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兴唐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冲突

兴唐 第二百六十二章 冲突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5:03 来源:笔趣阁

一轮清冷的月光从窗户射了进来,夜风有些冷了,不知是从何处吹进来的,烛光不停地摇曳。

俩人皆是沉默。

裴雨荷在想着昨天晚上父亲说的话:

荷儿,你就要出嫁了,但生了许多阴错阳差的事,想来太子心中肯定不快。不过太子终是一个仁爱之人,他讲道理。你进了东宫,只能容忍,石头虽硬,可滴水却能凿石,是持之已恒而。

荷儿,虽然我们裴家乃是唐朝名门,可是太子重视民生,心肠慈怜,进了东宫,千万不能以名门自居,对待太子身边的人,需要亲切。特别是太子身边的那几个侧室,不能傲气凌人。

荷儿,主要是杨思俭与徐齐聃的死,你进了东宫之中,定会被太子冷漠。但世事皆是先苦后甜,需不骄不怨。昔日王皇后的作为,你要引以为戒。越是冷漠,你就越要以礼相待。

说了很多,母亲只是哭泣。

想到这里,裴雨荷在大红的盖头里面说道:殿下,臣妾听说了许多事,臣妾,臣妾的家人也不想生。知道殿下不满,可是臣妾也奈,毕竟是两位圣上的旨意。

但裴雨荷这一句话起了反作用,李威心中却在想到,难道你用我父母来压我,因此没有吭声。

又是沉默,裴雨荷又说道:殿下喜欢的人,又不得不去了扬州,臣妾也亏疚

不是一个很有机心的少女,提及这个,只能让李威更不高兴,道:孤不怪你,孤身边几个亲信皆说你不错,连裴侍郎也做了说客,说你很好。睡吧。

说完了,往床上一倒,睡下了。连盖头也不揭,更不要说喝合卺酒。

几天后,到了李贤迎娶房氏女为王妃。

夫妻二人都没有什么不满的,房氏同样来自名门清河房氏,而且知书达礼,人长得也好。可是因为生了种种的事情,李贤在民间印象不大好。更有阴谋论者,再次将去年皇上的册封翻了出来。说是皇上嫉妒太子,意yu废长立幼云云。

一样的尴尬,一个是外面,一个是内部。

没有几天后,李威不顾新婚莞尔,到骊山打猎去了。天就冷了下来,北风呼啸而过,落了几场雪,虽然时不时有阳光照耀,也没有化开,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渐渐连渭水也冰封起来,广通渠的工程不得不中止了。

李威回到长安,骊山上也看不到猎物,不能再呆下去。刚回到东宫,就让父亲喊了过去。

李治愠怒地说道:朕替你纳的这名太子妃,难道你不满意

儿臣是不满,李威老老实实地答道,又说道:父皇,儿臣侥幸让父皇立为太子,应当学习的是父皇治理江山社稷,没有必要在东宫女子身上下功夫。

后面一句话还没有说,更不能学你,你的后宫生了那么多事,又有什么资格说我。

是不是将徐齐聃家那个轻佻的小娘子,给你做太子妃你就满意了或将杨思俭家那个市侩的小娘子给你做太子妃,你就满意了

父皇,徐齐聃与杨思俭虽犯有小的过失,然而贬流岭南,已经横死,父皇,没有必要那么计较。

你是对朕不满

儿臣那敢,就象裴家女,儿臣不喜,是父母之命,儿臣不敢不遵。不过只是东宫几个女子之事,儿臣也有自己的喜好。不是失德,更与国事无关。就象父皇让儿臣监国,儿臣自当兢兢业业,为父皇分忧解劳。可是父皇如何将父皇的喜好,强加于儿臣身上

你个混帐东西李治气得将茶杯往李威头上砸,李威手捷,一把接住,没有砸到。

武则天解了围,说道:弘儿,你先回去。

不过补了一句,道:虽然你做了许多事,让陛下与本宫欢喜,然而此事,你让本宫失望了。

这也是李威这几年来,第一次与父亲生最严重的冲突。

然后李威在东宫就听到弓月疏勒二王来降,吐蕃之所以攻陷四镇,正是弓月等部勾结吐蕃所为。然而吐蕃更为残暴,连人的衣服都剥了下来,弓月等部甚是后悔,对吐蕃屡次反抗。但内部又不是很平静,弓月疏勒二部先引吐蕃攻陷于阗,然后弓月又引吐蕃,北招咽面,攻打疏勒。唐朝于是派鸿胪卿萧嗣业兵讨之。兵未至,弓月王害怕,与疏勒王来降。

既然投降了,李治也没有追究,于是赦其罪,让其归国。

还有一件事,梁陆二人再次上书,用火yao制造炮竹,要求朝廷征税。官员皆是啼笑皆非,但不管怎么说,两渠已经开工,耗费巨大,不知道能征多少税,可有的征,比没的征好。于是同意。

其实年关将近,也得到了甜头。新设的两个海市依然没有任何动静的,中原的海船遥遥无期,大食商人在广州也没有听闻,就是听闻了,对中原也不大熟悉,生不如熟,航道又不熟悉,因此没有船舶过来。但几个蕃市与关市,已经有许多商人开始jiao易,先后为朝廷得税款近六万缗钱。不算少的,又是才开始没有多久,象这样展下去,一年下来,五十万缗钱,还是能获得的。

账还能这样算的,唐朝现在的朝廷收入,大约一千多万缗钱,有部分朝廷的产业,比如盐场,或者马场,或者官庄,也有一部分是商税,比如广州的市舶司,但大部分让农民承担的。租庸调制加上各种杂税,一丁一年负担最少在两缗钱,以及三十个义工。仅是蕃市的收入,就相当于二十万丁,一百多万人jiao纳的税务所得。

不过有多大底,就能掏多大dong。两渠不提,明年要对高丽出兵,还要防止吐蕃人入侵,又要需多经费,因此朝廷用度依然拮据。

出海的良商名额也拍板下来。有许多两京商人参与,但大多数抱着邹凤炽的心态,当作捐款了,又不可能有邹凤炽的家产,因此出得少,有的居然只表态拿出一千缗钱。倒是沿海一带商人,参与比较踊跃,然而资产不多。最后算下来,所得居然不足六十万缗钱。

朝廷的官员都是很高兴的,六十万缗钱已经是巨款了,不但是这笔款子,以后还有海市关税的收入。反对的人依然有之,一百个名额,三千艘船舶,允许近五万百姓出海。试问唐朝总共多少人但在这笔巨款面前,所有反对声音皆变得苍白起来。

李威也不大满意,在他预想当中,最少能得款一百万到两百万缗钱。毕竟是唐朝初放百姓出国经商,名额又有限,参加的人更加踊跃才是。这笔款子虽巨,然而到了开水泛滥之前,将广通渠修好,又要避免二月耕生产,就要征召更多百姓抢工。还有房屋拆迁也因为支出,拖到了开天到来,开石技术成熟,要修一条三门山路,建几个仓库,这又要花费不菲的钱财。有可能这笔钱,等到广通渠与三门道路修成,就用完了。到了明年秋天怎么办

秋后,在开挖新开河,整理丹水下游河道,两项工程表面没有广通渠工程大,可广通渠只是重新将它疏通,顶多是截沣浐之水,连三门道都有一段原来修好的道路,所以明年工程难度将是今年的数倍,用费只高不低。到时候用费从何而来

因为有了炮竹,更增加了新年的欢庆,许多百姓走出家门,来到街上载歌载舞,倒有那么一点繁华盛世的味道。

过了新年后,果不出李威预料,韦弘机为了抢时间,又有了充足的经费,广募民夫,正是青黄不接之时,许多贫困人家还急需要钱的,一度最多时,从三门道路到广通渠用工达到九万八千多人,加上维护秩序的士兵,几近十万人。三月到来,广通渠渐渐峻工,先峻工的是三门道。但用费是惊人的,韦弘机对土木精通,精打细算,民夫也因为是朝廷破天荒的人xg化聘工,动力十足,很少有人偷懒,工程进展度非常快。然而六十万缗钱渐渐用完了。

这还是就着原有的河渠与道路进行峻通,如果从一无所有开始,开支最少增加一倍有余。有人无聊地计算了一下杨广的大运河,工程有可能是广渠的一百倍到两百倍之间。也就是说,按照李威这种开渠方式,最少得花费两亿缗钱到四亿缗钱。

又算了一下两渠总工程,没有办法计算的,大约估计了一下,就是有了新采石技术,最少得花费一千万缗钱,才能完成。远不是当初所想,需花费五百万六百万缗钱,而且有了新开石方法,否则花费还要增加两三倍。

当然,不是没有好处的。到了三月十六,随着一声令下,将运河两端堤坝堀开,两边的河水,立即奔腾进来。千万舟船扬帆而入,万民欢庆。两渠何时而成,太过遥远了,但广通渠一成,关中已经受益。不象是渭水,因为水流急,船舶经常搁浅,也需要纤夫来拉纤。这些纤夫不是募集的,同样也是以力役形式组成的。不但纤夫,就是运粮的船舶,也是由江南富商无偿供给,不然仅是运费,粮食从江南到了关中,就成了惊人的天价。而且沿途又没有保护措施,船翻人亡,对富户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因此许多富户想办法逃匿。

不是说广通渠修好了,就不会翻船,但多少减少一些事故率。而且修了三门道,虽然增加成本,可减少了出事率,对于贵重货物的运输来说,又是一件幸事,又给了陕州百姓一条谋生的路子。因此从江南的富户人家,到关中百姓,皆是万民欢腾。

最主要这么大的工程,不是奴役百姓完成的,而是以募民形式完成的,连修三门道,几名百姓掉下悬崖牺牲,都给了足够的补偿抚恤,算是一个仁政。也多少化解了漕运的难题。

许多百姓喜悦地称它为太子渠。

李威听后皱了一下眉头,这又要刺激父亲了。

三月到来,东宫中也是万物复苏,花红柳绿,一大群小燕子飞来飞去,这一次回来的倒有不少,居然有十八只。碧儿走了过来,万分娇羞,李威看了她一眼,问道:你想说什么

碧儿轻声道:殿下,妾身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