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汉儿不为奴 > 第六百五十三章 抬旗 拜师 行痴 亲征

汉儿不为奴 第六百五十三章 抬旗 拜师 行痴 亲征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1:58:31 来源:笔趣阁

四月传来永历弃国消息时,北京城着实欢腾了一阵,皇宫里也难得的放起了烟火。年轻的皇帝带着一帮奴才一直闹腾到了深夜,要不是太后发话,恐怕皇帝要一直折腾到天亮。然而这高兴劲没持续几天,湖广就闹出了大乱子。胡全才那个废物竟然一夜之间丢掉了湖广大半地盘,还险些叫夔东那些顺贼围了武昌城,要不是顺治及时用张长庚换了胡全才,恐怕湖广这会都姓了明了。

武昌是守住了,可西南战事却没有因为朱由榔弃国而结束,天杀的贼秀才没有领着他手下那帮土匪去云南保驾,反而钻到了湖广,一下截断了多尼大军的粮道,广西也叫他们给占了,湖广也糜烂了,现在的局面倒成了多尼那几十万兵马好像钻进了云贵这个套中,出不来了!

安亲王岳乐已经去了南方,叫外藩蒙古出兵的旨意也出了口外,陕西、河南等地也都派了旨意,不管如何,顺治总要再拼凑起一支大军去解湖广的危局,要不然太危险。可凑来凑去,北京城的满州王公们意识到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再凑起的大军以汉人和蒙古人为主,满州子弟却没几个,领军的将领也大都是汉人。

这哪成?

大清根本在满州,哪怕是躲在后面捡汉军和绿营的功劳,满州子弟总要跟着上阵,便是不去捡功劳,也要起个监督的作用,哪里能一点也没有呢。

顺治也知道这样子不行,可他真抽不出兵来了。入关以来,满州子弟的伤亡也很大,现今连上京师八旗和各地的驻防八旗,满州子弟充其量也不过数万。衡阳一役后,清廷再也没有大规模调遣过满州子弟征战,对南明战事主要以绿营为主,所以这几年满州子弟很难得的安生过了几年好日子。哪曾想,广东冒出支太平寇先是全歼了哈哈木的两千多满州子弟,又全歼了济度带去的四千多满蒙子弟,吴三桂和赵布泰在磨盘山又葬送了三四千满州子弟。这三仗,可是令得京师八旗上下家家办丧,至今连尸体都没能寻回,不可谓不凄惨。

满八旗子弟,顺治是真的没法再抽了,多尼已经将能带去的都带去了,现在北京城只有骁骑、前锋、护军、步军、善扑、火器、健锐等禁营,另外就是上三旗的侍卫亲军,实在是抽不得,真要抽了,北京就是座空城。到时,休说是明军了,哪个烧香的会匪聚众一呼,都能让紫禁城震动。

老臣范文程给顺治出了个主意,说只要此策施行,那大清便又多了数十万忠心的可战之士。这主意便是抬旗,大规模抬旗,把汉军和绿营那帮人全部抬入满军旗,让他们祖上三代及以后的子子孙孙全弄成满州人。如此满州人丁大盛,又有旗饷旗米许多特权,不怕被抬旗的汉人不自视为满州,不为满州打拼。

抬旗这个主意好,顺治很是心动,可却只能是心动不敢实施,为什么?因为他不敢!

大清根基是满州,这满州要是一下混了几十万汉人进来,还是满州吗?

满州以少族而主汉人江山,面对人数多得多的汉人,满州上下一致认为绝不可如从前的北魏鲜卑般汉化,而要保持民族本色,如此才能不被庞大的汉人同化掉。所以大规模抬旗虽能满足清廷现在的利益,但是却会彻底葬送满州。顺治可不想自己百年以后,子孙全成了汉人。

朕乃大清之君,满州之主,非中国之君,更非汉人之主,汉人不过奴隶耳,连朕之奴才都不配当!

范文程也知道大规模抬旗遇到的阻力太大,皇上那里一时也难过,便也不再提此事,倒是和云南的洪亨九书信多了起来。

几天前京师八旗也闹了起来,为的却不是朝廷调他们南下的事,而是为的旗饷的事。一直以来,旗饷都是东南过来的钱粮分发,现在东南钱粮全用在了西南,虽然现在停了输送,可下一批的漕米也运不来。没有银子发,没有禄米领,八旗能不闹?

那帮老家伙一个个搬出功绩,说是为太祖流过血,为太宗流过汗,皇上可不能不管他们,去太后那边哭的人也不少,王公大臣们提起此事也是一个眼通红。

千说万说,终是从内库弄了批钱粮发下去,才算稳住了闹事的八旗。可这事了了,战死八旗将士抚恤的银子又没了着落,那些孤儿寡妇也嗷嗷叫着呢。更要命也更急的是西南那边几十万大军的钱饷如何开支,又如何输送。

总之,烦人的事情太多,爱妃董鄂病情又一直不见好转,顺治烦心之下,自然而然想到了西山的慈恩寺。

........

慈恩寺的大雄宝殿塑着佛祖金像,有求必应坚毅严肃身骑百象的普贤菩萨,聪明睿智笑容可掬跨着雄狮的文殊菩萨。大殿两侧是瞠目龇牙,形态各异的四大天王。此时殿内无一闲杂人员往来,正中供桌上青灯长明,烟雾缭绕,只有轻脆的木鱼声在高旷的大殿里回荡。庄严的佛家大殿,耳边传来的木鱼声,鼻间嗅到的香火味,让吴良辅“扑通”一声拜倒在地,喃喃道:“佛祖在上,受小的一拜!”

顺治回头看了眼这奴才,许是受到感染,再次回头之时也是双腿一软跪在了蒲垫上,拜倒在了至高无上普度众生的佛祖脚下。敲木鱼的老和尚一直保持着出家人的“高僧”模样,自顺治进殿后始终不予参见,这时却起身带着笑容合什道:“万岁驾到,贫僧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顺治挥手道:“朕特来拜望玉林诱大师,烦请大师出来相见。”

老和尚眼睛一转,恭请道:“大师已恭候多时,请万岁随贫僧到后院去。”

一听玉林禅师在等自己,顺治心中一喜,跟着老和尚往里走。吴良辅见主子心情不错,也很高兴,怕被人扰了主子好心情,便要随行的宫中侍卫统领费扬古带人立即四下散开,不许任何香客上山。

玉林诱的临时禅房,窗明几净,长几上摆着几卷经书和纸砚,禅床上盘腿坐着一个身材瘦小的和尚,看着其貌不扬,此人正是临济宗一代高僧玉林诱和尚。顺治进屋后,玉林诱睁开了眼睛,面无表情地一指对面的竹椅子:“请坐!”

玉林诱那稳如泰山的打坐姿态,长眉疏髯,清瘦安详的面庞,细长的眼睛中射出的超凡脱俗的光芒,令一直心神不定的顺治顷刻间变得心悦诚服了,他规规矩矩地垂手坐着,身子绷得笔直,像是一个犯了错误诚心接受老师训斥的学童。

坐下后,顺治感慨道:“大师,朕想前身的确是僧,如今每到寺院禅房,见僧家窗明几净,处处洁净,总是好生羡慕不忍离去。说来也怪了,朕宫里差役奴婢数百上千人,怎么就不觉得如这般清爽洁净?”

玉林诱淡淡道:“老衲看来,皇上乃佛心天子,若久修梵行,定能修成正果。”

“朕有一事不明,还请大师解惑。”顺治认真地看着玉林琇:“从古治天下,皆是祖祖相传,日理万机,不得闲暇。朕祖上信天神,奉喇嘛,而朕却好学佛法,这却是为何?朕是从谁而传?”

闻言,玉林琇眼睛一亮,娓娓说道:“老衲观皇上乃是金轮王转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种性,故礼佛信佛不化而自善,不学而自明,故为天下之至尊,南面而有天下,向明而治也。”

“噢?是么!”

能得到玉林如此的夸赞,顺治心里好不得意,他道:“朕已有皈依我佛之心,但一时又抛不开凡尘。请问大师,朕是了却尘务再皈我佛,还是抛却尘务,即皈我佛呢?”

这话可把玉林诱惊住,皇帝这是想要出家?

心中惊讶,嘴中却道:“尘务未了,凡心不净,即便皈依,亦难成正果。以老衲之见,皇上不如了却尘务之后,再皈佛门,日后一定可成正果。”

顺治听得直点头,说得也是,他身为大清国皇帝,怎么能放弃江山社稷呢?他一直还有志于与历史上的明君们一比高下呢,未见分晓,他自然不甘心就这样循入空门。

他轻轻叹了口气:“大师,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仅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因此年幼失学。直到九三谢世朕亲理朝政时,才发觉读不懂汉臣的奏章,那时候已经十三岁了。”

正说着,有小沙弥献上了热茶和几盘水果点心,顺治趁热喝了一口,顿觉唇齿留芳,一股热流直涌心田,赞道:“好香,好茶!”

玉林诱那过于严肃的脸上这时也终是现出了笑意,扬声朝外喊道:“慈翁,你也进来吧。”

话音一落,一位身披大红销金袈裟的和尚一手应声而入。

玉林诱指着这和尚对顺治道:“皇上,这位是老衲的大弟子茆溪森,人称慈翁和尚。”

“茆溪森?朕好像在哪里读过你作的偈语,写得实在是绝妙。人生如梦又如戏,生有何欢死何惧?如梦似幻何所依,梦醒却又在梦里。”顺治有些惊喜的看着茆溪森。

茆溪森见自己的偈语竟被当今皇帝随口吟出,心中也喜,乐得嘿嘿直笑。他的相貌比其师傅玉林诱要中看多了,但是,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玉林诱忽然说道:“人生百年,电光石火;本无一物,何染尘埃?随心到处,便是楼台,逐意行时,自成宝相。老衲看来,皇上参禅悟道,决计不难。”

顺治心头一震,定定地看着玉林诱。其实,方才他说皈依佛门完全是一时之念,随口说说而已,而现在,却觉得自己与玉林诱师徒二人竟是如此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这岂不是天意?岂不是缘?再说,这老和尚口口声声自己将来一定能得道,不如就拜他为师吧。于是,顺治也是一脸的认真道:“既如此,大师便收朕为弟子吧。”

“这…似乎太早了些。”

玉林诱没想到皇帝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脸上现出了犹豫之色。

玉林诱心中当在犹豫,收皇帝为弟子可不是小事。表面看来佛教已经赢得了大清皇帝,盛极一时的基督教在京畿一带已处于下风。可是,佛教内部却并不是铁板一块,围绕着让大清皇帝接纳哪一个门派,反使佛教各派系旧有矛盾更加激化,而这些顺治是不会知道的。禅宗自六世祖慧能之后,首先分出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派,以后南岳系又分为沩仰、临济两支,青原则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支,合称五家。到宋代,临济再分出黄龙、杨岐两派,至此,禅宗分裂为“五家七宗”。日后,以临济宗和曹洞宗二支独秀,但学禅者又多信仰临济,于是曹洞遂成“孤宗”,因此清初佛界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

自从临济宗诸憎得宠于顺治之后,京师内外添建新寺,大小佛寺香火骤旺,而江浙一带的礼佛修寺之风更是蔚为壮观。在紫禁城,连皇太后也几次派近侍到万善殿,请和尚们开示参禅要领,宫里太监宫女们参禅拜佛者更多了。如此一来,临济宗便由憨璞聪的法师费隐容写了一部曲解禅宗世亲的《五灯严统》,自诩临济宗为佛门正统,欲借朝廷势力欺压佛门别宗。

而玉林琇深知佛门对此已有异议,不认同费隐容他们,所以在顺治面前大讲佛法借以笼络少年天子,没想到少年天子只定一心一意要礼佛,而并无意去管佛门的什么“正宗”与“正统”,这怎能不令玉林诱喜出望外?可喜归喜,剃度大清皇帝却是玉林诱万万不敢的,他怕将大清皇帝引入佛门会犯下众怒和天谴,更会被大清朝廷撕成碎片,被那些满州王公视为大敌,就跟汤若望一样。

“求老和尚答应!”顺治见玉林诱迟迟不应,有些急了。

“师父,收大清皇帝为徒,此乃佛门盛事呀。只是如此一来,慈翁将要与皇上同辈了,嘿嘿。”茆溪森亦很兴奋道。

“你我一见如故,若成为同门师兄,岂不更好?”顺治一把抓住了茹溪森的大手,也很是欢喜自己能得如此高僧做师兄。

“也罢,老衲依皇上就是,不过却只收徒,不剃度。”

玉林诱想了一个圆满的点子,收了大清皇帝做徒弟,却不给他剃度,如此各方面便能交待过去。顺治想了想,也觉这法子好,自己毕竟是大清皇帝,哪能真剃个光头做和尚。顺治没有意见,玉林诱便起身走到几案前,提笔思忖着要给顺治选择法号,而茆溪森则忙着研墨。玉林诱笔走龙绞,一气写了十多个字进呈顺治御览。顺治不加思索,指着“痴”字道:“此名甚好。”

“唔。论辈分,你是禅宗龙池派第五代,行字辈,法号便是行痴了。”

“行痴?”顺治黑眉一扬,旋即笑道:“妙,妙!茆溪,朕此番与你可真成了同门师兄了!”

“大师不但佛学精深,书法也是极好,字迹圆劲,笔笔中锋,不落书家俗套。不知大师楷书曾临过什么帖子?”

“哈哈!”玉林诱眯起了眼睛,带着满意的神情打量着这位新收的弟子:“老袖初学黄庭不就,继学遗教经,后来又临夫子庙堂碑,一向不能专心致志,故无成字在胸,往往落笔就点画走窜了。对了,老衲想一睹皇上书法魄力,还请皇上赐教呢。”

“不敢不敢,弟子怎敢当场献丑呢?”

话是这样说,可顺治却已挽起了衣袖。茆溪森又是一笑:“嘿嘿,师兄我再为师弟你磨一回墨吧。”

“有劳师兄了。”

顺治伸出五指撮起毛笔,这一招叫“抓笔”,略一思索,随即写了一个大大的“佛”字。这“佛”字写的实在是不怎么地道,因为顺治本就进学很晚,于书法之道毫无长处,这“佛”字充其量也不过是个中等。

不想,玉林诱却在一旁抚掌笑道:“这个字最佳,乞皇上赐给老和尚吧。”

顺治心中得意,嘴上却连说着“不堪不堪”,而玉林诱已经将这个大“佛”字轻轻拿了起来,连连致谢着:“恭谢天恩。”

“师父谬夸了。朕不过一时兴起,信手拈来,胡乱涂鸦而已。写出来,心里反倒轻松了。”

顺治仿佛遇着了知音,在玉林琇面前很是随意自在,无拘无束。久已郁郁的心情如释重负一般,他的脸上竟浮起了难得的笑容。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几个时辰。小沙弥站在禅房外,声间低低怯怯的:“师父,斋饭已备好了。”

“既如此,就请陛下赏光在此用斋如何?”

“吃斋菜?”顺治习惯地扬起了黑眉。“也罢,朕既做了佛门弟子,理应吃素。”

一行人出了禅房,绕过藏经楼,来到了前院一侧的斋堂,房里已经坐满了僧人,围着一张大长桌子,再一看,吴良辅、侍卫费扬古他们也坐在一张桌子上。

“好香呀,朕这会真觉得饥肠辘辘了。”

“皇上请慢用。这些是素肠、素火腿、素鸡、素牛肉,还有素鱼和素虾,不知可合陛下的口味?”

“嗯,朕先尝尝。”

顺治举着筷子夹了一根金红油亮的素肠,轻轻一咬,嘿,鲜嫩无比,味道十分可口。

“不说是素肠吗?怎么朕吃出了一股子肉香?肥美的肉香,好吃极了,肥而不腻,满口浓香。”

“佛门斋菜虽说都是素食,但经过疱僧精心的调配和刀功,采用蒸、煮、炯、煎、炒、爆等方法,把原本是普普通通的豆腐、面粉和蔬菜,烹饪成了色香味俱全、品种形状各异的美味佳肴。陛下,斋菜也以祛疾保健,延年益寿,比仙药还灵验啊。”

“唔,弟子相信。索性让朕将这寺里的厨子带两个回宫去,这样朕不就可以天天吃这仙药了吗?还有哇,师父,也请你随朕一同下山,就住在西苑的万善殿,这样朕与师父便可朝夕相处,谈经论道了。”

“谨遵圣旨。”

玉林诱双手合什,作出一副言听计从的样子。

“师父可别弄颠倒了,师父在上,请受小徒行痴一拜。”顺治笑着也双手合什,像模像样地拜着。

这素席吃的顺治当真是好不开心,席后,有小和尚端来热水干净毛巾请顺治洗了。擦完脸后,顺治只觉眉清气爽,看着寺外大好风景,忽的豪情大发,猛的转身对侍立的费扬古吩咐道:“去,叫他们开议政会议,朕要亲征!”(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