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唐朝好驸马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获丰收

唐朝好驸马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获丰收

作者:天青地白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07:15 来源:笔趣阁

长孙冲,李成乾等人站在稻田边上,原本平静无波的心,随着微风一吹,稻浪起伏,金灿灿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第一茬的大丰收已经做到了,看的众人眼热。很多地方分到了稻种,想必今年的口粮都有了保障。

不光几年新开出来的荒地种上了一部分水稻,有很多老农刚开始根本不信,觉得北方怎么可以种出南方的水稻,迫于下发的朝廷公文,不得不腾出一亩地种水稻。既然种了,那就好好侍奉,虽然水源不足,还是尽量挑水,使土里的泥土不是很干,这样做结果就是收成会被在旱地的水稻多出来两成。

随着水稻灌浆,稻粒一天一个样,鼓鼓的,老农们觉得稀奇,也不敢不顾了,每天都会到田里看看,根本想不到一根稻秧能结出那么的稻子,沉甸甸的,真的担心会把稻杆儿压倒。

李老汉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就算以前家里再怎么贫穷,遭荒,他都不愿意离开这里,牢牢守着家里的十亩地。靠着精打细算,吃树皮,野菜,终于带着全家活了下来。

去年一年大丰收,家里的日子好过很多,交了赋税,还能剩下很多,够吃的了,带着家里的儿子在无主的荒地上开荒,现在家里已经有了十五亩的田。

可是今年开春,收到了朝廷下发的种子,必须种植一亩水稻。李老汉种了一辈子田,心里暗骂:“真是乱弹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从来没听说过种水稻。”

可是官府强硬的态度,和众多百姓一样,不得不遵从,繁琐的育种育苗,找了块新开的贫乏的旱地种了,也没有花多少精力放在上面。

过了一个月之后,李老汉发现这稻秧长得非常壮实,超出了他的预期,虽然没有种过水稻的经验,但非常喜欢好的庄稼,自此之后就把大半的精力放在这一亩的水稻上面。

因为当时不知道这种子长得这么好,所以随便找了一亩很贫瘠的荒地种上了,不仅土地贫瘠,而且以后离水源远,种进去也没来看。

没想到这一看真是下一跳,看到旁边另外的四亩新开的地上长者麻杆瘦的高粱杆子,这一对比,发现郁郁葱葱的水稻很有搞头嘛!

回到家里准备找人打听了之前官差怎么说的,说水稻虽然可以在旱地里生长,但浇水多,保持田里的水充足,产粮会更多。

这一句话不要紧,李老汉上心了,赶紧叫上儿子们孙子们,去河里挑水,往田里送,自此之后,李老汉家的儿子就没有停止过每天往田间挑水。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两个月的精心侍弄,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李老汉揪了一个稻穗,沉甸甸的,以几十年的种田经验估计这一亩地能收好几石,比小麦高出一倍不止。李老汉拿出割麦子的镰刀,带着儿子们开始收割稻子,连掉在田里的稻穗都捡的干干净净。

听说这稻茬子还能长出水稻,一年可以收两次,更是心细,连夜给这一亩的水稻茬子弄了一圈栅栏,防止被也牲口给祸害了,而且还在从的河里挑水,希望水稻喝饱了,能够长出更多的稻子。

无数稻个子被拉到打谷场上,不仅仅李老汉家里收获了,村上的其他家也手上来了,只有少数几家不上心,不过超级水稻没有完全抛弃他们,虽然产粮受到影响,但收的也比小麦多,也跟着喜气洋洋。

大家兴奋地睡不着,担心家里的稻子被人偷走,家家户户都留人在打谷场上看着,当成眼珠子看待。倒是要看看这水稻的产量到底有多高。

风风火火地打场,李老汉家里的水稻上心了,产粮最高,居然达到了九石,堆起来虽然不多,可以这只是一亩的产量啊,是三亩良田小麦的产粮。要是第二茬也收获了,那就是将近二十石亩产的收获啊!

李老汉种了几十年的田,何以见过这么高产的作物,几乎把这水稻当成了仙粮啊!一亩地可以养活一家人。李老汉这些种了一辈子的田的老人,纷纷拿出家里过年过节时候祭拜的香案,感谢上天的仙粮,感谢大唐皇帝的英明睿智,并且对自己之前不恭的态度忏悔,希望上天能够继续保佑他们。

等粮食晒干,舂米之后,颗粒饱满,乳白色透着晶莹光芒的大米,忙忙活活烧火煮饭,第一次吃上了大米饭。以前也有大米,但那都是有钱人家才能吃得起的,他们只不过是最底层的百姓,根本就没有机会吃到米饭。

李老汉对那一亩稻田当成眼珠子一样重视,在稻田边上搭上个棚子,整日看着,施肥浇水,精心照料。

第二茬的水稻已经从割过的稻茬子里面长出了新的稻秧,看着一天一个样的水稻,李老汉高兴地整日合不拢嘴。

李老汉只不过是众多普通百姓中的一个,尝到了甜头,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觉之前,都会在心里默念几声皇上英明,皇上万岁。

下面的分发了稻种的州县已经陆陆续续把数据传到长安,李二看到称颂的奏折,乐得夜里做梦都是嘿嘿笑的。

家里有粮,心中不慌,长孙冲在河北等地收编的流民,看到金灿灿的稻子,舂出颗粒饱满的大米,家家户户收获都不少,家里的粮仓推得满满的。

因为是收编的流民,所以长孙冲向李二讨要了政策,新编的流民百姓,第一年不收税,等安顿下来,第二年再统一收税,所以现在收获的粮食全部是他们自己的。

不光大唐这里,朝臣百姓兴高采烈,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信心百倍,在倭国也上演了一幕惊人的一亩。

倭国主在得知犬上三田耜,药师惠日等上一批遣唐使带回来的稻种现在已经收获了,而且还收了十石,天哪,这是日本以前水稻最高产量的两倍或者三倍。

当初犬上三田耜等人带着稻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倭国,一路疲惫,瘦骨嶙峋。

倭国主没想到犬上三田耜等人这么快就回来了,非常激动,要知道每次去中原王朝,都会带来很多好东西,不知道这次给他这个国主带来了什么呢!

当犬上三田耜,药师惠日等人带着一斤稻种上来,倭国主怒了,不仅没有给他带来名贵的中原物品,还得罪了大唐王朝,一怒之下,让这一行人下了大牢,以后再发落。大唐既然不愿意和他们对等相交,那就不和他们相处,作为国主,必须维护尊严。

倭国主很震怒,不过和犬上三田耜关系很好的一位大臣,出言说道:“天皇陛下,不如试试这大唐稻种到底怎么样?如果不像他们说得这么高产,再做处置也不晚啊!这样还能对外显示天皇仁慈大义!”

倭国主一听,觉得这几个人虽然没用,但如果因为这几个人影响他的声誉,得不偿失,便点点头说道:“你说得对,那就等这稻种收割的时候再做定夺。”

犬上三田耜,药师惠日等几个倒霉蛋,虽然知道回来没有好果子吃,但好在命暂时保住了,一群人在牢房里祈祷大唐稻种一定要高产,要不然他们死定了。

当从大唐国土带来的种子长出的稻秧,非常茁壮,农人们注意到了,便精心对待,没想到收了这么多粮食,赶紧喜不自禁上报倭国主。

倭国主日理万机,哪里还记得稻种的事情,现在听到上报,怒斥:“你们不要骗我了,不可能有这么高产的稻子。你们为了犬上三田耜而说谎,那就和他们同罪吧。”

“陛下,臣等没有说谎,您不相信的话,可以亲自看看,大唐稻子和我们东瀛的稻子是不一样的,您一看便知。”原本以为能得到赏赐,没想到却差点被砍头,急忙跪在地上磕头。

倭国主见人说的这么真切,便点点头说道:“既然你这么说,就去看看是否属实。”

倭国主对比了东瀛的水稻和大唐水稻的差别,想到当初才一斤的稻种,生产出这么多水稻,产粮比本地水稻多出来两倍。那如果全东瀛都种上这样的稻种,那全国再也没有人饿肚子了。

“犬上三田耜何在?他是东瀛的功臣,一定要重赏。”倭国主兴奋说道,有了这些稻种,他就可以成为东瀛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君主。

下面的人小心翼翼回答说道:“陛下,犬上三田耜大人,还在大牢里呢!”

倭国主想到了听到中原王朝的故事,有个国主为了得到贤臣,曾经三次邀请贤臣,在贤臣的帮助下,成就了一番大业,既然愿望了犬上君,那他就亲自去请,想必他的声望又可以更上一层楼。

果真犬上三田耜见国主亲自过来,激动万分,这次不仅不被砍头,而且还能加官进爵,幸亏忍下来了,没有剖腹。

几个人从大牢里出来,药师惠日突然想起那户人家曾经说,这水稻收割之后,稻茬子在两个半或者三个月之后,又会再次收获。

“大人,属下隐隐约约听到那些大唐的百姓好像说过,收割过的稻茬子还可以在三个月之后还能再收一次。”药师惠日不确定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