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好莱坞之路 > 第六百四十六章 奥斯卡不姓韦恩斯坦

大年初一头一天,十三给大家拜年了!鸡年大吉!

“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很快就会开始,明眼人都该清楚一点: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汤姆-克鲁斯等一大帮好莱坞帅成渣的中坚明星,其实都是名副其实的次要货色,真正主宰全局的**oss,是那个藏在人堆后面的胖子哈维-韦恩斯坦!”

“因为,一个相当严重的事实是:从去年《国王的演讲》踢爆《社交网络》,一路将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影片三项大奖收入囊中,到今年《艺术家》几乎是完全复制‘国王’的辉煌冲奥之路,势必所向披靡赢得满堂彩!”

“奥斯卡奖项归属被哈维-韦恩斯坦那双看不见的大手所左右,业已成为一个可以写成出版物的明规则,每一个好莱坞演员,从今天起,或许都该把‘跟着哈维-韦恩斯坦有肉吃’当作人生信条!”

放下手里的报纸,霍华德-罗德曼直摇头,对旁边的老朋友说道,“奥斯卡都快改姓韦恩斯坦了。”

“有这么夸张吗?”老朋友倒是有些不以为然。

“难道没有吗?”霍华德-罗德曼提醒道,“你回想一下,从《英国病人》开始,哈维-韦恩斯坦给奥斯卡制造了多少争议?”

那人坐在那里想了一会,最终点了点头,“有几次都让奥斯卡变成了笑话。”

霍华德-罗德曼将报纸放在桌子上,“奥斯卡不姓韦恩斯坦,也从来不姓任何人!”

稍稍想了想,霍华德-罗德曼又对朋友说道,“奥斯卡不能这么下去了,再这么走下去,韦恩斯坦兄弟就成奥斯卡的代言人了。我会发动我这边的人尽可能不投韦恩斯坦影业的票。”

那位老朋友拿过报纸看了看,说道,“上面说的很有道理,很多演员为了拿到奥斯卡,向韦恩斯坦兄弟献媚都没有底限了,学院的权威却从来不被他们放在眼里,难道奥斯卡不是学院的,真的变成韦恩斯坦兄弟的了?”

冷哼了一身,他又说道,“我先告辞了,我要回去跟人交流一下。”

“好。”霍华德-罗德曼点了点头,“我就不送你了,我准备打几个电话。”

他从1989年开始,成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拥有了投票权,作为美国作家协会的副会长,是编剧权益组织在学院的代表性人物,可以说是学院内部非常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之一。

在私底下的活动之外,墨菲与二十世纪福克斯联合,策动了这次媒体的报道风潮,但与哈维-韦恩斯坦抹黑他和《迭戈-罗斯》不同,媒体报道上对韦恩斯坦兄弟一片歌功颂德,还一一列举出了他在过往奥斯卡上面的丰功伟绩,提醒众多的学院成员,尤其是那些越老越爱惜羽毛的老头子们,奥斯卡已经不是他们的奥斯卡,而是改姓韦恩斯坦了。

一些媒体在墨菲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策动下,对于哈维-韦恩斯坦的吹捧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

“哈维-韦恩斯坦,真正能决定奥斯卡归属的人!”

“有什么因素能让一部影片成为奥斯卡的大赢家?分析过往的二十年不难发现,跟着哈维-韦恩斯坦走,就能赢得奥斯卡!”

“奥斯卡改姓韦恩斯坦,谁解其中不能说的秘密?”

这些传统媒体上面的言论,多少都能影响到奥斯卡的评委们,尤其是那些爱惜奥斯卡羽毛的学院守旧派。

除了纸质媒体,作为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直播方,隶属于华特迪士尼的abc电视台,还在全美收视率最高的频道的黄金时段,连续两晚播放奥斯卡前瞻节目,着重分析了韦恩斯坦兄弟在过往届奥斯卡上面的辉煌战绩,证明奥斯卡真的快改姓韦恩斯坦了。

“哈维-韦恩斯坦在奥斯卡公关上的屡试不爽,已让那些对奥斯卡越来越了解的全球影迷,被引导产生了‘奥斯卡评委都是一帮蠢货’的可怕误解:从最早的《英国病人》横扫奥斯卡,到世纪末《莎翁情史》力克《拯救大兵瑞恩》,再到《芝加哥》艳惊四座,哈维-韦恩斯坦始终在摆弄公关伎俩!”

“当然,你也不得不承认哈维-韦恩斯坦操纵奥斯卡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英国病人》时,他喜欢标榜自己的电影是‘多少年来最伟大的动人之作’,但在运作《国王的演讲》时,他却公开表示自己对这类标签式宣传的厌恶,以暗指《社交网络》自卖自夸的浮躁;《芝加哥》时,他热衷于侧面打击竞争对手,且拉票时送礼物的吃相比较难看,但后来在看到《拆弹部队》遭遇制片人邮件拉票事件后,他立刻将夺奖野心缩小,盯紧最佳男配角就算了事。”

“到去年的《国王的演讲》时,他深谙影评人是一群相当讨厌的家伙,于是公开表示‘奥斯卡评委有自己的审美判断,当然不会被影评人的口味所左右。’这样既吹捧了影艺学院的人,又腾出精力把三大工会奖搞定,实现了此片最终的翻盘。”

“再说今年的《艺术家》登场,你几乎可以看到一个运筹帷幄的哈维-韦恩斯坦,落实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完美的计划:从不标榜此片是致敬之作;宣称从不打击对手抬高自己,却让工会奖颁发时,让人彻底忘掉影评人吹捧的《迭戈-罗斯》和《生命之树》,又一再通过,媒体表示自己是个‘尊重电影艺术的人。’”

就像媒体上说的墨菲与贩毒集团有联系一样,这确实是实情,墨菲无法辩解,即便他跟罗斯没有经济往来,更没有利益交换,却解释不清楚,将哈维-韦恩斯坦过往做的一切摆出来,对方同样无法解释,哈维-韦恩斯坦站出来解释的越多,越会让学院的会员看到他在奥斯卡上不合常理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放在暗处没问题,但在摆在明面上,那些保守而又有着极强自尊心的老头子们,肯定不高兴。

在墨菲接触到的几个老评委中,有人甚至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难道我们都是一群被韦恩斯坦兄弟摆布的老煳涂?

虽然隐隐看到了效果,但墨菲没有停下来,媒体上面的吹捧哈维-韦恩斯坦的声音,贯穿整个投票时段。

尤其是在圈内影响力巨大的《好莱坞报道者》上,在投票时间进入中段以后,墨菲直接花费巨资,接连买下重要版面,继续报道哈维-韦恩斯坦的奥斯卡生涯。

“《艺术家》,哈维-韦恩斯坦为奥斯卡量身订做的礼物!”

学院的核心成员们最讨厌的是什么,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也无从去猜测,但有一点是有些共通之处的,他们向来厌恶那种异常明显的为了冲击奥斯卡而冲击奥斯卡的行为。

“早在去年5月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哈维-韦恩斯坦就发现此片对平均年龄高达56岁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投票者来说,简直就是量身订做的礼物:黑白、无声、模拟好莱坞经典时代明星的举手投足,逻辑简单且恰到好处的100分钟片长,都非常适合他进行奥斯卡运作。”

“更重要的是,其对试映日和公映日之间的时间差,也设置得和《国王的演讲》如出一辙:当年《国王的演讲》的好评是从前一年9月的多伦多电影节发出,但大规模上映却安排在奥斯卡颁将之前,而它的竞争对手《社交网络》早已被晾干;《艺术家》同样是做了漫长的舆论预热,才在颁奖前逐步扩大上映规模,尽管有观众冲进影院发现这是一部默片,受到了愚弄要求退票,但这桩新闻本身就是一个卖点,进一步让投票者感到:奥斯卡还是要注重点品位档次的,普通观众没文化……”

“哈维-韦恩斯坦如今已经成为奥斯卡背后的操纵者,如果你想提前知道奥斯卡获奖热门?那很简单,去调查一下韦恩斯坦影业公司的项目进程表,就清楚了。”

与此同时,墨菲也没有忽视评论界对奥斯卡的影响力。

着名评论人斯蒂芬-科尔伯特在其主持的“伯特时间”节目中公开咆哮,指责《艺术家》是“令人作呕”的谄媚,影片为了向学院派示好而改变拍摄初衷,“卑鄙”的将影片剪辑成黑白默片!

随后,洛杉矶地区以托德-麦卡锡和肯尼斯-图兰为首的职业影评人们,也纷纷在自己的专栏里面抨击《艺术家》这部影片。

“《艺术家》在整个参选过程中都充满了向好莱坞学院派示好的倾向性,而其作品本身并不符合奥斯卡一贯的评选标准!”

“如果要我付钱看黑白文艺作品,我宁愿选择看《纽约时报》,如果奥斯卡将奖项给了《艺术家》,还不如颁发给《变形金刚》,至少它更过瘾。”

各种各样的花式炒作,一直持续到了二月中旬,随着学院投票截止日期的到来,媒体和好莱坞忽然之间就恢复了安静,所有人都在静等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开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