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武侠之君临天下 > 第二十二章名将

武侠之君临天下 第二十二章名将

作者:滴水淹城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1:46 来源:笔趣阁

“大军训练的如何?”

步入军营之中,迎面而来的是阵阵的彪悍和杀伐之气。对此赵乾颇为满意,起码自己每个月十几万两的银子,没有打了水漂。

“启禀殿下,大军训练近四个月,已经颇具规模。而且大军每日一练,将士皆是拼死训练,又有殿下所赐各种练兵诀窍。末将相信,此时的太子军不属于任何一支天下精锐!”

再往前走了一段时间,出现在赵乾眼前的是一支不同于之前的军队。之所以说他们有所不同,不是说他们更精悍,只是因为他们的阵型有些奇怪而已。

“末将戚镇,参见太子殿下!”看到赵乾前来,一位中年将军就立刻跪了下来,恭敬地说道。

“戚将军快快请起!”眼前的这位名是戚镇,乃是戚家的人。戚家,没错就是戚继光那个戚家。当年浑河一战,戚金战死,戚家军全军覆没。戚家军虽然没了,可是戚家人仍在,仍想重新恢复戚家军的威风。

可惜时运不济,任凭他们如何的努力,也仍旧是没有任何作为,只能大呼徒之奈何。直到现在,戚家军再也没能重建,甚至连个百人队也没能凑起来。戚家,几乎要被埋没在了历史之中。

这一次赵乾招兵,不仅是招兵,还设立了讲武堂,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加入。戚镇,就是那个时候,才加入到了赵乾的麾下。那时候的戚家人,几乎已经失去了希望。可是赵乾设立讲武堂,戚镇觉得是一个机会就想要试一下,没想到真的被选上了。

“戚家世代忠良,当年浑河一战,戚家军死战不退,直至全军覆没,忠勇可嘉!”拉着戚镇的手,赵乾激动地说道“只是后来戚家军再也没能重建,让世人为之哀叹。今日戚将军你能重建戚家军,乃是我大明之福!”

“殿下,末将训练的不是戚家军,而是太子军!”戚镇很清楚,这位太子爷对军队抓得有多牢固。多年的闯荡,已经磨去了他的边角,让他变得圆滑了起来“我戚镇不求重建戚家军,但求能一展胸中所学,替我们戚家为大明贡献一份力量!”

“好,戚将军不愧是戚家传人,果然是忠良之后。既然如此,那从此以后,戚将军所领之军,正式更名为戚家营!”

“谢殿下,末将愿为大明,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一瞬间,戚镇的好感度就从八十多点,猛的往上递增,直接到达了九十点才堪堪停住。在赵乾认识的人之中,也只有张仁有这样的忠诚度,就连旁边的阎应元,任凭赵乾高官厚禄的招待着,也不过是八十九点而已,还没过线。

连赵乾也不清楚,自己一句话,竟然有这样的威力。果然,人还是应该顺着来的。

在军营之中转了一大圈,赵乾还是颇为满意的。大军已经初具规模,四个月玩命的训练,也不是一点效果也没有的。

虽然在赵乾面前谦虚,但其实阎应元他自信。他亲手训练出的这一支军队,它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的很,绝对比任何军队都要强悍。当然,传说之中的关宁铁骑和满清骑兵他没见过,也不好比较。

但大明精锐的那些军队,也不过是三日一练,他们可是日日操练。不对,是没日没夜的操练。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从哪里学的损招,何止是损呐,那是真损呐。

再加上,赵乾从后世带来的那点小窍门。怎么说,赵乾也曾经当过兵。别的不说,队列军纪之类的,他可是相当的在行。而且两年的军人生涯下来,赵乾别的没学来,那些损招可是学了不少。再加上平日里看影视剧之类的借鉴一番,一些损招那是要多损有多损。

别的不说,就说这每月的大比,输了的不仅要洗袜子,洗茅厕,还要给南京城的穷苦百姓挑水干活。而且待遇上,也要差上一些。所以大军之内,人人争先,输人不输阵呐。

虽然大军训练的很苦很累,但是所有人都在咬牙撑着,阎应元想象之中的兵变并没有发生。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都是从灾民之中选出来的,那个个都对赵乾感恩戴德,拼死效命。

另一方面,这里饭管够,而且日日能见荤腥。这年头,能吃上饭就不错了,吃饱就别奢望了。至于荤腥,那也只能在梦里想象。军中虽苦虽累,但这些却都能得到满足。每个月还有一两银子,从来没短缺过。这样的好事,就算累死在这,用他们也不走。

除了大军操练之外,赵乾还组建了讲武堂,召集天下有识之士加入其中。有赵乾这两双钛合金眼,好感度一看,是不是奸细更是一看就明白。前面的戚镇,就是这样来的。

因为这件事情,还受到崇祯皇帝的训斥,认为他不务正业。这一顿骂呀,差点让他狗血淋头。无奈之下,之后赵乾就只能偷偷来,不让摆明面上,暗地里总没事吧。

讲武堂之中,除了军中的中下级军官之外,还有各地是在活不下去的读书人慕名而来的。虽然当兵不是什么好去处,但天下的穷苦书生实在是多了。

如今兵荒马乱,灾害频发。只要你没又考上举人,一般出身贫寒的读书人,那生活很难如意。即便考上了秀才,就靠朝廷给的那点,还不够自己吃的呢。

穷苦人家的读书人,在还小的时候的时候,父母为了然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咬咬牙,也就一直供养着他们读书。等他们长大了,父母老了,要是没考上举人,那就只能自己养活自己了,总不能还指望着父母吧。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读书读傻了的,一门心思的考取功名。这些人,就不要指望他们放下身段,来参加赵乾这个不怎么靠谱的讲武堂了。

在赵乾眼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穷苦书生,在长大之后无望仕途,就得养家糊口。运气好点的,有些能力的就被官员们拉走当师爷,有的就给人当账房,在私塾里当老师,再不济也能摆个摊子,给人写写书信,写写对联,勉强糊口。

总之都会有一技之长,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很务实,而且有经验,有能力。不像那些只会吟诗作对的士子,除了八股文章附会风雅外,什么都不会。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出身贫寒,相对来说,更懂得珍惜机会。这年头,士为知己者死,赵乾要是给了他们机会,再加上太子的身份,这些人还不忠心耿耿的掏心窝子。

讲武堂之中,讲授兵法策略。其实只要是参加讲武堂的读书人,基本上也都懂一些兵法,没那份自信,他们也不敢来碰运气。要知道,加入了讲武堂,日后就必然要入军队的。

军队之中,赵乾也推广读书认字,外加传授些兵书阵法。至于原本那些苦哈哈们能领悟多少,赵乾心里就没底了,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吧。

名将嘛,哪一个不看点兵书啊。就连满清的人,也是有一本三国演义参考呢。其实名将分很多种,但大都是读过兵书,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就在与,他们是怎么成为名将的。

在陈云看来,其实成为名将上面,读书人更有机会一些。因为他们看过兵书,懂兵法。只要上来战场,能将理论跟时间结合起来,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当然了,不能结合起来的,只能被战争淘汰掉了。被杀了,也只能活该被倒霉。

有的人没打过仗,只是每天读些兵书,会吹吹牛纸上谈兵一番。但是领悟力很好,一打就会。战场上磨练两回,也就慢慢成为名将了。就如同洪承畴,孙传庭他们。

当然了,也有些领悟力低一些的,需要时间慢慢磨合。就像是曾国藩,最开始打仗的时候屡战屡败。后来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成为了一代名臣。

至于那些无法把理论跟实践相结合的榆木疙瘩,赵乾只能跟他们说,从哪来回哪去,这里不适合你们,回家洗洗睡吧!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没读过书,但很会打仗的人。但这些人在成为名将之后,都会拿起兵书来增加自己的见识。正所谓艺多不压身,毕竟是野路子出身,难免会有些疏漏,还是看看书的好。

但无论如何,赵乾总结了一点,读书,读兵书对于将领来说,很重要。所以讲武堂,也便应运而生了。

其实讲武堂除了训练将领军官之外,还肩负着另一伟大的责任,洗脑。给这些军官洗脑,军官再给底下的将士洗脑,这样就不怕有人叛变了。

结果这些讲武堂出身的人到了军中却发现,这些将士个个对太子忠心耿耿。没办法,对他们来说,太子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在他们快要饿死的时候,生生把他们从地狱里拉了出来。忠诚度,一般都很高。

不过洗脑这东西,少了嫌少,多了绝对不嫌多。讲武堂出身的这些人,到了军中之后,还是奉承着忠君爱国的理论,再次灌输一遍,省的出现纰漏,最后在责怪到自己头上。

军营里转了一圈,赵乾做了一下批示“很好,继续保持。现在有钱了,那我们就招兵扩军!”

前面写的废话有些多了,可能大家已经等的不耐烦了,从下一章开始,正式进入剧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