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 第四百三十三章 小钢炮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四百三十三章 小钢炮

作者:向晚非雪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14 来源:笔趣阁

冯晓刚的态度让宋铮感觉莫名其妙,仔细回忆了半天,他也没想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得罪过这门小钢炮,因为俩人压根儿就没有过任何交集。

就算是宋铮之前在华谊兄弟的时候,他们俩人也没见过面,离开华谊兄弟之后,他可是一直都忙着拍戏,冯晓刚人家更忙,手底下一大摊子事儿呢。

如果说,俩人有过什么交集的话,唯一的一次,也是《大腕》剧组挪用了《生死线》剧组的资金。

这事儿要是说起来,宋铮才是受害者啊!

怎么冯晓刚今天一来就摆出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啊?

“铮子!你以前没得罪过他吧?”吴绣波刚在就在旁边,看了一满眼,见宋铮进了酒店的大门,避开了记者,这才过来询问。

宋铮皱眉道:“没有啊!我能得罪他什么啊!?之前压根儿就没见过面,我这儿还纳闷呢!”

宋铮现在是真的摸不着头脑,说起来,他还算是冯晓刚的粉,但肯定不是铁粉,对于他的作品,宋铮也不是一味叫好,例如那莫名其妙的《夜宴》,狗尾续貂一样的《非诚勿扰2》,宋铮就特不喜欢,至于想要重现辉煌的《私人订制》,更觉得粗糙。

但就冯晓刚过往的作品总体质量,以及他在电影行业中的奋斗历程来说,他值得宋铮尊敬。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作品永远都往上走,任谁都会有起伏,就算是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彼得.杰克逊也不可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拍不出烂片,不能因为暂时的低谷而全盘否定一个人。

对于冯晓刚的几部正剧,虽然不算完美的经典,但都值得人记忆,令人深思,证明了他内心的情怀,至少宋铮就喜欢。

宋铮自涉入影视行业以来,深深感觉到其中的艰难,编写剧本,寻找资源,打通渠道,都极耗心力,远远不是从前站在一边当喷子那么简单。

冯晓刚在这个圈子里扑腾了那么多年,受过追捧,挨过批评,日后还因为执导春晚,让人骂的狗血喷头,不过,宋铮对他一直都是挺的。

所以,冯晓刚一直都是宋铮努力的模版,说是偶像都不为过。

因为冯晓刚算是宋铮从儿时记忆就很深刻的人,上辈子小时候在村子里,经常跑到邻居家看电视,有一部电视剧叫《凯旋在子夜》,讲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宋铮看的是热血沸腾,扯着嗓子大声宣布,自己长大了也要当烈士,把他们家老爷子气得,轮着棍子满村的追杀宋铮。

老宋家就他这么一根独苗苗,他要是当了烈士的话,老宋家可就绝后了!

不过事实证明,就算是不当烈士,前世的老祖先也绝了后,因为直到重生,宋铮也没能跟着某一位女友生下一儿半女的,实在愧对列祖列宗。

有点儿跑题了!

回到小钢炮这个命题上面来!

小时候看《凯旋在子夜》觉得很过瘾,长大了,到了横店以后,宋铮听别人说才知道,这电视剧因为拍摄成本所限,当时是真的到了南疆前线,真刀真.枪的上战场取景,所以对战争描述之细腻深刻,后来的战争戏当然不能比。

这片子的制作人员里有个名字让宋铮印象深刻,场记,美术冯晓刚,他之所以能记住这个名字,是因为别人的名字都出现了一次,唯独他的名字出现了三次,还有一次是特别出演里面的。

什么叫特别出演,宋铮还是到了横店以后才知道,就是那种戏份很少,但是有台词的角色。

不过冯晓刚在剧中到底演了什么,宋铮还真想不起来,还是后来看过一期影视访谈节目才知道。

因为冯晓刚在这个访谈里他笑着自黑了一下,就是拍《凯旋在子夜》的时候,他不但是场记、美术,还是演员,还有好几句台词,还有特写。

他演的谁呢?

越南军官,阵地上被击毙。

因为大家都觉得他长得特像越南人,瘦小枯干,獐头鼠目,尤其是很有特色的大门牙,演坏人都不用化妆,娘胎里自带,不演这个反面角色都对不起他,于是他就义不容辞的上阵了。

这事反映了冯晓刚能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不会放过机会,哪怕这机会看上去很艰难,但他一定会伸手抓住,所以他才能一步一步的从一个小场工,熬到了国内知名大导,中国电影导演票房之王,才能以他那副尊容追到了徐凡这个大青衣。

所以好多人说冯晓刚在影视圈发力是从《北京人在纽约》,或者从《编辑部的故事》开始的,其实不是,事实上,从《凯旋在子夜》,他就努力在一点点往上爬,他那会的主要工作是场记、剧务,说不好听的就是打杂的,加上他懂美术,能给美工打下手,慢慢的从美工这个职位入手,一步一步深入影视圈。

正如他最拿手的小人物贺岁片一样,那些角色都是在逆境中抓住每一个机会挣扎,笑着面对每一个为难和嘲讽,就是为了有权势者赐予的一点空间,更好的活下去。所以他拍那些来自平民的辛酸特别动人,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拍的是他自己。

冯晓刚善于逢迎,善于抓住机会,这是他自己也承认的事情,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他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给片子争取过审的机会,他曾经请高级干部吃饭,席间如此拍马屁:“您是谁啊,您是站天.安.门城楼上,看看燕京城这边说这边灯太多有点儿晃眼,这边的灯就都要立刻给灭了。”

这种谄媚,任谁听着有些肉麻,甚至可能觉得他下作,为了拍电影如此低三下四,丧失人格。

但看看他拍的片子,又不是那种三俗无趣,就能明白他这种低三下四背后的辛酸了。

为了拍个过得去的电影,这么委屈自己,至于么?容易么?

除了《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这些让冯晓刚在影视界立住脚的片子,他真正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自己品牌的片子是电影《甲方乙方》。

不过宋铮最喜欢的却和别人不一样,他喜欢的是冯晓刚的导演处女作一一《永失我爱》。

说实话,这是一部闷骚的电影,充斥着王硕之流浑不吝和死硬到底的风格,当然画面和运镜都很出色,不过这电影是一杯具,还是华丽的杯具。

据说,冯晓刚被连毙三部电影,开始他以为是拍的不够深沉,要《黄土地》那样的,于是玩命深沉,后来又以为是不够唯美,于是又拼命唯美,向着《红高粱》看齐,结果三连禁,搞到他嚎啕大哭。

终于审片的有好心人点了他一句:“你为什么总要拍悲剧呢?我们国家的群众生活有那么悲惨吗?改革开放那么多年,反而越活越回去了?”

于是冯晓刚大彻大悟,改拍喜剧。

《永失我爱》其实也不算喜剧,不过的确有点儿大师范儿,宋铮记得电影的开场,当徐凡演的空姐出来时,光给的叫一个好啊,角度叫一个完美啊!嘛叫亮相?这就叫亮相!没有对比能有这个效果吗?

不过,宋铮那个时候,还很肤浅,《永失我爱》这路数,完全不是他的菜,不过就冲徐凡这惊艳的亮相,他还是很认真的看完了这部片。

宋铮记得,看这片子的时候,他刚17岁,还未成年,血气方刚,除了动作片,科幻片和a.片,是绝逼忍不下这么闷的一个多小时的,可那天愣是忍下了。

而且我看到后来郭韬因为自己患了重症肌无力,而强逼不知情的徐凡走,徐凡又哭又闹又打又骂就是不肯离开,最后一头撞在他们辛苦装修好的家的门上,一缕鲜红从玻璃门上蜿蜒而下,一声惨烈的哭叫“你太狠了!”

宋铮这么一个汉子,愣是差点儿没绷住哭出了。

从这这部冯晓刚的电影处女座里,就不难看出,冯晓刚开始转战电影界的时候,他并不是想延续《编辑部的故事》那种风格,他是真的想正经做一个好的,有情怀,像张仪谋,陈恺歌,乃至更老一代谢缙那样的导演。

说起来,他起手拍的片子也相当不错,《永失我爱》是不折不扣的青春片,就算是放在宋铮重生那会儿,上院线都未必比《致青春》差,肯定比《小时代》好。

但时也命也,赶上中国电影最低谷的那个时代,那个时候,拍这种类型片基本是死路一条,这头一炮基本哑火,后面两部更是都没过审查。

后来王硕导演,冯晓刚本人主演的《我是你爸爸》也一样没过审,基本属于拍什么,完什么,妥妥的票房大毒药。

这种霉运连连的现状,要是搁别人身上,早就一脑袋扎粪坑里,闷死算了,可冯晓刚不但上来了,还一抹嘴,理直气壮的告诉别人,我又有主意了。

冯晓刚是怎么爬起来的,在后来他个人的自传里也好,各种访谈里说的很多了,关键就是韩三爷给了他一次机会,他抓住了。

而且他嗅出了上面对王硕的忌讳,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慢慢与王硕疏远,开始与刘衡、刘震芸合作越来越多,又交好张国利,算是真的走出来了。

为此后来他当面向王硕端酒赔罪,算是把这段势利眼的过节了了,才又有了《非诚勿扰》,乃至后来的《私人定制》。

即使如此,曾经的铁哥们叶敬,就是《甲方乙方》里,那个蹲村口破窑洞上,满村偷鸡吃的大款,还是很看不起他,说他“用时候朝前,不用时候朝后”,这是一句很粗俗的比喻,堪比当面扇耳光,已经功成名就的冯晓刚没说话,也端酒赔罪。

能上能下,能屈能伸,冯晓刚才能最终成为中国电影的票房之王。

但这并不意味着,冯晓刚是凭着没皮没脸混上来的,观众很聪明,光不要脸,没本事,就算是一直朝前走,也照样走不长远,不要脸的导演多了,还有谁混出来了?

冯晓刚清楚他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他有中国最好的都市平民写作者王硕,有中国最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写作者刘震芸,以及在商业和艺术上平衡度把握的非常好的写作者刘衡,中国最好的男演员之一葛优,他本人对都市小人物奋斗经历和心态的精准把握,如果他顺着这个路子往下走,完全可以把冯氏喜剧拍成《寅次郎的故事》那样的国民剧,成为山田洋次那样的国民导演。

但冯晓刚没有一条道走到黑,他真是有点儿野心的,想试试不同的路子,他还想朝着黑泽明努努力,于是他拍了《夜宴》,证明他也能拍古装大片,拍了《一声叹息》,还有《唐.山大地震》,《集结号》,乃至《1942》,这几部正剧众说纷纭,但宋铮都很喜欢,这些片子的确都是有情怀,有悲悯的,故事也讲的很不错,因为有刘衡、刘震芸这样的大拿替他把关。

直到《非诚勿扰》,问题开始出来了,就是脱离开刘衡和刘震芸对于剧本的把握之后,光靠王硕,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对于影片细节的精致要求了,王硕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但不是一个合格的编剧,光靠嘴喷,是撑不起一部好电影的。

中国缺少好编剧,这已经是行业上下公认的一个问题了,张仪谋,陈恺歌是如此,冯晓刚也是如此。

第五代导演在影像画面的想象力上,继承并超越了前辈的俄罗斯电影美学,向着更本土的影像化叙事前进,但却陷在符号化、抽象化的死胡同里。

冯晓刚无意中为打破这一桎梏而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念念不忘的,是他那个年代,也是姜纹、冯小凝等人的青春理想,以至于他后来的上下两难。

而观众则希望冯晓刚继续做山田洋次那样的平民导演,但他却不能像山田洋次那样熟练转身,拍出“武士三部曲”那样结合时代和个人视角的佳作。

说到底,张仪谋摄影出身,冯晓刚美术出身,只有陈恺歌是导演出身,没有一个能像前辈导演一样,对文字有足够的把握和驾驭。

他们都需要好的编剧先对文学进行改编,然后再进一步修改,脱离了熟悉文学和剧本的编剧,即使名气再大,他们端上来的,要么是小品大集合,要么是空洞华丽的舞台剧。

这不是冯晓刚一个人的问题,这是这一代,乃至更下一代导演都面临的问题。影像化有影像化的优势,但文学是一切故事的立身之本,丧失了文学素养,光有mv式样的华丽剪辑,是撑不起一部“有情怀”的电影的。

当一个导演想要给自己的作品套上一个“有情怀”的标签时,并不是因为对什么总放不下,有心结就可以做到,能说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种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的话,这才是情怀的体现。

而做不了,做不到,做不好,怎么说情怀都是废话,拿作品来证明,观众认可才是真的。

所以,冯晓刚其实处在一个挺尴尬的地位,他的年纪、身份、商业定位、辅助团队以及个人能力,都不允许他做太多的转型努力,但他还想试试,像黑泽明那样随心所欲不逾矩,拍出《九个梦》那么绚丽而有哲理的电影,只是他一个人真的托不住这个巨大的梦想。

《夜宴》这部电影怎么说呢?

总之,宋铮看得时候,觉得特糟心,本来满怀期待的,希望能看到冯晓刚的华丽转身,谁知道,转过来之后,华丽没有,那两个小板儿牙差点儿把他的眼睛给扎瞎了。

但无论如何,宋铮还是尊敬冯晓刚这样的人。

因为,冯晓刚本来凭借着之前几部电影积累出来的人气,财富,可以过得更好,更轻松,一路拍群众喜闻乐见的喜剧,不求票房纪录,只要能给投资人一个交代就行。

可他不,顶着拍电影累出来的白癜风,顶着华谊股票的涨跌压力,顶着各种“装逼”的骂名,他做自己想要的电影。

他为了中国电影分级制度和审查制度在公开场合大声疾呼,他为了遭受非议的女演员拍案而起,都是得罪人的事情,他毫不犹豫的做了,他已经是一个既得利益者了,但还是敢出头。

换成别人,敢吗?

在宋铮的眼里,冯晓刚就像是堂吉诃德拿着杆破枪单挑大风车,明知能力有限,但为了中国电影能走多远是多远,拼死拨动每一个可能转动的齿轮,找一条出路,或许他的能力有限,但对于敢这样尝试,有担当的人,宋铮始终都保持着他从心底里发出的敬意。

所以,刚刚冯晓刚满嘴的火药味儿,表情里都写满了,我tm今天就是来找事儿的,你能把我怎么滴!

宋铮依然客客气气的,他可不是卑躬屈膝,就因为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是个爷们儿,真正的爷们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