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国之重器 > 第484章 斯大林同志很不甘心

国之重器 第484章 斯大林同志很不甘心

作者:熔海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1:59:31 来源:笔趣阁

放眼战后的世界格局,希特勒觉得有东华帝国在北美大陆横插一脚,对于美国、日本和英国而言就像是一把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有了东华帝国在战略威胁存在,未来美国、新日本和英国流亡政府才有可能不会将其全部精力盯着大西洋对面的欧洲。

或许,可以找个机会鼓动程功这个贪婪的家伙将属于美国政府的阿拉斯加地区收入囊中。

只要程功把阿拉斯加占领,东华帝国与美国之间从此就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意味着东华帝国与同盟国越走越远。

程功这家伙利用了德国和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绝佳时机,几乎没用什么大的代价建立了东华帝国。是时候也该让德意志借借东华帝国的东风,为战后的世界格局早作谋划。

程功主动提出联合德国进攻英国本土,希特勒并不认为这是东华帝国有意想帮德国,而是觉得这是程功真正地向全世界展显他强壮的肌肉和锋利的獠牙。

希特勒原本就对程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现在,这种警惕性更加拔高了。

只不过,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于东华帝国带来的潜在威胁,英国对德国的威胁显然更为直接明了。

就不知道程功这家伙会不会信守承诺,在打败英国佬后将东华皇家海军联合舰队从英伦三岛全部撤离。

希特勒对即将开始的“新海狮计划”既充满期待又有些惴惴不安的时候,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中的斯大林,同样也在为全新的世界格局而沉思。

诚如程功在新月岛对他所讲的那样,苏联现在与其跟全盛时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死磕,还不如全力以赴来对付早已变得虚弱了的大英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其它国家分享分割英法为首的世界殖民体系这块盛宴的最好机会。

法国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已经被日本、德国和东华三家分抢得干干净净。

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同样也被日本、德国、东华和苏联争抢瓜分得只剩下印度次大陆了。

相比于德国、日本和东华帝国的收获,苏联无疑是获利最少的。

苏德停战,意味着苏联不能再继续对素来亲德的伊朗巴列维王朝余孽进行清剿。如果出逃的巴列维打出复国旗号,在伊朗驻扎的苏联红军会面临一种相当尴尬的局面。

程功当时的承诺是东华帝国公开承认苏联对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拉克的占领,但建议苏联把伊朗让给德国。还说什么分金同利,独食不肥,不要把吃相搞得太难看了。

殊不知,东华帝国的吃相才是最难看的!一次性吞并大半个非洲大陆,这种贪婪的吃相简直可以跟登陆北美大陆的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有得一比了。

明明是德国人占领了属于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程功为什么不说服希特勒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还给苏联,反而劝苏联把伊朗让给德国?

尽管程功说了东华帝国和德国都不会插手苏联即将对印度发起的军事行动,但斯大林心中对放弃伊朗还是相当不甘。

不过,一个由东华帝国、德国和苏联新组成的国家利益联盟,显然要比继续依附同盟国阵营更为符合苏联当前和将来的利益。

法国已降,英伦三岛也即将沦丧,美国更是被日本压着打丢掉了大片国土,英、法、美为首的同盟国阵营全面崩盘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

能够打破原有规则,成为新规则制定者中的一员,斯大林当然乐意。问题是,苏联奉行的社会主义和**,与东华、德国推行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将来要如何求同求异?

另外,还有同属同盟国阵营一员的华夏,在同盟国阵营全线崩溃后,华夏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程功会容许苏联、德国和新日本一起来瓜分华夏的利益吗?

这个答案,斯大林根本不用猜也知道,程功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程功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处心积虑地搅乱轴心和同盟两大阵营的划分?

身为苏联的最高领袖,斯大林自然不会只顾着盯着眼前利益,他着眼更多的是如何才能让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和**红色革命浪潮在全世界展开席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既是苏联摆脱资本主义世界层层封锁的天赐良机,同时还是苏联在国际社会发出最强音的绝佳机会。

自十月革命成功以来,苏联一直都受到了以英法为首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经济制裁和封锁,一直都被国际社会孤立在外。

如果不是被《凡尔赛条约》压得实在喘不过气来的德国铤而走险跟苏联建立起贸易合作关系,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不可能实现得那么顺利。

可以说,斯大林对德国原本是抱有相当好感的。不然的话,他当初也不会那么痛快地同意跟希特勒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要不是德国突然对苏联发动战争,斯大林相信苏联至少十年以内都不会主动在苏德边境招惹是非。

好在苏联及时地与东华帝国建立起多方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天堂岛合作组织的成立,更是让苏联得以从东华帝国获取了许多军事科技。

如果没有东华帝国提供的T34-85坦克,没有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没有SKS半自动步枪和AK47冲锋枪,没有东华中情局提供的各种军事情报,斯大林相信,德国的重装机械化装甲部队早就兵临莫斯科城下了。

正是因为有了东华帝国源源不断提供的大量军需物资和民生物资,才确保了苏联红军能牢牢地将德国侵略者挡在基辅-明斯克防线以西战场。

从内心来讲,斯大林并不愿意与德国就此停战。毕竟德国侵略者还占领着苏联大片领土。但是,斯大林不能不给程功这个面子。

否则,只要程功停止了对苏联的物资援助,转而加大对德国的物资输送,德国肯定很快就能打破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防线的僵持局面。

东华帝国凭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世界第一的科技水平,成为全世界所有强国谁都不敢得罪的超级大国。这种超然的国际地位,是斯大林及为向往和羡慕的。

现在全世界各国都在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消化吸收得自东华帝国的各类军事科技和民用科技,发展自身生产力,以求能尽快缩短与东华帝国之间的差距。谁都不想再面对来自东华帝国的战争威胁。

前德国铁血首相卑斯麦说过“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这句至理名言。

东华帝国皇帝程功则提出了“真理只存在于现代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之内”这一全新的国际法则。

东华皇家海军航母舰队,用英国皇家海军身上一次又一次血淋淋的伤口告诉全世界,属于大英帝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由东华帝国主导的新时代悄然降临。

斯大林很庆幸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东华帝国建立起全面贸易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

即使美、英、法、德、日等国此前一直与东华帝国保持着正常的世界贸易关系,但这种关系较之天堂岛合作组织之间的协作,明显要次一个档次。

尽管天堂岛合作组织不是军事同盟,但在斯大林看来苏东两国关系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准军事同盟了。

或许,程功让苏联放弃伊朗,是不想看到苏联与阿拉伯穆斯林世界结怨太深也难说。

这时期的伊朗,可不是后世那个盛产石油的大伊朗。

对苏联而言,伊朗境内的那几个由英国人开采的油田可有可无。称之为鸡肋也未尝不可。

斯大林不甘的是就这么放手让他觉得很没面子。但想到苏联红海军的发展还需要依赖东华皇家海军,斯大林心中再有不甘也只能咬着牙认了。

自打苏联从东华帝国引进第一款先进武器开始,苏制武器渐渐脱离了其原有血统,打下了深深的东华血统烙印。

东苏两国合作开发的阿穆尔经济特区,现在也让斯大林深深体会到了建设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较之苏联原有的计划经济有着何等巨大的优越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