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唐朝好驸马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坚持越打仗越赚钱的原则

“那当然可以,首先,我们接收突厥大批的牛羊,这是钱;其次就是贵族家里的金银珠宝战利品;最为重要的,也是长久以来被你们忽略的就是战俘。这些人我们不能放回草原,要不然过不了三两年,又会形成战斗力,再次对我们产生危害。”长孙冲郑重说道,现在正是大唐缺人的时候,好多荒地没有人开发,这可都是大大的浪费啊!

“贤侄此言差矣,这俘虏每天都要消耗不少的粮食啊,养着他们不仅需要很多粮食和钱财,而且还要费人力看管他们,不时更加赔本了,还不如放走他们。”李靖和补充说道,担心长孙冲头脑一发热,坚持留下这些战俘,那就不好了。

哎,还是观念没转过来啊,长孙冲继续解释说道:“这些战俘都是青壮年,虽然需要花钱和粮食,可是他们有力气,可以干活啊!”

“大唐现在可没有地分给他们!”唐俭不同意说道。

“谁说让他们去种地了,隋朝时期有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可是我们现在有这么俘虏,就不需要征用大唐百姓服劳役,修桥铺路,只需要提供食物,不给工钱,这不就赚钱了。”长孙冲得意说道,免费的劳动力,他还嫌少呢!

“可是这些突厥人怎么会甘愿干活呢?”唐俭才不相信这些突厥人这么好说话,白白干活,玩意聚众闹事,逃走,那岂不是更加麻烦。

长孙冲摇摇头,补充说道:“唐大人,您可是经常和突厥打交道,你说突厥平民日子过得怎么样?”

唐俭想了想,说道:“突厥的平民备受突厥贵族压榨,大部分是贵族的奴隶,就是上阵打仗的壮年,日子也过得非常清苦。”

“这样就更简单了,那就和他们说,只要给安安分分给大唐干十年的活,就能获得在大唐认可的自由身份,成为大唐子民。干活的时候,大唐包食宿。十年之后,大唐还会分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安家。”长孙冲是见识了突厥平民百姓,过得那个日子,比大唐百姓苦多了。

“可是大唐哪来的土地分给他们啊?他们只会放牧,不会种田,回到草原不是更好?”李靖疑问道,何必劳师动众分土地给他们呢。

长孙冲越说越兴奋:“十几万的俘虏,可以开好多荒地的,把这些荒地分给他们,这样就会和大唐百姓融合在一起,日子过好了,互相通婚,慢慢的就变成大唐子民了。如果把他们放到草原上面,就是放虎归山,早晚又会对付大唐。大家再想想,前隋人口总共四千多万的人口,可是现在只有一千多万,只相当于前隋的四分之一,这么点人口哪里能够耕种得了广大的土地。大唐现在需要人口,大量的人口。”

李靖和唐俭听了,思索一会儿,才慢慢说道:“贤侄一番话,令我们两个老家伙大开眼界啊!这样看来,这突厥俘虏说什么也不能送回去。隋炀帝征用百姓开通运河,劳民伤财,让百姓怨声载道,现在用这些俘虏,百姓可不会说话了吧。好主意,真是个好主意。”

“这样算下来,这十几万的俘虏,一人一年的工钱除去吃穿,就算还有五贯工钱,十三万的俘虏那就是六十五万贯,十年就是六百五十万贯,怎么算都是赚了。那按照这样算下去,就算再打仗,不仅不会花了国库的钱,还能赚不少。”唐俭粗略算了一遍,终于明白长孙冲说的那些俘虏才是最值钱了。

“是啊,而且岭南之地,那里气温高,农作物一年两熟三熟,可就是环境恶劣,让这些人去开荒,也算是赎罪了。”长孙冲建议说道,“所以此等利国利民之事,还需要李大将军,唐大人丛中斡旋,说服陛下,不要因为那些文官唧唧歪歪几句之乎者也,仁义道德就把这么好的劳动力放走了。”

李靖是武官,可唐俭是名副其实的文官,见长孙冲说话,明显对文官有偏见,干咳两声,说道:“貌似你爹长孙无忌也是文官。”

长孙冲被噎了一下,讪讪说道:“我是说有些比较迂腐的文官,坚持以仁义道德感化这些草原民族,可他们却忘了,这些民族根本不通教化,所以对他们讲仁义道德,那根本就是白费,所以等他们归顺了,再教化他们,这才是正确的顺序。”

“你的想法很好,只不过是不是有点太逐利,太没人情味了?”唐俭微微皱眉,他虽然可以接受这样的举动,就怕长安的那些迂腐文人接受不了。

“别别别,谈钱伤感情,可谈感情伤钱啊!要是不这么做,我们怎么平吐蕃,征高丽,打南诏,占倭国!”长孙冲赶紧继续洗脑,不能让这些人陷入死胡同,要转变整个大唐的战争策略,坚持越打仗越赚钱的原则。

“贤侄你说平吐蕃,征高丽,打南诏,占倭国?”唐俭结结巴巴,被长孙冲吓到了,这口气可真大,连雄才大略的陛下,都不敢有这样的想法,前隋三征高丽,可是加速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啊。

李靖目光如炬,盯着长孙冲,好像想从长孙冲脸上看出什么似的,好一会儿才问道:“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李靖是武将,自然希望有打不完的仗,这样李二就会一如既往地重用他们,而不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因为我是大唐子民,希望为大唐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长孙冲沉声说道,“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打仗而打仗,这里面有国家大义,更不能因为打仗而让百姓受苦,而应该让百姓也享受到我们大唐开疆拓土,征服四方所带来的福祉,所以我们打仗就不能赔本。”

唐俭擅长处理外交事务,自然知道大唐虽然已经有了盛世的雏形,可周边国家的威胁仍不小,更加觉得长孙冲之前说的话有意义。

“贤侄这般年纪就有如此见解,药师兄,我们老喽!”唐俭点点头说道,“且说这吐蕃,我也有耳闻,近年来有个比较有为的君主逐渐统一下面各部,国力增强很快,只不过因为地理原因,那些人现在还没有对大唐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至于高丽那里,那就更不要说了,隋炀帝三征高丽,并不仅仅是因为隋炀帝好大喜功,而是因为高丽建国初期,仅在浑江、鸭绿江中游占据一小片土地,人口也少得可怜。可是高丽人善于经营,长远筹划,能够立足根据地,稳扎稳打,逐步扩大自己的地盘。对于中原王朝,采取表面顺服,暗地积力的策略,如果华夏中原出现内乱,则乘机侵占土地,增强实力。隋朝建立以后,高丽王国已经占领了汉代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土地,隔辽河与中国相望,并征服了沃沮、夫余等游牧民族,领土扩大了十倍,人口也大大增加,而且实行‘全民皆兵‘,常备军应在五十万人左右。对外,高丽与突厥结盟,分化突厥和中原王朝的关系;对内,不断派出小股兵力侵扰边境。突厥惨败之后,高丽已经成为对打仗最大威胁的国家。”

李靖作为唐朝最为伟大的军神,自然也明白这里面的局势关系,接着说道:“南诏六部,好多民族聚集,并不是那么好处理的,不能操之过急;至于倭国,和我们大唐隔海相望,不足为患。”

连长孙冲自己都把倭国放在最后,更别说这些从来没去过倭国的大将们了,自古以来,都认为浩瀚的大海,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倭国不足为虑。

可是长孙冲既然来到唐朝,绝不会放弃这个对倭国开刀,就算用他毕生之力,也在所不辞。

长孙冲从战争和外交的角度来说服两位国公,站在他这一边,一起说服陛下和朝堂的群臣,一定要改变战争策略。

本来长孙冲还要说战争赔款的,可是想想等颉利被捉了,东突厥已经被灭了,问谁要赔款啊,直接收了突厥人所有的财产,让其成为大唐的俘虏和奴隶。

不过要给他们一些甜头,在他们服劳役之后,会恢复他们的自由身,并且给他们土地,经过十年的磨合,融合,这些人就逐渐融入汉人的习俗之中,到时候就没有所谓的突厥蛮子了。

“李大将军,唐大人,此中关键,末将已经说得很明白,至于能不能说服陛下和朝臣,就靠两位了。”长孙冲恭敬说道,相信他们都不是迂腐之人,已经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贤侄说得很有道理,现在看来,的确是那些俘虏最为重要,本将军一定会上奏陛下,说明其中的关键。”李靖应下说道,之前长孙冲为他顶下罔顾圣旨的罪名,现在该他为长孙冲出头了。

“那就多谢李大将军,唐大人了,如若没事,末将先告退了。”长孙冲已经说完,便告辞出来。

该说的,该劝的,他都说了,营帐里面一个是杰出的军事家,一个是经验丰富,能屈能伸的外交家,被点明了之后,想必比长孙冲看得更加清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