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终极大神进化论 > 血火之缚 第十三章

终极大神进化论 血火之缚 第十三章

作者:微云疏影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22:02 来源:笔趣阁

第十三章

开皇九年,晋王杨广任扬州总管,处理江南事务。

开皇十一年,晋王迎娶后梁明帝之女萧氏,婚礼后携王妃返回扬州。

而后,独孤皇后要求太子迎娶荥阳郑氏之女为太子妃,太子却坚持要立云昭训为正妃,杨坚下令将云昭训处死。太子抗旨不尊,率军逼宫。

其实太子也是骑虎难下,他不敢对父皇动手,但他的手下不是傻子,谁都看得出杨坚更属意杨广,只不过废长立幼不合规矩。眼下杨勇为了一个女人违逆杨坚,定然会消磨他们最后一丝父子情分。若是杨广登基,他们这些坚定的太子党绝对遭殃;若是太子登基,他们便有拥立之功,日后荣华富贵不可限量,所以他们逼着太子造反。当然,他们之所以这样想,也有晋王党不停运作的功劳。

明夕玦早就给杨坚下了慢性药,让杨坚的脚慢慢瘫痪,世人不会允许一个残废当皇帝,杨广即位不就顺理成章了吗?没想到杨勇身边埋伏了陈朝余孽,这里就不得不提江湖的bug之处,本来吧,火药用在军事上是唐末的事情,但架不住江湖上有“霹雳堂”这个组织啊人家引线一拉,杨坚和杨勇都完蛋了。

独孤皇后悲痛欲绝,但她不愧是天下少有的奇女子,临危不乱。她暂代朝政,又立刻召杨广回朝。虽然她平日极疼爱小儿子,但在这个时刻,她将在京城的两个儿子软禁起来,就怕他们起不该有的心思。

独孤皇后派去扬州的信使经过重重截杀,千辛万苦才到扬州,大家认为,杨广回京才是真正的恶战,事实上呢?所有派去截杀杨广的人,都被一名手持黄金剑,身负“阴阳妖瞳“的少年一招秒了,无论刺客是何种境界的高手,这位少年都轻飘飘像是打蚊子一般,将刺客全送去轮回。所以杨广回程之路轻松得不能再轻松,这个少年的名字也流传开来,北周皇室嫡系后裔,乐平公主杨丽华之子,宇文拓。

杨广回到大兴城,登基为帝,在挑选新年号的时候,这位豪情万丈的帝王圈定古往今来最为大气磅礴的两个字——大业,他踌躇满志,决定干出一番事业。

在杨广还是晋王的时候,他便经常和明夕玦、石之轩聚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他们挑杨坚的缺点,拟定法令一一纠正,又反复推演各项政策,从中选取最好的,所以杨广上位后,立刻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杨坚过于严苛,制定诸多酷刑,杨广便下令重修《大隋律》,宽大量刑,甚至废除连坐这一举动;

杨坚太过吝啬,巧立名目增加税收,明明大隋粮仓极满,却在饥荒的时候连开仓赈济灾民都舍不得,杨广即位后立刻大赦天下,宣布大业元年免税,而后又一再降税;

杨坚对文化十分轻视,甚至废除学校,杨广即位之后,立刻恢复学校,并且发布诏书,宣布帝国的文化方针是“尊师重道”,“讲信修睦,敦奖名教”。

杨素和高颎素来不睦,高颎是太子党,杨素便投靠了杨广。但杨广登基之后,虽然对杨素大加封赏,却对高颎极为优待。杨广既然这样做,高颎也投桃报李,效忠于他。这一点是明夕玦强烈要求的,高颎才干不逊于商鞅和管仲,若是杀了他,不仅是隋朝的损失,也容易破坏杨广好不容易树立的正面形象,所以高颎不但不能杀,还必须重用。

杨广这一系列举动,让他得到天下百姓和文人的拥护,举国上下无不称赞他贤明仁厚,明夕玦心中欣慰,却还是给杨广下了一些小暗示,让杨广更加重视百姓,不在乎享受。

在政治上有所施为,杨广在军事上也不肯落后,他委派石之轩和长孙晟继续对付突厥,并且将明夕玦调去军队,决意向突厥开刀。

石之轩吞并补天阁,两种功法兼修,却弄得精神出了问题,他素来心高气傲,遇上这种事情也不肯求助,而是隐姓埋名去偷学佛法。祝玉妍为他气死师尊,失去清白,武功再无寸进,又因为助他吞并补天阁,而面对整个魔门的压力,若非师叔血手厉工支持,她根本无法继承阴癸派,但阴癸派众人也有条件:你既然无法修炼天魔**十八重,那你就生一个继承人出来。

祝玉妍没等到石之轩,便认为石之轩在利用她,于是破罐子破摔和“霸刀”岳山生了个女儿,取名为单美仙。当石之轩好不容易逃脱四大圣僧的追捕,并创出不死印法,认为他已有足够的实力保护心爱的女人之时,却发现爱人已经和别人有了孩子……

虽然明夕玦治好了石之轩的精神分裂,但石之轩还是满心抑郁,便将怒气发泄到了突厥身上。他和长孙晟仅仅运用计谋,不费一兵一卒,就让突厥分裂为两个汗国,在内耗中消耗实力。杨广看出石之轩需要用工作来自我麻痹,又委派他去开拓西域。

大业元年,杨广拜周国公宇文拓为帅,统领三十万大军,对突厥宣战。

他这道旨意一下,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大家承认宇文拓个人武力很强,但个人英雄主义在战场上通用吗?宇文拓不到十三岁,之前又没有真正指挥过任何一场战役,你现在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你是嫌自己当皇帝当得太舒服了吗?

明夕玦用辉煌的战绩,狠狠地扇了所有等着看笑话的人一耳光。

他投军才半年,不可能训练三十万大军,所以他挑出军中精英集训,命令他们都要在短时间内学会读书写字,然后教导他们兵法,并设定一系列奖励机制,至于惩罚……不打军棍,你们只要抄写我拟定的军规就好,否则都去关小黑屋。

仅仅这样还不够,明夕玦结合西汉儒家公羊学派和法家学说,创立了一套言论,第一条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然后他反复给这些精英洗脑,比如国家大义,比如民族气节,比如有国才有家,比如将士的职责是保家卫国,然后明夕玦将这些精英全部委派为军官。于是明夕玦这套言论在军中流传开来,这种略带军国主义色彩的言论向来最有感染力,加上军人自有血性,很快被成功洗脑。连很多在军中世家子弟都觉得振聋发聩,虽然这些言论和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截然相反,想法一时扭转不过来,但他们觉得明夕玦说得很对,思想的天平已经朝这方倾斜。

明夕玦知道的很清楚,要想让那些异族安分,大隋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队,所以一开始打仗的时候,他带着一丝练兵和试探的意味,隋军和突厥战斗,各有输赢,但总体上隋军还是占了上风。

大业二年初,明夕玦终于展露峥嵘,他率领大军,以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击溃东突厥都蓝可汗二十五万精锐,都蓝可汗被俘,明夕玦将东突厥十七万俘虏和东突厥大量财宝送往大兴。

黄河水患越来越严重,大兴城也出现过断粮危机,杨广决意迁都。明夕玦的意思很明显,你不是要修建东都洛阳吗?劳动力在这儿,钱也给你,你不许征调百姓,更不许乱用国库。

鉴于要让异族狗咬狗,明夕玦并没有灭亡东突厥,杨广册封新任东突厥首领为启民可汗,命他们纳贡称臣,每年至少为大隋提供三千匹战马。

大业二年末,明夕玦攻破西突厥王庭,俘虏十二万精壮劳动力,将之与西突厥所有财富运往大兴,老弱妇孺则并入东突厥,突厥帝国虽然再度统一,却不复当年辉煌。

明夕玦立下不世之功,杨广封他为上柱国大将军,为大隋十二柱国之首,这一年,明夕玦才十四岁。

与此同时,石之轩游走西域各国之间,记录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绘制《西域图记》,献给杨广。杨广晋石之轩为闻喜郡公,官拜黄门侍郎,将经营西域之事全权交由石之轩处理,石之轩在大兴城外站了****,遥望南方,直到露水沾满了他的面庞,他才转身西去。

大业三年末,辽国和金国吞并突厥土地,杨广以“帮助属国”为借口,对两国开战。明夕玦重新挂帅,用了三年时间,先后击溃辽国和金国大军,却没有灭亡两国,毕竟还要留着他们牵制蒙古。然后明夕玦照例将俘虏和物资财宝运往大隋,毕竟兴建东都洛阳和修建京杭大运河都需要大量金钱和劳力。

得此大胜,杨广封明夕玦为三公之首的太师,赏赐无数,乐平长公主府门庭若市,连杨丽华之女宇文娥英的夫家亦是人人讨好,明夕玦接到杨广书信,付之一笑。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何须被人羞辱就要立刻讨回来?你只要努力上进,等你飞黄腾达后,人人都想法设法和你攀关系,以前对你不好的人便会恐惧,若是他们算计不了你,就只能卑躬屈漆求你原谅……没意思,真没意思。

石之轩在西域也没闲着,他巧用各种计谋,合纵连横,导致西域诸国孤立吐谷浑,而后杨广亲征吐谷浑,一举得胜,开疆拓土几千里,大军凯旋而归后,石之轩官拜民部尚书,受封为晋国公,杨广用自己的封号来封赏石之轩,可见他对石之轩的无上荣宠和信任。

确定时机成熟,杨广开科取士,勒令全国推行均田制,杨素提出反对意见,不料杨广直接罢了他的官,让石之轩当尚书右仆射。这些世家大族没想过杨广会对他们动手,所以他们活的很惬意,现在杨广亮出屠刀,他们终于坐不住了。

改朝换代太过麻烦,也很容易背上骂名,所以他们只要改立新君就好,但如果要造反,必须调开明夕玦,且不说他统领的北府军太强,单说明夕玦轩辕剑一出,就没人受得了,“天下无敌,宇文太师”可没有半点谦虚的成分,世家要造反,而不是找死。

大业八年初,高句丽挑衅大隋,明夕玦再度出征,却不料因为他们和世家的争斗,江湖终于风起云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