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科技巨头 > 【第640章:惯性动能驱动】

科技巨头 【第640章:惯性动能驱动】

作者:石慌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3:23 来源:笔趣阁

………………

航空领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鸟击”,也就是飞鸟撞击空中飞行的人类飞行器的意思。

飞鸟对于空中飞行器而言是致命般的威胁,是个人都知道的常识。飞鸟一般体型小,质量也轻,而“鸟击”主要的破坏不是来自飞鸟本身,而是来自人造飞行器自身超高的速度。

比如一架飞行器以128米/秒的速度在空中飞行,若是这架飞机和一只500克的飞鸟相撞,根据动能定理,就会产生约莫4000焦耳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几乎在一瞬间被飞机所吸收,在与机体接触的部位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往往意味着机毁人亡的灾难。

而浮空高铁的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200多公里以上的“亚音速”级别,其中的破坏力更是不可想象的,鸟类撞击飞行器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浮空高铁的轨道设置在几百米的低空高度面上,鸟类撞击的危害就不得不考虑在其中了,要知道即便是在海洋上,也是有大量的海鸟存在的。

发现小细节的人的确很惊讶,但也没有表现出太过吃惊的神色,这种低级问题显然是在对方考虑的范畴之内,只需要等待揭晓答案即可。

不过众人也有所猜测了,根据现在了解的这些信息碎片也能大致猜出。

不出意外,应该是真空管道了!

只见台上的任鸿一边调节混合现实投影,同时又说道:“反重力科技固然是浮空高铁的核心科技,而其他相应的配套技术也是关键,一个新的运输体系的诞生是需要经过漫长而多领域的技术积淀。”

“美国的科技公司et3针对真空管道运输原理制定了‘胶囊列车’计划,而我的合作伙伴之一埃隆.马斯克先生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丰富,并提出了‘超级高铁’的理念,贡献了更多的技术和设计方面的细节。”

“浮空高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际上就是‘超级高铁’的豪华升级版,在超级高铁身上应用到的许多关键技术都会应用到浮空高铁上,但已有的成熟技术,应用在浮空高铁上仍旧会加以进一步的升级,这才符合实际要求。”

“相比较目前在迪拜运行的单管道的真空运输管道,浮空高铁采用的是复合型蜂窝状真空运输管道。”

混合现实影像随即投影出了一个蜂窝状的管道横截面,呈现等六边形,这条复合型的运输管道总共有七个运输口组成,大小全等。相互之间又间隔10米以上,用桁架固定。

这不难理解,若是紧贴的太密集,万一因为其中一条管道出了故障而波及到原本完好无损的其他管道就亏大发了。

好家伙!

在场的人看到这份数据莫不惊讶,尤其是各国派来的代表负责人,这条复合型运输管道竟然有七个全等规模的运输口,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能够让七条浮空列车同时运作,一列50000吨的运载能力,乘以个七,那就是整整30万吨的运输能力,一艘大型远洋运输邮轮的也不过如此了。

而这家伙的速度可以是比空中运输都快啊。

不少人心中也有疑惑,蜂窝状复合型真空运输管道,听上去有点高大上,但也就那样,不过是多添加了几条运输管道而已嘛,这成本问题肯定会高的令人发指吧?

任鸿似乎看出了众人心中的疑惑:“值得注意的是,浮空高铁和超级高铁看起来近似,但却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超级高铁的核心技术仍旧是电磁悬浮技术,而浮空高铁的核心科技是反重力。”

“同样是以悬浮为核心理念,都是为了减少接触摩擦和空气摩擦而设置特殊的同行环境。而其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若是换算成电能做一个对比,那么浮空高铁每度电的运输能力是超级高铁的150倍;二,浮空高铁对于硬件的依赖比高级高铁要小太多,我们打造一个七运输口的蜂窝状真空运输管道,只是为了一个真空环境,仅此而已,所以实际上的投资成本刚好跟打造一条胶囊真空运输管道是相当的。”

任鸿说道这里,场下又是一阵低声的讨论声,显然有点不太相信,笑了笑,解释道:“浮空列车是以反重力科技为核心,保持悬浮状态的不是利用电磁悬浮系统,所以我们的蜂窝状复合型真空管道只需要考虑一点即:那就是保持真空环境,并安全可靠。”

“这意味着成本大规模的削减,埃隆.马斯克的技术团队已经能够做到把真空管道的极限压强降低至1000帕以内,一个大气压等于101325帕,这相当于抽掉了蜂窝管道密封舱中99%以上的空气。”

“反重力同样是耗能大户,那么浮空列车上的反重力装置该如何获得动力?”任鸿自问自答:“核动力,我这里有一份大致的数据,浮空列车一次核燃料添注可以维持15年的基本运作,除却不可抗拒的因素为前提下,可以保证满足15年的需求,15年后才会进行核燃料补给。”

核子能源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最高效的清洁能源,简直就是为这些能源消耗大户连身配置的,像大型的动力设备,如航母等等,无不是核动力驱动。

“那么问题来了,浮空列车不具备电磁悬浮系统,那么是什么动力驱动数万吨级的核动力浮空列车前进的?”任鸿面向全场的观众又一次抛出了问题。

“当然,我们可以借助反重力驱动,理论上是可行的。”任鸿如此说道,但又很快的补充了一句:“成本太高了,高到什么程度?用反重力驱动列车行驶将意味着平均每18个月我们就要进行一次核燃料加注补给,注意,即便是核动力,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反重力装置的最大目的是让车子悬浮起来就可以了,用这项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实在伤不起,除非把票价定在800美元,不过我想客户们会很乐意的说出拒绝。”

一阵哄笑声响彻。

“动能!”收敛微笑的任鸿言简意赅的说出了这个词汇,继而补充道:“浮空列车和胶囊列车都是在镜像环境中行驶,都是在真空管道中,主要依靠惯性动能驱动前进。但如何为列车提供动能来源两者是有区别的,胶囊列车利用直线电机将运载的舱体进行加速,最终在依靠惯性于真空管道中磁悬浮前行。”

“而浮空列车的初始动能来源则是电磁弹射器。”任鸿回答道。电磁弹射技术,美国无疑是在这个领域的佼佼者,而中国在电磁弹射领域后起步的局面下,而今在这个领域也有着与美国人争雄的能力。

这项技术,中国人和美国人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任鸿笑道:“说到电磁弹射技术,我想在座的与会者可能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航空母舰上用于舰载机起飞的电磁弹射器,电磁弹射技术可以说是航空母舰的关键技术。”

“本公司cmsx空间基地就有一座弧形空天轨道发射塔,现在还要造几座,用的也是电磁弹射技术。毫无疑问,中国和美国是在电磁弹射领域中是掌握技术最成熟的国家。”

“但这里所要说的电磁弹射技器,可不是驱动一架十几吨或几十吨的舰载机或空天运输机,要驱动的设备是数万吨级的超大体量!”

任鸿笑眯眯的说道:“如果说航空母舰上的电磁弹射器或蒸汽弹射器是驱动飞机,那么我现在要说的是能够直接驱动一个体量堪比中型航母这样的大家伙并让它的速度达到亚音速。”

………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