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健下马,一瘸一拐地上前,看着叶春秋,突然笑了,可是他的眼睛里,却是明显地多了几分湿意。
邓建道:“别听老钱胡说八道,这个家伙,最是误人子弟。春秋,你记着,莫要忘了自己的初心,三五年前,你用心苦读时立下的志向,可莫要忘了。”
“啊……”叶春秋愣了一下,三五年前,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呢?好像是好吃好喝,有个能让自己过好日子的功名吧。
农夫山泉有点甜?
邓健见叶春秋呆呆的样子,不禁摇头道:“你已忘了是吗?你从前的鸿鹄大志呢,难道就没有凌云壮志?”
叶春秋一脸苦笑,道:“不瞒邓兄,我那时真没有什么壮志,但求温饱而已,说出来令邓兄见笑了;我历来是有多大的本事吃多大的饭,有什么能力,办多大的事,不是有一句话叫穷则独善其身吗?”叶春秋深深地看着邓健,很认真地道:“那时候我也挺穷的。”
邓健忍不住瞪了叶春秋一眼,语气里多了几分不满:“你穷也就罢了,为何要加个也字?”
呃,这个……
叶春秋觉得自己只是口误,想不到竟是无意间伤了邓健的自尊心了,却不免道:“邓兄,此番你为翰林学士,这是极好的机会,望你也能借此一飞冲天……”
叶春秋顿了顿,突然笑道:“咱们这朝廷,内阁中枢之中,如邓兄这般较真的人,实在不多,这涓涓清流若能注入庙堂之巅,未尝不是好事,时候不早了,我若是再耽搁……”
叶春秋说着,看着身后许多来相送的人,叹了口气,苦笑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再不动身,今日就别想走了,邓兄留步,有朝一日,咱们兄弟总会又相见的,到了那时,再来聆听邓兄教诲。”
叶春秋吸了口气,竟有些鼻涕,忙是侧脸,快步而去。
在众人拥簇之下,叶春秋登车,回头一看,邓健和钱谦二人还骑在马上,远远地眺望着自己,他们远远离着人群,可是叶春秋的眼眸中,这天地一线,竟只有这二人二马的影子,二人停马伫立,宛如木雕。
叶春秋叹了口气,带着几分不舍,最后还是决然地进入了车内。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冲开禁锢,道:“镇国公,镇国公……”
几个禁卫似乎没有将人截住,令这人跌跌撞撞地冲进来,叶春秋隔着玻璃一看,不是唐伯虎,是谁?
唐伯虎背着一个破旧包袱,冲到了车驾的跟前,几个来送的官人见状,面色一冷,正待呵斥。
谁料这时候叶春秋竟是又下了车来,看了唐伯虎一眼,道:“唐兄这是要做什么,不是已经送了你盘缠,让你先回南直隶了吗?而今你已恢复了功名,正该回乡先录入学籍,用功苦读,再入京赶考。怎么还没有走?”
唐伯虎气喘吁吁,却是猛地拜倒在地,昂首看着叶春秋道:“镇国公,小生想清楚了,小生不考了,官场倾轧,非小生所长,小生细细思来,当初沦落到那般境地,正是因为如此,有一个举人功名傍身,生活无忧,也就罢了。”
他顿了顿,接着道:“只是小生现在并无生业,乡中的父母早已不在,也没什么必要回去的,而在京师人生地不熟,也不愿久待,只是这些年,镇国公要出关去做大事,小生其实没有什么才能,愿做镇国公的刀笔吏,随镇国公出关,镇国公,你若不嫌,就收了我吧。”
唐伯虎这样的人,虽是才子,可是到了实际上的用处却并不大。
可是唐伯虎此时跪着,一脸渴望的看着自己,这家伙……
连官都不想做了?
叶春秋抿嘴一笑,道:“走吧,这一路可颠簸得很,你就带了这些行礼?出了关,没有几件大衣可不成,好吧,你先上车。”叶春秋目光一扫,道:“还是与我同车吧,正好交代你修一些书信。”
“好勒。”唐伯虎大喜,喜滋滋地上了车。
车子终于动了起来,叶春秋看着窗外,在车外的那些熟悉的人影越来越远。
车里的沙发自是让给叶春秋的,唐伯虎则是蹲在车中的小几子边,从车厢边的小抽屉里取出了文房四宝,虽然车里颠簸,不过捉了笔,手竟是稳健得很,他抬头看着叶春秋。
叶春秋也不客气地坐到了沙发上,看着唐伯虎道:“你可不要反悔,我是当真将你当做刀笔吏用,往后我私人的公文和书信可就交给你了,私交归私交,公务是公务。”
唐伯虎笑道:“这有什么关系,我现在畏官如虎,只求活个自在。”
叶春秋点了一下头,便板起面孔,直接步入了正题,道:“这第一封信,是写给巴图蒙克汗的。”
“啊……”唐伯虎愣了一下,显然让叶春秋话里的这个名字吓了一跳。
只见叶春秋似是只全心地思索着书信的内容,徐徐念道:“巴图蒙克大汗钧鉴,弟与大汗一别经年,虽在关内,却尝闻大汗一统大漠诸部,可喜可贺,今弟出关,率匠人三万,精卒三千,屯驻青龙,与大汗为邻,久闻大汗好围猎,你我一别经年,弟甚是想念,若大汗有闲,不妨率所部二十万控弦之众,来青龙一会,会猎于此,不亦快哉……”
唐伯虎虽然很是意外叶春秋的第一封书信是给大漠里这么个有分量之人,但是还是很快进入了状况,开始还是生怕叶春秋不知自己的能耐,UU小说笔走龙蛇,可是写到一半,又是愣住了,不禁抬眸狐疑地看着叶春秋道:“镇国公,不是我多嘴,这好像就是镇国公平时所说的作死。”
叶春秋却是不以为意地笑了,道:“巴图蒙克历来多疑,他是枭雄,当初的时候,曾在京师吃过我的亏,对我颇有忌惮,我们的人马已开始一批批进驻青龙,他怎会没有细作报知呢?若是我们遮遮掩掩的,说不定他的铁骑也就来了,可若是这一封书信送去,可就未必了,以他的性子,未必敢轻举妄动,这叫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