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一路青云 > 第1790章 开发东沙岛

一路青云 第1790章 开发东沙岛

作者:夏言冰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0 17:54:17 来源:笔趣阁

孟爽的话,引发了陈奇林、姜国成、蔡启华等人的共鸣。华国由于起步晚,发展受到耽误,很多领域相比国际先进领域,都有比较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后,华国奋起直追,大力引进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但发达国家对华国从来都是防备的。日后的人们都很难想象,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不管是技术引进还是引进外资,会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在改革开放之初,首先愿意到国内来投资的所谓外资,大部分都是台港澳和华人华侨的投资,这些投资的规模往往不大,技术也不会很先进,有的往往只是利用内地丰富并低廉的劳动力,进行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真正的技术含量几乎没有。

当然,也正是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外商投资项目进来以后,起到了激活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而每一个重要项目的引进,后面都是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方才能够达成。

但是,先进技术的引进,其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外商往往只会将略微领先国内的技术,但实际上已经被淘汰的技术引入国内。不但如此,西方国家还对真正先进的技术进行了封锁,严禁向华国输出先进技术和设备。

很多事情,不是国内不能够做,而是西方国家进行了封锁,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根本买不到。由于基础太差,很多时候科研人员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成果,根本没有办法实现批量生产,因为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设备。实验室制备倒是没有问题,但是没有设备,想要大规模生产,根本不可能。

这一点陈奇林的体会很深刻,在军工生产中,很多装备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然而发达国家对高精度的机床、五轴加工中心等,实行禁运,华国就算有钱,也没有办法购买到高精度的加工机床。

日韩等东亚国家在战后能够迅速发展起来,这固然与其自身的努力和对路的政策有关系,但不提他们在冷战时期,两大对峙的情况下,得到的援助和支持,相比华国,他们在技术和设备引进方面,并没有任何限制,他们可以直接从欧美购进最先进的设备,学习最先进的技术,而华国却要面对各种封锁,想要前进,就只能靠自己。

一个产业的发展,往往涉及到许多方面,比如船舶制造,除了造船技术本身,各种先进的加工设备必不可少,这些设备可以提高加工的效率,以及加工的质量;而要造更大的、更好的船,造船的材料也有更高的要求,在船用钢板这一块,像川崎、大宙的合资公司都会要求使用日韩的进口钢板。而一艘船不仅仅只有船身,还涉及到各种电气设备、电子设备,还有最关键的动力系统……

任何一个方面受到限制,都会受制于人。

陈奇林点了点头说道:“方夏集团在新材料方面取得的成果,让人印象深刻,我倒是十分期待你们能够在高精尖装备方面也能取得同样的成绩……”

大家闲扯了一阵,也比较熟悉了,包飞扬这才找机会对陈奇林说道:“陈总,对于东沙岛造船工业基地的建设,也许我们可以拓宽一下思路……”

陈奇林放下筷子,转过头来看向包飞扬:“哦,包区长你有什么好主意?”

包飞扬说道:“陈总之前也提到了,你对东沙岛方案非常看好,之所以没有选择这个方案,无非是因为东沙岛的建设成本更高,对目前的江南船舶来说,有些吃力,所以想将打造世界一流造船企业的计划分成几步走……”

“分几步走没有错,谁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所以东沙岛方案其实也可以分几步走,比如一期我们先建造一个大船坞,以及相应的工程配套……”

陈奇林说道:“这个我们也考虑过,这样的话,相应配套工程的花费占据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会更高。因为东沙岛现在就是一个荒岛,就算我们的工程规模下调,配套的道路、水电气等配套工程的建设规模并不会因此下降多少……”

包飞扬摇了摇头:“我并没有说要降低配套工程的标准和规模,实际上,虽然我们汇浔区提出的东沙岛方案包括了这些配套工程的建设计划和成本,但实际上这部分费用也许并不用江南船舶考虑……”

陈奇林不由惊讶地问道:“怎么,你们汇浔区能够承担这部分的建设费用?”

包飞扬连忙摇了摇头:“汇浔在浦江市还属于穷乡僻壤,我们是有心无力。”

“那你什么意思?”陈奇林挑了挑眉毛:“你们汇浔区造不起,不管是市里还是国家出钱,这部分费用都是会算到总建设成本当中去的。”

江南船舶进行迁建,几十个亿的投资,江南船舶根本拿不出多少,就算他们能够将江湾的土地卖掉,以现在的行情也卖不出多少钱。华船总公司也拿不出多少钱,大头还是要国家出,主要是国家的拨款,和浦江市的配套资金,所以陈奇林才会说这些配套工程就算不计算在造船基地的建设投资当中,但依然要求国家或者浦江市出钱的话,那恐怕还是会被算成项目总投资的。

包飞扬说道:“我们汇浔区确实造不起,不过如果江南船舶确定在东沙岛建设造船基地的话,我们可以在东沙岛招商引资,引入其他造船企业、配套企业,还有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进来的企业多了,我想这些配套工程的建设也就不是问题了。”

“在东沙岛招商引资?”陈奇林不由愣了愣。

确实,就像包飞扬说的那样,如果能够引进更多的投资项目,那么配套工程的建设问题确实就能解决了。这年头招商引资都有很多优惠政策,只要有项目,土地都可以白送,税费也可以减免,但企业想一毛不拔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地方。

东沙岛虽然一片荒芜,但是江南船舶要在这里建设造船基地,而且还是以华船总公司和即将成立的华船重工进行背书,就足以让东沙岛对相关产业的投资者产生吸引力。而且还不仅仅如此,包飞扬今天将海州船舶的蔡启华叫过来作陪,可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认识一下那么简单。以包飞扬和海州船舶的关系,让海州船舶到东沙岛进行投资,应该并不是什么难事。

除了海州船舶,海州还有一个成立时间更短,但是规模已经赶上华远川崎的合资船厂大宙唐盛,让大宙唐盛来东沙投资也是有可能的。

至于方夏集团,方夏集团虽然不生产船舶以及与船舶相关的零配件,但方夏集团的业务遍布世界各地,纸品和瓷砖都有海运的需求,这就是新船的订单。

包飞扬点了点头:“江南船舶虽然也承揽军工订单,但也有民用业务,以前的江南厂这两种业务就同时并存,江南的新基地肯定也会有同样的情况,江南的军工生产,应该也不会影响东沙岛上其他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计划在东沙岛上引进一些国有和民营造船企业,至于合资项目,我们会更审慎……”

陈奇林说道:“只要做好厂区区隔,东沙岛上引进其他企业,包括合资项目都是没有问题的。”

陈奇林顿了一下才接着说道:“这么说的话,包区长在招商引资项目上,已经有把握了?”

包飞扬笑了笑道:“我相信国内经济发展的前景,未来十年,国内的经济总量再翻一番是没有问题。经济总量翻一番,进出口量翻一番,对航运的需求也要翻番……实际上这已经是非常保守的算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宗货物的贸易会更快的增加,加上技术更新、新旧更替,国内市场对远洋船舶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发展造船业,还是大有可为的。”

包飞扬的这番话,跟陈奇林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才会提出要建设世界级的造船基地。

陈奇林想了想说道:“如果汇浔区能够保证东沙岛的配套设施建设能够到位,又不占用江南项目的投资额度,那么华船重工肯定会考虑东沙岛的方案。”

包飞扬说道:“陈总,其实在江南项目的投资问题上,我觉得也不应该局限于国家拨款,除了核心项目,一些周边项目也完全可以拿出来引进其他投资,从投资角度来说,军工项目其实也是有利润的。”

陈奇林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如果是单纯的财务投资,我们也可以接受,而且只能接受国有企业的投资,私人资本和外资想要参与江南船舶的迁建,这个太敏感了,暂时我们是不会考虑的。”

陈奇林说道:“至于拆分一些项目出来,单独进行合资合作,那倒是也可以,不过只能是非核心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其实也有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