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汉儿不为奴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家都骂娘

汉儿不为奴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家都骂娘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1:58:31 来源:笔趣阁

知道广州总督衙门给自己又调来2000多营兵后,江双喜是喜忧参半。喜得是这2000多营兵能加强增城的守卫力量,忧得却是来得这些营兵并非广州府辖的营兵,而是外地州府调来的客兵,这帮人到了增城后一个个都是大爷,哪里会把他这小小千总放在眼里。

客兵最坏,可是各地官场公认的。

江双喜当年领着南海卫降清时,报上去的兵丁名册足有4000多人,可最后尚可喜只任他做了个增城千总官,连个游击、守备都没给,换其他明军将领带着这么多部下投降,怎么也能捞个总兵、副将干干,怎么偏到他江双喜这儿行不通?

更加叫人想不通的是江双喜对于自己这个增城千总的任命很是欢天喜地,对尚可喜一点怨言也没有,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江双喜报上去的兵丁名册是有4000多人,可当中能算青壮的不过600多人,其余都是老弱病残,一个个跟要饭花子似的,全都是他拿来充数给自己撑门面的。

尚可喜不傻,对于投过来的能打仗的明军他是举双手欢迎,诸如原李成栋手下的明军。可对于江双喜手下那帮连老百姓都不如的卫所兵,平南王眼可刁着呢。就江双喜那600多所谓青壮,一遍遍的过,最终能有百十个能算作兵丁就不错了。就这实力还想当总兵、副将?没给他个把总算开恩了!

银瓶山一战,江双喜滥竽充数的1000多增城绿营兵硬叫太平军俘虏了一半。之后太平军也看不上这帮俘虏,除了挑了几十个渔民出身的送到水营,其余的全送到前山寨种田搞大生产去了。

江双喜不知道太平军都看不上自己的手下。他现在真是愁得很。现在他手下就只剩600多人,惠州、丛化等地来的客兵却有2000多人,客比主强,他这增城千总是一点底气也拿不出,又如何谈得上节制这帮外地大爷?况且那些调来的客兵将领也多是千总衔头,江双喜本就管不到人家头上,人家肯听你说话都是卖天大面子了。

这他.娘的要怪要就怪广州那边。兵你们是调来了,可怎么着也要给老子升官啊,要不然老子拿什么压他们?

江双喜很是埋怨总督府那帮人没给自己升官。往日的孝敬真是喂了王八了。

........

自打那帮子外地客兵到增城后,倒霉的就不但但是增城百姓和江双喜了,连带着增城知县徐应元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天天躲在县衙里骂娘。他没骂那帮客兵的娘。骂得是江双喜的娘——要不是你江双喜无能。把增城绿营葬送了一半,这帮外地大爷能被调来协守吗,能名正言顺的祸害本官,祸害百姓吗!

徐应元是新安县人,他是短暂的绍政政权在广东开的首届乡试,也是最后一届乡试中的举人。中举后,还没等到绍武政权再开恩试,清军就占领了广州。绍武帝自杀殉国,连带着这个只占广东很小一块地盘的南明政权倒台。

皇上死了。朝廷没了,徐应元这个举子的身份却在。清军不承认绍武皇帝,却承认在这届乡试中举的举子身份,所以对这届的举子很是安抚拉拢。徐应元本不想降清,但看到周遭一同中举的同年们都屁颠屁颠到广州去谋清廷的官,还真有几个给外放做了知县的官,甚至还有一个给派到福建当知府,清廷新任的广州知府也是举人。这一切让徐应元眼红了,十年寒窗苦读所图为何?还不是功名利禄四个字!

徐应元主动到广州的广东布政使司挂名报到,做了两年小吏后他被简放到增城当知县,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新这县和增城县都属广州府,所以徐应元当了增城知县后对百姓们还算仁厚,官声也是颇好,看到好端端的来了一帮外地客兵在城中为非作歹,甚至还洗劫了乡下好几处村寨,徐应元这心就沉重得很,也气愤得很,但他除了往广州府上报增城客兵为祸,却什么也做不了。这年头不是从前以文为贵的时候了,当官的都要捧着手中有刀的丘八,哪里还可能出现一个知县就敢绑杀参将的事情。

越是不忍看到增城百姓被客兵祸害,徐应元就越发痛恨无能的江双喜,骂得也是不顾斯文扫地了。

........

徐应元躲在县衙里骂自己的娘,江双喜却大度得很,根本不予理会,手下家丁们气不过要去县衙找徐应元算帐,他也拦着不让去,说县尊身份尊贵,岂是你们这些混帐能凌辱的?

江双喜如此大度的原因,只因为他每日做的事基本上和徐应元一样——也是躲在屋中骂娘。

江双喜不骂徐应元,也不骂外地来的那帮客兵大爷,更不是骂让他吃了大亏的太平军,而是骂良字都的马玉龙——你马玉龙不派人往广州报讯,派人往我这跑做什么!

除了天天骂马玉龙的娘外,江双喜能做的就是每日赔着笑脸和那帮客兵将领推牌九、喝酒,花天酒地的供着这帮大爷们,省得这些大爷不高兴了再在城中生事,最后黑锅还得他江千总来背。

刚开始还担心了几天,后来迟迟未见太平军有杀过来的迹象,所以渐渐的江双喜一颗心就落回了肚中,心道太平军真要奔增城来,首先得经番禺境内过,如此岂能不惊动广州,只怕太平军还未到增城,半路就被广州清军给拦了回去。再者自己也不打算招惹他们了,他们总不能还死咬着老子不放吧?

去了心思,江双喜每日花天酒地好不快活,前些日子消瘦下去的肥肉又慢慢长了出来。

........

增城县原属汉代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宋代改为番禺县管,洪武以后,因广州府城由番禺、南海两县分管。所以重新设立增城县。

增城县治就设在乌火镇,此镇原属万历年间设立的东莞守御千户所,与香山县、番禺县、新安县接壤,是个名符其实的四通八达之地,离太平军控制区只七八十里远。(作者注:明末广州府县与现在的广东县市有很大不同,读者阅读可能会有地理混乱之嫌,本书广东地理按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所辖为准。如有失误,在所难免,如不影响整体大局。还请读者勿较。)

周士相于军帅府定下攻打增城后,次日,他即率邵九公的亲兵营、邵成国的骑营前往步军左营驻地,同时传令良字乡的步军右营做好增援准备。齐豪的炮营选些轻便铜炮和虎蹲炮也前往步军左营驻地待命。赵四海的辎重营接到命令后也迅速从龙眼乡进驻良字乡。待步军左营出发后便向增城挺进。

太平军是3月12日出发的,为避过番禺县内清军耳目,步军右营调一旅兵佯装攻击广州,沿途堵塞各处交通,并设卡盘查,不使泄露消息。与此同时,攻打番禺的太平军经金山、永和、福山、大涵等村镇向增城县治乌火镇进发。这一路行军,太平军发现沿途人烟很少。路上撞见的百姓也全部被暂时收容起来,等回军后再释放。

为全军前哨的骑营已经先行抵达至距增城县治乌火镇不足十里的小秋村。但他们到来后却发现这个村子如废土般,房子全烧光了,只剩断梁焦木,偶尔还能在瓦砾里发现村民尸体,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村子前不久遭到了洗劫和屠杀。

洗劫他们的是谁,屠杀他们的又是谁,想来除了清军自己便没有外人了。

步军左营赶到小秋村后,营中将士看到小秋村的惨状,都是不忍直视,内中那些绿营和汉军旗降兵想到自己从前在清军的所做所为,也都很愧疚。

负责步军左营军心工作的安军使陆公远见状,请示营官葛义后,利用半天时间在全营组织了一次声讨清军恶行的大会。下午,周士相抵达小秋村,对陆公远组织的大会很满意,随后便下达了攻击命令。

邵成国的骑营作为前锋率先发起攻击,葛义的步军左营挑了老兵最多的一旅作为攻城主力。

战斗在黄昏时分打响,结果让太平军上下都欣喜若狂,直到骑营冲进大门洞开的增城后,城内的驻防绿营才晓得太平军杀过来了。

邵成国一马当先领着四十几骑直奔城门而去,而城门口的绿营竟然以为来得是广州的汉军旗兵,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只有那些归藩王提调的汉军旗大爷们才有战马可骑,也只有这帮旗兵大爷才会在这么嚣张狂妄。

事实上,为达到迷惑清军以达到快速抢占城门的目的,邵成国和手下们都穿着缴获的旗兵号服,这让畏惧旗兵的绿营兵根本没有任何防备,也没有张口喊话盘问。

等到邵成国他们冲到了城门口仍没有放缓马速,而是将手中的长刀笔直对着他们砍下来时,城门口的一帮绿营兵才知道来得不是汉军旗的人,而是明军!

“明军来了,明军来了!”

瞬间,“明军来了”的叫喊声响彻城中,数十秒后,城中就是一片鸡飞狗跳。

根据事先军情司的情报,增城绿营除了无能废物江双喜手下的600多兵,另外还新调来了2000多外地客兵,所以周士相以为太平军入城后肯定会遭到清军的反击,但事实却是随着“明军来了”的叫喊声传到城中每一处角落,原本应该马上组织手下反抗的各外地绿营军官们却纷纷选择带人逃跑。

客兵不会为了外人和太平军以死相拼,即便有将领想到要反抗,可架不过同僚们都在跑,自己的手下也要跑,有心无力之下,也只能跟着一块跑。

城中乱哄哄一片,到处都是被太平军砍杀的绿营兵鬼喊狼叫的声音。步军左营紧随骑营冲入城中,周士相也让邵九公率亲兵营杀进城中,夺取城内绿营粮库并占领县衙,以免清军纵火焚粮,抢劫县衙。

中午酒喝了的江双喜迷迷糊糊的被手下架起要往外跑,半路却被太平军拦个正着。瞬间,江千总的酒劲完全醒了过来,眼看太平军就要冲上来砍杀他们,江双喜情急之下便要往回跑,可实在是太胖,跑不了几步就气喘吁吁。一帮家丁见大势已去,只得摞下主人各自逃命,气得江双喜大骂,随后就被冲上来的太平军给按得死死。

“他.妈的,长这么胖,肯定是个当官的,绑起来跟师帅请功去!”

一个汉军旗出身的太平军小旗见江双喜跟头肥猪似的,知道这家伙肯定是个当官的,二话不说就带着手下将江双喜押去请功。

骑营夺门成功,城中绿营不堪一击,跟一帮乌合之众差不多,周士相大为高兴,原本他还准备了上百架云梯和冲城车准备奇袭不成就强攻,现在这些准备都派不上用场了,也幸亏用不上,不然肯定会有伤亡。

不到半个时辰,太平军便控制了全城。周士相命令邵成国带骑营追杀那些从城中逃跑的营兵,葛义带步军左营接手城防,看押俘虏,清理尸体,清点战利品并维持城中治安。亲兵营则马上封管粮仓,等侯辎重营搬运。

追杀逃出城清军的骑营斩获颇大,很多清兵身上都藏着他们到增城后抢劫得来的财物,军官的财物更多,大包小包的着实让骑营上下乐开了花。不过太平军有公库制度,军中缴获一律交到公库,尔后再按军功进行赏赐。

这个制度可以避免太平军快速腐化,保持战斗力,为避免那些新兵,尤其是从前的汉军旗兵和绿营兵私藏钱财,周士相定下严厉军纪,士兵之间更是要相互监督,一旦发现有私藏者一律斩杀,绝不容情。

如此严令之下,敢于私藏财物的固然还有,毕竟胆大的人这天下从来不缺,尤其是那些从前抢劫杀人惯了的清兵,不过却也是极个别,大部分士兵都自觉上缴缴获。那些私藏下来的哪怕没有被当场发现,日后也迟早会被发现,因为他们是在太平军这个大集体中,想要在集体中保守秘密很难很难,除非他们逃跑。

清廷任命的增城知县徐应元是被从县衙后院搜出来的,与他一同被搜出来的是两个年方十八的妙龄女子。

前后死在太平军手上的清朝知县已经有好几个了,新会的黄之正,高要的秦明,香山的孙友正,周士相不在乎多一个增城的徐应元。

不过他看错了徐应元,在和两个少女被押到周士相面前后,徐应元张口就道:“将军饶命,下官愿降,愿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