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一路青云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凤山市和凤山区

一路青云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凤山市和凤山区

作者:夏言冰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3:23 来源:笔趣阁

(); 沈国生所说的因病长休的张市长,本名张星海,是一名无党派人士,在海州市七位副市长中排名最后。按照市长办公会所制定的分工计划,张星海负责分管海州市的文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体育、民政事务以及妇女儿童等方面的工作——这也是通常无党派政府副职或者民主党派政府副职所负责的工作范围。一般来说,作为无党派副市长,张星海只要在自己所分管的一摊子事情中不捅什么大篓子,就可以安安稳稳度过自己的任期。虽然说没有机会升任什么政府正职,但是也不会有党内人士来抢他这个位置。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个政府排名最末的副市长差不多就是张星海这名无党派人士最适合出任的领导岗位。

可是,就这么一个最适合张星海的副市长职务,张星海为什么会因病长休?真的是因为张星海的身体不好吗?

完全不是!

恰恰相反,张星海张市长的身体好得很,最起码要比海州市大多数市领导的身体要好,在两个月前的海州市市直机关长跑比赛中,张星海轻轻松松地拿到了第一名。

那么既然张星海身体那么好,为什么要请病假长期休养呢?原因很简单,是被工作逼的,再说的具体一点,是被他所分管的民政工作逼的。

海州市原来叫海州地区行署,在一九九二年才由江北省政府报国务院审批撤地建市,由海州地区行署改成了地级海州市。在当时进行地改市的时候,海州地区行署领导决定把海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县级海州市拆分为海城区和海东区。但是由于国家政策方面对增加县一级行政区审批极其严格,县级海州市拆分为海东区和海城区,需要增加一个县一级行政区指标,按照正规程序去审批,国务院那边很难获批;即使国务院那里能够获得批准,所需要消耗的时间也非常漫长。

而当时一心推进海州地区撤地改市工作的海州地委书记赵本超按照年龄来说马上就要退居二线,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自己任期内能够完成海州地区撤地建市的工作,并把这个当做自己的主要政绩。如果要走正常审批程序。显然在赵本超任期之内是完不成海州地区撤地建市这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时任地委秘书长就给赵本超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在海州地区内选两个县级行政区进行合并,这样一来。就可以腾出一个县级行政区的指标给海城区或者海东区使用,从而规避国务院在增加县级行政区指标的严格审批程序,以最快速度完成海州地区撤地建市的任务。

赵本超对于这个能够在自己任期内完成海州地区撤地建市的方案自然是大加赞赏。经过仔细筛选,最后决定把海州地区辖区内的方陆县和县级凤山市进行合并,成立一个新的凤山市。从而腾出一个县级行政区的指标。

按照当时海州地区民政局提出的合并方案,之所以选择方陆县和凤山市进行合并,主要理由就是凤山市虽然是一个工业城市,但是受限于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因素,发展潜力受到了极大的钳制;而作为凤山市的临县,方陆县虽然是农业县,但是辖区面积是凤山市的四倍多,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都丰富。因此,凤山市如果能够和方陆县进行合并,两者发挥出的作用绝对不是单纯的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甚至有一位京城华清大学的著名规划教授到凤山市和方陆县进行考察之后。兴奋地提出了“凤山加方陆等于经济腾飞”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凤山市和方陆县的合并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九九一年,根据海州地区行署提出的合并方案,江北省向国务院申请并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凤山市和方陆县正式合并,成立了新凤山市。新凤山市的体制以老方陆县为主体,市政府的驻地也设在原方陆县政府驻地。半年后,根据海州地区的申请,江北省民政厅下发文件,将合并之后的老凤山市改为凤鸣镇。这个决定在老凤山市干部群众当中引起了很大的不满。

老凤山市曾经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由于地处三省交界之处,凤山市曾经是江北省东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工业基础非常发达。在八十年代初,凤山市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就已经有四百多家工业企业,其中凤山精密仪表厂工人有一万多名,在整个海州地区都排的上号。即使在一九九一年凤山市和方陆县合并时,老凤山市上交的利税也占据整个海州地区的百分之十九点七,仅次于县级海州市的百分之二十一点八,在海州地区十一个县市之中排名第二。而就是这么一个为海州地区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凤山市。竟然要被改成一个镇,自然引起了强烈的反弹。于是很多原来出身于老凤山市的干部纷纷向上反应情况,又经过了半年,经过海州市政府的申请,江北省民政厅再次下发文件,撤销凤鸣镇的行政建制,把凤鸣镇升级为凤山市凤山管理区,行政级别为副县级,由新凤山市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进行管理。一年之后,也就是一九九三年,根据海州市的申请,江北省再次下文,把副县级“凤山市凤山管理区”升格为正县级“海州市凤山管理区”,由凤山市领导划归海州市直接领导。

到了这一步,事情似乎有了一个结局。在海州市有两个凤山并存,一个是凤山市,一个是凤山管理区,两个凤山相互接壤,都属于县级行政区,一起接受海州市的领导,彼此相安无事。可是这样的结局看似圆满,实则不然。一个最重的问题依旧存在,那就是海州市凤山管理区实际上是一个行政“黑户”。

那么什么叫行政“黑户”呢?指的就是没有经民政部确立并在国务院登记在册的行政区。只有经民政部确立在国务院登记在册的那些法定行政区才拥有行政“户口”,比如新凤山市。

那么怎么看一个行政区有没有拥有合法的行政户口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行政区有没有拥有独立的行政区划码。行政区划码是一串六位数字,也就是华夏国居民身份证前面开头的六位数字,没有一个行政区没有这一串独立的六位行政区划码,那么这个行政区就没有获得国务院的承认,属于行政“黑户”的行列。

现在,海州市凤山管理区就是这么一个行政“黑户”,当地人的身份证不得不和新凤山市的身份证公用一个行政代码。可是实际上,却是两个地方。

如果仅仅是身份证代码的问题,也就罢了,可是实际上。凤山管理区的行政“黑户”的身份,给生活在凤山管理区的居民造成了极大困扰,也严重影响了凤山管理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由于凤山管理区不是国家承认的行政区,所以在凤山管理区就没有办法设立党委、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只能由海州市派出的行政区工委、管委会、代表大会联工委、政协联工委部分履行正常行政区所必备的四套班子的职能。

为了照顾老凤山市干部群众的情绪。在凤山管理区,管理区工委、管委会大门口甚至连显示机关名称的标牌都没有挂。连带着凤山管理区的公检法机关名称也都不冠“县市区”,只是模糊地称为“凤山公安局”、“凤山人民检察院”、“凤山人民法院”。

当然,这些还都在其次,最重要的,也是对凤山管理区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影响最大的就是,由于没有行政“户口”,凤山管理区根本拿不到国家的各种拨款。

比如每年国家都要向各个区县下拨防洪抗旱资金和物资,但是凤山管理区由于没有得到民政部的批准,没有在国务院登记在册。一点资金和物资都拿不到。

不光是防洪抗旱资金,什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环保资金、技改资金等等等等,总之,只要是国家层面所发放的资金,凤山管理区一分钱都拿不到。

对于这种情况,凤山管理区方面做过统计,从一九九一年凤山市和方陆县合并到现在,凤山管理区除了享受不了国家层面的政策、自建了、项目等扶持外,仅仅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这一项上,凤山管理区损失就超过两亿元。

因为国家层面不承认凤山管理区。只有江北省承认,所以凤山管理区只有把精力放在江北省一级,可是由于凤山管理区简称为凤山区,和凤山市就差一个字。经常回有些张冠李戴,凤山管理区好不容易申请的拨款,一不小心就被划拨到凤山市的账上去了。凤山管理区还要到凤山市去讨要,来回折腾不说,还经常没有效果。

这样仅仅六七年下来,凤山管理区的经济就由原来海州地区的第二名下滑到海州市所有区县的倒数第一。根据去年所统计的数据。凤山管理区的经济增长率为负百分之十二点三,是海州市下属十个区县唯一负增长的县区。在海州市全市会议上,凤山管理区领导享受不点名批评已经算是很给面子,指名道姓的批评也是家常便饭。

凤山管理区的这些领导本来已经够窝火加委屈了,可是就在两个多月前,发生了一件事情,为了修一座大桥,凤山管理区一把手徐国栋率领交通局的人到京城找交通部申请扶持资金,好容易让交通部领导同意拨款三百万,可是交通部负责拨款的部门一查询,说是没有凤山区这个地方,差点把徐国栋当骗子给抓起来。虽然徐国栋解释了半天,又提供N种材料和方式让交通部官员查询,最后证明徐国栋真的不是骗子,可是三百万拨款却也黄了。

徐国栋回来之后,满腔怒火,直接找到分管民政工作的张星海撂了话,说如果再不解决凤山管理区的行政“户口”问题,他和凤山管理区班子成员集体辞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