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时明月 > 第3224章 “送钟大道”专业送终

宋时明月 第3224章 “送钟大道”专业送终

作者:赤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08:43 来源:笔趣阁

赵兴摇摇头,回答:“我在环庆路小试了一把伸手,可惜壮志未酬。现在到了广南,只能拿这些南方小国撒撒气……嗯,先,我准备赠送大理一座巨大的钟楼,让大理沐浴在大宋的光辉之下,让大理百姓也有时间概念。

我赠送的这座钟楼,座钟很大,应该是一座能震响全城的巨型金钟,这座金钟唯有广南有铸造技术,为了运送这座金钟进入大理,我希望大理能容许我修建一条简易的送钟大道。

当然,这座金钟也不是无偿赐予的,我希望大理能划出一块土地让我的建设宋商会馆,以便我大宋商人入境经商。当然,我大宋一向本着互惠互利的理念,与周围小国平等交往,所以,这座宋商会馆的收税权,我会交给大理官府,我也会承诺,宋商一定在大理境内合法经商。

嗯嗯,这座金钟也应该是宗教象征,所以我宋商才会那么狂热,专门修建一条送钟大道。它是为了提醒宋商按时祈祷的,所以钟楼也会是景教寺庙,另外,这座寺庙也是医馆,免费向我宋商以及宋商介绍的好友施药看病……

我说这些,你明白吗?……不明白不要紧,你只管按我的吩咐做就行了。我的信誉你知道,张家跟我合作的两个人都不曾亏待过。现在加上一个你,你我二人合作,咱们扫荡南亚这片土地。好好创立一片铁打地基业。”

张田没用几秒钟已经下了决心:“赵兄大才,我只听懂了送钟两个字,送钟,这不是送终吗?大理宗教冲突严重,你让景教进入大理,这不是找事吗?大理权力争斗严重,宋商在那里,可不是块大肥肉。你让当地官府征税,当地什么官府?高升泰的王府,还是当地土司?

我明白了,你是去惹是生非的……不过,我听兄弟说过,我那兄弟张用在密州萧规曹矩,好处一样没落下,这次我跟你混了,赵兄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赵兴点头。一指前面地海滩回答:“码头还要扩建,你既然答应了,我从下个月起调十万工匠来这里修建铁厂与造船坞,城池码头的事情由你管,交易的事情归我管,我会通知交趾方面,让商人们来你安远城驻泊。

交趾离安远不远,这片海域又风平浪静,划个门板也能从那里来安远。你只管耐心经营,只要客流量上去了。你广西的东西可以卖个好价钱,又可以在这里采购到便宜的交趾货,相信一两年的功夫,这里就能繁荣起来。”

张田现在已被赵兴完全折服。赵兴说什么他全部点头应承。赵兴在安远城又待了几天,等他安排的第一批民夫抵达安远城后,他才坐上船离开。

修建一座城池需要多久,巴黎城重新规划,一万工人用了十五年,修建出沿用至今的巴黎城模样。赵兴不打算修造一个巴黎城,他只是想修建一座大军港。而码头是他主要地修建对象,至于城里——

原先的安远城显然容纳不下他的新计划。所以赵兴便在码头区附近规划新城。在关键的几个地方修建几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地标,剩下的空白区就由市民自填补。那些修筑码头的工人在码头区修建完毕后。将自动转成码头工人,依靠码头谋生,他们正好是第一批移民人员……

赵兴从安远城出海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七月,他又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等他再次出现是在雷州登岸,此时他的身边已经出现了陈伊伊。

雷州地方官接到赵兴登岸的消息,连忙带着属吏跑来迎接这位财神爷,一见面,赵兴劈头就问:“苏三丈安置的怎样了?”

雷州知州一愣,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赵兴说地是苏辙,三丈这个称呼是亲戚间的称呼,赵兴如此称呼苏辙,地方官不敢怠慢,雷州知州马上回答:“转运使张田大人已经吩咐过了,下官把他们安置在雷州最好的寺庙里。七月朝廷大赦后,小苏学士已经准备在雷州置办产业,现在还没有确认购买哪出地产。”

“沿江的,最好是沿着擎雷水”,赵兴提醒雷州知州。

雷州知州眨巴着眼,回答:“大人,雷州擎雷水附近的良田是雷州最肥沃的,现在恐怕没有闲田……”

看到赵兴脸色慢慢的阴了下来,雷州知州马上改口:“但下官一定替大人努力,置换个千亩左右,应该不成问题。”

“是一万亩!”赵兴再度提醒:“或需要三万亩方能安身,也不见得都要沿江的土地,只需要占据沿江一段河道,便可以从江中引水灌溉,这就行了,剩下的事我来操心,只是通向那片田产的道路……”

赵兴拖长了腔,雷州知州赶忙接续上:“本官组织民夫马上修!”

赵兴哦了一声,提醒说:“现今免役法已经实行了,可不要强制百姓服劳役。”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雷州知州眉开眼笑地顺竿爬:“大人,我雷州是个穷县,人口少,税收少,修路的资金恐怕不足,不知大人的转运司能否支援一点?”

赵兴慢悠悠的回答:“雷州属于广西,原本不属于广东管……既然雷州太守如此热心,不如干脆修一条从雷州通向广州地大路,以方便以后的转运事宜,不知累州府需要多少钱?”雷州知州伸出两根手指,过了一会,又犹豫地伸出三根手指。没等这位雷州知州表态,赵兴已经快嘴快舌的回答:“三十万贯,我许了。马上给转运司衙门打报告,回头我批给你钱。”

雷州知州脸上露出狂喜的神色,一叠声地回答:“大人放心,我一定把那条路修的宽宽大大,大人尽管放心。”

赵兴抬腿往雷州城走,边走边有意无意的提醒:“雷州码头残破,官衙也都是木质建筑,这地方靠海。台风每年不断,官衙也该修缮一下了,现在广南到处是会修建石屋地工匠,这笔钱如有剩余,请雷州守将官衙与码头整修一番。”

雷州太守将头点地像鸡叨米,他谄媚的笑着说:“大人,您放心,下官整修官舍地时候,多余的石料扔了也是浪费,不如帮雷州百姓整修几间屋子。大人放心,该整修谁地屋子下官心中有数。”

赵兴轻轻点头,对雷州官员如此上道表示欣赏,他一摆手,说:“既如此,雷州守自己去忙吧,本官打算在雷州城内散散心,留几名衙役带路就行了。”

苏辙是贬官,赵兴不好明明白白的用官员身份前去探望,只能私下里以普通人身份溜达过去。雷州守明白赵兴的顾忌,赶忙拉过衙役叮嘱几句,而后向赵兴拱手:“赵大人请自便,下官这就回衙打申请报告。下官公务繁忙。就不陪大人了,只是晚上的宴请……”

赵兴一语双关的回答:“无需张扬了。”

雷州守赶紧表示明白,而后冲他的属吏一摆手,悄悄告退。雷州守走远后,陈伊伊凑到赵兴身边,低声嘟囔:“相公,刚才那人伸三根手指,意思是三万贯。你怎么一下子给了三十万贯。看把他高兴的。”

帅范看衙役们离的比较远,也凑过来说:“大人。修建一条通向化州的大路,顶多需要一万贯,修缮雷州码头,最多三千贯打住。那个狗官本来打算报两万贯,我看他狠了狠心报三万贯,怎么大人反而给他三十万贯。”

赵兴一边走一边轻声说:“我们本来推行的就是赤字经济,用巨量地投资刺激消费,刺激百姓增加收入。三万贯投在雷州打不起一个水漂来,索性投三十万贯下去,你回头悄悄跟雷州守说一声,让他除了整修雷州码头外,把湛江码头也给整修一番,人手不够可以去广州雇佣,我广州马上进入冬闲,大批农夫在冬闲后找不着活干,让周围郡县都来雇佣,如此才好。”

赵兴没有说明白的是,他早已经把广西看做自家后院,通过张田控制广西的军队是一种手段,通过自己手下的大将控制广西少数民族是另一个手法,而有机会与地方官接触,控制地方行政,这又是另一种手段。地方官跟他亲善,所图的就是他的钱袋,赵兴就是不怕花钱,他要尽快的将广东广西的势力统一起来,向一位有理想、有志向、有势力、有民众支持的四有军阀大踏步前进。

雷州城不大,几名衙役七拐八拐已经领着赵兴穿城而过,来到城外一座寺院旁,他们站在寺院门口叉手恭立,赵兴回头看了看——他带的侍从并没有跟随而来,那些人自己去了雷州城内休息,此时赵兴身边只有帅范带了四个兵,而陈伊伊则带了十几名越南侍女。看衙役地态度,似乎目的地已经到了,赵兴轻轻一点头,一名越南侍女走上前去,在衙役手中一人放了三枚“越南银币”。

几名衙役还在感谢那些侍女,赵兴已经抢步上前推开了房门。

雷州城不大,雷州的寺庙也不大,这座寺庙似乎以前是富商、官绅的家庙,家庙一般是不接待外人地,它平常关门闭户,唯有寺庙的恩主过来拜佛,小院院门才打开。

古代富商经常援建这种小型家庙,图的就是自己拜佛的时候比较清静,没有闲杂人等前来骚扰女眷。家庙一般会有守门人,这守门人常是寺庙援建人派过来的官家。

赵兴之所以肯定这座小庙原先是家庙,是因为这座小庙有着家庙的精致,但守门人已经换成了一名僧侣。这种僧侣把门的家庙已经不再为一家独有。这种小庙经常是几家富商联合赞助地。它空房间比较多,平常时候靠出租房屋给参加科举地读书人挣取点收入,而自家庙宇地赞助人过来拜佛地时候。也经常会留宿寺内。

有衙役在场,跟寺庙内地守门人沟通比较简单,得了厚赏的衙役几句话就交代清楚赵兴的来历,因为这种家庙一般是禁止闲杂人入内的,所以衙役守在门口,在守门僧侣的恭请下,赵兴带着人走进了寺内。

“庙里的房间够吗?”赵兴作出留宿寺中的模样,装模作样地问。

得到衙役交代的守门僧满口回答:“够。大人,庙中还有部分僧舍,老衲这就让他们挤一挤,让出房间来给几名军爷居住,女眷们自有小楼,本院中还有三座小楼空闲,大人尽管住。”

赵兴点点头,陈伊伊插话:“去通知监院一声,我们打算留宿十日,先捐香油钱三百贯。”

守门僧听到这个数目。大门也不看了,转身跑进寺里通报监院,赵兴挥手让侍女留在当地,自己带着陈伊伊慢慢向后院走。

后院里,竹林旁,一口井水辘轳响个不停,一名穿着黄衣的少女做少妇打扮,正在摇动辘轳打水,竹林掩映下的小楼里传来读书声,这读书声时断时续。一个苍老的声音不时的插话解释刚才的句子。这个声音是苏辙的声音。

陈伊伊咳嗽了一声,辘轳边的那个少女仰起脸来,是春十三娘,她一见赵兴。勃然色变:“大个子,原来是你,你这个……”

话说到一半,春十三娘说不下去了。

她说不下去不是因为赵兴身边陈伊伊的存在,而是因为她想说地话有点犯忌。

想当初赵兴答应替她“榜下捉婿”,但她现在已经嫁人了,怎好提起当日的约定。

赵兴惭愧的冲她拱拱手,陈伊伊当时也在京城。知道这回事。她连忙从头上拔下一根金簪子,又从指头上撸下两枚戒指。抢步上前硬塞给春十三娘,歉意的说:“你新婚,我家相公却在环庆前线跟西夏人打个不停,没来得及送上一份贺礼。这次我们来的匆忙,这点小玩意你先拿上,我船上还有东西,回头给你送过来。”

春十三娘推让了两下,不过,陈伊伊递上来的饰实在精美,她稍稍谦让,立刻把簪子别在头上,戒指也戴在了手上,她一边**手上的戒指,一边冲赵兴眨着眼睛,调笑说:“我听说苏学士的长子成婚,赵大伯送了他十万贯安家,不知道我家虎儿有多少?”

古代女人讲究三从四德,所以她们称呼丈夫的亲眷是用自己儿子的口吻与辈分,比如称呼丈夫地兄弟,要称呼叔伯。春十三娘嫁的是苏辙三子苏逊,字叔宽,乳名虎儿,今年十六岁。

此时,井边的交谈声惊动了楼内读书的人,苏辙地声音从楼内传来:“外面何人?”

苏逊比较关心自己的新婚妻子,苏辙话音刚落,他已经面红耳赤的从楼里跳了出来,见到赵兴,他一愣,捏紧的拳头松开了,而后恭敬的向赵兴拱手:“是兴哥,兴哥怎么来到这里也不预先通知一声?”

赵兴为了避嫌只去看望了苏轼一次,但苏鼎受他的嘱托,已经来过雷州。雷州当地官员受到赵兴的嘱托,对苏辙多有照顾,所以苏逊见到赵兴觉得格外亲切,便以亲眷招呼的口吻称呼赵兴,而不是口称大人。

赵兴整理了一下衣服向苏逊点头:“请通报三丈一声,就说苏门弟子赵兴赵离人来访。”

春十三娘头上手上地新饰过于耀眼,苏逊已经现了变化,他连忙上前拉住赵兴地手,亲热的说:“兴哥来还用通报吗,快进来,我父亲最近还在说,恐怕你也该来了。”

赵兴进了大门,冲苏辙拱手:“三丈,我来晚了。”

苏辙背后站着一名中年妇女,是他地妻子。显然是听到赵兴来访的消息临时出门的。她冲着赵兴轻轻一拜,而苏辙显得远比苏轼稳重,他笑着摆摆手,宽厚的说:“我知我知,你能来已经冒着很大的风险了,广西不属于你管,无论如何,你总要安排好了才能出现。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赵兴向苏辙背后的苏夫人拱手,称谢说:“夫人赞助惠州修桥,宅心仁厚,在下治下百姓还要夫人挂心,下官这里多谢了。”

赵兴自称下官,这意味着他是代替官方感谢苏夫人。相比起来,这位夫人比苏轼的老婆会持家,还能积下几千贯钱财,而苏轼已经家无余粮了。

不过,苏辙的财产被苏轼搜刮去疼爱百姓,也使得苏辙没有能力在雷州置办产业,所以他只能借居寺庙。但这两夫妇对自己现在的处境毫无抱怨,一副有情饮水饱的满足。赵兴的歉意也没有引来他们的抱怨,苏辙摆摆手,继续说:“无妨无妨,最近家里也没有余粮了,全靠春十三娘的嫁妆支撑,我正想着你也该来了,这不,你来了,我还愁什么。”

赵兴看苏辙态度亲切,他也不再见外,笑着说:“当然,缺了谁的钱,能缺三丈的钱吗……雷州码头上停了五艘大船,我给三丈运来了一些粮食,此外船上还有十几头牛,不如让虎儿跟春十三娘去,到船上只管搬,两位看中什么告诉水手一声就行了。”

苏辙还没有回答,大门外春十三娘已经喊起来:“好啊好啊,我听说伯达叔成家的时候得了十万贯钱、三千亩地、六匹战马、十头牛安家,大个子,你可不得少了我的赠嫁。”

苏辙皱了皱眉头,刚要训斥几句,苏逊赶忙挡在他面前,冲赵兴连连拱手:“兴哥,冒失了,我家娘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