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时明月 > 第1045章 女人在面前赤裸裸的打斗

宋时明月 第1045章 女人在面前赤裸裸的打斗

作者:赤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0:33 来源:笔趣阁

再向前走,是相国寺,离的很远,相国寺的喧闹已经传到赵兴一行人耳中。

那就像一个开了锅的大鼎一样沸腾着,吵闹着、叫嚎声、坏笑声、吆喝声、声嘶力竭的叫卖声混杂成一片。那情景活像一个现代自由市。

迎头的是几个相扑坊,这是“野场”——宋代相扑分两种,一种是军中相扑士,每逢重大节日朝廷会派他们出来表演,这些人称之为“内等子”。另一类是民间相扑手,靠表演谋生,这种相扑场面被叫做“野场”。

相国寺入口处就是几个“野场”,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女相扑手的表演。宋代的女相扑手表演颇似后世那种女子摔跤比赛,这些女性相扑手身穿很少的衣物进行摔跤表演,表演一会儿,她们身上的衣物便在厮打中被扯去,于是两名女相扑手,就在近乎*状态下,继续进行搏斗。

这样的相扑表演,它比现代的“相扑秀”似乎更加淫秽,这居然是在宋代,被人称为礼教严苛的宋代。观赏这种相扑比赛的主力也不是市井百姓,是朝廷官员及其家眷。

这里还在内城,站在皇城墙上可以看到相国寺的表演。不当执的官员在购物完毕,都会带着家眷来到相国寺前观看相扑表演。而当值得官员,则偷偷站在皇城墙,眺望这里的表演。

宋人纯朴,他们还不知道表演与竞技的区别,这场相扑表演,谁胜谁负都是安排好的,决定胜负的因素在于“赌金”的多少。赵兴看的这场表演,观众是下注的。在表演台上已堆着厚厚一层铜钱,台中间划一道线,代表竞技的左右两方。下注地人选中一方投注。

看表演的某些官员纯粹是色中恶鬼。他们不在乎输赢,只想比赛激烈一点,好一饱眼福。就把手里的铜钱洒向台中间——这些钱全归胜。

按惯例,相扑台上地铜钱扑的越厚,比赛似乎越有观赏性。于是,台下观看的官员及家眷一边把铜板扔到台上。一边声嘶力竭的呐喊助威。他们地情绪激动,活像现代观看拳击比赛的那种热血场面。

赵兴处身其中有点不自在,毕竟,看到女人在面前如此*裸的打斗,让他很不适应。他注意看了一下,现朝云与程阿珠她们脸上都没有反感表情,那位陈伊伊居然也学着场边那些妇人,向台子上猛洒铜钱。

是我错了吗——赵兴扪心自问。

可这是宋代,宋代人习以为常的事竟然如此怪异。

据说。那位砸缸的司马光也看不惯这种现象,他曾经在一份奏折里说:“上有天子之尊,下有万民之众,后妃旁侍,命妇纵观,而使妇人裸戏于前”,太不成体统了。因此请求皇帝禁止此类游戏,然而。宋仁宗终究没有下令禁止。

这就是宋代。

宋人的赌博习性是极重的,而宋代也是中国赌博习性最重的时代,民间传说,骰子的大小规则是赵匡胤定地,开国皇帝既然这么好堵。群臣也有样学样。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记叙赌博的花样:“夫博。……且长行、叶子、博、弹棋,近世无传。若打褐、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之类,皆鄙俚不经见;藏弦、樗蒲、双蹙融,近世废绝;选仙、加减、插关火,太质鲁任命,无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戏、奕棋,又唯可容两人;独彩选、打马,特为闺房雅戏。”可见,这位著名女词人,也是一个狂热的赌博爱好。

也正因为如此,宋代的赌博行为是公开而合法的。大多数赌博都是“为当地税收做贡献”,所以,如果看到有人在宋代抓赌,那基本可以肯定,此人是个穿越人士,至少是从明朝穿越过来的。

相扑之所以在宋代如此盛行,是因为它与赌博密不可分,所有观看相扑比赛的人,多在谁胜谁负。每个人都在为场上地比赛而揪心,但他们想不到,这仅仅是一场表演,胜负已经安排好了。

不一会,结局果如赵兴所料,那位压轴最多的女相扑手不出意料地输了,场中的赌场负责人吃下了那些赌注,而后赔付了赌赢的人,心满意足的带着盈余的赌金转入后场,场中一片叫骂声,唯有那些不掷钱在相扑台上地人满意地看着这场比赛的结束,他们饱了眼福,又没有得失之心,自然满意。

宋代有三个大地赌博节,分别是元宵、冬至、寒食,在这三天里,全国百姓都可以公开赌博,赌博的形式主要是“关扑”。这三天之外,可以公开赌博的形式唯有赌场和相扑场,而相扑那种在光天化日下博彩的性质,让赌徒尤为沉迷,所以女子相扑手退场后,观看比赛的人依然没有退去,反而越聚越多,因为正戏开始了。

接下来上场的是男子相扑手——依旧是表演性质的比赛,然而比女子相扑激烈了许多,等两队男子相扑手表演结束,扑台的擂主上场了,他先是跟几位徒弟表演了一下相扑的绝活,而后,捧出一个大盘子,上面摞满了银元宝。捧盘的人绕场一周,而后将银盘置于台中心,用一块红绸布蒙起——这就是悬红,有人能打败擂主,则可把这盘银元宝捧去。

但是,能打赢吗?

设擂的相扑擂主都会被挑战设下重重规矩,比方说:借口立下生死状,要求你在东京城里找个当地人作保——然而,你不会找见保人的;

接着,他们会要求你先跟他的徒弟过招,先跟一位徒弟打,打完之后是两位或三位徒弟与你交手,然后是女相扑手上场……这叫“闯三关”,以此证明你有挑战的实力。

这三关里,对付女子相扑手最累,因为你不能对女人下重手,那样场边的人会起哄骂你不怜香惜玉。而这些女子相扑手最会缠人。她们会把你的力气一点点压榨出来,然后一点不给你休息时间,让擂主出马把你轰下台去。

《水浒传》中就曾描写过这种场面。燕青第三次交手的是为妇人,是擎天柱的老婆,燕青不得不在台上“轻拿轻放”,这才通过了第三关。

赵兴是现代人。对这些赌博作弊技巧早已烂熟于胸,但他身后的几个随从却不知道,他们被擂台上地人撩拨的热血沸腾,不停的怂恿赵兴上台,或请求他允许他们上台展露一下身手。到后来,连朝云都用期盼地目光看着他。

赵兴无动于衷:“我傻啊,我自己累一身臭汗,让别人挣钱,自己只收获一场哄笑。这事不能干……不仅我不能干,你们也不能干”。

看到自己这番话没起什么作用,赵兴又换了一个角度,继续说:“谋生不易啊,挣点钱养家糊口,连妻女都要出来裸戏,上去干啥。砸人饭碗吗?”

这番话终于起了作用,几名随从压下了冲动。

可他们平静了。场下的人不愿意。

赵兴长的雄壮,站在台下如鹤立鸡群,擂台上的人,擂台下地人早已盯上了这位一脸平静的汉子。台上的人本来就肩负着撩拨人上台的使命,而台下观众里也混有那些帮闲。专门怂恿人上台比试。以便娱乐观众。

那一大盘元宝放到那儿,他们怂恿与煽动。总能让几个冲动鬼上去搏一下,但现在赵兴如鹤立鸡群,大家都在盯着他,听此人身边几个随从的意思,此人还是有一点身手,现在他不上场,下面的人没人敢跳腾,结果台上台下经过一顿眼色交流,几名帮闲便向赵兴挤去。

“官人,我等平常就在这条街上讨食,早看那位扑天雕不过眼,那厮武艺也就平常,官人何不上前试试身手……那盘银子可有三百两啊!”一名帮闲舔着脸说。

扑天雕?!赵兴差点笑出声来,都知道宋人爱给自己取个绰号,没想到这名擂主也绰号“扑天雕”。

赵兴无动于衷,他转身招呼几名随从,准备继续闲逛,台上的人急了,说话也乐起来:“兀那台下的,白长这么付狼亢身子,却原来是个缩头乌龟,上来呀,上来呀,瞧这一大盘银子,上来端走呀。”

赵兴还能忍得住,无动于衷的招呼人向后走去,但台下有人不愿意了,一个梳着奇特型地壮汉,咚的翻上了擂台,瞪了副牛眼盯着台上叫嚣的相扑手,气势汹汹的问:“你骂谁?”

这是一名辽国男子,他是场中第二高的汉子。赵兴正在往外走,相扑台前最高的就是他,所以他以为自己被辱骂了,便跳上台去应战。

根据后代的墓葬研究,南方宋人地遗骨都在一米五七之下,而北方宋人身高有到一米七的。然而,同时期地辽墓、西夏墓、金墓等墓葬族人,最低身高都在一米五九之上。

也就是说,同一时期,西夏、辽、金三个国家的百姓,平均身高比宋人高至少两厘米。证明辽人在赵兴面前是小矮个,但他一米八出头的身高,在一群一米五左右的人当中,也是高出一个头的雄伟巨人。所以他认为擂台上地相扑手是在说他,也不为过。

这个时代,宋人喜欢相扑,辽国相扑比赛也很盛行,在辽墓葬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描述相扑比赛地画面。而且,相扑比赛最终在北方流传至二十一世纪,在南方反而逐渐消亡,所以辽人比宋人更喜欢相扑游戏。

证明辽人显然也是个玩过相扑的,他一上台,吼过几句后,立刻当胸揪住台上那位相扑手,一个娴熟地动作将对方拎起,掷落在台下。

身后响起一片喧闹声,但此时赵兴已经不管不顾,继续向下流赶。

辟临相国寺的古玩商店,卖的都是些假古董。中国制作假古董的工艺,在宋朝到了顶峰,宋徽宗酷爱古董,他将制作假古董的人才招进皇宫,专门设立了御用伪造坊,在皇宫中批量的伪造古玉器。这也造成了宋代古董假货最多。相国寺附近的古董店就是假货集散地。

然而,古人没有商标意识,他们也不认为伪造古董是个诈骗行为。所以即使皇帝买到了这时代的假古董,也只会埋怨自己没有眼力,学识不够,没能辨别真伪。

这也成了传统。到二十一世纪这项传统仍存。

别人不知道古董奥秘,赵兴知道,所以他压根没有购买古董的意思,既然没有这份心,他逛起来就显得格外悠闲,一路走一路看,拿出在秀水大街杀价地本领,狠狠砍价,结果。这一行人一路走过,身后哀鸿一片。

古玩店的老板能不欲哭无泪吗,喊价三百两的玉洗,赵兴还价一两,而且决不纠缠,不卖就走人,结果令老板欲哭无泪。

朝云这辈子没见过还价这么狠地人。苏东坡也爱逛这片古玩店,可他遇到老板开价三百两的时候。顶多是为二百八十两努力争一争,没想到,前几天苏东坡喜滋滋的花二百五十两买回的一块玉笔筒,今天赵兴花二两,买了俩。

程阿珠对这些奢侈品没有贵贱地概念。陈伊伊高兴了。按店老板的推荐,那些造型古朴的瓷器都是汉唐时代的古董。珍贵非凡,结果赵兴给她论筐称,买了一堆……这样拿回宫去,还不让姊妹们羡慕死。

等到赵兴扫荡到最后一家古董店时,整个相国寺这片的古董商都已经知道了街上闯来一个快刀手,斩价又恨又毒。最后这位店老板正在与客人洽谈一笔生意,看到赵兴进来,唯恐对方坏了手头这番交易,他带着哭腔说:“神,啥话别说,店里的东西你看中啥拿啥,愿给多少钱随意。”

正在店中与老板谈话的客商好不郁闷——啥时俺也有这待遇。

赵兴不为已胜的随手拿了套文房四宝,操了几卷上好的宣纸,随手丢下二两银子,在老板地欢送中,恩赐般的走到大街上,抬眼向来路扫去,路边拉客人的伙计见到他的目光望过来,纷纷躲回店内,一时之间,整条古玩街显得很空荡。

人都闪到两边,刚才那位擂台上见到的辽国男子显然赢了出来,他得意洋洋的昂阔步的走着,身后还跟着几名随从。

这厮赢了,倒一点没客气,连人装银子地盘子都端了过来,身后的随从炫耀地将那个银盘举过头顶,边走边向周围的人吆喝。

“南人玩什么相扑,那小身板,我们爷一根指头就戳倒……”

这时,随着那位随从的叫嚣,满街宋人都厌恶的转过脸去,回避在道路两边,倒显得赵兴站在街心的身影特别显眼。

真地经过一番搏斗吗?赵兴眯起眼睛打量对方,辽人地衣服丝毫不凌乱,鬓角连汗都没出,难道他这么轻易就闯过三关?

此刻,元宵过去不久,除了正午时分,阳光有点懒洋洋外,现在的天气还是有点冷,赵兴抬头望着天空,现在大约十点左右,对方真要经过一番拼斗,这么点路,他地汗不应该下去。

辽人的目光在赵兴身上停留了一会,又转向赵兴身后的萧氏兄弟,眼里充满疑惑:“宋人也有这么高大吗……头下兵?我辽国的头下兵怎么给宋人当奴仆。”

萧氏兄弟接过赵兴递来的东西,闪身退下了路边。他们没有说话。

古人没有国家概念,大多数被掳抢到北国的汉人奴隶,也都把自己当成了北国人。当然,这些汉人奴隶当中,也不是逃归故国的人,但只要辽国现,他们便会张口向宋国索要这群“逃奴”,而且一要一个准。

为了不影响两国邦交,宋国会把这些千里逃归的志士们抓起来,送还辽国。而辽人会在边境线上,当着宋朝官员的面斩杀这些千里逃归故国的人,以警示后来的逃亡。

久而久之,没有人再想着逃回故国了,一旦进入头下军,他们的祖国就是辽国。

宋人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其中也有头下军很大的功劳,这让头下军对宋人有一种轻蔑。让他们听从一个懦弱宋人的指挥,这在当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对面那个辽人很惊讶。

辽人一路走来,气势汹汹,周围的人纷纷回避,唯有赵兴还站在路中央,而且此时赵兴已将双手腾空,脸上的神情分明是一副找茬模样,随着辽人越走越近,辽人身后几名衙役已经按捺不住,他们闪现着身形,快的向赵兴掠来。

是了——看到那几名衙役的身影,赵兴恍然。

原来这名辽人身份不简单,他也许是名使节,所以衙役们暗中保护他,这些衙役的出现搅了那场相扑决斗,相扑台的擂主不敢引“外交争端”,所以自认不敌,让这名辽人端走了银盘。

“你这小子倒是手快”,赵兴毫不顾忌的叫嚣着:“刚才我也在台下,本来打算买完东西回去收拾那小子,没想到你抢先把银盘端走了,且慢,留下银盘,再做一番赌赛如何?”

赵兴的话里带有浓重的南方腔,是典型的淮南宋语,那位辽人皱了皱眉头,立刻向萧氏兄弟喝道:“汉儿,你们怎到了南朝,是逃奴吗?”

赵兴勃然大怒:“我家奴仆怎由得你教训,库克,你活的不耐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