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国之重器 > 第423章 给非盟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国之重器 第423章 给非盟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作者:熔海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1:59:31 来源:笔趣阁

发展非洲,最主要的是给非洲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

明面上有非洲人民解放军,暗地里有磐石雇佣军组织,幕后还有大东华帝国撑腰,这从根本上杜绝了非盟成员国境内滋生军阀势力的土壤和空间存在。

尽管非盟成立的时间还不长,但非盟所属十九个成员国的社会现状,较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称得上翻天覆地,日新月异了。非盟旗下的所有各民族各部落人民都对新政无限拥护,就足以说明情况。

塔法里·马康南现在是信心实足,程大皇帝也对自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东非、北非和中非的控制深感欣慰和自豪。

非盟用事实告诉全世界,发展民生经济,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是最大前提。

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渴望安定富裕的生活。只要政府能实现这一点,他们就会支持拥护政府。至于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压根都不会关心。

只要非盟能从根本上解决非洲各族人民的衣、食、住、行、医五大基本问题,无论是什么组织还是国家势力都别想颠覆推行的新政。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唯一的王者之道。

塔法里·马康南从一开始就看得出,东华帝国登陆非洲,并不是想掠夺非洲的财富,而是真心实意地帮助非洲各族人民脱贫致富。

早在磐石雇佣军在索马里建第一个训练营的时候,马康南就看到了磐石雇佣军一边训练并带领非洲籍佣兵打仗,一边在打下的地盘大举引进东华帝国的资本投资建厂搞活民生经济。

这种情况在东华帝国·军队正式登陆非洲,打败了意大利殖民者后,表现得更为明显。也正因为这样,马康南才会下定决心要跟着大东华帝国一条路走到底。哪怕是在欧洲有些国家通过媒体报纸把他骂成是非洲最大的卖国贼他也心甘情愿地认了。

事实证明,他这位埃塞俄比亚皇帝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正确。

成王败寇,曾经让他流亡国外的意大利政府,现在压根就没再被马康南瞧在眼里。而且自从非洲人民解放军迅速成军,并大举发展预备役部队后,非盟统一全部非洲肯定是迟早的事。

就非盟的法制建设和三农问题与塔法里·马康南进行了深入探讨后,程功对非盟的工商企业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

非盟的企业,是非盟新经济发展的潮头。

大变革使企业形成它的新时空。比如,企业迈向国际化,企业的大小协同战略,企业审美与企业形象革命,虚体化成为企业的一个新特征,以及时间产业的兴起等等。

农村工业浪潮将成为非盟经济最活跃的一面,乡镇企业生机勃勃,是推动非盟经济增长的主力之一,也是振兴农村和农业,以及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巨大推动力。

结合非盟的现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将是未来非盟大工业化建设的趋势。农村工业支持城市工业,并双向互换能量,缩小地区差距化,从而形成非盟经济的新格局。

非盟组织要鼓励支持非盟本土的企业家,在市场拼搏中步子迈得更大,胆子更大,魄力更足。

企业跨国是企业的本性使然。企鹅在陆地直立,像有所有企望的样子,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企鹅”。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也有企望,那就是企望利润,所以称之为“企业”。

企望利润是有限度,没有国界的。哪里有赚头就企望到哪里,甚至是在全球寻找机会。

在企业与世界之间,只要有一座开放的桥梁,就能有联系的通道。

非盟的企业走向世界,完全可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吞吃域外企业,就是形式之一。比如蒙巴萨钢铁联合集团,不仅吞吃了美国、秘鲁、挪威和比利时的四个钢铁厂,还买走了美国一家设计工程公司70%的股份,法国一家钢铁厂51%的股份。欧美资本侵吞非洲本土企业的年代,必将一去不复返。

在海外生蛋,也是企业国际化的一种手段。一个企业在国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把它的生存空间延伸到国外。在国外投资办厂,扩张地盘。在这方面,东华帝国的企业就做得非常成功,是非盟企业学习的榜样。

利用国际市场的资金、资源和销售渠道,发展对外贸易,改变国外公司在境内收购货源等客上门做买卖的模式。要学会在境外建立基地,搭舞台,把经济重心外移。不要再让非洲像从前那样变成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原料采集地。

让非盟的产品国际化,是让非盟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最重要形式。通过东华帝国的国际专利技术自由交易平台,引进东华帝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在产品品种、质量和规格方面向国际标准看齐,从而更快更好的打入国际市场。

东华帝国援建的第一期156个工程项目,就是在给非盟企业打造一个标杆。将来不论是企业管理模式,还是质量管理标准,所有的非盟企业都要以这156家工矿企业的标准当标准。

本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将出现无国界经济。而企业国际化则是它的根蒂。非盟企业的国际化,是非盟国际经济的基础,是企业人才国际化的摇篮。

与企业国际化意识并驾齐驱的是,规模经营意识也要成为非盟企业发展趋势的主潮流。企业空间由小到大,蓬勃发展。在东华帝国,有些私营企业规模达到了两万人以上。更有许多东华私营企业组建联合体并向跨国集团公司迈进。

现时代,经营规模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不过,凡事有利则有其弊。大有大的气派,同时也有大的难处。

程功在主持东华帝国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曾经对东华帝国的企业家们说过:单凭一个公司的规模之大,就能够对外界的大冲击起缓冲作用。

不过,程功在说出这番话的同时,也着重强调: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市场环境中,规模大并不能保证企业不跨。规模大并不等于保了剑,更不能认为组越大,效率就越高。

之所以提出这两种不同观点,程功的目的就是引入企业发展大小协同战略论。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经济浪潮里,巨大的船体要急转掉头谈何容易。因此,程功有时候赞扬得更多的是那些富有灵活性和高效率的小企业。

东华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在1942年12月曾经发表过一份评估报告,指明在前些年席卷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衰退中,中小企业表现出比大企业更强的应变和承受能力。

小企业与技术发展创造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而大企业在这方面往往是追随者。这一点,在东华帝国的国际专利技术自由交易平台的统记资料中记录得非常清楚。

东华帝国皇家实验室设有一个专业部门对企业规模和发明能力之间的关系,做过大量的统计研究。虽然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的明显的相互关系。但专家们认为,大型企业的规模并不是对最活跃的发明和技术革新活动的必要条件。

东华皇家实验室在研究美国杜邦公司的过程中发现,杜邦公司投入市场的18种新产品,杜邦自己开发的产品只有5种,其他13种都是由较小的公司发明的。

东华皇家实验室还发现,炼铝工业中的大部分发明是由规模很小的设备制造厂家提出的,而不是来自大型铝业企业。

总而言之,企业大型化并非就是市场竞争中的唯一选择。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