是美德,更是幸福的源泉。

当牛耿被陌生女人骗光了钱,但依然坚信只要对别人好,被骗也值得,后来,事实证明牛耿竟是对的,女骗子是一名教师,为了筹钱给孤儿治病,才出此下策。

骗子是好人,这么小概率的事情都发生了,世上还有什么不可能?

李成功一下哭了,还把自己的钱全给了出去。

由此,李成功被成功地教育成了傻人,同时相信“傻人多福”,很快他就获得了回报,原本他正头疼自己的“小三”逼婚,却意外发现,“小三”也是个活雷锋。

这个“小三”跑去李成功家里,偷偷见了他老婆,竟然不哭不闹不上吊,自动消失,她给出的理由是,李成功的老婆比自己更爱李成功。

也就是说,她在“谁更刘慧芳”的比傻竞赛中输了,自惭形秽,所以知难而退。

这再次证明了牛耿是对的,“世上还是好人多”,于是,李成功变本加厉,开始主动维护这一伟大的信仰。

影片末尾,牛耿拿着欠条追款,李成功为了避免牛耿对这个世界失望,就偷偷自己出钱,找人假扮欠债者,付清了欠款。

李成功做完善事,非常满足。

他说,谁让他是我的债主呢。

这句话太到位了,宋铮在看到这里的时候,真心醉了。

明眼人看到这里,心里应该敞亮了。

影片宣扬的,还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这套东西一直在向社会发话,从学校课本到媒体宣传,它有着五花八门的变体,无时无刻不向人们的大脑渗透。

一方面,它谴责资本家有罪,要求他们良心发现,主动认错,去扶助贫弱。

另一方面,它赞美劳动者纯洁,要求他们牺牲奉献,逆来顺受,去感动强者。

我去~~~~~~~

当然,这是喜剧,中国特色的人间喜剧,无需对它太严格了。

总体来说,《人在囧途》确实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也足以被奉为经典,像这样发生在旅途上的故事并不新鲜,比如赵大叔的《落叶归根》,冯晓刚的《天下无贼》都是发生在路上的故事,但是《人在囧途》没有像前者那样背着死者而步履沉重,也没有像后者那样出现各路英雄好汉。

影片就是两个人在卷入了人潮滚滚的春运的故事,他们在各种突发意外中,换了飞机、火车、汽车、农用车、轮渡等各式的交通工具一路去往星城,途中遇到了各种人各种事,最终穷人疗救了富人的心,富人救济了穷人的生活。

可以说,旅途的确是个很好的故事载体,不管是心酸的故事,还是逗乐的桥段,不管是商人还是学生,都可以出现在途中。

这些出现在两个人跌跌撞撞的经历里,并不显得那么冗杂,却巧妙地获得了观众眼泪和欢笑的双丰收。

从机场安检到宾馆住宿,从重逢女骗子到中头彩,影片带着观众一会捧腹大笑,一会儿哀啼怜怜,影片节奏一张一弛,恰到好处。

电影本身是否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很大程度上要看电影能否能跟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信经历过春运的大多数人都曾或多多少的有过这样的经历,飞机因为天气无限期推迟,火车延误或者公路禁行,亦或者那泥泞颠簸的田间小道,这些情节很容易让很多人在感同身受的同时,更加同情主人公的囧态。

而且这种轻松还并不浅薄,在嬉笑间也照见了许多现实的民生民态,糅合不少近期的话题热点,也正是这些让这部影片不显得那么肤浅轻佻。

牛耿这个资深挤奶师年终被拖欠工资,虽起源于三氯氰胺事件后,奶产品市场的不景气,但也折射出农民工工资拖欠的这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女骗子沿街行骗乞讨,实则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女教师,这也是整部影片最值得吐槽,却也是最为感人和温情的地方。

原版中张欣艺的演技不同凡响的好,将这个并不太长的催泪桥段展现的十分丰满,以青春的代价换取孩子们的快乐,有点儿假,但是的确暖心。

之于最后,关于李成功的小三,很多人都说,现实中哪有这么好的小三呢?

宋铮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大肆吐槽,不过仔细想想的话,也许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囧事之后,李老板才更能体会家庭的重要性,在牛耿这个善良的挤奶工的感染下,他也在迷途中找回了自己。

人间大团圆,也没什么不好的。

必须承认,《人在囧途》这是宋铮继《疯狂的赛车》之后,笑得最开心的一部国产喜剧了,真心的笑。

那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笑,绝不是因为从众或敷衍而挤出的皮笑肉不笑,可以说宋铮一个人笑点低,但不会整个放映厅的人笑点都低吧?

确实可能发生的事才配称为笑料,笑料不是天马行空的鬼扯或低能的挠痒痒,越是接近生活的东西,就越能产生笑料,而且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这一点上,很多所谓的国产喜剧片们已经严重的背离了生活,观众失望乃至绝望,甚至有人放出话说:“在当下的中国,只有宁皓的两部“疯狂”电影,才配称为真正的喜剧。”

事实证明,徐争这个卤蛋头也能做到,不是山寨,不是恶搞,更不是鬼扯,而是喜剧。

本片中的有些东西有点儿“过于真实”了,混乱的春运,嘈杂的喧腾,密集的人流,要求退票,且严重失控的旅客们,“骗子”们层出不穷,假火车票,拥挤不堪,且毫无秩序的乘客,失控的村民们围堵大巴车,塌方后堵死的车流,桥又断了,路又堵了,这种事在生活当中是经常会发生的。

而将这一切都柔和在一起,让其发生在一次旅途之中,又不显得矫揉造作,可见这颗卤蛋的功力。

《人在囧途》,囧得名副其实,故事也够囧,以至于观众连连大笑,每当牛耿童鞋精准的乌鸦嘴预言应验的时候,肯定有仁兄高呼“太灵了!”、“太强了!”或者“我的天呐”之类的话语。

当然能够令观众会心一笑,肯定不会像《三笑之才子佳人》之类的电影一样腹内空无一物,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将精英意识遭遇草根文化时的尴尬,展现的巧妙又自然。

好作品,宋铮当然要支持,所以他考虑了片刻,觉得可行,便问:“投资是多少?”

徐争闻言,心立刻踏实了一半:“预算还没出来,应该不超过一千万。”

宋铮点头笑道:“好!我给你一千五百万,不过这片子现在拍好像不大合适!”

徐争心里吐槽,事实上他在拍完《疯狂的赛车》之后,就打算开这个坑的,只是当时宋铮人不是在拍戏,就是在美国,他根本就找不到人,去找别的投资,人家都不怎么看好。

毕竟现在流行的是大片,投资少于五千万,都不好意思张嘴,金主自然不好找,所以徐争只能等啊,等啊,一直等到现在,绕了一圈之后,还是来找宋铮了。

“我准备下半年再拍!”

“这就好,宁皓那边有个剧本,我觉得很好,里面的男主角,我觉得你挺适合的,先拍了他的电影,然后你再开拍,不过准备工作你可以提前开始,到时候,让宁皓给你做助理编导,也算是报仇了!”

宋铮说的像是在调侃,可事实上,他的真实想法是对徐争不放心,徐争没有做导演的经验,而且最重要的是,原版的《人在囧途》,导演也不是徐争,只不过拍摄进行到后期,他来了一手主板闹革命,成功篡位,将导演挤成了傀儡。

让宁皓过去盯着,宋铮才能放心!

毕竟再怎么有钱,也不能往水里随便扔。

徐争是个聪明人,自然听得出来宋铮的弦外之音,也聪明的没有点破,而是笑道:“你就这么相信我!?”

宋铮也跟着笑了,道:“谈不上,关键还是故事好,另外,演员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原版的《人在囧途》之所以成功,故事好是其中一方面,找对演员是另外一方面。

首先是演牛耿的王保强,他属于一个典型,从许三多开始的风格一直不变,善良而瓷实的民工角色是本色演出吧,与《天下无贼》相比变化稍比多些,并无太大突破,不过也不需要,他大抵是一个被外型框住的演员,虽然一直很是努力的出演各类角色,却常常无端的让人难受,这也是没办法的是,灵魂是可以超出**的,但天生的形象是很难越出光影的,至少现在不行。

徐争就更不用说了,他驾驭喜剧的能力属于天生的,从春灿的猪哥哥到囧途的老板,将道地的徐式幽默一直进行中,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可大开大合,放松自如。

“我想让保强演牛耿,我觉得他挺合适的!”

“你演李成功,我觉得你也挺合适的!”

两个人说完,都忍不住笑了,以前接触的不多,现在居然找到了些默契的感觉。

“行了!你去准备一下,立项什么的找苏文文,她负责这方面的事,另外,去找宁皓,他手里那个角色,你要是不演,就真的可惜了!”

徐争点点头,突然说道:“老宁那个剧本,你就不担心引火烧身!?”

宋铮一愣,随即明白了,敢情徐争早就知道了:“没什么担心不担心的,人活着就得干事儿,他那个故事好,我就投资,具体以后怎么样,现在担心还早了点儿!”

徐争笑了,道:“你就不怕我把《人在囧途》也给拍成他那个《无人区》。”

这有什么好担心的!

宋铮真心不觉得这是个事儿,首先,徐争没有宁皓那么强的驾驭能力,其次,徐争算是体制内的,同样一件事,宁皓做了,那叫年少轻狂,徐争做了,那就叫执法犯法,一个聪明人,是不会做那种蠢事的。

徐争从宋铮的眼里,看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信息,拍了拍放在桌子上的剧本,起身道:“那行,我先走了。”

宋铮把徐争送出去,回头又把宁皓的《无人区》拿了出来,摆在桌子上,看了半晌,而后收好。

《集结号》。

和狮门影业的合拍片。

答应了林欣如的电影。

和湘南广电的合拍电视剧。

综艺节目。

音乐人才储备。

《无人区》。

《人在囧途》。

宋铮盘算了一下,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2005年,真的是有的公司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