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超星空文明 > 第十八章 杨曦

超星空文明 第十八章 杨曦

作者:永恒炽天使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1:04 来源:笔趣阁

周晨随意瞄了一下,发现女生手里的书叫《生物反应工程》,而她现在在看的,是一个叫“微生物反应动力学”的章节。

这个章节最大的特点就是涉及到的公式多,此时女生所翻的页面上,便呈现着大量复杂的反应动力学公式,而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翻页了。

周晨估计,女生一定是被这些公式难住了。

想到这里周晨不由哑然一笑,看着她眉头微蹙一副苦恼的模样,倒是别有一番韵味。

“身边坐着个漂亮的女生,这一路上看样子不会那么枯燥了。”这么想着,周晨脸上带着淡淡微笑,将身子往座位上一靠,闭上眼假寐了起来。

……

此时,在遥远的深空。

与周围幽冷静谧形成鲜明对比,木星轨道上却呈现着非常热闹的场景。如果将镜头拉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特洛伊群小行星与木卫三之间,有无数工程机器人在不知疲倦地往返着。

特洛伊群小行星俨然变成了这些工程机器人的天然采矿区,在与木卫三之间形成了一条如丝线般纤细而漫长的物资运输通道,紧张而忙碌地朝木卫三附近输送着物资。而另一边,还有一些工程机器人则远赴另一个天然的资源宝库——小行星带,同样构建起一条凌驾于虚空的运输通道,源源不断地朝木卫三方向运回资源。

当然,对于近在咫尺的木星,更是无法忽视的存在了,一队队专门负责采集氢氦元素作为能源的机器人正孜孜不倦、不辞辛劳的往返于木星周边,宛若勤劳的小工蚁。成了太阳系中为数不多躁动的风景。

与此同时,与这些工程机器人辛勤劳动相对应的则位于木卫三附近的地球舰队驻地正在一点一点的壮大,各类分工明确的建筑正在广泛而密集的建设当中不断诞生。

这些建筑按照功能不同进行划分,被整齐而严谨的放置在不同位置,其中在建筑群的核心区域,有几个体型特别庞大的工事尤其得到了照顾,那是一个个巨大的船坞!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支承载文明底蕴的舰队要想在宇宙中安全的航行,肯定少不了提供安全保护的作战舰只。

周晨从奥多文明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宇宙虽然是广袤的,看起来也非常平静,好像蕴藏着孕育生命和文明的无限希望,但同时它其实也蕴含着危机,是无数文明的坟场!

弱小文明若是进入强大文明的“牧场”,相当于被命运放逐了一样,很难再有存活的希望。

因此,一支舰队最离不开的便是护卫力量!

但同时,作为以撤离人类为主要任务的地球舰队,大型运输舰和居住舰的兴建是保证人类撤离的前提。一个直白的道理摆在面前——运输舰和居住舰的多寡,直接决定着最终有多少人能够撤离地球。

如果单纯以人数为优先考虑的话,自然是造越多的运输舰和居住舰越好。

可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四十五年的时间,哪怕全力制造运输舰、居住舰,也无法满足地球上那么多人同时撤离,更遑论还要分出一部分产能用来建造护卫力量!

所以如何统筹两者的数量配比,是一个权衡厉害关系的复杂计算。

当然,这个问题暂时来说还不需要周晨去烦恼,因为在此时这个阶段,两者都不是建设的重点!

要说地球舰队目前最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不是建造周晨梦寐以求的星际战舰,也不是建造运载几亿人离开地球的大型运输舰和居住舰,而是一些基础性的、能够不断扩大造舰产能的配套工程及各类加工厂!

如何在起步阶段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产出,这大概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了。

这是一道数学题,好比是要求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要在一年内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零件。是一股脑将将所有人全部投入到最终零件的生产加工上,还是先招兵买马,以原有的人手为骨架搭建起更多的生产线,用以扩大产能?

毫无疑问,稍稍有些数学头脑的人都会选择扩建工厂,增加产能。

目前地球舰队面临的情况便是如此,如今地球舰队乃名副其实的“创业初始”,所能依托的无非是几艘残余舰只能够调用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数量有限,全部用于战舰及运输舰、居住舰的建设中无疑是杯水车薪。所以经蛋蛋精确计算,周晨最终还是决定先将地球舰队的建造能力提升上来。

先通过爆兵,建造源源不断的工程机器人,然后建立分基地,再选择合适时机营建作战舰只和撤离舰只。这绝对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了。

当然,周晨也考虑过通过国家的手段,建造一些稍小一点的运载舰,作为辅助居住舰为撤离计划提供一份助力,但这个想法刚一浮现便被他排除了。

国家的力量固然强大,可外星舰只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庞大复杂程度超乎想象,涉及到海量的物资提供和数量庞大的人工培训。哪怕只是稍小一点的辅助居住舰,仅仅培训合格施工人员可能就需要好几年时间,再算上具体建造的时间,一艘可容纳几万人的辅助居住舰,其正常建造周期起码需要十五年,甚至二十年都说不定。

这还是不计算金属冶炼和船坞建造的情况下。

压力固然使人进步,也有可能催生出地球科技的又一次大跨越。然而科技的进步无法跳出现实这个框架,周晨估算过,四十五年下来,全世界加起来能建设出十艘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更不用说舰体之大无处隐匿,正式开工后可能引起的社会动荡,反而得不偿失。

而且,除了各国建造的难度外,还有一点是周晨最为担心的。若借助国家之手建造舰只,还涉及到未来舰队领导权的问题。

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因而经过再三考虑,周晨还是决定独自在外太空进行建造!

待到舰队发展成熟,再通过地球上的国家来进行移民计划。

……

高铁的行驶速度很快,而且乘坐的舒适度也是其它列车难以相比的。

依托于无缝钢轨技术、车辆设计工艺以及减震水平等科技的应用,哪怕在高达300公里时速的行驶中,车厢震动都被控制在了极小的范围内。

若不是拐弯时车体稍稍发生倾斜,以及列车的报站声,闭上眼后,周晨甚至都无法知晓列车是在行驶中,还是处在静止状态。

这有些像爱因斯坦为了推广狭义相对论而设想的“理想电梯”实验:一个人在电梯中,他无法确定自己的真实运动状态,是与电梯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还是与电梯一起身处在没有引力的太空中;抑或是电梯正带着他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电梯正停在地球表面。

一种体验存在着两种可能,这种无法辨析真实状态的无差别体验,在物理当中被称作等效原理。

大自然就是如此神奇,在失去了视觉这个感官后,来自其它器官的知觉便会蒙蔽了真相,让人进入一种奇妙的似是而非的境地。

两个小时之后,列车过了济南站。

这时候车厢里安静极了,彼此的交谈停止了,小孩子的喧哗也消失了,似乎所有人都开始陷入旅途的疲惫当中。

这个时候周晨刚刚从睡眠中醒来,他发现坐在边上的女生已经没在看《生物反应工程》了,而是双手环抱着胸,整个人靠在座椅上侧着头看向车窗外的景色。

一抹自西边而来的夕阳照射在脸上,使她刘海边缘透着淡淡的金辉,像宣传画中的图景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唯美。

周晨看到这场景后心里不由暗赞了一声。

几分钟后,他站起来去了趟洗手间。

他没注意到,自己起身的动作引起了女生的注意,转过头稍稍看了他一眼。

其实女生已经关注周晨有一段时间了,倒不是因为周晨长得风度翩翩,极容易引起女生的注意。而是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有人一上火车就开始睡觉的,并且一睡就是两个多小时。

“这家伙昨天做贼去了?”杨曦看着周晨的背影,条件反射似的闪过一个念头。

不过很快她发现自己似乎没有必要关心这个,真是莫名其妙了!她摇了摇头,不再去想多余的事。

没几分钟,周晨便回来了,还顺道洗了把脸。

他此刻已经是神清气爽,回到位置后,随手拿出一本期刊杂志看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