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 第683章 拿下左宗棠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第683章 拿下左宗棠

作者:东一方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2:19 来源:笔趣阁

李振一摆手,和左宗棠分宾落座。

左宗棠坐下后,掸了掸身上的褶皱地方,轻叹口气,无奈的说道:“镇南王带着小皇帝离开了北京,奕?在短时间就接收了朝中的大小官员,控制了朝廷,再加上载垣、杜翰、端华等朝中的重臣都降了奕?,我等不入流的官吏,也只能随波逐流,一起降了奕?。”

说到这里,左宗棠眼中闪过不忿之色,说道:“奕?刚拿下北京,还单独的召见过我,说让我尽心国事,以后一定能升官的,没想到转眼就罢官丢职了。”

李振听着,心想肯定是后面出事。

只听左宗棠继续说道:“奕?登基后,一切按部就班,没有什么风浪,可惜,杜翰不知道从哪里得知我和镇南王有交情,处处针对我,杜翰是朝中的重臣,他和端华、载垣等人都有关系,要对付我,简直是轻而易举,杜翰寻了个由头,就把我兵部郎中的官职革职,然后给我弄了个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分明是要羞辱我啊。”

左宗棠拳头握紧,沉声道:“我气氛之下,便辞职离开了北京,想当初,奕?亲自召见我,可惜杜翰出手的时候,奕?却当了缩头乌龟。”

李振道:“季高兄,都是我牵连了你。”

旋即,李振哈哈一笑,朗声说道:“季高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奕?不识金镶玉,是他有眼无珠。”

左宗棠有感而发的道:“天下之大,却无处栖身啊。”

李振闻言,又是朗声大笑。

左宗棠却颇为郁闷,说道:“我都已经被撵出了北京,还有什么好笑的。”若非是两人关系好,左宗棠肯定拂袖而去。

哪有在人家伤口上撒盐的。

李振说道:“季高兄误会了,我大笑是因为奕?不识明珠,他看重杜翰,想要倚仗这些老骨头,却忽略了真正的璞玉,真是瞎了狗眼啊。”

左宗棠一听,脸上又露出尴尬之色。

没想到,他误会了李振。

左宗棠自谦道:“我若是明珠,就不会蒙尘了,镇南王过誉了。”

李振说道:“季高兄还想去侍候奕?吗。”

左宗棠说道:“好马不吃回头草,都辞官了,自然是不会回去。”

李振接着说道:“奕?有才华,也有一定的能力,若是太平盛世,奕?算得上一个中兴之主,但眼下满清内忧外患,内有官吏**,以及发匪、捻军作乱,外有英、法、俄等国家虎视眈眈,根本不容奕?施展才华。”

左宗棠点头道:“王爷言之有理。”

李振又道:“目前国家分列,奕?只能做一个修补匠,稍稍修复破屋子,最重要的是奕?是满清皇帝,是倒向满人的,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人,季高兄是汉人,是代表汉家百姓的,双方本来就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季高兄留在北京,终究是无法长久的。”

左宗棠点点头,深以为然。

朝中几乎都是满人,汉人极少,而且汉人无法担任高官。

两个人就满汉的问题,进行了一番商讨,很快,半个小时从指尖溜走,而李振和左宗棠交谈越多,越是觉得眼前的人有想法而且有才华,同样的,左宗棠对李振也极为认同,再加上两人本就是认识的,交谈甚欢。

李振话锋一转,开门见山的道:“南方初定,我军中急需季高兄这样的人才啊,此番季高兄来了,就留下来吧。”

左宗棠是四十岁开外的人,正是经验、阅历最丰富的时候,是人生中的最佳时机,左宗棠从北面而来,并且主动拜见李振,本身就存了想要出仕的想法,一听李振的话,心中大喜,不过,左宗棠毕竟是稳得住的人,他脸上并无欢喜的神色表露出来,不急不缓的起身,躬身朝李振行了一礼,道:“卑职见过镇南王。”

一句话,已经表明了态度。

李振站起身,伸出双手扶住左宗棠,开口说道:“季高兄,我们之间公事归公事,私下里依旧是朋友关系,这一点,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永不改变。”

左宗棠听后,心中暖洋洋的。

不管李振的话是否可信,至少眼前的人给了一个允诺。

“咕,咕,。”

极不协调的声音,陡然在厅中响起。

李振目光看向左宗棠,因为声音是从左宗棠的位置传来的,左宗棠脸色微变,讪讪说道:“从北方一路急赶,还没有吃午饭,肚子开始打鼓了。”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啊。”李振拉着左宗棠的手,笑说道:“走,咱们去用餐的客厅,一边吃,一边说话。”

两个人,朝客厅行去。

同时,李振也吩咐府上的厨子准备饭菜,两人在客厅中坐下,先喝着茶水,吃了些垫肚子的糕点,一边聊天,一边等厨房上菜,然而,两人聊了十五分钟,厨房里面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李振顿时急了,大喊道:“来人。”

侍从走进来,恭敬的站在李振身旁。

李振问道:“怎么回事,到现在还没有上菜。”十五分钟时间,已经足以弄出一两个小菜和把米饭蒸热拿上来,然而,到现在都还没有上菜和上饭,而左宗棠的肚子又时不时的咕咕叫,李振就等得不耐烦了。

侍从解释道:“王爷,因为起火的火折子受潮,正在起火。”

李振眉头一挑,问道:“没有火柴吗。”

“火柴。”侍从眨眨眼,被李振嘴中冒出的名词弄得一头雾水,小心翼翼的问道:“王爷,小人没听说火柴,这是什么东西。”

左宗棠又说道:“王爷,火柴是什么呢。”

李振见两人都不知道,又问道:“你们真不知道火柴。”

“真不知道。”

两人闻言,连连摇头。

李振以手抚额,说道:“难道我记错了,现在竟然还没有火柴。”

在李振的认知里面,现在应该有火柴。

事实上,在这个截断,中国的确还没有火柴这个名字,也没有洋火柴传来,历史上,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人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原始的火柴。

不过,这并不通用,没有普及。

南宋时期,杭州的大小街道上,开始出现了出售火柴的小贩。

那时候,有商贩把松木削成如纸张薄的小片,用硫磺涂满它的一端,然后用来贩卖,但是它不叫“火柴”,而是叫“发烛”、“粹儿”,这是已经成型的早期火柴,但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因为无法普及,也不怎么方便实用。

最终,中国的点火让是依旧是普通的点火方式占据主流。

欧洲的情况却又不一样。

经过一系列的酝酿和最初火柴的雏形之后,1826年,英国人J.沃克发明了最初的火柴,到了1831年,法国人C.索里亚以黄磷代替三硫化锑掺入药头中,制成黄磷火柴,这种火柴使用方便,但发火太灵敏,容易引起火灾,而且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因黄磷有剧毒,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故此,这样的火柴也没有发展起来。

1855年,瑞典人J.E.伦德斯特伦创制出一种新型火柴,将氯酸钾和硫磺等混合物粘在火柴梗上,而将无毒的赤磷药料涂在火柴盒侧面,只要将火柴药头在磷层上轻轻擦划,立刻就能点火燃烧,因为伦德斯特伦把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分开,增强了生产和使用中的安全性,称之为安全火柴,才使得火柴得意广泛的推广开来。

李振本身就使用过火柴,对火柴极为熟悉。

眼下没有火柴,让他感觉极不方便,左宗棠把李振的话听到了耳中,觉得稀奇,问道:“王爷,火柴到底是什么东西。”

李振说道:“火柴是点火的,相当于火折子、打火石,携带方便,也容易点火。”

“怎么制作的呢。”左宗棠问道。

“踏,踏,,。”

一阵脚步声传来,两个侍从走来,其中一个侍从端着饭,另一个侍从则端着热好的菜,两个人把饭菜放下后,又解释了一番先前没能及时准备好饭菜的原因,才转身离开了大厅,李振让喊来的士兵退下,示意左宗棠吃饭,才开始商讨事情。

左宗棠肚子早饿了,一连吃了三大碗饭,才打了个饱嗝。

李振时不时的吃点菜,陪左宗棠吃饭。

左宗棠搁下碗筷,开口说道:“让王爷见笑了。”

李振哈哈一笑,说道:“季高兄,你这是小巫见大巫啊,你没见过我肚子饿了吃饭的模样,比你吃饭的速度至少快一倍。”

说罢,李振带着左宗棠去了书房。

两人坐下后,左宗棠又问道:“王爷,先前说的火柴是什么回事呢。”

此事,左宗棠还没放下。

李振哈哈笑道:“季高兄放心,我一定让你大开眼界,接下来,我会把火柴弄出来,这玩意儿是必须要的,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说正事,关于季高兄的安排,我把我的想法说出来,我们两人议一议,这是重中之重。”

左宗棠道:“王爷决定了就行,不用询问我的看法。”

李振轻轻摇头,说道:“既然是好钢,当然要用在刀刃上,要做到才尽其用,季高兄有才,我就要让季高兄一展所长啊。”

左宗棠闻言,更是感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