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黑科技图书馆 > 第一百八十一章 极致

黑科技图书馆 第一百八十一章 极致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2:07 来源:笔趣阁

如果站在现在的角度看待历史,特别是科学史的话,一切事务都是遵循着特定的轨迹,在有序的进行着活动。

比如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而黑体公式给经典力学的大树上,咬出一个大洞。而普朗克的假设给了‘异端’革新物理学的口号,才让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诞生,成为第一个进攻经典的急先锋。

当然,牛顿和麦克斯韦方程依然根深蒂固,而爱因斯坦如同一个小小的蛀虫一样,对着经典物理用力的啃了一口。

上帝创造了光,而爱因斯坦告诉大家光是什么,而一个人终于看清了光的本质。

频率和波长成反比,如果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如果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而频率和单个光量子的能量成正比,能量越高,频率越高;能量越低,频率越低。这就是普朗克公式的真实含义,正比的比例系数就是普朗克常数。

康普顿就是看到光的本质的人,他在研究x射线被自由电子散射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散射的x射线,一部分和原先波长相同,一部分却比原来的波长更长了一些,频率更低了一些。

就如同一个医生看到了一个病人的心电图,在平稳的心电图中间,有一个非常显眼的心跳变换的线,他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

如果把光看成一个个小球,电子也看成一个个小球,在相撞的时候,光球的能量在碰撞的时候减小。频率变低,波长增加,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x射线在被自由电子散射的时候,一部分的光球,碰撞了自由电子!

这侧面印证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光是一种小小的微粒。在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和康普顿x射线实验报告只不过掀起对经典力学进攻的号角。

晶格结构,阳极射线的多普勒效应、x射线辐射,等等一些论文层出不绝,‘量子学’如同马上就要爆发的火山一样,在积蓄着他的力量。

光的波动性是毫无疑问的!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几乎能在任何中学的实验室里做出来!

而光是一种微粒!是一个小球,不光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冲量!就是康普顿效应的重要成果。他证明了光是微粒。

然而上帝这块还没有来得及涂抹的区域,就这样打开了冰山一角,随着“电子衍射现象”的出现,彻底把科学家绕糊涂了,而提出电子是一种相波的科学家名为德布罗意。

他来自一个法国的显赫的法国贵族家庭,他的姓氏里带着路易斯,如果了解法国历史必将明白这个词语的含义,代表了他荣耀的家族历史,这是法国的一个公爵的姓氏。代表着剑与鲜花的浪漫。

他的哥哥是第六代的公爵,他是第七代公爵。

显赫的家庭背景,让他早年纨绔到了极致,贵族那一套玩厌了之后,他忽然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动用家族的力量,拜师赫赫有名的物理大师郎之万,进修物理博士。

一个读历史的纨绔子弟,成为了一个物流学的博士生,他的家族何其强大,以至于保罗郎之万也不能拒绝,肚子里一点油水没有,就是德布罗意的象征。

这样的人就是拜师保罗郎之万,又能学习到什么呢?

临近毕业的时候,如同所有的大学生毕业的时候一样,他七拼八凑了一个论文,仅仅一页的长度!史上最短的一篇博士论文!四名评委有三名评委判定他“涉嫌抄袭。”

“太搞笑了!电子是一种波?你还推导出了德布罗意波长公式?你确定不是在仆女身上运动的时候,脑子一抽,就来逗弄我们的智商吧!即使你的父亲是法国公爵,即使是他现在还是内阁部长!这样滑稽的论文,我们也不能通过!”

“这篇论文里,没有一个具体的公式!他并没有推出这个公式来,虽然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如果这样,就给他毕业!我们巴黎大学的颜面何在!”

“证据!证据在哪里?我们需要证据来佐证你的论点,你就这一页纸!你让我怎么通过?”

面对三名巴黎大学的教授的咆哮,德布罗意面含微笑,整理了一下精致的头型,笑嘻嘻的说道:“我的父亲是内阁部长,是公爵哦!说话考虑清楚!”

“荒谬!这里是巴黎大学,即使你的父亲也不能代替我们做出结论!”

当然,经过一阵巧妙的辩论,1924年那个夏天,德布罗意获得了巴黎大学的理学博士学位,具体的对话和辩论档案,在后世只能管中窥豹。

德布罗意的导师保罗·郎之万充分发挥了他的人脉,给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说道:“……以上是德布罗意的毕业论文,另外顺便向您提及,该博士生的父亲是敝国公爵,任内阁部长,若…(此处原稿墨迹太浓,看不清楚)…,将来您来法国一定受到隆重的对待。”

当然保罗的这份信在后世的考证中,是德布罗意为了让他的弟弟毕业,“逼迫”保罗郎之万书写的,爱因斯坦看到了这篇论文,脸上,露出了苦笑。

这封信的意思很明显,这篇论文,你不说好论文好,那就不要来法国了!

当然爱因斯坦看在保罗郎之万的面子上,给了一个好评。

“可以通过。”

当他将仅仅只有一页的滑稽之谈,仔细看了一遍之后,暗自心惊,将可以通过四个划去,写上了几个大字。

“此篇论文,掀开了大幕的一角。”

保罗以此为依据强行通过了德布罗意的毕业论文,这篇论文名为《量子理论的研究》,他只提出了一个猜想,认为万物皆可波,这个论点,相当滑稽。

另外一个物理大神薛定谔,见到此论文,悟出了顶级绝学——《波动力学》,开创了一个波澜壮阔的量子时代,而“戴维孙”和“革末”用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汤姆孙与戴维孙完成了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

德布罗意,是第一个凭借着博士论文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他凭借的是一份只有一张纸的论文。

早年的花花公子的形象,早就根深蒂固,在爱因斯坦的超高评价和不断有人论证着他当初滑稽的猜想——万物皆可波。他也开始了刻苦奋进。

一群人把他捧上了神坛,这种成神的鼓励,让他自己都觉得那一张纸大有可为,先后发表了25本关于物质波的著作,而且他还是十八个国家的国家院士。是欧洲六所大学的荣誉博士。这六所大学在欧洲赫赫有名。

这源于电子、原子、中子等等微观粒子都表现出波动性!人们将这种实物具有的波动命名为“德布罗意波”,即为物质波。

电子出现了“波”才会出现的衍射现象,电子源发出一定能量的电子流,打在镍单晶表面,在接收器上,是多个同心圆一样的波动示意图,这表示为电子具有波动性。让所有科学家大大的挠了头。

光明明是波,结果有粒子性。电子明明是一个小小的微粒,却表现出了波动性!这种困扰,差点让所有的物流学家们,头上本来就稀有的头发,变的更加稀有。

有人问德布罗意,他对这样的现象怎么看。

“当今的辐射物理学被分成了粒子和波动两种观点,这两种极端的观点,应当以某一种方式统一,而不是始终的、尖锐的对立——这不利于理论的发展前景。”

他的回答既没有得罪波动派,也没有得罪微粒派,典型的和稀泥的和事佬形象,但就是这个假说,引得了无视科学家的思考,毕竟没有人能凭借一张论文,来获得诺贝尔奖。

波粒战争在大地上打得火热,而朱诚要利用的就是电子又是一种波动,又是一种微粒的这种特性,来完成他捕捉单原子。

而智能科学附属学院的领头人,就是朱诚自己,不管是启明星还是马上要发布的量子计算机,都是是国之重器,根本不能走漏一点风声。

如果要是被资本家知晓,亦或者被中科院知晓,他的技术很可能要被泄露。

难道要利用手中的各种各样底牌,和世界打一场灭世大战吗?他不是一个破坏狂,所以他决定保密,直到有更深层次的、更高深的量子技术以后才能进行公布。

“将原子囚禁在由特定梯度磁场与偏振激光相结合的磁光阱中,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捕捉了十的十次方个原子在磁光阱中。只等你来继续我们的实验了。”

这是他的实验室助手给他的实验报告,来自中科院的一名博士生,虽然他的职称上也是博士生,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小看他现在的科学地位。

十的十次方有多大?跟地球总人数差不多,这样的数量不足以完成单原子量子态实验,他还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最简单的捕捉单原子的方法,是做一个非常小的的陷阱,小到仅仅能够容纳,一个原子的地步!

ps:关于康普顿效应发现原理示意图,已经传到了群共享里。今天单更说明,因为工作这几天有点忙,不出意外,明天会三更,补足今天的更新。(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