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超星空文明 > 第三十六章 同时传递性

超星空文明 第三十六章 同时传递性

作者:永恒炽天使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1:04 来源:笔趣阁

周晨乍一看纸上的几个字,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因为这“同时传递性”五个字具有的意义太多了。

字面上理解的话,有“同时”,又有“传递”,应该是一种物理现象或者规律,但到底是在传递着什么东西呢,却没有进一步的说明。

如此含糊不清的题目真的是他的入门考试?

“杨教授,这就是赵教授给我出的题目?”周晨有些惊奇地问。

“是的,这五个字就是赵峰学教授给你的题目,你先要厘清这题目的含义,然后再依照这个题目去作答。”

说到这杨河信停住了,他爱莫能助地道:“我能告诉你的只有这些,为了避免过多信息误导你的思维方向,我就不跟你说太多了。”

“好的。”周晨点点头表示理解,知道从杨河信那里得不到更多有用信息了。

他的眉头拧了起来,看着纸张上的“同时传递性”五个字,试图破解题目的意思。

要知像赵峰学教授这样的学界巨匠,怎么可能会出一些小儿科的题目给别人作答?从他以这五个字为题来看,这几个文字的背后应该含有一定深意。

周晨想了很多,试着从正面角度理解“同时传递性”,他想到了赵峰学教授所擅长的领域——引力与广义相对论方面!

在相对论当中,便有相当浓重的笔墨描绘了“同时传递性”的原理,可以说这是一个奠定广义相对论基石的重要思想实验。

难道赵老是让他写一篇关于相对论中“同时传递性”的文章?

有这可能,但又不能完全肯定。

也不排除赵峰学教授是故意出的这道题,其真实目的或许不是要他去解答什么是“同时传递性”,而是单纯地想要通过这道题目来考察作答者的思维方式!

很多时候人们的思维往往都是直线型的,由于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太多,常常会出现遇到一些问题时条件反射似的给出答案。

这种现象随着阅历变得丰富而越发突出,一些明明是小孩子都会解答的问题,到了大人们手中反而好像突然受到了“常识”的拖累一样,一下子就不会解答了。

人越是长大思维越是复杂,失去了单纯性后,很多创造性的思维也渐渐失去了。

于是物理学界有这么一个规律,但凡拥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那些成就往往都是他们年轻时候的成果。

周晨忍不住怀疑,赵教授会不会也是怀着这样的目的考验自己?

如果赵峰学只是想考验一下他的思维方式是不是已经被常识固化了,那么他要还是照着前人已经研究过的“同时传递性”照葫芦画瓢中规中矩地再重新解释一遍,岂不是反而落了下乘,让赵峰学教授看低了自己?

不过嘛,谁说一样的东西就不能讲出新意来了?

周晨思考着,嘴角慢慢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心中已经有了决定,还是以相对论中对“同时传递性”的描述作出解释!只要他将文章写得足够精彩,就是旧瓶子里装新酒,用实力证明自己绝不是被常识固化了思维。

既然前方万丈高墙,我便以力破之。

用这种轰轰烈烈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能耐!

定好了方向之后,周晨眼前开阔了不少。

杨河信对周晨也算非常了解了,见他精神一下舒展开来,便知自己这位弟子已经有方向了,于是脸上也不由地露出了笑容来。

他上前拍了拍周晨的肩膀,又跟他说了些鼓励的话,当然自始至终他都恪守着与赵峰学的约定,没有给周晨任何形式的暗示与帮助。

杨河信只在台州呆了一晚,在把赵峰学教授的题目交给周晨后,当天下午就坐高铁去了南京。

周晨亲自将导师送到车站,在车站聆听了杨河信的一番叮嘱后便回了家,然后围绕着“同时传递性”这个中心,开始了文章内容的构思。

这篇文章他确实需要好好的理一理思路,不仅因为这是赵峰学教授给他出的题目,更因为它是物理学当中非常典型的抽象理论概念。

它就好比一块敲门砖,非常清晰地告诉研究者们,事物的表象与内在的区别。

所谓“同时传递性”,实际上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如果a物体与b物体温度一样,b物体与c物体温度一样,那么可以得出a物体和c物体的温度也是一样的。

这不是废话么,但要知道我们之所以觉得这是废话,是因为我们已经接受了这个常识。

a物体是如何通过b物体传导到c物体,并最终得出a物体与c物体温度相同的,这就是某种方面性质的传递性。

在这个例子中,说明物体之间是具有“温度传递性”的。

那么“同时传递性”,顾名思义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时间具有可传递的特性。

也就是说,如果a、b、c三个地方各放一个钟,如果a钟时间与b钟是同时同步的,b钟和c钟是同时同步的,那么可以得出a钟和c钟也应该是同时同步的。

然而事实上,三个地方的时钟真的可以传递“同时”这个概念吗?

看起来好像可以,但物理的神奇就在于明明看起来很常规的一件事,得出来的结论往往会让人瞠目结舌。

是的,这三个地方的时钟还真不一定是“同时”的。

爱因斯坦提出在“任何惯性系坐标”中,我们都可以通过光信号对静止在三个地方的钟进行“同时”校正,由此可以对三个钟的时间进行观察,就可以很顺利地得到a、b、c三个钟确实是同时同步的结果,这表明“同时”的概念确实具有传递性,在整个时空当中任何地方都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时间”来定义,这与我们的常识是一致的。

但是在广义相对论的“弯曲时空”中,你可以把a钟和b钟对好,b钟和c钟对好,但这时a钟和c钟却往往对不上,这时又表明“同时”的概念不具有传递性了。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现象,时间有的时候是同时同步的,有的时候却又无法同步。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同时”的概念并不是在任何参考系下都能够成立的。它在惯性系中可以成立,而在弯曲时空中就不能成立。

好比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中,在车头和车尾各放了一串鞭炮a和鞭炮b,如果车上的人“小t”认为这两个鞭炮是同时点火炸响的,那么在车下的人“小y”看来,只要车是在运动的,那么两串鞭炮a、b就不可能是同时点火炸响的。

这里,鞭炮a、鞭炮b、“小t”同处在一个惯性参考系中,所以他们的时间是“同时”的;而“小y”是在相对运动的参考系中,所以当他与其中一个鞭炮处于“同时”状态时,与另一个鞭炮必然不“同时”。

是不是与人们的日常观念大不相同,很难被接受?

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这种相对性呢?其实关键在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否在同一个参考系下,而时间的流逝……与运动状态有着直接联系,只不过这种差异在低速状态下不易被察觉而已。

厘清这些问题后,关于“同时传递性”也就差不多了解了。

不过要写一篇关于“同时传递性”的文章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思路就在脑海中浮现,可执笔时却又烟消云散、无处落笔。

周晨一连构思了好几天,心中的想法变得越发饱满,可每次刚要开写,思绪却总是被打断。

他暗叹不已,却又无奈地没有任何办法,他知道写文需要状态,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个时候需要停下来好好放松一下,舒展一下郁抑难解的心情。

周晨会选择找杨曦聊天,好像每次跟她聊天,他的心情总是能舒爽起来。就仿佛久旱的甘草迎来了一场春雨的洗礼一般。

直到第三日,那个天空澄碧,纤云不染的日子。

坐在书桌前,周晨目光落在不远处的窗台上。此时门窗紧闭,空调呼呼向室内吹着冷风,窗台边的白色帷布在空气细微扰动中轻轻飘扬。

周晨一动不动,两眼睁着,却像神游太虚了般静静凝思,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冻结住了,突然一股思泉涌动,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一阵狂草般书写。

连成一笔的文字跃然纸上,忽然看不清写的是什么,不过随着一长段文字结束,一排像极了公式,但又不像公式的“鬼画符”出现在空白处……

这种状态持续了十几分钟,连续写满了三页a4纸张后,周晨这才收笔,拿在手里抖了抖,他轻甩了几下酸胀的右手,看着密密麻麻的草书满意地点了点头。

随即,他在电脑中建立了一个word,开始书写文章。

标题为《相对论“同时传递性”之一己之见》,接着便十指飞扬,快速地将纸上的文字录入到电脑当中。

几天的劳动终于有了成果,周晨心里也十分高兴。

检查了一遍没有问题后,周晨将它打印了出来。

周晨的这篇文章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写得朴实而带有悠长的思考,通俗的语言中饱含着一股韧性,一种力透纸背的信念透过纸张传递了出来。

虽然内容或许还没有超出前人的设定,但这篇文章中,他一如既往展现了其在数学领域的超凡天赋。

洛伦兹变换与逆变换被他玩出了新花样,当然,同样被他玩得更加复杂了。

这一点让周晨自己都觉得非常无奈。

“算了,这个问题还是留给赵峰学教授去苦恼吧……”文章定稿,周晨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其它的他暂时不想去理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