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旧书大亨 > 第六百二十八章.开拍

旧书大亨 第六百二十八章.开拍

作者:镔铁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2:01:57 来源:笔趣阁

话说这时候林逸算是弄明白了,再这样的场合,就是那些有钱人砸钱的。一朵玫瑰花一万块,一万块能买一大堆玫瑰。

就在这时,那叶大少已经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手中的玫瑰花丢给了一个刚才绘画的女孩。

林逸记得清楚,那个女孩穿着绿色的荷叶古装,绘画的也是粉红色的荷花。看见荷花,让林逸想起了小时候学课文,有一篇叫做《王冕画荷》,自己就很喜欢上面的荷花,还拿彩笔描了描。

加上叶大少无比慷慨的馈赠,绿衣姑娘脚底下已经有差不多五十几朵玫瑰花,也就是说,她今晚这么一表演,就有五十万的收入,比很多小明星登台演绎还要强。当然,这种情景是少有的,没有对比性。

叶大少看中的这个绿衣女孩,显然已经成功整场演出的佼佼者---如果没有其他人超过她的话。一时间,叶大少顾盼神飞,那情景就像是帮助美女登上花魁宝座的王者。

不过他这种姿态没保持多久,就被人给截胡了。

话说一向和叶大少只是“半个朋友”的万公子可没把他当回事儿,见此,很不客气,直接就把自己拥有的两个花篮中的所有玫瑰花,全部丢给了一个写了毛笔字的红衣女孩。

如果说那女孩的毛笔字写的也不算漂亮,总体来看,与其她女孩相比,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可是万公子就是把所有花丢给了她,那女孩脚下差不多有六十八朵玫瑰花,只有三朵是别人丢的,其余都是万公子丢的。

为什么这样?

难道说万公子对毛笔字的研究不深,分不出来好坏?

不过很快,一些有心人就发现,那女孩所写的诗词有些“味道”,那诗词是---

端拱承休命,时清荷圣皇。

四聪闻受谏,五服远朝王。

景媚莺初啭,春残日更长。

命筵多济济,盛乐复锵锵。

丰镐谁将敌,横汾未可方。

愿齐山岳寿,祉福永无疆。

可以说这首诗偏僻了一些,不过一些人还是认出来了,乃是唐代诗人宋若先的《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在《新唐诗》中有记载。

心眼很细的人再次发现这首诗中有个字眼很刺眼,那就是“思聪”,貌似和万公子的名字很是谐音……

聪明人不多说,就都明白了,原来奥妙在这里。

万公子果然不走寻常路呀,人家丢花看得是女孩的技艺和美貌,他倒好,只是相中了一首诗中的两个字,而这两个字竟然价值六十多万,说出去又是一段传说。

……

砸钱的游戏结束了,真正的拍卖开始了。

一切像是从混沌回归清正。

那个聒噪的司仪再次走了出来,不过这次陪同他一起出场的却有一个贵公子模样的人物。

秦钟站在林逸身边,碰碰他的肩膀说:“瞧见没有,就是那位,大佬王泽坤的三儿子,王家强---也是这次拍卖活动的拍主,那些拍品都是他带来的。王家和万家有生意上的来往,所以才会借出这样的场地,邀请到这么多富贵名流前来捧场。”

林逸点点头,看那王家强一副abc香蕉模样,估计从小在海外长大,属于那种黄皮白心的华裔,果然,说起话来几乎是中英文掺杂,大意是说很高兴能够举办这次活动,又说王家之所以拍卖这些艺术品,主要是为了海内外慈善事业做贡献云云,又是感谢万家的支持和赞助,感谢各位贵宾的莅临等等。

如果不是林逸知道底细,还真被这王家强忽悠住了,不就是分家分不清楚,这才把家里的藏品拍卖掉,然后一股脑分钱,说什么搞慈善,如果真的搞慈善就应该把慈善总会的人邀请来进行拍卖监督,可是这邀请的都是什么人,不是富豪就是名流,再不济也是钱多抽抽的人物。在这样的场合拍卖艺术品,估计这位王少做梦都能笑出来。

台子上面,在王家强的介绍下,大家了解到这次拍卖的艺术品一共有十三件,都是他们王家珍藏多年的宝贝。

其中主要包括清代大儒纪晓岚的个人书画“金石印”,清代着名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的《雪山冷竹图》,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贺寿图》,明代书法家神笔王泽的《赠汤若望诗稿卷》,元代画家赵孟的《饮马图》,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手抄《金刚经》等等。

其中,赵孟的《饮马图》和苏轼的《金刚经》是藏品中的珍品。相比林逸喜欢的那卷王铎诗稿,要高出一两个档次,毕竟年代久远,作者也够有名。

在详细地介绍完这些拍品以后,那位王少爷就下去了,把拍卖就给了那名聒噪的司仪。

那司仪就撇着港台腔,吹嘘了一番这次的拍品有多好,有多珍贵,希望大家踊跃竞拍。就在大家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这才宣布拍卖正式开始。

随着一声象征意义的金锣声,只见两个女孩首先捧着一样宝贝出场。

仔细看,那两个女孩一个身穿绿衣,一个身穿红衣,竟然是刚才获得玫瑰花数量最多的那两个美女。没想到这时候两人竟然又担负起了做拍卖会的颜值担当。

接下来,那司仪就把这件宝贝---清代家纪晓岚的金石印章做了介绍。说这枚印章有多古老,拥有多么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事实上,在场的大多数人对这印章并不感兴趣,对于这印章原先的主人---纪大烟袋纪晓岚却兴趣极高。

说白了,这都是影视剧包装的作用,不久前电视台连番地播放系列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使得大家对这位清代的名人都“熟悉”的很。

事实上,林逸清楚地知道,电视剧上面的纪晓岚都是“戏说”的,很少有还原史的真实情节。史上的纪晓岚也的确是个大文豪,不过也是大色-鬼。据说这位纪晓岚出生的时候就像个猴子,在相术中誉为“兽形骨”。

相术中有“禽形骨”和“兽形骨”之分。“禽形”又以鹤形为贵,比如说邵逸夫老先生就是鹤形骨,入朝为将相,下野为富贵。而兽形中又以龙行虎步为最贵,豹子,猴子次之。据说这纪晓岚就是猴子变的,所以天资极高,做官能做大官,不过在男女方面却没节制,甚至连他自己都自称乃“野怪”转世,每天至少要做那种事儿5次:清晨入朝前甩一火,回家甩一火,中午甩一火,傍晚甩一火,睡觉前再甩一伙。兴致高的时候,还往往额外来几次。更有记载说,他只要一天不那个啥,就肤欲裂,筋欲抽,磨皮躁痒。

纪晓岚的整个职业生涯里,主要都在当考官和修书。除四库全书外,他还纂辑有《热河志》、《代职官表》、《河源纪略》、《八旗通志》,并参与主持方略、会典、三通诸馆。除了合一众名家之力,由他裁定的《四库提要》、《简明目录》外,他别无学术着作,仅有一部《阅微草堂笔记》,亦写鬼,亦写人,也抒情,也议论,奇怪而好看。鲁迅对此书评价不俗:“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孙犁也将此书推为“与《聊斋志异》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

林逸记得清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纪晓岚流露出对世故的高度把握,这来自其生活中的压力。没有一种人生是真正的喜剧,在喜剧背后,往往藏着若干苦涩与艰辛。中年的流放且不说,在翻脸如翻书的干隆面前,纪昀从未真正被尊重。干隆曾骂他“朕以汝文字尚优,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议国事!”当时纪昀已是协办大学士,仍被视为倡优。

不管如何,这纪晓岚的金石印章绝对是值得关注的,至少场下很多人已经纷纷举牌竞拍了---甚至在底价还没出的时候。

最后底价100万,然后场内大佬们纷纷追加,于是乎,这一方雕工精细的印章就从底价100万,一下子飙升到了300万,500万……

在林逸看来,实际上这方印章顶多300万就到头了,奈何这场地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有钱人太多了,说得再夸大些,半大个中国的富豪就都在这里,钱谁没有啊,都是把钱不当一回事儿的主儿,喜欢上了东西那还不疯抢。

结果让林逸瞠目结舌,这方印章竟然以900万拍出,创造了今晚的第一个拍卖**。

看到这样的结果,林逸倒吸一口冷气,作死呀,这些人都是疯子。

接下来林逸就有些担心自己想要竞拍的那幅手卷了,怎么办,估计这次很艰难。自己预算是一个亿的,看起来预算还是少了。

就在林逸思忖之际,第二件拍卖品又在两个美女的烘托下出场了。

这第二件拍品就是清代着名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的《雪山冷竹图》。

如果说在书画界,郑板桥的大名绝对要比纪晓岚大的多,奈何,郑板桥一辈子只是一个小官,不像纪晓岚是大学士,因此在正史上面,对于纪晓岚的介绍要比郑板桥多的多。不过没关系,你来正史,我就来野史。在很多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文学作品中,郑板桥的个人形象要比纪晓岚高出一大截。

先从人品,再到艺术形象,郑板桥都是那种清廉如水,又富有智慧的古代文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是清代郑板桥的一首着名的咏竹诗。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大有人在,竹诗竹画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无论数量之多,还是格调之高,都莫过于郑板桥。

郑板桥不但以竹自况,还以“竹”待人。对于后学,他乐于奖掖,尽力扶持,言传身教,寄予厚望。他曾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竹,十丈龙孙绕凤池。”他又写道:“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他一生笔耕不辍,诗、书、画被时人称为“三绝”。其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也与竹大有关系。他曾对友人说,画竹要经三个阶段,达到三种境界。一是“眼中有竹”,要仔细观察,反复临摹。他年青时画竹竞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年老时曾无限感喟地说:“我为这竹君,不知磨秃了多少毫锋,消损了多少精神啊!”二是“胸有存竹”,即在创作前对要画的竹了然在胸。“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三是“胸无存竹”,即在挥写的过程中,又不为胸中之竹所束缚,只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创造出新的形象.他曾用诗总结自己画竹的经:“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竹之于郑板桥,真可谓相得益彰,人竹合一。

郑板桥一生喜竹爱竹,痴竹迷竹,指竹作诗,写竹入画,咏竹言志,画竹传情。是郑板桥画出了竹的人格,又是竹成就了郑板桥的声名,常言道“竹毁节存”,板桥虽死,其“竹魂”犹在。

此时拍卖的《雪山冷竹图》就是郑板桥晚年时期的作品,笔法老辣挺拔,从骨子里露出一种傲对风雪的冷峻。

在场众人即使不怎么了解书画诀窍,不明白书画奥妙,但在看了这幅《冷竹图》以后,还是忍不住赞一声,够气魄!

没错,就是竹子的魂魄!

做人的魂魄!

一时间,整个拍卖场再次纷纷举牌,其中也包括林逸。

他被这幅画的魂魄,吸引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