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听老午说一句,实际上作出这个让步,确实是武则夫最大底限,让这个强势的儿子得到这些实权与大义,站在武则天的立场很糟糕的。
玩唐的事,是老午的失误,主角与公孙大娘一点关系都没有。还是低估了读者的感想。实际上后来有很多戏的,老午直接没有写了。为了这个,陪了多礼,为什么还要翻。我说过我的心理素质不是很好,一些高人,请放过老午一马,让老午将这本书尽量码得更精彩一点。拜求。
李威还是没有回答。
知道这是父母所承受的最大底限,否则母亲不会如此失态的暴跳如雷。但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心中一直犹豫不决。
武则天忽然大哭起来。
逼急了!
而且儿子下手足够狠辣,为了上位,甚至不惜将明崇俨X药的事张扬,败坏自己的名声,败坏丈夫的名声。怎么自己就没看出来呢?
一边哭一边道:“要么你带着你的属下,闯入上阳宫,将本宫与你父皇废去吧。何必假惺惺的作态。”
李首成在边上也大怒起来,说道:“殿下,以前奴婢一直在天后面前说你仁爱有加,可是你今天,却让奴婢感到失望万分。天后总是你的母亲!”
按照道理,这种场合,他一个太监是不能插言的,可是气愤,做出失度之举。
李威却是苦笑,失望?自己多少知道一些唐朝的历史,为了争权夺位,整个唐朝为了夺位,上演了多少场丑剧?自己的种种做法,已经温和到了极点。难不成,还真的束手待毙?
说道:“母后,这是何等的大事,难道母后不让儿臣考虑一番?”
“你现在有没有想好?”武则天眼泪汪汪地抬起头,气愤地问道。
看不出来平时女强人的风彩,象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儿在撒骄,楚楚可怜。
李威哭笑不得,只好用手帕替她擦了擦眼泪,怎么办呢?倒底是他的母亲,只能说自己摊到这样的母亲……然后道:“母后,儿臣明天早上给你回话,行不行?”
则天气呼呼地离开。坐在辇中还在抽泣口自己受了委屈不提,还得回去安慰丈夫,这都算是怎么一回事?
武则天走后,野辞明月不解地问道:“殿下,为什么皇后让你做皇帝,你不同意?”
听得不大明白,但有一个简单的道理,还是明白的。皇帝皇后是父母亲,打是不能打,骂是不能骂,更不要提杀,也不能关起来。那么双方总得有一个让步。
“你不懂的”,李威抚着她的秀发说道。
这是望宫,不是普通家庭,用普遍家庭的眼光来看皇宫,都不知如何死的。
坐在皇宫里等,下值了,裴行俭、秋仁杰、刘仁轨、李义谈与亲敬则一起来到东宫。
询问了事情的结果。
李威将经过说了一遍。
裴行俭说道:“殿下啊,是好机会。比臣预想的好,在臣的预想当中,两位圣上会作出禅让的让步,但是刑政大权会抓在手中。”
军国大权全部抓在手中肯定不可能的了,李威也不会答应。那样与一个傀儡,差不离。但会抓住大刑政,大刑狱,就是象上官仪,或者许敬宗,或者眼下的明崇俨。立案破案还是大理寺进行的,然后审案必须宰相刑部与大理寺,或者其他的重要部门共同审问。再比如李贤之案,大理寺的人,宰辅,刑部,御史大夫。可最后如何判决,还必须皇帝手书。
也没有那么多大案与要案发生,可这是一个杀手铜。某些时候,会起很大的震赅作用。比如李威登基后,第一个想要做掉的人,必然是裴炎,此人不除,必是后患。没有他的串连,武则天能有什么气候。是不错,内宫几乎为武则天掌控,甚至能过内宫向外幅射,能动用许多人手。这个难度并不高的,象秋仁杰利用了一群游侠儿,武则天想利用一些市井不民,更是容易。
可关健还在朝堂。没有人串连,难道武则天从内宫走出来,挨家挨户去拜访?而且这个人还不能太简单了,就是薛元超都无法胜任这项任务。
但是想掰倒裴炎,是找到了真凭实据,或者载赃嫁祸,或者通过先贬后杀,这个三品以上的人事调动与大刑狱的权利在李治与武则天手中,李威就不大好动。
可这一点,还没有大政务来得重要。
比如出兵,或者进行某些改革,或者重大的命令,这些政务若还是李治与武则天掌控,李威捞取的只是一些滴剩下的油星,不是傀儡,也等于是傀儡。没有提,一旦登基,李威同样有权处理政务。至于会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故事,皆不去想。但这份权利却是能实打实的落在手中,然后就看各人的神通了。
经裴行俭一提醒,几人人皆以为然。
其实武则天也想过,这个大政之权,不抓,儿子势必大。可是时间紧迫,她一时半会想不出来好办法挽回,只好忍痛割爱,不能争。一争,儿子苦心良久,到现在才发作。一定不会甘休。
没有办法,只好放弃。再说,利不厚,心也不动。
裴行俭又说道:“至少殿下登基后,能得到四成实权。……
朱敬则是老实人,担心地说道:“只怕以后更乱。”
“那也未必,看殿下如何调和。政治本来也是一场更激烈的战争,有时会进攻,有时会防守,有时会妥协。朱少卿所担心的,某知道。可你想过没有,天无二日,地无二主。自从十几年前,陛下诏书二圣,就已经乱了。”
反正天上很早就出现两个太阳,再多一青也无妨。看百姓官员与将领如何选择,太子这颗有用的太阳升起来,其他两太阳不下去,早迟也会让后羿射下去。
这句话有些大逆不道,不说,又道:“还是让殿下先登基再说。各位可否想过,为什么殿下在青海就掌握了大量有用的证据,不去发难?是臣,是子。若殿下那时候是皇帝,将几万大军率回,谁能阻拦?”
秋仁杰与李义谈眼睛已经雪亮起来。
“再说,不妥协,后果大家皆无法能准确预料,而且殿下即便如愿以偿,也会背上逼宫的恶名。”
这也是无法否认的。玄武门政变,成了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点,不然以他的文治武功,不是圣人,也不亚于圣人。李威这一次没有起兵,正是顾忌着种种,通过明崇俨的案子来逼迫父母主动妥协,还是逼。大不了比玄武门带来的影响,要好一些。
但现在不需要李威去逼,李治与武则天自己主动作出妥协,就不存在逼宫这一说法。为了正这个名,为了免去这个恶劣的影的,放去一些权利也是值得的。
可是秋仁杰还有些犹豫,说道:“天后的手儿……”
“这也不怕,殿下,请借一步说话。”这一番话,法不能传二耳,否则以后传开,自己满门抄斩都有可能的。
李威站起来,来到殿外,裴行俭低声说道:“臣还有一策。”
“何策?”
“殿下,你与论钦陵说过一句话,国家之间那有什么友谊可言,先打了再说,看看谁的拳头大。”
“是。”
“实际上争来争去,也要看拳头啊。”
李威有些不明白,拳头知道,军队啊,可难道登基后,将军队从青海带回来,让他们将父亲干掉?
“一要拳头,第二呢,殿下,可记得《春秋》一开始讲的什么?”
“郑庄公养共叔段为逆。
“《春秋》用此明礼,讥郑庄公做法不耻,欲除共叔段,手中又没有证据,故意骄纵其心,使其谋反,然后再除之。可若不是这样,共叔段有其母相助,郑国会不会平安?”
“裴卿,妇旨……”
“你附耳过来……”裴行俭在李威耳边说了一番话。说完了,道:“殿下,可以去做,也可以不去做。毕竟那样,唐朝会有一到两年混乱不堪。但先与天后谈一谈,天后恋权,可是治国却颇有才干,若天后相助,国泰民安最好不过。若继续朝争上演,争执不休,只有此策。”李威又是苦笑,还要打啊。但是事必有三,自己出征了两次,看来,还得要出征第三次。不是可以不去做,而是将来必然自己会这样去做。但对裴行俭十分感谢的,说道:“此次孤能登基成功,还靠各位努力。”
这倒是不假的。
前世只是一个小讲师,这些年来,进步了不少。但朝堂之上,那一个不是牛人猛人,若不是有诸人相助,不要说母亲了,就是裴炎,自己都未必能斗得过的。
两人回到殿中,几个人心中好奇裴行俭出了什么计策,但不大好问。
接着又是商议。
总之,很多方面还是很有利的。
虽然这个皇帝没有笼到一个真正皇帝的所有实权,可这个名份已定了下来。一旦正名,朝堂中大臣的心,会有更多的人向着李威。毕竟太上皇身体不大好,太后呢,是一个女流之辈。朝堂上将大臣争取过来,将士的心收拢起来,百姓更是人心所望。那么不是四成实权,一两年后,是六成七成实权。
想到这里,几人脸上皆是欣喜。
秋仁杰如释重负,说道:“恭贺陛……殿下。”
想喊太子陛下,想了好几年,差一点就喊了出来。
当然,他是太子的重要心腹,几个人没有笑,李威又说道:“还有一件事,大家要想一想,明崇俨案如何处理?”
既然答应母亲之议,明崇俨案件就不能全部曝光,可也不能悄无声息地处理。毕竟自己在城门外扬过言的,一旦悄无声息,自己这一番所做所为,失去了礼度。因此,这个处理同样有些棘手。
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几人皆是人中豪杰,大家共同拿主意。不过李威的领导班子,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形成了,这几人再加上江南的魏元忠为首,加上其他的一些支持的大臣为辅,军中有黑齿常之、李谨行、王方翼等大将替李威看管军队。未来的有姚元崇、魏知古等人,军中又有薛讷、郭元振、骖务整等将领渐渐成长起来,构成了李威的心腹梯队。薛仁贵不能算,他也受过李治与武则天的恩惠。
想到这里,李威还是有些意气风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