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77章 向前,或者向后

第3277章向前,或向后

陈听了这话,跺脚叹息说:“这……,宋辽承平日久,两地边民相安无事,如今赵离人受不得撩拨,纵兵突入辽境,两国边衅一开,岂不遗祸无穷?!”

范纯粹幸灾乐祸:“无妨,辽人过去知道他叫惹不得——西夏人告诉过他们。今后,他们一定记忆更深刻!”

童贯嘎嘎的笑着,信心十足地插嘴说:“占婆人打劫了赵离人的坐舟,赵离人灭了他们的国;吐蕃人想来占便宜,赵离人杀光了他们国中青壮。这群辽人作死吗,竟然来打劫赵老虎……管他呢,反正我大宋不吃亏。”

童贯这话里其实有一个暗示,他的意思是说:赵兴兵压黄河口岸,现在辽人把他吸引过去。赵兴胜,辽人吃亏;赵兴败,大宋解除了赵兴的威胁,反正无论如何,吃亏的是别人!

童贯忘了——赵兴指挥的是大宋广南朱雀军。

陈厌恶的看了童贯一眼,身子挪了挪,尽量跟童贯保持足够的距离,张敦礼无视童贯的插话,好像没听到似的,笑曰:“我家族兄张用早就说过,跟赵离人打嘴仗,那是自己找不痛快。后来,族兄张田回来也如么说。这场战事谁是谁非,让辽人跟赵离人打嘴仗去吧,嘿嘿,赵离人此刻把眼睛盯在辽人身上,真是大宋的幸运,辽人的不幸!”

张敦礼说得直白,陈依旧不放心:“若是士兵自登岸追逐辽兵,我们还说得过去,诸位大人,赶快派人去船上宣慰,让赵离人过来接旨……不对,船上所有官员都需要接受朝廷宣慰,让文官留下,武官便由他去吧!”

范纯粹转身命令身后的士兵登船通知赵兴。命令才下达。远处江面出现了四艘中型海船,他们张着帆,走得很快,估计是在远处听到这里的枪炮声,急急赶来增援的。这几艘船抵达后没有犹豫,一边与江中的搁浅船联络。一边调整船尾,将船舷对准江岸,显得怒气冲冲。

来船用旗语跟搁浅船联系,江边的人看不懂旗语,只感觉到两方把旗帜一会升上去,一会降下来,不一会,四艘中型快船也开始放下小船,向辽人所属的北岸追逐过去。原本还在与小舟上的人纠缠地辽兵。见到江中战船来了帮手,他们一个唿哨,转身向河岸深处、地平线尽头奔逃。

“快快快。快把赵离人唤来”,陈焦灼地催促。

赵兴被叫上岸地时候。一付出游行猎地模样。他手里牵着一条狗。身上披挂整齐。那条小牛犊大小地狗还兴奋地咆哮不停。陈是文人。见到这头微缩版地小狮子咆哮不停。顾不得厌恶。连忙躲在童贯后面。借童贯高大地身躯掩护。童贯心中也怕地两腿哆嗦。范纯粹竭力保持镇定。唯有张敦礼神色如常。他招呼与自己同来地那名中年人上前。嘴里吹着口哨。用手去摸那只小狮子地头。边扭头向身边那位中年人介绍。

“曹兄。这就是我家两兄长喜欢地吐蕃金獒。这玩意凶狠着呢。一顿能吃一只羊。你不是也常想想弄一只玩玩吗?如今这可是现成地。想要。只管开

那位“曹兄”也将手伸出去。想抚摸不敢抚摸地样子。赵兴不耐烦地翻了个白眼。冲张敦礼打招呼:“我似乎见过你——你就是张家那位做人最失败地驸马都尉吧?快说。找我来干什么。别耽误我打猎。”

张敦礼哈哈一笑:“赵兄。可不要乱说。这位曹兄名曹煜。乃是簪缨世家曹氏。其祖济阳王曹彬。其父左领军卫大将军曹诗、其母鲁国公主。”

所谓“簪缨世家”。也就是现代所说地“将门世家”。在宋代。这样地簪缨世家也是驸马世家。历代生下地子孙都必须娶公主。做皇宫侍卫大将。而曹氏将门可谓大宋第一将门。其家族绵延传承。连其后地秦桧都以娶了曹氏将门地女子做儿媳为荣。

赵兴微微一笑。饶有兴趣地打量了一眼曹煜。又转身扫了一眼张敦礼。嬉笑地说:“奇怪了。这次宣旨。居然来了一位驸马。一位驸马地孩有什么事。快说。我手下地士兵正在战斗。”

其实,这时候枪炮声已经停息,搁浅的两艘船上,先后下来了约五十名士兵,后赶到的那些中型船也派出了百余名水手,他们已经登上了北岸,从这里可以看到,北岸上人声、狗声响成一片,登岸的每队士兵都牵着一条大狗,活脱脱一副打猎地模样。他们正在岸上不耐烦地张望这里,准备去追逐辽兵。

流北水河是一条运河,江面并不宽阔。早先两边的河岸都修过堤坝,以束缚河道,只是年生日久,在南岸,宋朝所属的堤坝尚算完整,而北岸辽人所属的堤坝早已完全崩塌。赵兴说话这功夫,大家站在稍好点的南岸上望着对面情景,他们目视着士兵涉水上岸。开始拧干身上的衣服,检查火药袋……

赵兴打了个呼哨,他手中那条咆哮不停的狗乖乖的卧了下来,张敦礼也终于把手落在狗的头上,曹煜蹲下身子,抚摸狗身上像缎子一样金灿灿地皮毛。赵兴顺手把狗缰绳递给张敦礼,张敦礼随手向身后一指,陈得到暗示,赶忙上前递上圣旨,说:“赵大人,老夫也就不多礼了,这是官家新下的几份圣旨,你看看。”赵兴随手翻开一份圣旨,先看到的是赦免三十三名贬官的圣旨,他叹了口气,指着名单上的三十三个人,说:“陈大人,人都说贬谪岭南仿佛死刑,你看看这名单上的三十三位贤,可有几人还活在世上?他们有谁还需要别人的赦免?”

陈勉强回答:“朝廷不是已经赦免了坡公与苏辙了吗,另外,苏门四学士也一一赦免,赵大人,这还不够?你还需要什么?”

赵兴淡淡的回答:“我需要公正,我希望朝廷今后公正的对待每一种不同意见——唐代魏征曾经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愚,治理国家,应该把国家当作一个整体,兼顾各方面地利益,才能保证我们制定地政策不是以伤害一部分人为代价。我希望朝廷把这次党祸作为教训。以此为例,永不以言论罪士大夫!”

陈挺身回答:“朝廷已任命章章相公为山陵使,并下诏以韩忠彦为相,如今朝中,唯奸佞曾布未去。但本官以为,曾布这厮的好日子也长不了了。”

赵兴摇头:“瞧,这恰好不是我需要地公正!公正,不是一伙人当权就竭力报复另一伙人,并压制另一伙人地言论与思想。我认为。新党过去的主张确实有过激之处,然而新党当中依然有许多能吏。我需要的并不是清扫,我需要的是调和。现在大宋再也折腾不起了。”

这话陈不喜欢,在他所受的教育中,没有“调和”这个概念,他从小接受的是“夫子诛少正卯异”——政治主张与自己不同,唯有杀死对方以消除不同意见地。而“政治主张”这玩意又是随时可以变换的,今天是这个主张,没准明天就变了。过去的朋友,一眨眼就可变成需要清楚的对象。比如陈这个人,他是章推荐做官的。论阵营,他是属于新党阵营,现在向太后有意打击新党,于是他跳到了旧党阵营。为了划清界限,自然要不遗余力的迫害过去的同党。

陈无愧于新党传人,这派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仇恨传授自己知识的人。赵兴说这番话,根本与他地世界观相冲突,他极不喜欢。然而,赵兴现在大军在手。连朝廷也要压低着嗓门刻意讨好,他陈有一肚子气只能忍着,他忍住反驳的念头,闷闷的反问:“赵大人,依你地意思呢?”

稍停,陈又补充说:“人都说坡公是个两面不讨好的人,无论新党旧党,都要排挤坡公,我以为坡公受过这么多苦难。调教出来的弟子应该明事理了。却没有想到赵大人依然如此不识时务,依旧喜欢调和。”

赵兴冷然的回答:“我不是破坏!我不赞成费尽心力赶走一群破坏。只为了让另一群破坏掌权——我需要建设,大宋需要建设。当初新党排除异己不遗余力,他们治国听不得不同意见,你等如果上台之后也与新党一样,若此后新党再度登台,又会怎样?我大宋还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

此时,对岸的宋兵已经开始整队出,他们许多人手上都牵着与赵兴手中的金獒仿佛的大狗。江面上,另一支小舟靠上了属于宋朝这一面的堤坝,一个身高个头不逊于赵兴地壮汉,领着一伙人登上了堤岸,范纯粹身后的士兵见到这个人登岸,不约而同的行了一个军礼——当然,这个军礼在陈眼中是非常不合规矩的。

陈皱着眉头回答:“赵大人,元初年,司马相公何尝不想与新党和衷共处,以效力于国事,但结果呢?”

帅范听了话的后半截,他凑近赵兴,附耳低语:“他说的对,大人,朝中没有封建人——也就是大人常说的没有团队意识。他们没有国家概念,国家灭亡的成本在他们看来不是成本,反而是符合五德循环理论的儒家大道,所以他们争斗起来,从不惜国家灭亡。

在他们目中只有自己地利益。敌对党派当权,他们心中只有不满,不配合已经是好的了,但他们更喜欢在背后不停的捣乱,以坏了你的事为最高目的——新党如此,旧党如此,从来如此。大人常说,我大宋是刀锋上的辉煌在我看来,岂止,我大宋是带着旧枷锁,于刀锋上舞蹈。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四境强敌,而是我们本身的旧思想。”

帅范说完,又一咧嘴,笑着说:“说起来,大人在广州不也是这么做的吗,您推行地新法只是借了新法地一个壳子,里面的内容与新法毫不相干。你那不也是表面逢迎,实际上却是能搅合则搅合吗?因此大人也怨不得别人抽后腿。”

帅范说地意思是,新党登台后,别看他们在朝堂上为所欲为,呼风唤雨,但实际上他们在民间、在地方政府那里,还是受到了强有力的抵制。因为身为地方官,境内的税赋与自己的仕途密切相关,而王安石那套变法已经是经过验证的失败策略,所以地方官表面敷衍,实际上阳奉阴违——除了那些一心为自己敛财的新党干将,才会借用变法的名义搜刮百姓,剩下的那些心中还有道德约束的地方官,则干脆采取了糊弄策略。

这其中,对新党糊弄最厉害的就是两广地带,赵兴表面上执行新法,干的热火朝天,甚至号称新党干将。但实际上,无论在学术方面,还是地方政策上面,赵兴骨子里面都是一个蜀党调和派,而且是稍微倾向旧党的调和派。

帅范嘲讽,连赵兴本人也不可能做到与朝廷保持一致,怎能要求别人对他的改革措施不遗余力地执行呢?更何况那些政治斗争的失败都是心怀怨望的失意官员?所以,要想变革,唯有彻底清理朝堂,而眼下是唯一的机会革旧更新——故此,连帅范也不理解赵兴的宽大。

赵兴鼻子里哼了一声,低声回答:“你怎么能拿我跟其他人比呢,我,应该是这个文明的守护,而不是破坏,我是来保护这一切辉煌的,是来拨乱反正,让它重新回归正途的,不是来破坏的!”

帅范嬉笑的回答:“大人这样阳奉阴违的地方官,在地方上还则罢了,如果朝堂上都是这样阳奉阴违的官员,不知道大人肯不肯?难道大人不举起清扫的扫帚?”

赵兴又低声问:“你的意思呢?”

帅范低低的回答:“两条路:向前,或退后。我倾向于退后。”

向前一步,赵兴是大宋第一权臣;退后一步,赵兴是大宋第一军阀。

ps:求票,呼唤月票!感谢各位读投票支持,拜谢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