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千美娇娘 > 历史的点点繁星

三千美娇娘 历史的点点繁星

作者:紫钗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06:04 来源:笔趣阁

这是个激扬的时代我们无意作全景式地介绍整个天空只打算先从历史的繁星中摘下几颗闪亮作为点缀吧……

大明到了崇祯十七年邸报就时通时不通了江南得到消息断断续续的各省的塘报也没了准头今天苏省消息是歼灭顺贼数万明日浙省通告却是真定大名陷贼。

到了三月间江淮一带传言京城已经被顺贼所围甚至失守了。

待到四月初八日淮安巡抚衙门总算收到一份塘报据说路巡抚展牍之后久久不言夫人一推竟然顺势倒在了地上半响才缓过来。夫人是大家闺秀抬眼一看只见塘报上的两行字:贼入内城官家无踪。

四月十七日是个好天气太阳分外温软不过南京官外的值门校尉可没有好心情一个披头散跣足圬衣的糟老头子满口之乎者也的痛哭流涕得死活要闯进去无奈只好请人进去通报。

本以为出来个小官会把这老头同样之乎者也地骂走谁想那家伙出来倒头便拜没一会儿不但郎中主事连尚书、御史都出来了有个给事中转手给了校尉大人一个耳刮子这家伙才明白眼前的老头子是刚从京里逃出来的前东阁大学士、太子少保魏炤乘。

他只带来一个消息:三月二十九日京城失守皇上在煤山悬殉国。

涞源镇的小都司邓克恩觉得自己的上司很倒霉。

京师传来号召勤王破贼的消息总兵大人就要去救主谁想大兵匆匆忙忙刚出一天就传来消息皇上在煤山上做了吊死鬼大人的舅舅王承恩也跟着上树了。

于是大人想着还是降顺贼吧哪知专程从太原请来的师爷刚到顺贼就败了一路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大人又听说关宁总兵吴三桂收复了京城赶快派人去致贺贺书中大拍马屁什么今日驱逐北来之贼明朝荡平南犯之虏。又没料到吴三桂已经降了鞑子马屁活生生地拍到了马蹄铁上。

看来这劳什子“小清”是降不了大人只好再去找大顺去降邓克恩成了可怜的专使这大顺年轻皇帝心情好见到北方来人纳降甩手封给总兵大人一个威武将军还勉励要坚持敌后抗战说是要做中流砥柱。

邓克恩千辛万苦回了崃源反被大人骂了一顿:“要你去是要讨点钱财回来光个将军屁用?”

可是鞑子逼的紧等到邓克恩再到原先大顺皇帝驻跸之地时已经找不到人了好不容易又打听到了所在见到了皇上陈明了总兵哦不威武将军大人所求后皇上嗯哼了一阵说什么道路疏远输送不便接着就降旨升大人为果毅将军别的什么都没提。

等邓克恩再回到涞源威武将军府不见了原来大人带兵去上山打游击去了好不容易又见到大人因为还是没讨到钱财又被骂走去继续讨要。

于是邓克恩往返于顺廷和大人之间顺廷忽而襄阳、忽而汉中、忽而长沙大人的官衔也从制将军、权将军一路升到提督华北五省大将军但是钱却始终没要到于是大人也始终猫在山上游击。

邓克恩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大顺打回了山西提督华北五省大将军带着他仅剩的十多个兵卒下了山准备真正享受一下大将军的待遇。谁想跟着邓克恩面见大将军的御使瞄了一眼这十多个人的队伍哼哼了一声回到房里鼓捣了一阵子拿着一卷黄布出来了咳咳两声清清嗓子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羁縻号为之大将军督五省者6达检其所部实只十而又二敕封涞源县衙捕快钦此。”

穆顺堂是个老吏。

说他是吏是高抬他了其实和捕快之类的差不多至多是个皂员。在吉州这书吏满堂的地方他也不敢以吏自称。不过他的活计却比捕快们崇高的多也和书吏门差别不大就是念邸报。每天官报在他就要给围在旁边的百姓念官报。

随着战争的频繁这官报也越来越没准。顺贼要来的时候官报是这样写的:“流贼自鄂顺江东窜官军前阻后追克日可定!”

没过两日老穆再念官报已经是:“顺贼气焰嚣张已逼进吉州!”

再过两天的官报则是:“顺军临吉州不足五百里官军坚守定可虎口震牙。唯怜百姓罹灾暂转进之以诱其深入”

等到昨天传说城外已经有了兵老穆看到的官报已是:“义军进临城外明匪弃城而逃吉州光复在即!”

老穆有点头晕不记得什么时候吉州曾经被攻下过那又何谈“光复”?提心吊胆过了一天没想到知府已经跑了第二天竟然还有官报老穆展开以后照着惯例摇头晃脑的冲着满脸愁云的百姓念道:“车前子二钱、牡蛎仁一两可止血尿。羊鞭一条萝卜水煮之服后金枪不倒……”

老穆后来才知道原来仆役不知道知府跑了早晨照例去取官报见抄事房里没人就随手拿了最上面的一卷纸谁想到这是不知哪个师爷逃跑时没带走的壮阳药方。

大顺太宗永昌某年率军克凤阳目睹明太祖陵寝残破心中多有不安。

回想多年与满人征战虽然对明太祖朱元璋的尊容不敢恭维但其驱逐蒙古鞑虏的艰辛却深得三味不禁惺惺相惜起来。又想我大顺统一大业初始正是用人之时何不起复前明皇室令其守祖陵想来历年义军杀清军屠也不会剩多少人既招揽人才又收天下怀念前朝士子之心何乐而不为?

但是下面人一去做才现满不是那么一回事一个文告帖出上至亲王世子下到辅国将军的第三世孙竟然来了七八千人什么朱某某应有尽有太宗的心思便为之一变。

我已经很多年不是贵族了……

自闯贼献贼蜂起我们姓朱的就没了从前的地位。崇祯十六年我家的王府也被流贼早慢熊攻克父王母妃均遭不幸幼弟不知所踪。我一个人逃了出来只能靠身上的盘缠一路向凤阳赶冀盼祖陵宗室能有收留之人。谁想祖陵凤阳已经沦陷了流贼蜂起本欲北上京师未几即有先帝殉国的消息传来。我只好用身上仅剩的盘缠换了一身平民装束藏好自己的家谱投进附近山上一个筑寨自守的大户家当一名扛活的长工。

我自小哪里做过这等活计?面土背天手上的茧厚了脸上也是黑黝黝的想谁也不会认出我曾是王府的世子。几年间我见过败退的闯贼见过南下的满虏看到路上遍地的死尸甚至经历了土匪攻寨的战斗还曾亲手放箭射倒了一个匪兵。没见过的只有我大明的王师。

渐渐的我也淡漠了什么大明?我只要活着就好了。但是事情总是出乎我的意料闯贼又打回了凤阳不过没再翻烧祖陵反而设坛烧拜派兵驻守。

又过了两天闯贼的官衙了公告募寻前明皇室并说大顺定鼎恩泽前朝来应者定有恩赏。我有点心动了向寨主告了假带了家谱写了封名剌直奔凤阳府。

凤阳府大堂上我呈上名剌家谱那个摇头晃脑的府尹看了半天大概不知道我的大名朱燻鴖该怎么念又把名剌交给旁边的师爷。师爷毫不犹豫的问:“朱熏鸡你是前朝宗室?放你的狗屁我游幕这么多年帝胄也不是没见过什么天启皇帝朱田松万历皇帝朱立勾哪有叫熏鸡的?你骗谁呢?”

我刚要解释摇头晃脑的府尹大人一拍桌案:“冒充前朝勋贵谋图牟利有伤风化配充军填边塞!”两个捕快上来就把我打倒等醒来的时候已经在牢车上了……

就在魏野王世子朱燻鴖被装上囚车的时候凤阳府尹正捧着一本小册子对师爷说:“这废明的勋贵也太没文化了看魏野王子竟然叫燻鴖他爸爸不知道鴖是蚊子吗?”说着大笔一挥在小册子“朱燻鴖”三字上圈了个圈。“看他刚才那样儿真以为本大人不认识他鸟名字?”

大顺永昌五年正月汉阳城外冠盖云集达官齐聚为出征江南的淮南留守程系大人送行。前军十日前已南下左右两军亦分路继进程大人今日是领亲军出京。一心饱览锦衣绣甲良家子的仕女都失了望程大人的亲军竟是三百辆空空如也的大车。

虽说程系大人的淮南留守职责是为南征各军操办辎重粮草无须亲自上阵杀敌只是不带一兵一卒南下似乎也过份了些。

还是程大人的豪言解了惑:“江南素以富足闻名本帅此番往征严令诸将约勒部属敢有劫掠者立斩。但凡有江南士民所献资财亦或伪朝官产皆由本帅亲军输运直抵京师呈于圣上。车驾则还吾元帅府西郊较场看守决不顿留京中不劳司隶诸卿费神。”

言罢众人欢呼震天:“王师南征秋毫无犯!”

趁着别人不注意白大人转头向身边的一个牙将:“这三百辆大车上的暗厢哪怕只坏了一个我也要你的脑袋来换!”

望着源源开出京城武昌的大军此时酒楼上已经议论纷纷了。

“你们听说么这次带兵出征的是守襄阳城的程大人,那是今上最信用的人。”

“那个自然听说永昌三年襄阳城的老鼠现在都是吃七品俸禄了。”

“哎所谓王者不死虞舜烈风雷雨不迷光武河冰结昭烈跃檀溪康王渡泥马其实襄阳能守住还不都是今上的福分。那些大臣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莫这般说你不曾听说这位程大人是今上身边武侯、青田一般的人物太祖皇帝取长安入燕京的时候他就在襄阳修筑城墙、囤积粮草了永昌元年便看得永昌三年襄阳有这般大战怕不是未卜先知。”

“这个永昌元年在襄阳修战备还不是为了今上天下看来还是姓李的罢……”

“这就难怪程大人被今上信用了。”

“小声些这等大逆不道的话也敢说不想活了?”

“……若说襄阳大战听说也是险到了极处太宗皇帝的救兵在荆州被鞑子兵阻住襄阳城里看看粮食弓矢火药都尽了城中的军民都在惶惶不安只有程大人和襄阳府尹牛大人——就是牛相爷的公子也是我们河南人力劝今上出城一战果然鞑子兵坚城之下屡攻不克也将疲倦得很一战便被杀得落花流水。若是早出城几日鞑子兵还有余勇可贾若再晚出城几日城内的兵也困乏了。真真是恰到好处。”

“我怎么听说这战后太宗皇帝下了旨切责今上和程牛两位大人说守城实是有功可惜操之过急不等大军到来便自行出城虽然小挫了鞑子兵却让其见机逃遁了。”

“这个怕是只有史臣才知道究竟如何了。”

史官就知道真相么?

共和年代历史学家依据非常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太宗实录》、《世祖实录》编纂的《顺史稿》在《程系列传》上就丢了个不大不小的脸按照《程传》襄阳守城时程系简直是张孟谈、张巡、王坚、崔可夫的完美综合体。

但当代史学者如果撰文夸赞《顺史》编纂得当一定会被无数的声讨淹没最有力的例子就是程系列传通读全篇一个忠贞不二的建国元勋形象跃然纸上。

但是无论时人笔记还是近年随着牛佺墓被盗而流出的牛氏日记都记载了程大人在大顺革命时期最关键的襄阳会战期间生了不可救赎的动摇。

《程系列传》中指出程大人在襄阳之役有两大功劳一是在战役最关键的时候现了清军阵线的弱点力请世祖从小北门出城反击终致襄阳大捷居功至伟;二是与襄阳府尹牛佺大人出资募集死士准备在襄阳不守的情况下护送世祖出城忠心可鉴。

但考诸史料难以理解的是当世祖出城之后这批本为担任护卫的死士却在程、牛二位大人的带领下控制了城内的制高点和军械仓房并将留守部队缴械还举着白旗打开了清军最为密集的大北门……

当然程系后人给出了完美的解释死士占襄阳是为了肃清内奸开大北门举白旗则是迷惑清军减轻世祖出击压力的高深谋略。如果当时清军不是已经溃败襄阳一战会是什么后果?程大人的后辈一定会告诉我们清军慕先辈盛名定是骑马入城后滚鞍下马就降来几个降几个。

当然很多历史学家以充分理由怀疑《牛氏日记》的真实性最重要的也是不可辩驳的理由就是牛佺吃饱了撑得把这种自己也有责任的事情记载在日记里因此在主流的说法里襄阳依然是众志成诚、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纪念的典范防御战例。

——摘自高熊《永昌三年》

“骑队突击!”

伴随着旗牌官的挥舞大名府各县马弓手和马捕快组成的骑队向清军起最后的冲击轻骑所过之处清军被弓射、刀砍、棒砸死伤惨不忍睹阵线完全崩溃。

北伐的顺军本已将大名一带的清军完全击败趁势北上保定府。谁料正与守军鏖战时数千清军绕过顺军主力直扑大名府。大名府尹赵卜竹急忙收拢各县兵丁迎战包括捕快、弓手、叉手、盐检、猎户、壮丁不过千余人。本以为到了殉国的时候谁想这股清军并不经战几番打击之下竟然全部溃败了。

“这回怎么着也能弄上一两个贝勒贝子的级好机会啊封侯啦这么多年机会总算让我逮到了”清丰县新任县令梅心良很是兴奋。

“老哥我看弄上十个佐领参领都没问题刚才我起码见过二十面大旗!”内黄县尉贾廉也很兴奋。

没一会一个内黄县的捕快拖着一具尸体跑回来大叫“内黄县捕快朱六四砍死了鞑子参领满德哈!”梅、贾两人凑去一看可不是吗?正兴奋的时候又报清丰县步弓手砍下了清军贝子济尔巴的脑袋梅县令一听也牛气起来。

可是两个人没牛气多长时间脸色就变了。当战果越来越辉煌的时候两位大人的脸色就越来越怪。

内黄县的兵丁杀了十六个亲王三十三个贝勒佐领参领一百七十一人。清丰县的队伍虽然只有二十六个佐领的战果但是砍死五十一个亲王的脑袋还俘虏了十几个郡王贝勒。总大名府此一战的战果亲王级就斩杀俘虏二百人之巨……。

赵知府有点头大照实上报吧?朝廷肯定说他神经病不报吧又是明明白白这么多亲王。结果还没等赵知府上报朝廷的通报下来了保定一战歼敌如麻斩亲王数十郡王上百。赵卜竹心里还琢磨是不是亲王都上我这来了?还是现在鞑子管小兵就叫亲王?

这件事情很多年后才明白清廷北狩之前大肆封疆保定清军出奇兵攻大名前几个满酋带着勋贵令牌在城楼上看见出的兵士就往下扔拿到大的就是亲王、小的就是贝勒。预订的份额给用光了所以保定城里那几万兵反而没几个亲王了……。

身体高瘦的落第秀才望了眼空空如也的米缸腹中更加饥不可耐还有黄脸婆娘那几许期盼几许失望的眼神不禁起狠心来:“且去米店借粮!”

自古以来但凡能成大业的人物必定有王者之气办事来必定事半功倍当天下午秀才果然气喘吁吁地扛了一大袋米回家饱食一顿到了第二天早上更被抬进了宝山县衙与县令相谈甚欢县令怒责:“汝既知斯文又为何率流寇劫掠米店……”

秀才也不知为何自己那一着急往前冲了数步几百饥民就跟着冲进米店连抢了十八间米店也只有王者之气可以解释这一切。

既为流寇之县令即断:“罪不可赫斩立绝!”

秀才疾道:“先祖曾为巡按……”

一闻秀才尚有一二故旧在朝中为官县令当即改判:“情有可原监禁三年!”自古造反需朝中有人若是造反不成也能逃得一命此为自古不变之理。

越明年饥民暴乱攻入县城秀才自狱中出后从贼为书吏兼管钱粮不敢以真名告人自称“早慢熊”于是就了早慢熊氏精彩的一生。

“流贼早慢熊据宝山反官军屡攻不克其焰益嚣。熊贼素称体弱临阵必乘竹床仆者荷往之常以韦睿第二自诩。一日熊贼犯松江官军出战破其前锋贼骑回窜寇众大溃。官军欺熊贼乘竹床行止迟缓仅以步卒追之。比将至熊翻身下床箭步如飞一人绝尘而去官军追赶不及。其窜回宝山县城半响贼溃骑方至。”出自明末笔记《流贼录》

太祖一片石兵败残局几不可收拾太宗转战各地时局不利其时早慢熊欲率所部降清在帐中密议诸将皆不能决其道:“尔等自有不尽荣华富贵!若鞑虏得胜则荣华富贵自不话下若前朝得胜自当用尔等征顺富贵亦同探囊取物反手观纹一般若官军弃我则尔等可反正于大顺亦可保此生荣华……”所部遂降清。

此言此语早慢熊身体力行其时笔记载:

“六月二十四日清军统字营入德州大肆烧杀吾同宗叔父牟远公与卒言大义为其所害。清兵管带早慢熊此名此仇刻骨不忘。

七月十一日晨起一支兵马打大明旗号入临城士民欢呼迎王师待见其主将仍为早慢熊……

七月二十五日早慢熊又入我临城已成顺军前营第三司马……”

鞑虏于襄阳败北早慢熊率先举义投入王师授毅将军其立于马上对所部言:“尔等从前是妓女现从良也!”众愤愤曰:“多年为贼只做嫖客!”

世祖在位时早慢熊曾因罪入狱狱吏问:“尔曾以李密自许?”

早慢熊答:“休与吾并论吾成而王彼败而寇!”

又问:“汝之罪罄南山竹不足书自陈或可求赦!”

沉思良久曰:“无他某年月日吾尝宿妓……”

此等英伟人物自不可盖棺定论:**《庄氏明史》直呼:“流寇早慢熊氏……”

太宗实录称:“开国元勋总督安南军事毅将军早慢熊……”

优秀的演义小说《早慢熊》则称早慢熊:“义薄云天再世孟尝举世无双……”

近代以降对他的评价又有新的变化明末农民战争史第三章称:“卓绝的农民起义将领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农民起义军最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不过随着新史料的现又有了新的评价:“以早慢熊所为的投机主义分子在革命队伍中摇摆不定往往在关健时刻动摇……决不可评价过高!”

后来干脆在他身上踩上一脚:“《早慢熊》这部书好就好在写了投降宣扬了投降主义路线可以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书中的早慢熊恰恰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推行一条投降主义路线……《早慢熊》这部书,为了宣扬投降主义路线,歌颂早慢熊一伙投降派,极力兜售腐朽透顶的孔孟之道,鼓吹一整套投降主义哲学……”-摘自“评《早慢熊》”一文

近年以来史学界翻案成风早慢熊后人借早慢熊诞辰4oo周年举行学术性研讨会因此又有了最新的说法:“与会学者对不屠侯早慢熊一致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他能认清大局顺应潮流既能与时同进又能把握机会明哲自保急流勇退。这是一位在历史转折关头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人物为大顺王朝的建立和祖国统一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摘下这几颗闪亮的星辰之后让我们重新把目光转向我们的主人公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