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兴唐 > 第八十五章 前夕(二)

兴唐 第八十五章 前夕(二)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5:03 来源:笔趣阁

第八十五章前夕(二)

李威是派了他手下侍卫秦十八通知黑齿常之的。

唯一要求,你得我快,有多快就给我多快。不然眼看到了秋高气爽的时候,天气是好天气,也适合赶路。可青海逃荒的百姓也到返回关中的时候了。

秦十八有这个名字,肯定家境不好了,但他在青海之战中表现好,又随李威逃亡的,因此让李威一直带到身边。听到李威说完,几乎马不停蹄,向青海赶。

唐僧去天竺取经时,很苦的,那时候唐朝还没有真正经营西域,幅射的范围也不过到了龟兹,所以去也苦,来也苦。可是自唐朝将西域拿下来之后,有了完整的驿道。这也是形式所逼,西域远,没有良好的驿道,就不能将消息尽快通知朝廷。

不但有完整的驿道,还有各个驿站,象几道珍珠链一样,分布在西域的南北,从碎城城到青海有六千多里地,生生地让他在半个月内,将信送到了黑齿常之手中。

黑齿常之正等着这封信。

他不但在同李威联系,也在同刘仁轨联系。

刘仁轨同样忙得焦头烂额。

关中这次大灾影响太恶劣了,甚至连长安都飞进来密密麻麻的蝗虫。多方调剂之下,长安城的粮价终于压了每斗三十几文,偏远的地方四十几文。稍缓了一口气,手工业者能勉强维持生计。这是指城中的手工业者,然而城外的农民怎么办?

秋天到来,颗粒无收,要等收成,必须熬到明年五月。若是冬天来场大寒,老百姓还是没法活了。

并且秋天一来,冬天也要到来了。本来运河里的河水就浅,到了秋后,粮食更难以向关中运输。于是动用了手中的职权,不要命地将粮食从山南从江淮向关中调运。这个压力是很大的,关中百姓多达几百万人,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他地调运是一部分,主要还是靠本地的粮食。史上此次灾难一直影响到来年。李治身体不行了,很想“叶落归根”。结果看到关中的形式不容乐观,他一回长安,连带着官员家属,与各国使者,是几万人甚至近十万人的回归。于是只好继续呆在洛阳,直到病死。

最后怎么缓解的?一饿,得死人,死了几万几十万的百姓,人口消减,将最缺乏粮食的一个群体消灭了,到后年武则天主权时,关中才渐渐恢复了生机。

经过多方的变革,比史上造成的危害要小,至少死的百姓肯定没有史上的多。若是没有其他变动,到了明年夏收上来,关中就能恢复过来。于是刘仁轨写了一封信给黑齿常之,你得我坚持住,百姓想办法留在青海,不能遣返。

逃荒逃到青海的百姓有多少,无法统计了,能核实的就有五十多万,实际数字有可能还会超过十几万二十几万人。这么多百姓马上遣返,无疑又是一场蝗灾到来。不能送回来,至少将他们留到明年夏收到来。

黑齿常之看到信后,忍不住骂了一句:“大母的。”

这半年的糟蹋,青海余粮几乎全部耗空。花的钱,不由他来承担,朝廷源源不断地将钱币布帛运到青海。就地取材,便宜,关中最高时一斗米一百多文,而青海一斗米最低时只有三四文,让灾民生生涨成了***文。可成本也比关中便宜。但继续下去,青海粮食肯定不足,并且灾民回返,青海还要支持路上的粮食,否则这几十万百姓的流动,无粮可吃,不反也得反了。造成的后果,那一个也不敢承担。

而且这么多难民,给治安带来了什么?几乎所有官员都忙得焦头烂额了。要么还有一条去路,去西域,然而百姓不愿意去,黑齿常之也不能逼迫。好劝歹劝,劝动了四五万百姓,准备了粮食,这是第一批迁往碎叶城的百姓。但少了四五万百姓,青海局势依然无法化解。正好这时李威的信送到了。

看了信后,黑齿常之大喜。

传销带来什么危害不知道了,只看到这个方法很妙。

立即布置。

首先派人对灾民宣传,你们有条件的自己回关中,我不阻拦。然而关中情况不好,刘相公写信来了,认为你们最好明年夏收到来后,才能回去。现在回去多半是死路一条。也未必是如此,但一起回去了,关中形势会很恶劣。所以刘仁轨想他们留在青海,两地分担压力。没有这几十万百姓涌回关中,救援压力会轻。

也不是朝廷不好,这么大的灾害,放在那一个朝代,那一个地区,都吃不消。为了救灾,朝廷从国库里拨出了三百多万缗钱津贴。还要继续往下软贴,直到明年。李治虽然昏到在这种大背景下继续封禅,这一点做得还是不错的,正是因为这种态度,无论现在还是史上,关中百姓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起义。也是很难得了。

只要百姓继续留在青海,到了明年夏天,关中就能提前恢复生机。一旦全部回来了,明年夏天恢复不了生机,这个冬天关中的官员有得受了。

中间的种种百姓不知道,可是刘仁轨白纸黑字上是写了这样的话,还盖了他的大印。灾民中也有一些识字的人,将此事就宣扬出去。然后又拿出李威写的信,给大家看。看到没有,皇帝给你们做了担保。

你们只有几条去路。第一条返回关中,我不阻拦,可我是不会提供给你们粮食回去的。这不是不救你们,让你们回去,是害了你们,害了朝廷。要么安屯在青海,挤一挤,顶多再收留一个五六万,七八万的百姓,是青海的极限了。要么去碎叶,我提供粮食,让你们支持到碎叶,并且大食发生了许多事,呼罗珊百姓在起义,导致呼罗珊总督两年多没有入侵河中地区。因此河中地区存储了许多粮食,你们不用担心。

也没有欺骗,有消息灵通的人,已听到朝廷自关中发出了大批的货物,运向西域,第一批货物已经抵达河西走廊了。甚至从剑南调来货物,剑南到碎叶,必须经过青海,百姓也看到了。原来不知道原因,一对照,即便是百姓同样也能领会,是与河中诸国交换粮食的。

要么你们留在青海慢慢熬。冬天就快到来了,青海有多冷,你们是知道的。青海就这么点大,而你们人数又那么多。我也没有能力,替你们所有人盖房屋,送棉被木炭,到时候你们饿死冻死,不能怨我。何去何从,你们自己解决。

但还是有人听说关中粮价渐渐降下来,向关中返回。不过大多数人继续留在青海犹豫彷徨。黑齿常之使出第二招杀手锏,从灾民中选出一批嘴巴功夫好的,将这个传销传授下去。

不敢耽搁下去了。

青海正在收割,这个任务差不多完成。马上九月到来,到了九月半,该走的必须让他们全部走掉,否则到了十月半,想走都走不掉。

关中这场劫难,是关中百姓的不幸,然而对唐朝未来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久后,西域出现了史上最壮观的中原人的迁移。

……

青海移民是唐朝未来在西域的重要布局,与康大胡、安正噬、史义缚都没有半点关系。

他们率着十名手下,从碎叶城出发,经俱兰城、怛逻斯、石国、康国到达安国都城沛肯(乌兹别克斯坦布拉哈)。再从沛肯城通向谋夫(又译木鹿,土库曼斯坦麦尔夫)。

这是前波斯一座最重要的城池,也是呼罗珊通向河中各国的最重要的门户。在大食与唐朝的势力交接范围,一个是吐火罗的缚喝城,东通吐火罗,北通史国与康国。一个就是这个谋夫城。

它的地理位置,成了李威察看的重点对象。

谋夫城气候很极端,夏天时就象一个火盆一样,比碎叶温差至少高了十几度。到了冬天,却是很寒冷,与碎叶城温度一样的低。但时至九月,气候却十分宜人,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同样沙漠化开始了,也没有后世严重,它的周围遍布着一些小河流,这些小河流又造就了一个个绿洲。这使得谋夫地区,成为呼罗珊重要的粮食与畜牧业基地。

三名校尉带着十名属下,在沛肯城,安国太后送来的二十几匹骆驼,以及一些货物,还有两名精通多种语言的死士,来到一片矮丘陵下,过了这片丘陵,再往南去不远就是谋夫城了。

因为有河水滋湿,丘陵上长满了蓊葱的树木,看了看太阳,康大胡挥了一下手,让众人停下来。取出了几块腌肉,就地生了一堆火,用木棍将腌肉串了起来,放在火上烧烤。

十五个人坐在石头上,康大胡又吩咐了一些注意事项后,这才草草吃了午餐。

再次出发,越过了这片丘陵,到达姆望河,是一条在地图上也很难找到的小河,河水浅,里面布满了砾石,但河水清澈,河岸上长满了茂盛的牧草,再远处就是一片片庄稼地,但已经收割了,只剩下一片无限的空旷。牧草也半青半黄,时不时能看到牧民在赶着牛羊放牧。

拍了拍马,冲下了小河。马与骆驼溅起一道道细碎的水花,以及清脆的响声,上了岸。一会儿就来到了城门口前,城门口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还有十几个大食士兵在凶狠的检查。十几个人也排进了进城的大队里面,不一会儿轮到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交纳了一笔不菲的进城税,或者其他的商税,反正安国死士与大食兵在交谈,康大胡子一句也听不懂。谈完了,士兵又凶狠地打开他们骆驼上的行李,乱七八糟的查了一通后,手一挥,居然轻松地放他们进城了。

这是特殊背景造成的。

萨勒姆打仗行,呼罗珊与塞斯坦的义军让他打得半点脾气都没有了,然而却没有想到唐朝突然转变以前的政策,会打呼罗珊的主意。另外,泥涅师发起的光复波斯,反对大食的运动,也使他分了心。

李威对泥涅师评价还是庸才。大食人是占领了全部波斯,但只是占领,许多地方依然是真空地带,比如塞斯坦,活动着数支强大的义军,大食人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勉强地将这数股义军镇压下去。呼罗珊虽然不及塞斯坦,然而百姓对大食人的统治,同样心中十分反对。另外在陀拢斯单(今伊朗萨里)波斯征东大将依据其独特的地形,三面环山,北倚小海(里海),世代抵抗大食,直到黑衣大食崛起,才将其歼灭。此时,只要泥涅师不怕死,前往疾陵城,旗号一挥,东部伊拉克地区失去了很久,但至少呼罗珊与塞斯坦百姓感到振奋,很有可能就将波斯国重新扶立起来。但他只呆在吐火罗摇旗呐喊,效果降低了很多。

也不是一无是处,正是他的摇旗呐喊,呼罗珊与塞斯坦起义的声势比以前浩大。这又分了萨勒姆的心。再者,大食商业气氛浓厚,对商人政策十分优厚,当然,首先你得交纳税务。所以此次李威前后派出了三百多名斥候,几乎都是挂着商人的名义,顺利地潜入呼罗珊与塞斯坦各个境内的。甚至有几十个人去了更遥远的巴格达、大马士革与麦地那。

刚进城门,看到一队大食士兵押着十几人向城门口走来,一路走一喊着什么。

“他们说什么?”康大胡向安国的谷辐坦小声问道。一路上他们也在学习波斯人与大食人的语言,不过时间短,仍然听得不懂。

谷辐坦听了一下说道:“启禀将军,你看到那些犯人前面的两个年青人吗?他们昨天晚上潜入大食一名官员家中想要刺杀这名官员,结果没有成功被抓住了,今天大食人又将他们全家人抓了起来,押到城门口处斩,以敬佼尤。”

“原来如此,”康大胡没有再问了,大食要统治,你们老百姓要杀他们的官员,大食人不来一个满门抄斩才怪。主动将骆驼与马匹牵到街道旁边,闪开道路。

他是这个想法,可大街两边的波斯人眼中却露出怒火,只是迫于大食人的淫威,敢怒不敢言。

一会儿这一群人到了城门口,弯刀一挥,将十几个波斯人杀首,又叽叽喳喳地喊了一通,人群散开。康大胡继续往城中走去,来到一家客栈,包了一个跨院,安顿下来。然后又让谷辐坦询问客栈的老板,因为这个客栈还住着另一名唐朝斥候米兰达,来了很多天,他的同伴回去禀报消息,他却没有回去。

大战前夕,一个有心,一个无备,第一步是唐朝人占了上风。

很轻松地问到了。但米兰达不在店内,出去了。

只好等候,不过很快傍晚来临,米兰达也回来了。

几个人会了面,将他迁往这个跨院,康大胡子将来意说了一下。谋夫很重要,因此想要与大食交手,不仅要了解它的情报,还要了解更细致的情报,比如谋夫城与整个谋夫地区兵力的分配,粮食,生产,地形,百姓对大食人统治的意见,有没有一支反抗势力,大食人的装备与士兵的战斗力,城中的布防情况。甚至谋夫其他地区的兵力构成,与各个要道关卡,等等。这些都是要了解的。因此李威派了十几名斥候前来谋夫城做间谍。

“这有点困难,”米兰达说道。

想了解大约的情报,很容易的,一个有心,一个无备,总能找到机会攀谈的,随便找一个借口贿赂一下,然后邀请前来喝个小酒,就能得到一些情报。比如李威所收到的关中大食人的情况。也没有那么简单,可比此次要求要容易一些。

低下头想了一想,说道:“不过我都听到一个消息,谋夫城的大食守备将军十分贪婪,都是一个机会,可……”

他们出来冒充商人,李威也给了不少金银,但并不是真正前来做生意,这些金银珠宝是让他们收买消息的。有的任务重,比如前去大食腹部的几十名斥候,带的金银多一点。有的在边缘地区活动,比如米兰达他们,带的金银就比较少。也许康大胡子也带了一批钱财过来,但米兰达问都没有问。想要结交大食守备,就必须冒充大商人,康大胡子能带这么多钱过来么?

康大胡子也在深思,过了一会儿说道:“我进城时看到了一件事,有两个波斯人想要行刺大食官员,被大食人抓捕了,在城门口砍头示众。”

“这样的事,时有发生,”米兰达淡淡地说道。

“我是想到一个方法,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大食人的官员或者商人,家中守卫比较少的。”

“康校尉,你是想……”

“是啊,为什么不做?”

“做什么啊?”谷辐坦问道。

“康校尉是指现在正好是上半弦月,到了下半夜夜色黑,潜入某一处人家……”史义缚答道。

“这……”谷辐坦目瞪口呆,但一会儿释然,唐朝军队勇敢,勇敢另一词也代表着胆大。敢做这样的事,并不奇怪。

“人都有一个,但他不是大食人,是一个波斯人,他倒符合这条件,而且家中只有不到十名侍卫,以及十几名仆役与几个家人,”米兰达想了一会儿说道。城中有反抗大食的波斯人,也有投降大食的波斯人,米兰达指的正是其中愿意投降大食的一个波斯商人。有钱有势,也就贪生怕死了,为了表示对大食人的支持,还将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了谋夫城主做了小妾。于是大食的谋夫城主阿卜拉授了他一个小小的官职,因此城中波斯百姓对此人十分唾弃。

“做了,”康大胡子说道。

他们商人是西贝货,若是真让他们做生意,准赔得连裤子都没有的穿。但杀人灭口,却是他们所长。十几人立即决定下来,然后做了一番商议,并且悄悄地到这个波斯商人府上,四周细细察看了一番。

很快三更到来,月亮渐渐没下了西山,夜色漆沉,留下了三个人侧应,其他十几个人从院墙悄悄翻了出去。下半夜了,街上还有巡逻的大食士兵与波斯伪兵。不过谋夫城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屹立了好几百年,甚至城中还有罗马人入侵留下的半人半马与女头狮石雕。还有安息人的赤陶像,与波斯人的石雕。城市建筑复杂,十几人不时借助复杂的房屋躲避,不一会儿,来到这名波斯商人府邸的后花园前。其他人闪到花园对面的民居一个马厮里。史义缚带着一名属下悄悄地摸到花园的院墙下面。搭了一个人梯,迅速爬上墙头。趴在墙头看了一会儿,然后冲对面招了招手。

“上!”康大胡子喝道。

十几人鱼贯而出,摸了过去,迅速地从院墙翻越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