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拯救大唐MM > 第九百零三章 早朝议政

拯救大唐MM 第九百零三章 早朝议政

作者:霞飞双颊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1:32:31 来源:笔趣阁

洛阳新王宫。

徐子陵穿着一身素白儒服打着呵欠坐在龙案之后。开始这几天为了不让迫切体验上朝正规礼仪和过过官瘾众大臣失望他不得不做做样子作出勤政爱民的样子但是对于早朝这种事徐子陵一向是最深恶痛绝的。对于一个美好的早晨徐公子觉得最应该做的事是在床上呼呼大睡而胸膛上趴着小美人然后直睡到自然醒……

魏征本来对他一大早穿着普通的衣服上早朝这种事颇有意见觉得他应该盛装体现王仪。

可是进谏多次徐子陵左耳进右耳出而且他能够坚持上早朝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不是凤后卫贞贞估计还真没有人能够催得他起来。

所以魏征也无视徐子陵穿着什么衣饰只要他不穿着睡衣出来就行。

“有事吗?”徐子陵变出个鲜果咬了一口随口问道。

龙案上摆着文房四宝还有国玺虎符之类本来徐子陵还想摆一碟鲜果两碟点心的可是魏征那个老家伙朝他直瞪眼只好作罢。他与魏征、大儒王通等人作一个很默契的相互让步龙案不摆东西但是徐子陵自己变出来的东西那魏征他们也只眼开只眼睁尽管他们心中认为在朝堂上吃早点有失王仪可是倒也不愿意让这个最不像君王的徐公子饿着。

这个早朝并不像以前那种正规的君主早议。

那种天未拂晓即闻鸡而起在东边第一缕阳光照过来已经百官鱼贯而入山呼万岁的早朝徐子陵是不可能参加的准确来说他根本起不来。

现在的早朝已经是改新再改良延后了两个时辰在辰时这个整个洛阳人都想来了的时间徐子陵才开始早朝。徐子陵虽然能够写出‘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名言赠给魏征(本书转载)但是让他自己去做肯定是做不到的。

整个洛阳人都有一样事特别自豪那就是自己肯定比华夏之主起来得早。

除了下午才起来的青楼女子其他任何人都比徐公子起来得早当然谁也没有徐公子睡得晚就是。

本来徐子陵还想把早朝改在辰时末的但是魏征觉得辰时末那不叫早朝得叫午朝而且午朝之名也不好听有误朝的偏音。但是他同意了辰时正式早朝因为洛阳官员大多带点肥胖如果提前两个时辰寅时或者卯时估计不要说徐子陵就是百官也没有什么精神上早朝所以对于徐子陵决定的辰时早朝觉得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臣有事启奏。”李福成出列恭煞地启奏道。

“说。”徐子陵挥挥手现下面七王、刀剑狂人跋锋寒、蝴蝶公子阴显鹤一大帮家伙没来不由暗骂这些没义气的家伙只是前三天来了后来新鲜劲儿一过现又很无聊于是个个都不来了。

“关于印刷和新闻纸的事。”李福成奏道:“铅字印刷度很快但是王所说的标点符号却让人无法准确排列而且常有人以为标点符号是新字体所以新闻纸依然要儒生朗读没有办法人手一份大量普及。至于新闻纸的鉴造方面工艺倒是不大但新闻纸反复回报和再造之后质量明显下降普遍带有墨色。还有内容方面魏公……”

“不能印花边新闻?”徐子陵轰轰大笑因为曼清院捐银一千两打出了第一个广告。

上面介绍十大金花其实已经写得非常的含蓄和委转大多介绍她们的琴棋书画德艺之类按照徐子陵的意思这个广告实在不怎么样可是百官、名士和儒生们却觉得这样做似乎有点亵渎圣贤。

他们觉得新闻纸在上面登录战事军情、人物战功事迹或者地方特色也就罢了还在论语的边间印上有花边的曼清院十大金花的介绍实在把一份圣贤贴般的好东西给糟蹋了。如果不是徐子陵同意的估计大儒王通和魏征会找李福成拼命。

“吾王在上。”魏征出列恭敬地道:“新闻纸试举本是佳话以银两之鄙侵圣贤之侧实在让臣等不安。”

“明白了。”徐子陵点点头道:“新闻纸现在试验但是日后肯定是要普及整个华夏之境的。整个华夏之内百姓不一定都饱读诗书他们的趣味未必高雅百姓为水百官为舟舟不得无水所以新闻纸的大方向还是要迎合百姓文章不仅要通俗易懂字句简明还要有俗有雅以俗带雅。否则百姓一看整篇新闻纸都是论语那阅读的兴头肯定不高有点花点的新闻能勾起他们地阅读**慢慢一来也会熟知论语等圣人之言如何不是好事?”

“臣恐百官士子儒生在观新闻纸之时也会随波逐流。”魏征的意思是百姓不一定能够教好但是也许真正有文化的读书人就先教坏了。

“圣贤有言‘食色性也”男女之事为人间伦常传祖接代是礼孝大事……”徐子陵准备扯点大道理。

“吾王在上现说新闻纸内容与圣贤之言无关臣不反对百官士子风流也不反对谈论风月对于银两登搞出印也不过问但提议醒目最高之上刊载圣贤之言可好?”魏征与徐子陵相处得久了他知道徐子陵辩才无双跟他说大道理肯定不行而且对于徐子陵的态度是这样全听了不行一点儿不听光反对也不行就算自己再刚直不阿他毕竟还是个君王何况做事倒也是真心为民没有半点私心。

“这样一来估计吸引力就会大大地下降也有失新闻之意。”徐子陵呵呵笑道:“新闻就是最新的消息圣贤之语在上只作教化万民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将最新的国家大事与民分享(本书转载)这才是办新闻纸的要目的。”

“吾王臣请凤后参议。”在徐子陵之下除了大儒王通天刀宋缺大雷神他们统统不在只有大儒王通这个王师在。王通天天早朝又熟知徐子陵为人他一看凤后卫贞贞似乎有办法的样子而且让她出言那么肯定是折中办法于是站起来进言道。

“你有办法?”徐子陵转头望向卫贞贞奇问道。

“臣妾试言。”卫贞贞微微一笑道:“不如将新闻纸增幅半张两纸对折两面各有醒目版。”

“增加一倍不是不好但恐怕没有那么多事记录上去而且印刷也会有些难度。”徐子陵微微一顿点点头道:“右页版是圣贤书;下方增添历史人物传记比如苏武牧羊、霍去病马踏匈奴之类;或前人大作比如陶渊明诗文、司马迁史记之类;再设一小栏刊登当今天下士子诗文让当今儒生开动脑筋本王给他们一个挥才的机会。每次择三人之诗句简文刊登上面最后是国家政事空余小块把每次某些国事政议节选通过新闻纸传遍天下。”

“吾王之议深得臣心臣不复言。”魏征和大儒王通一听得到这一步已经不错适时退让。

最重要的是天下儒生为了能够登上新闻纸恐怕会绞尽脑计对于助学不失为一伴好事。大儒王通与魏征对视一眼……小小放过这个新闻纸上的花边新闻再转向即将到来的大考政议。自隋文帝开科以来自古的举荐为官和买卖为官之后就多了一种科考。

举荐为官容易形成‘上品无寒士下品无高门的弊端买卖为官容易残暴役民儒生们自然愿意靠自体的才学本事来获求功名。

华夏现在疆界一下子扩大数十倍个别地方治安政事都差极缺官少差于是人手变得更加维艰起来。

大儒王通和魏征多次上谏请求开科设考但是徐子陵知道官员其实不能过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端是杜会最大的负担之一。在历史上北宋时期的‘冗官、冗兵、冗费三大害让整个富足的北宋迅沉沦成为空壳最后让少数民族轻易击溃便可得知官员有于精而不在于多。所以徐子陵虽然同意每年一考但是择人条件之严实在是魏征他们这些儒士百官难以想像。

徐子陵决定并不因为名次选取人才而且名额也不会太多比如录十个名额如果实在看不上眼那干脆只录一人两人宁愿空缺。

而且考生也不能只读圣贤书每年大考题目不比以前总数计有十道之多。

徐子陵自己出五道而百官商议后再选五道包括有为官、理政、治地、处人、贤学五种在这五种之中每一种都要求拿出朝中的实例事件改头换面去考看看考生是否具有真正为官的能力。

五道考题就算完成还有徐子陵自己的殿试据说包括有命题、算学、商易、立愿和对话。

面对徐子陵的古怪考题不要说别人就是魏征自己都不一定有信心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华夏之中为官有三种途径。一种是魏征这样由徐子陵亲自钦点他选中谁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应该为官职能变化不大按照某种特长而定。一种是百姓选举这种办法让儒士们非常的反对但是深受商人和富户的欢迎幸好这种官职最小而且大多有一定限期非是终身为官。

在初期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试验只要有人提名支持做某种较小的职位都可以立下限期。

最少一月最多三月的限期一到如果有百姓反对或者无法胜任那么乖乖下台轮流换人上任。商人们很喜欢这种办法这跟他们自己举选行业会长之类相近而且这样更能拉拢人心又能提高身份。职位有大有小只要做得好或者胆气壮在胜任之余再选更高的职位这是商人富户工农的从政之路。得人心有能力那么就能在华夏之内任职而不论是否读过圣贤书是否食肉者鄙。

第三种就是深受儒生欢迎的大考自惰文帝开科以来儒生们第一次感到有希望那怕寒窗苦读也有了回报。当然他们对于华夏之主订立的十条题目之多却是没有恶感的。他们恨不得题目更多让自己的本事尽显让世人和徐公子都知道自己的能力。

所有参加大考达到合格标准的考生都能够获得华夏援助金尽心为学虽然不能为官但是也有希望。

至于不及格者也有半工半读的机会一边在洛阳或者别的大城内做些零活一边再苦读。

考生一旦被录取为官者无不委以重任即使官阶极小也深受徐公子的期待由他亲自任何何职委派何事。华夏军为官与别处不同官员官阶不是最重而是能力、名望与人气最重。官阶再大不得人心没有政绩早晚让人取而代之。

“吾王若考生每年考取今年过去大半应早出题否则有延。”大儒王通奏道:“请吾王下令准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