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暗黑大宋 > 第635章 抽解

暗黑大宋 第635章 抽解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7:55 来源:笔趣阁

练兵,王巨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刘昌祚,不过刘昌祚在河北练兵,不可能来南方。但燕达也不差,同样属于良将。

用燕达来练兵,王巨是百分之百的放心,而且燕达操守也不差,以前王巨不大熟悉,只知道有这么一个能打的将领,直到庆州后,王巨才越来越重视。

练兵没问题,可那边却有问题。

于是王巨换了一个方式说:“来广南前,我就派人调查了一番。”

“王公比郭公……”燕达没有再往下说了,伐交趾一战中真正建功者只有燕达,由是战后处罚,唯独奖励了燕达,燕达辞不受,乞同责。这样的君子将,是万万不会为了巴结王巨,而刻意去踩前上司。

但意思也流露出来,王巨比郭逵厉害,最少打之前,得调查一番吧。

不要说对方是一个国家,就是一群土匪,如果不调查,盲目地去打,弄不好也要吃大亏的。

“燕将军,我懂,关于郭公,什么就不要说了,不但郭公,还有苏缄,以后也不要说了。我只说这一战的借鉴,我派人调查一番。先前苏缄派人向刘彝求救,刘彝以朝廷诏书为借口,拒不发兵。随后刘彝看到势头不对,想发兵也来不及了。为何,自从朝廷诏书令两广防备,刘彝也募集了一些边军。再加上一些保甲,数量几达五万之众。然而有三万多土兵却掌控在各个大主户与大蛮酋手中,而当刘彝准备发兵时,交趾已经三路攻入内陆。这些主户与大蛮酋们为了自保。不听从刘彝之命了。”

不仅有蛮人首领。还有汉人的大地主。

所以王巨说整个广南西路搞得象一个个独立王国一般。

“故问题一,如果我治备器甲,大肆练兵,然而举措失当,非是替朝廷练兵,而是替这些主户与蛮酋们练兵,以后更加桀骜不驯,不听朝廷调动。”

“王公……”

“呼少保吧。这样更亲切些。”王巨道。如今敢呼他明公的人很少了,于是几乎都呼王公,这个称喟弄得王巨感到很难受,俺还没有老呢。

“那好,王少保,这还真要注意啊,而且他们也不能小视。交趾久攻邕州城不下,于是分兵两万进攻宾州、武缘,就是被这些地方豪强率领土兵击败的。交趾只好调头返回邕州城,攻破邕州城后。屠杀了城中所有百姓,然后四处分兵抄掠。掳掠百姓与财产,也陆续遭到一些豪强率领土兵痛击。交趾这才收手,押着无数百姓与财产返回交趾。因此我在军中,与姚麟交谈时,说是若这几万土兵听从刘彝调令,指挥再无失误,说不定就能将八万来犯的交趾军队击败,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了。”

这是不可能的,宋朝在广南西路就没有那个官员能做到如此威信,能号令所有蛮汉各部。

况且将几万土兵交到刘彝手中指挥,能保障不失误吗?

其实邕州之败,主要还是苏缄自废武功,非是另一个时空,这个时空王巨提醒过的,朝廷还支持了许多器甲,然后刘彝让苏缄派手下去领到邕州,苏缄不但不领,反而解散了许多土兵,自废了武功,否则城中器甲充足,再有近万名各色土兵防御,交趾如何得手?

但苏缄已经死了,王巨也说过了,那就没必抓住一个死人不放。

“王少保,如果在朝廷不派出大军的情况下,少保你可不能象对付那些慕容族一样对付这些蛮汉首领,否则就会出大乱子。还有,我担心的少保募兵数量也难以实现,广南西路人口确实很稀少。”

包括木棉司的迁徙百姓在内,如今广南西路户数只有二十几万。

当然实际不止,否则陆诜都不可能在邕州募得五万土兵。

然而王巨从邕州赶到桂州,刻意观察了一下,然后做了一下估猜,那就是整个广南西路真正户数,包括生蛮在内,实际户数大约只有四十几万户,绝对不会超过五十万户。

人烟少了,所以有许多地方堆积了大量**物,因此所谓的烟瘴更重,汉人不乐意迁徙到这里,当地的蛮人因为缺少沟通,文明落后,刀耕火种,生活困难,于是人口越少就越少,形成了一个个半封闭式的部落。

而遭到伤害的三个州,邕州是左右江交汇之地,钦州有钦江三角洲,廉州有晏水平原,后两州还临近海滨,邕州更不用说了,南通交趾,西通大理,如果桂州没有灵渠,商业还不及邕州发达。这三个州开化度都比较高,然而这三州大多数百姓或被杀,或被掳。这无疑又增加了募兵的难度。

不过燕达对于王巨的智慧还是蛮相信的,因此只是提出这个难处,并没有质疑。

王巨笑笑,道:“燕将军,你勿用担心了,我派人仔细地计算过,每募一名兵士,一年给其价约三十贯左右的商货,一是他们本身就短缺的商货,二是这样一折,如果经营得当,实际我只要出二十贯左右的成本就可以实现,等于节约了三分之一的费用。而且给其钱,有的部族落后,平时交易皆是以物易物,百姓都不知道一贯钱价值几何。”

“有些地区确实很落后啊。”燕达叹道,落后得都出忽他的意料。

“但是我没有办法将这些商货一一交给每一个土兵家属手中,包括以后的交易,都是与其首领交易的,商货也是交给其首领散发。燕将军,你猜会发生什么?其实首领好,官员罢,都一样,有的首领确实很关爱他们村寨中的百姓,但这样的首领很少。多数首领在散发商货会,会不会扣克?”

燕达隐隐抓住了什么。

王巨也没有卖关子,又说道:“只要克扣。他们就等于变相地收获了一大笔财富。一名士兵扣克一半。就等于一年扣克了十五贯商货,若是一百名士兵呢,两百名士兵呢?那么就是一年三千贯。广南西路一些不发达的村寨生活情况你也看到了,甚至不及环州一些落后的山寨。一千五贯或者三千贯,并且在这四年内,每年都会扣克这么多,你说这些头领们会不会心动?”

“这倒是啊,这里人命更贱。说句不好听的,不用十五贯钱,五贯钱就可以买一条人命了。”

“其二,只要他们劝说各村寨手中的丁壮前来做土兵,如果我们有能力,将他们调出去集训,然后将这些情况隐晦地说出来,没有扣克的头领,我们拿他们没办法了,不过那样。不论他们思想有多落后,能爱自己村寨中的百姓。还是值得支持的。如果扣克了,士兵又让我们抱成团集训了,他们对他们各自的头领会不会象以前那样忠心与支持?那么我挑几十名,或者一两百名比较恶劣的头领严惩之,以作震慑,广南西路这种独立王国式的情况会不会改观?”

“这似乎是一个办法,但在哪里集训?最好不能让他们一两年内不得回去,扣克得多了,这才能让他们对各自的头领产生严重积恶。”

燕达这一问,便绕过来了。

“这就是眼下的困难,兵力少了,无法平灭交趾。但兵力多了,兵费不菲,可是两广地区财力有限。即便是木棉司,是将木棉运到北方销售,销售所得运到京城三司国库,实际是三司所得,两广反过来用其他的收入补贴了当地迁徙百姓的安置费用、水利费用、房宅耕种用具费用、第一年下来的贷粮费用。虽然木棉司总体是盈利的,却让两广反过来财政压力更大。”

不过王巨也不反对,如果朝廷不能得利,就对南方不重视。

就象开始,许多大臣也反对迁徙,有的是被人蛊惑的,有的别有用心,还有的确实也出自于公心,无论怎么安置,这么大规模的迁徙,必然会发生一些不好的现象。

但随着木棉司盈利增加,反对声音就小了。

可以说没有木棉司,朝廷都未必同意他来南方,准备经营交趾。

只是这样一来,王巨手中的财力会更紧张。

“各地豪强漠视朝廷威严,各行其事,如同独立王国一般,朝廷政令不畅,所以这种情况练兵,练得不好,反而是让这些豪强们尾大不掉。这两个问题都很严重,所以我思来想去,只有一个方法才能解决。”

“什么方法?”

“你马上去邕州就知道了,对了,现在第一要任,是先行将前方各个堡堡关卡建设起来,虽说交趾这次损失也比较惨重,而且南方又与占城交恶,不过他们终是一个国家,有好几万甲士。”

“王少保,这个也困难啊,这时候那来的劳力?”

“劳力的事,我也替你们安排好了,你与和总管放心地考察各个险要的关口吧。”

“那是什么方法?”

“到了邕州你就知道了,”王巨又说了一遍。

以燕达的性子,未必乐意,不过让燕达慢慢地想其轻重,总要有一个取舍,这边的重,那边的轻,燕达最后也就能同意了。

燕达带着一肚子疑问离开。

王巨则伏在桌子上写第二道疏奏。

这个疏奏与军事无关,说的则是木棉司与市舶司。

棉花价格现在跌得更厉害,一斤皮棉仅在二百文左右,其实这还是高价,直到皮棉一斤三到五十文钱,那才能走进千家万户。不过跌到那份上,还要很长时光,毕竟现要棉花只有在南方种植,才渐渐蔓延到五岭之北,离长江流域还很远,就不要说北方了,这有一个棉种进化过程。

虽然利润下降,可是量起来了,因此木棉司去年的利润几乎达到了六百万贯近收入。

所以王巨想不通,这些年赚的钱到哪里去了?

其实也简单,收入增加了,用兵就奢侈一点,器甲比以前更完备,奖励与抚恤也更多了一些,基层的官员薪酬稍稍增加了一些。那么国库支出也就增加了。还有他那次以人为本的上书,朝廷从巴蜀调运不少粮食到了东南,尽管让东南许多百姓得活,但那次调运又花了不少钱。

宗室子弟越来越多,他们全部圈养着,内库有钱了,待遇略略上调,内库支出也就增加了。

挤一挤,一年就会余下不少钱,松一松,一年就会多开支不少钱。

因为王巨不在朝堂之上,所以不大清楚。

当然了,宋朝的财政情况,从今年起,可以说基本好转了,那怕又有了旱灾降临。

王巨说的就是这个木棉。

先说的不是木棉,而是粮食。人口越来越多了,尽管王安石发起农田水利法,使得许多百姓得以养活,不过北方的良田终是有限,而且北方粮食产量很低。

越往后越是缺粮,朝廷如今靠东南供给,可是东南百姓增涨的速度更快。因此必须将视线转移到岭南,随着迁徙的百姓多起来,这些百姓在替朝廷种植棉花时,自己也种植了大量的水稻。

虽然现在迁徙规模不及从前,不过还有一些百姓涌向南方求生。而且说不定朝廷得到交趾,如果有一能臣治理交趾,哪里才是鱼米之乡,庄稼可以一年三熟。

但想将粮食调到北方不易的,至少不能从灵渠慢慢向北方辗转,那样消耗太大了。因此朝廷可以从海路想办法。

现在不是没船,而是市舶使可恨的抽解。

粮食也是商品,如果是贩卖性质,从广南调粮,市舶司来抽解了,十分之一,到了密州或杭州卸载时又抽解了,十分之一,如果交给商人,他们又要交纳十分之一的抽解了。实际每石稻米,广南与北方存在着巨大的差价,以京城计算,每石差价二百五十文左右,以其他地区差价,则是在二百文左右。

如果不存在着这个抽解,有些海船从广州装粮装货,抵达杭州或者密州,然后将南货与粮食卸下来出售,然后再将北货带到南方,虽然利润低,不过在船没有满载的情况下,顺带着,还是有海商乐意运一些粮食去北方的。甚至朝廷可以就各地粮食差价,比如北方粮价高的时候,利用赋税或购买的方式,将粮食顺着广南发达的水路,运到广州港,再雇海船拉到北方,用以调控粮食价格,给百姓更多的生路。

然而因为存在着这个可恨的抽解,以及运费,损耗,还有到了市舶司港口并不是到达了目的地,还要通过车马或河船运到销售地点。这就几乎没有任何利润存在了。

王巨还举了一个例子,熙宁六年,王巨让海商们替朝廷筹备粮食,也从岭南筹集了一些粮食,然而装载上船前,市舶司又抽解了十分之一。不过好在到了北方后,没有那个市舶司抽解了。

这是救灾粮哪,也要抽解。

所以这个问题望朝堂考虑一下。

再者就是这个抽解本身,非是粮食,其他商货更是如此了,单项抽调看似不高,只有十分之一,然而将岭南货物顺带到了北方,实际是变相地交纳了三成抽解。

因为为了逃避这个抽解,有的商人不愿意这么做了,或者在海上走私,不经过市舶司之手。

王巨希望朝廷采纳他在泉州的做法,等于变相地将抽调率下降一半,但下降一半,必须达到一定金额,这也变相地刺激海商们凑货,虽然抽解率下降,可量却上来了,而且也打击了因为走私所形成的一些悲剧事件,南北沟通有无,也利于各地经济能得到发展。

不仅是粮食,还有木棉,王巨到了广南后,发现这个木棉很悲催……(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