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可图也。”姚麟说道。
不管怎么说,宋朝都是一个外来者,但大理乱掉,失去正统存在,宋朝进入,就不会引起大的反抗,也能顺利治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几将多少都受了王巨影响,特别是姚麟,他随王巨多久啦?从郑白渠到庆州,现在又到了南方。
王巨的思路就是我能治理,我才去占领,不能治理,就不去占领,就象占城一样,虽将他们灭国,但又主动放弃了。或者换一种说法,另一个时空那一个朝代疆域最大,非是唐元清,而是天朝,余下三朝疆域吓死人,可实际控制的疆域有多少?但清末是很可惜,科技时代的到来,才是国家能控制偏远地区真正的原因。在那个时间段,守住了就也守住了。然而清朝没有守住,于是天朝变成一只瘦公鸡……
王巨道:“姚将军,还是不能轻视啊,大理终是一个文明国家。”
这个文明有多重要,放在中原说,可能大家不大清楚,毕竟眼睛盯着的是辽国与西夏,虽然这两国文明不及宋朝,但也不能算是未开智化的国度。即便生女真,也早开了智化。
然而到了南方,那才知道文明存在着多大的悬差,居然还有上古书籍上所说的钻木成火的存在,甚至有的土著都不知道吃熟食,真正的饮毛茹血……
不过王巨为了加深几将的印象,刻意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吐蕃。现在吐蕃是指以河湟为中心的吐蕃人,但熙河地区的吐蕃人身上的汉人血脉可能超过了吐蕃血脉,他们也清楚。因此秦州吐蕃与汉人最亲近。湟州吐蕃身上流着的吐谷浑血脉胜过了吐蕃血脉,六谷部吐蕃则可能有铁勒人、回鹘人与汉人的血脉,蜀西的少数吐蕃人则多有羌人血脉。因此他们都不能算是正宗的吐蕃人,正宗的吐蕃人在吐蕃高原上。为什么那群吐蕃人象是消失了一般?”
“如果观看史书,原因则是吐蕃人口少,唐朝衰落时,他们扩张太快。加上宗教等因素,导致吐蕃四分五裂,由是河湟吐蕃与高原上的吐蕃不怎么往来了。更不会受他们节制。其实非是如此,吐蕃是从松赞干布时崛起的,但扩张时则是从论钦陵扩张的,固然是因为论钦陵用兵如神。可实际的原因乃是唐朝下嫁文成公主。后来又下嫁金城公主,两次下嫁,唐朝送去几万名工匠,这些工匠带去了文明带去了技术。不过后来就没有了。如果吐蕃高原与青海能紧密联系起来,这个国家依然会强大。但是大非川等地水土恶化,不适合人类生存了,由是两地隔绝,加上前面的因素。吐蕃四分五裂了。并且因为与中原文明彻底隔绝,从此吐蕃高原上各部末落。也不可能重新融合在一起了。至于文明,也彻底倒退回隋朝时的辰光。”
这个末落时间很长,一直到天朝,才将这里彻底改观。
“这就是文明造成的影响。”
如果是原来,几将可能对吐蕃高原上的情况很是陌生。
不过王巨买马,大家都有些了解了。
从大理买马,分成四种,大理地区或者往西的马,还有东川郡以乌蒙地区为中心的马,腾冲府(缅甸整个西北地区,云南西南,少量印度)的腾冲马,还有来自吐蕃高原上的马。
相对来说,腾冲马与吐蕃高原马要高大一点,但还是不及西夏马与河湟马,只能说与契丹马相仿佛,但比乌蒙马与大理马要好得多,后者高度只有一米一,但前者高度基本达到了一米二几。有这个高度,对于严重缺马的宋朝来说,已经很是满足了。且不看骑兵中还用了不少矮小的乌蒙马与大理马?
因为买马,已经将情报延伸到吐蕃高原的东部地区。
但这个情报的了解,只是为了商贸着想的,王巨还真没有想过经营吐蕃高原。
宋朝能有这个雄心壮志吗?
“不怕极度落后的文明,不怕软弱的先进文明,怕的就是落后不大又十分野蛮的文明,更怕的是一个积极进取又是先进发达的文明。之所以取大理,乃是大理虽然文明落后不大,但不野蛮,凝聚力又不强,并且信仰佛教,不喜杀生。然而将他们逼急了,拧在一起,即便能拿下,代价也高昂,那会逼得我们自己儿撤出这片地区。”
只要僵持起来,王巨就自动撤退了。
因为朝廷支持力度不足,当真靠他一个人力量平灭大理?
不过王巨也只说一说,让大家不能掉以轻心。
然后又说道:“燕将军,你要出发了。”
不能盲目地就去进攻乌蒙等部,必须要打探好各个情报,还有甄别出有用的头领,让他们配合劝说。
余下的头领则随着各部族渐渐安定下来,一起送走了。虽然离开家乡,一个个还挺高兴的,以为他们去宋朝京城享清福……
其次“土改”,必须要有大量军队的震慑。
外界的说法是乌蛮三十七部,实际乌蛮有几百部,这个三十七部的来历乃是当初以这三十七部为首,支持段兴平打败杨干贞,段兴平即位后三番五次加恩于三十七部,包括免徭役,颁赐宝贝等等,所以三十七部乌蛮才能段氏忠心耿耿。当然,在段氏的支持下,三十七部乌蛮也得以壮大,余下的部族或被兼并,或者被臣属,也还有一些较大的独立部族存在,比如乌蒙部上面的易溪部等部族,同样不小,但不属于三十七部乌蛮。
大半乌蛮就在东川郡与石城郡,然而除了三十七部乌蛮外,还有许多部族。并且还有一些部族并没有参战。
所以至少让石城郡基本的局面稳定下来,才可以用兵东川郡东北部地区。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看大理的动向。
杨义贞主动找到了郑宣和。说明杨义贞要动手了,所以燕达也能抽兵东川郡了。
并且也不能拖下去,杨义贞动手,另外一只黄鹂也要动手,等他们打得不可开交,就是王巨正式用兵大理之时。
但是燕达并没有带走多少兵马,五千普通的步兵。一万名王巨刻意训练的精英士兵,当时训练就是训练他们在山林等各种特殊地形下如何作战,一共一万多名。还有几千名次给了章惇,那边也要动兵,至少从哀牢人与牛吼人手中将长山山脉抢过来,当成未来交趾的屏障。
这个也不用王巨多解释。且看燕云十六州。再看西北的横山……长山就等于是未来交趾的燕云十六州,横山。
不过这个时间可能有点长,毕竟要等内陆百姓到达,安定,才能逐步地动手。就是这样,也未必等于就能搞掂长山,虽然梅山蛮与南北江蛮更头痛,不过这里的基础非是荆湖路的基础。
而且一样的任务。不仅是要打败长山地区的哀牢人与牛吼人,还要治理起来……
所以章惇听到详细的情况后。都无语了。
不过王巨也留了一个好底子给他,包括大量物资,情报,以及这几千专破山区蛮人的“特种兵”。
除了这一万五千名步兵外,还有五千骑兵。
兵力不能再多了,这里兵力留得少,会让大理那边有想法的。而且兵力多了,就是一个后勤也让王巨吃不消的。
燕达说道:“少保,放心吧,不过能否派一使与得个详联系一下。”
得个详是人名字,乌蛮是父子连名制度,没有姓,所以许多名字很古怪。
就是这个蛮首向熊本献上淯井十州的。
与得个详联系,是一条不错的建议,不过与王巨打土豪政策有些相违背,因此燕达问了一下。
王巨想了想,实际若是熊本提前率军到达的话,就没必要与得个详联系了,这只能使他以后势力进一步坐大。
然而没有来,只好牵就了。
而且王巨又想到哪一带茫茫的大山,那是真正的大山,可不是这个喀斯特石林秀峰地形。
王巨想了许久说道:“行,但切记我一句,尽量让所有蛮酋都得到刺史之职,让他们身份相齐。”
“少保,就是虽羁縻之,但尽量地分化,不让某几枝独大。”
“正是。”
其实王巨很想取消土司制,但这是不切实际的。
那么只能减少一些蛮酋一枝独大的可能了。否则想一想清朝在大小金川的苦逼吧。
燕达率领两万大军离开了。
吕何让来了。
而且他还带来了庞大的商队。
这些商队正是从广南西路发展起来的。
王巨打土豪,也不是真正打掉所有土豪,他打的是桀骜不驯、贪得无厌的豪强,以及少数不法商人,比如原来坑蒙拐蒙汉人,贩到交趾做奴隶的人贩子,一些囤积居奇粮食的不法商贾。
对于其他商人,他还是大力扶持的,一些豪强拥有许多耕地,不过平时作风温顺,对佃农也不苛薄,王巨同样放过了他们。
再加上海外的事务,所以琼娘看王巨每天操神的,她心痛了。
王巨只说了一句,这还真不算什么操神,只要一回到朝堂,那才叫真正操神伤神了。
快了……
商路畅通后,王巨从今年渐渐放手,将商贸交给了广南的商贾。
但王巨还继续受益,原来两广整个商税只有可怜的七十多万贯,想一想广州的海外贸易,江南西路与广南东路商业的枢纽城市韶州,灵渠的中转站桂州,邕州的太平寨与横山寨,钦州港……可怜的,加起来还不及王巨治理后的泉州商税多。
经过王巨治理后,商税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贯。
不要以为少了,原来宋朝总商税才不过八百几十万贯。想一想京城、杭鄂等城市的繁华吧。
这正是王巨种种举措带来的结果,包括开通商路。鼓励发展作坊,帮助蛮人改进工艺,以及齐商税……其实宋朝的税赋不算重。恶就恶在“不齐”,也就是王巨所说的不公正公平。
另外两税与身丁钱也增加了。
暂时这些钱帛被王巨全部挪用。
朝堂大臣们也没有作声,一个一个国家灭,能不用钱吗?
不过战争平息下来,广南西路再也不是宋朝鸡肋之地了。至少在维护管理成本上,还能略略产生一些积余。
王巨将商路交给两广商贾后,这些管事们帮助朝廷迁徙百姓了。也就是劝说内陆的各大主户主动换人。
现在任务结束,各个管事也陆续地回来,王巨再让他们配合自己。打通大理商路,这件事做完了,他们多数人将会到彼岸,担任各“市”的官员。或者指挥船队行商。
这一点朝堂倒是没有人注意。实际这是一次可怕的人才积累。
只要不笨,这么多事务做下来,不是人才,也磨成了人才。
“少保,广南西路有首蛮歌唱疯了。”吕何让说。
“什么歌?”
吕何让别扭地学唱着。
歌词大义是:那一年来了一个大人,他的眼睛象明亮的星星。
那一年春天是格外的美丽,风儿轻柔花儿沉醉。
那一年来到了一个勇猛无双的武士,他的大手能将大山推平。能将大海变得象一个听话的孩子。
那一年来了一个人,他的白衣洁白得象云。他轻轻地来,带来轻轻的春天,带来沉甸甸的稻谷,带来了孩子的欢乐,带来了幸福丰收喜悦……
大约就是这样,不过吕何让也不能听懂全部的蛮语,传唱的过程也会产生误差,到了吕何让嘴中可能会更美化一点。
“都是什么啊,我可不是一个武士,”王巨失笑道。
但是经过王巨的努力,今年终于到了收获之时,因此有许多蛮人很感谢王巨,不知是谁编了一首蛮歌,于是就传唱开来。
只不过王巨到了自杞用兵之后,就没有回广南西路了。
不过王巨也有些自得。
他问道:“内陆迁徙了多少百姓过来?”
“这个就不清楚了,但不过十几万户吧。”
就是换人了,朝廷向各州官府强行分配名额了,想迁徙多少百姓,还得很难的。佃农少了,地不紧张了,如何涨租子?
其实说到底,朝廷决心不大。
而且这次换人也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否则迁徙十几万户百姓过来,他们生活安定了,以后还会陆续招来亲朋好友,那么一个交趾就可以安置二十几万户。
这样就能进一步疏散土地压力。
但现在是换人,恐怕东南地区人口不是在减少,反而是增加了,有可能大功苏到了黄州后,还能看到连黄州百姓都开始溺死自己子女的惨忍的现象。
不过集权制度也是它的优点,这次换人,来的是一百多万土著人与交趾流民,去的又可能达到一百万百姓,放在后世,也会乱套了。但这次换人,虽然引起许多地区产生了骚动,可并没有出大乱子。
听吕何让说完,王巨才松开一颗悬掉的心。
不怕迁徙出来的汉人,就怕那些安置的土著。
两人又说了一番话,吕何让带着大量管事到来,也意味着两郡治理开始。
并不仅仅是赚钱,商业的繁荣,带来的就是交流,还有富裕……还能让乌蛮各部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
王巨开始写奏章,将情况大约说了一遍。
然后说到两郡,东川郡还没有拿下,但石城郡基本平息了,该土改也土改了,该羁縻牵让的也羁縻牵让了。王巨将石城郡一切为二,划分为二州六县。
眼下还是各个管事代为管理。
但这肯定不行了,因此也请求朝廷派流官过来。最好快一点,正好王巨还在这里,那么就能做一些指导,顺利完成过渡与交接。这一带真的很重要,上沟巴蜀,东贯广南,是未来宋朝与大理之间的重要纽带,但又比较落后。所以望朝廷慎重之。
此外就是催促朝廷让熊本以最速度南下,杨义贞马上就要动手了,动手之时,就是王巨用兵大理之时。不能到那时候,熊本还在半路上。
最后王巨很不满地隐晦地写了一句,给臣一把伞,臣愿意替皇上你撑起一片天。
我要的就是一把小小的伞,真的是一把小伞,也就是朝廷的支持,以及少量钱帛与兵马。
但这个天大了,整个交趾、大理,同时还让占城成了宋朝的属国。
撑起这么大一片天,难道一把小小的伞,你都不给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