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时明月 > 第2120章 牛年大吉

宋时明月 第2120章 牛年大吉

作者:赤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08:43 来源:笔趣阁

二月,朝廷的邸报刊登一条消息,说:“权知开封府钱勰、权遣开封府推官毕仲游以决有病人死,等第罚金。”

这条消息的意思是,开封府有牢城里有犯人生病了,钱勰身为主官,不想着将犯人的病治好,竟然加紧审问,以至于犯人因拖延了诊治而死亡,结果朝廷对钱勰处以罚款惩罚,人事档案中还有记上一笔。

从这条消息中,赵兴获知:宋朝的犯人待遇情况,他们不仅不进行强制劳动,一旦有人装病,地方官员还要求爷爷告奶奶,哀求犯人配合治疗……

“这是什么世道,犯人居然成了官员的大爷”,走进牢城营时,赵兴还在嘟囔。

张用正站在牢房的墙头,皱着眉头看那群犯人在院里咆哮,牢城营的团练围着张用,脸上都带着冷笑,颇有点看笑话的态度。看到赵兴登上牢墙,他们一起行礼,神态当中三分倨傲,七分讨好。

赵兴是个憨厚的人,扫了一眼牢城营的神态,立刻醒悟。

原来,密州团练里个个指挥都派上了活干,可以说没有闲人。这些团练的收入上去了,相较之下,原先收入丰厚的牢城营反而显得寒酸。他们虽依然享受犯人的孝敬,但其他团练捞的外快要比这儿多得多。一直以来,他们在赵兴面前说不上话,连抱怨的机会都没有……因而这次闹事。牢城营一付合作却不配合的态度,说不定其中捣鬼煽动地还是他们。

怎么办?

镇压吧?犯人病死了。钱勰都受了处罚,如果这里大开杀戒,御史一弹劾,大家的乌纱帽都保不了。

赵兴想了想,阴着脸自语:“我从来不是一个受人逼迫的人,逼我干事,我还就不肯了……牢城营谁是管事的?限半个时辰让犯人回牢,等他们安静下来,我才肯坐下来话事——半个时辰,问题不解决。那就一拍两散。”

牢城营的团练也就是想示威一下,看到赵兴态度强硬,立刻放软了姿态,没几分钟。挥舞的皮鞭的团练冲进牢房,一阵响鞭过后,犯人们各自回牢,整个世界清静了。

张用这时也明白了真相,他铁青着脸看着赵兴:“这是什么,离人。你怎么纵容他们?今日他们如此,我们就让一步,焉知他们不得寸进尺?”

赵兴看着墙头几个目光躲闪的牢卒。毫不回避的回答:“是呀。原本有话好说的,事情闹得这么大,总得有个替罪羊出来,牢城营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必须出一人顶罪。”

墙头地牢卒缩头缩脑,赵兴眼角已经瞥见几个偷偷下去的背影,他故意提高声音安慰张用:“团练大人。你放心。我有一千种手段收拾他们——我这个人从不怕威胁,敢威胁我。哼哼。”

张用是知道赵兴在京城的名声的,他满意地点点头,附和说:“也是!满汴梁城那么多人手,卜庆那厮那几百个相帮,曾经绑架过宗室女人,官府都无奈其何,还不是栽在离人手里。几个犯人算啥?”

绑架宗室女人?赵兴一皱眉头,凑近张用身边,小声问:“你说得不是乐至县主吧!”

张用脸色一变,回答:“我什么都没有说。”

赵兴明白了。

难怪他在京城出手砍杀卜庆的时候,钱勰那厮纵容的厉害,原来他根本就是拿赵兴当刀使。

不过,这样一来,乐至肚子里的孩子就是个问题?这位当代“洪七公”没那么大胆子吧?

难怪朝廷急着想把乐至嫁出去,这就好解释了。而詹邈那厮不是具备x光眼,能够测出谁怀孕了,真相是:这厮来京城的早,听过一些风声,所以开口拒绝。

原来,这里头的傻人也就是赵兴自己。

赵兴觉得自己傻,张用心里正在为对方地推理能力而感到震惊,他仅是口误了一下,而赵兴没用几秒钟就猜出了真相,这让张用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张用带来的伴当在墙下窃窃私语,估计是刚才偷偷跑下去牢墙地那名狱卒听了张用地话,正在四处打听赵兴的光辉事迹……

当夜,牢城营中有胆怯先向赵兴密告,正在与张用嘀嘀咕咕的赵兴听到,阴着脸冲张用点点头,说:“你等一会儿,我去跟他们好好谈一下。”

牢城营大门,赵兴用军令调开守门人,低沉着嗓子问:“你说的那些人是在里面商议吧?”

告密鸡叼米似的点头,不敢说错一句话。

“嘿嘿嘿嘿”,赵兴出阵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你在这等着,我去跟他们谈谈。”

说罢,他一个人拉开营门,轻手轻脚的走了进去。两名廓尔喀士兵上前堵住营门,他们双眼盯着告密,悠闲地吹起了口哨。

告密擦着冷汗,左顾右盼。

陡然间,接连不断地凄厉惨叫划破了整个城市地夜空,告密脚下一动,廓尔喀卫士便身体一晃,告密连忙立住了脚,只顾擦冷汗,脚下绝不敢移动。

一名牢城营狱卒奄奄一息地、跌跌撞撞地、鼻青脸肿地、惨不忍睹地跑了出来,看到大门紧闭,营门口守着人,他喜出望外地冲至门口,声嘶力竭地呐喊:“救……命,兄弟,救命!快点打开门,求你了……刚才,一个长得很象签判大人的……不,一头长得像签判大人地恶兽闯入屋里,拿我们当麻包甩来甩去……兄弟,快开门。里面罩不住了……”

告密继续擦着汗,视若未睹;廓尔喀卫士继续吹着口哨,听而未闻。那名幸存还想呼救,猛然间,那些惨叫声戛然而止,夜空静得让人心里毛。一个蹑手蹑脚的脚步声从那幸存背后走来,那人急火攻心。突然,他明白过来,聪明地眼一翻,吐了口血。“昏”了。

营门开了,赵兴轻轻走了出来,淡淡说:“他们睡着了。”

他拍拍手上的灰尘,借那晕倒人地身体擦了擦手上的血迹。走了。

第二天,类似事件重演了一遍。不过,这次的受害是那些闹事犯人,他们可没牢城营狱卒那么幸运。狱卒们只是被打昏,肋骨断了几根而已。但参与闹事的犯人通通断了鼻梁,脸上留下明显标志。

据说。一名闯入营内的壮汉打倒了他们之后,宽容地容许他们自己选择:断腿,还是断手。结果。这些囚犯最后的服刑日子。都是手脚打着石膏渡过的……

从那以后,密州狱卒与罪犯共同患上了一种疾病,见了身材高大的背影,立马条件反射式晕倒。

原本,他们受了如此大的冤屈,该向监军——也就是赵兴——倾诉,但现在你让他们向谁哭?转而向张用告状。那跟向监军说有何区别?

哭诉没处去。打又打不过,想让犯人再闹事。如今这犯人都染上了病,一听赵兴这名字,立马晕倒。怎么办?

原来,京城人称“惹不得”,一点都没夸大呀!

这称号,太含蓄了!狱卒们一提起来两眼泪啊——误导,这是严重的误导,俺们只知道签判大人对人从来笑眯眯,听说“惹不得”这称号,还以为他嘴会说,为此俺们准备了滔滔地言语,就等他开口问,没想到啊没想到……

此事过后,谁还敢跟赵兴提条件?

原本狱卒们也想在海贸中插一脚,如今他们只求赵兴不来找事……嗯,赵兴不找事,他猛烈地夸奖领头闹事的人勇猛过人,夸得人都不好意思。

当然,这么勇猛的人待在大后方实在浪费人才,西夏那里正天天打仗,京中禁军总想抽调密州骨干,别挑了,就他!而后,枢密院立马接到赵兴推荐,一纸公文把他们都调前线去了西夏……此后,这几个人的杳无音信,无人关心他们是否存在。而其余地人则唯恐自己被当作卜庆第二,被赵兴怒火波及。于是……

剩下的事就是张用的活儿了。

二月,苏轼进入贡院前,特地写了名为《刘向优于杨雄论》的文章悄悄送给李。因李住在马梦得那里,苏轼托其将文章带往李家。不巧,李恰好当日外出,仆人将苏轼的文章放在桌子。不久,章两个儿子——章持、章援来李家拜访,看见放在桌上的文章,喜出望外,就占为己有,并回去认真揣摩。

李回家之后,不见苏轼地文章,心中怅惋不已。考试时,试题果然与苏轼所写的文章十分类似。章持、章援模仿李的口吻一挥而就。而李则因心情烦闷而表现不佳,大失平时水平。

阅卷地时候。苏轼认为第一名肯定是李,等评阅完考卷拆号时,现第一名是章援,而文笔与章援相同地章持则排在第十位……李最终落第。苏轼为此事懊悔不已。

然而,宋朝有律:凡朝中相侯子弟均不得列为科举之。故而殿试时,章援从第一变移至第五,如此,章援也就与状元擦肩而过。章族为此很不忿,将章援当“状元”录入族谱,以示纪念……

三月末,朝廷再下旨意,诏令诸路经略司护耕——这活是团练的活。

在农耕文化下,每年的耕作都是一场重头戏,团练的存在就是在耕作开始的时候,保护农民不受盗匪的侵扰,在收割的时候,不受盗匪地抢劫。这护耕活动是团练每年地要任务,它在一场傩舞中拉开序幕。

其实,现在雪仍未化,可是朝廷已经迫不及待了,生恐今年耕作晚了,导致灾荒。地方官员也忧心忡忡。望着白雪皑皑的田地唉声叹气。

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地图腾信仰,周代称傩舞为“国傩”,纳入国家礼制。傩礼是希望调理四时阴阳,以求寒暑相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国富民生。汉唐时宫廷大傩仪式隆重。并传入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北宋末期宫廷傩礼采用新制,傩向娱乐化方向展。

田头,几名团练正拿着一个鬼脸面具在那里跳着古老地傩舞,舞傩称之为“团将”。他配戴形象狰狞的面具,装扮成传说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个角落,跳跃舞打。搜寻不祥之物,以驱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

驱鬼仪式结束后。当地最高长官上前焚香祷告。并将一杯酒水祭告天地后,洒在锄头与犁上……然后,大家都傻眼了。

遍地积雪,从哪里下锄呢?

赵兴这时的身份是团练判官,他正与张用骑着高头大马在田头巡视,一队马弓手随在他们身后,左右巡查。张用指着田。也在愁:“今年恐怕是个荒年……”

赵兴回望望团练队伍,漫不经心的回答:“是呀。听说辽国那里已经赈济了七次了,我们这里也赈济了十余次,这样下去,农夫们该愁了。”

赵兴话里带有了那股懒洋洋的腔调,令张用很诧异,他抬眼看看赵兴,醒悟过来:“也是,我们倒不用太愁。密州团练没有剩多少人种地了,海贸的收入足够养活自己了,可农夫呢,我还是担心,万一农夫饥饿难耐,密州盗匪四起,恐怕我团练就难受了。”

赵兴晃了晃马鞭,指点一下身后的队伍,说:“看看你身后,你还用愁吗?”

密州团练现在了。

自从年夜宴上,密州团练敲动大鼓奏响《黄帝炎》,鼓声眨眼间传播到京城。随后,那队表演的团练被招入禁军,编入京城殿前司,专门替皇上演奏。张用因为训练出这拨人手,受到朝廷的嘉奖。年后,朝廷地京东路防御重心渐渐的向水军倾斜,张用这里新近得到七个指挥的编织,使他统辖的兵力达到了十五个指挥。

二三月份以来,朝廷逐次向密州调集军力,从厢军中划拨出不少兵力,逐步在张用这里归建。而财大气粗地密州团练从里头精选了五百人,组成了骑军一个指挥,另有步弓手六个指挥。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至于其他的人,赵兴已经按照他们所长分流下去,现在这群待遇优厚的士兵,拿着厢军想也不敢想的家俸,正在踌躇满志的寻找着泄的机会。

按朝廷地说法,张用的任务是在年底编练出十个指挥的兵员,如果他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已经训练好地十个指挥便会调入禁军,朝廷会在明年把他统帅地总兵员增加到二十个指挥,而水军则一直任由他统辖,进行海战训练。

由于这群新兵员迟早要归还朝廷,赵兴与张用都没打算让他们了解老团练们做的私活,不过另一方面,那些团练们的家眷倒被分派到个个作坊,充当劳力。这让他们的家庭收入增加了不少。

骑兵们风一样的刮过田野,等地方官员做完了戏,赵兴他们也收工回营,有这一队耀武扬威的骑兵存在,哪个不开眼的强盗敢来找死。

密州团练地耕作活动比县上晚好几天,等赵兴忙碌完了县上地事情,他开始召集团练属下的务农人员,开始自己地耕作。这天,他站在一张奇怪的犁头上,正跟团练们的农庄头领讲解着新犁的操控。

“人都说: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说明十亩地够养一头牛,还能够让小日子过的很滋润。今天我来给你们说说这个马,与这张马拉犁。

别笑,这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就是马拉犁,看到了没有,它的犁头是三张斜斜放置的圆盘,这就叫圆盘犁,乃是遥远的西国。一个叫德意志地国家,农夫最喜欢用的马拉犁。瞧,这就像一辆三轮车,人站在后面的支架上,身体的重量会将三个圆盘压进土里,然后一手扶犁,一手挥鞭,就这样犁地。

去年的时候,我让你们养马,你们都说养不起。因为马要吃草,要想不掉膘,每天要吃六七个时辰的草才行,密州哪有那么多的草?我告诉你们。这马呀,就不是吃草的动物。它放养到草原上,天生天长,才需要吃草。饲养到家里,你要想让它干活,就需要吃谷子——上好的大麦谷子。

人都说。这样更养不起马,我今天就给你们算笔账:马的度是牛地二十倍,这张犁有三个犁头。一次能犁出三趟沟。用这马这犁,就能比牛耕作的功效高出六十倍……而且,还不止六十倍,老式犁是靠犁头破开冻土,这是圆盘,靠滚动走在冻土上,既轻便又快。

用牛耕作。一天能耕出多少亩地?……刚才有人说了。牛好、犁好,人再勤快点。一天能干三五亩,一个人照顾十亩地,能赶上季节及时播种,还能保证收割。那么用这马这犁能干出多少?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力气,六十倍。原先你一个人一头牛可以耕作十亩地,现在你可以耕作一百亩。

十亩地可以养一头牛,三口人家,而用马,你现在多耕作九十亩。九十亩地,养一匹马够不够?”

够!”底下一名农民高声喊:“九十亩地养一匹马,太多了,十亩地就可以把一匹马养地肥肥的,剩下的八十亩全是净赚。”

赵兴点点头,继续说:“我刚才用了个词,不知道你们明白没有:功效。一个人花同样的时间可以耕作一百亩,那么其他的时间他干什么?刚才那人说了,能耕作二十亩,就是不亏不赢。可二十亩地,一匹马,一个人耕作,是不是省了很多时间,剩下的事干什么?”

让我来给你们继续算账:“家里有了马,先意味着你地活动范围扩大了。过去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能在家门前二十里打转,现在你可以在家门口一百里打转。有了马,可以让你用更短的时间完成耕作。家里的老婆孩子会有更多地时间纺织,侍养家畜。你有马,邻居没有马,他们纺织出来地东西要凭借你的马驮去周围县城出售,你不是白白驮走这些东西的,每驮走一包货物,你可以赚两文钱、饲料……别不好意思,你养马花了饲料,这是你该得的。

我刚才说了,有了马,你的活动范围在周围一百里,邻居的货物不可能天天有,那么,你可以骑上马,到周围一百里范围里寻找活计,每驮一包货物赚几文钱,等于大家帮你一同养马。

让我们再回头想一想我刚才说的话,有了马,你可以用更短地时间耕作完你地田地,家里的老人孩子可以有更多地时间纺织养殖,而闲下来的你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揽活计,如此算下拉,便是一个人耕作二十亩田,你亏不亏?”

底下一片窃窃私语,每个农夫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他们商议半天,终于得出一个这么个结论:“不亏,二十亩地养两匹马都不亏,因为两匹马耕作的更快,出去包揽活计,至少还能挣出一匹马的饲料钱。”

赵兴等大家议论完毕,又慢悠悠的说:“在座的都是从团练当中挑出来的种田好手,我已经跟那些有田地的人说了,让他们把土地转包给你们,你们可以牵走我们的马,领走一个犁,不出要出一个钱……来,签了这些文件。你们赶紧去耕作,老人孩子也来我这里领纺机、种压,也不需要一个钱。”

也许是赵兴在团练当中威望太高,那厚厚一摞文件,没几个团练能看懂,但他们依然按赵兴的吩咐,乖乖的一次签上文件,领走了马匹、犁头,而他们家中的妇女也领上纺织机,连老人也弄了几个纺锤,准备在家中纺毛线。

邓御夫是个认真的人,他认真的将赵兴那堆合约看了几个时辰,依然没有看懂,张用则干脆被绕糊涂了。他听赵兴解释了一遍又一遍,还在问:“离人,您刚才说的,能不能再重复一遍?”

“哦,事情很简单,我们通过向农夫提供马匹与耕作工具,占有农夫的3成股份,又被负责船运的水军效用占去三成股份——战马我们没付钱。但水军效用的土地让农夫耕作,所以农夫占去了效用船队三成股份,这些都是通过股份置换完成的,但他们都受一家叫做长门投资展商行控股,也是通过股份交换形式的;

但是长门投资展商行又有两成股份被“效用船队”所控制,因为他们往倭国运货的运费,长门投资展商行不付钱,用股份支付,“长门投资展银行”又被一家叫海豚贸易商行所控股,这家商行在财务是个空盒子——这主要是为了对付官府税检,还有市舶司——它的主要财务依靠还是长门投资展商行,但是它的纳税却是在一赐乐业人开的腾飞票行上体现。而腾飞票行投资农具耕马,没付钱,又被效用船队控股三成,同时,效用船队租用腾飞票行的船,又被腾飞票行控股六成,犁也是腾飞票行提供的,所以它占有农夫三成股——是不是,很简单吧?我一说你就明白了吧?”

“我明白”,张用听得晕,但他终于听明白了一件事:“我一万年也不可能明白。”

赵兴拍着胸脯,欣慰的说:“你不明白?真不明白!太好了,你只要信任我就行了,来,把这堆文件签了,等着年终分红吧。”

“啥?我也要签?”张用晕头胀脑的签完文件,赵兴闪电般将文件塞入怀中,生怕张用要求再看一遍。

邓御夫一边忙着让团练们签文件,一边苦苦沉思的说:“我明白了,这犁你拿来没掏钱,这马你拿来也没掏钱,那些船大伙也没掏钱,嗯,好像犁、马、织机到了团练手上,他们也没掏钱,可这钱谁掏的呢?还有这收益,到最后收益都到谁手里了?”

张用苦着脸回答:“我一万年也弄不明白。”

邓御夫一仰脸,人群中已找不见赵兴的存在,团练们的喧闹掩盖了他离去的马蹄声,邓御夫只好苦着脸坐下,冲张用叹了口气说:“我也签了一堆文件,弄不懂。幸好离人从不亏待人,我虽然弄不懂,可我信任他。这就够了!”

张用打了个哆嗦,念经似的自我催眠:“是呀是呀,幸好离人不亏待我们……我怎么总是心惊肉跳,难道中了邪?对了,离人府上来了几个和尚,我去求他念场经,驱驱祟。”

“算上我!”邓御夫连忙身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