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抗日之铁血军魂 > 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军事会议!(二)

领袖是不会轻易发表意见的,一旦发表了,就不能随意更改,否则会对其威信是个极大的打击。

如果被外人认定为“朝三暮四”,没有主见,那对他个人的威望而言,将是毁灭性的。

没有人喜欢一个“善变”的上司,那作为下属将会无所适从。

“孝侯,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嘛!”老蒋温和的一抬头问道。

“委员长,属下认为,日本关东军在辽北遭遇重创,丢失通辽和郑家屯两座重镇,眼下进入寒冬季节,日军不适我国北方严寒气候,正是进军收复东三省的大好时机!”于孝侯道。

众人皆大吃一惊,于孝侯不是在痴人说梦吧,东北军多少家底儿,在做的多少都有些数,这个时候主动进攻,关东军又不是遭遇毁灭性的打击,恐怕还正中下怀呢!

不过大家都是老油条了,东北军一年内接连战败,丢失东北和热河,如果还畏缩不前,连求战的意识都没有,那可真的成了二三流势力了。

军心不凝,士气低落,这可是东北军现在最大的问题了!

如此一来,于孝侯积极求战也不难理解了!

这个时候哪怕小胜一场,对扭转东北军在民众的印象以及鼓舞士气都是极好的。

当然,于孝侯心里是不是真的想跟日本人干一仗,那就难说了,也许张汉卿下野了,东北军或许真的有所转变才是。

“孝侯兄,日军主动休战。我们若挑起战端。国际上会怎么看我们?”何敬之硬着头皮问了一句。

“敬之兄。此言差矣,这场战争一开始可不是我们主动挑起的,是日本人挑起来的,现在他们还占着我们的榆关呢!”于孝侯气愤不已的说道。

“榆关事件是一起孤立事件,日本方面希望与我们单独接触谈判!”张群突然开口道。

“孤立事件,如果不是蓄意挑起,华北日军与关东军里应外合,我军又怎么会丢失榆关?”

“日方提出条件。若我们答应直接谈判,可同意先从榆关撤军,双方指派警察进驻,维持秩序!”张群道,这是他到北平后,多方走动,斡旋取得的最大的成果。

“这个谈判是仅仅是热河问题,还是包括东三省问题?”商震尖锐的指出并发问道。

“这个……”张群眼眸悄然瞄了一下老蒋,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张群,有什么尽管说出来!”老蒋沉声道。“今天我们关起门来,就是讨论这些问题的。”

“日方希望直接跟我们就东北以及热河问题磋商和谈判!”张群心虚的微微低头道。

“果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日本人想的挺美,我们若是答应跟他们直接谈判,那还请求国联仲裁做什么,这么做岂不是毫无信义可言?”

“对,日本人分明想逼迫我们就范,一旦我们答应直接谈判,那国联的仲裁就失去意义,日本必然会提出诸多无礼的要求,到时候我们再请求国联仲裁,恐怕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对,不能直接跟日本人谈判,要打就打,日本人也不是三头六臂,咱们虽然力不如人,可也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群情激动,唇亡齿寒,日本人再怎么说也是外敌,兄弟之间怎么斗都行,就是不能便宜了外人。

“肃静,肃静!”

“若是现在与日人开战,诸位觉得有几分把握?”老蒋问道。

“属下觉得,至少有七分把握!”主战的于孝侯站起来道,“其一,我们这个时候开战,有心算无心,可以起到突然袭击的效果,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其二,我们的部队就囤积在平津周围,不需要任何调动,就可以投入到战斗,准备时间大大缩短,第三,关东军大部分兵力现在都集中在长春周围,锦州虽然有日军第八师团,但辽中腹地空虚,我们可采取迂回包抄的战略,切断锦州与热河以及奉天之敌的联系,收复锦州、大凌河一线,继而收复热河,这是第一步……”于孝侯显然是有准备的,不然他不会在会议上第一个提出主站的言论!

陆山目光闪烁,于孝侯的计划确实有几分可行性,但他的计划太过理想化了,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

这个计划,单靠哪一支部队是完成不了的,按照他的计划,东北军至少要出动半数以上的兵力,还有需要其他部队协同作战,至少需要动用二十万的兵力才能做到。

日军在热河、锦州、大凌河以及要冲驻军不算多,算上伪军和警察,也就四五万人,日军大概有一半儿左右。

于孝侯的战略并不算冒进,相反还有一点稳扎稳打的味道,但是,他想要吃掉的是日军第八师团和混成第十四旅团,这难道可不是一般的打。

锦州城不是那么好打的,日军占领锦州后,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还有飞机场和坦克装甲车助阵,虽然东北军武器装备不差,但几次战损下来,已经不复当年了!

这其中还有一些消极抗战的将领,比如新编第四军团的万福麟部,早已被日军吓破胆子了,这样的部队要是再对上日军,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

要打,没有一个嘴上认怂的,可实际行动来说,那可就不好说了。

首先谁来指挥的问题,好的计划没有好的执行者,一样还是白搭,可以预见,于孝侯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孝侯这个主动出击的方案,你们大家怎么看?”老蒋不动声色,对于华北这些将领们,除了那位年轻的陆司令之外,他都是洞若观火!

“孝侯这个计划是费了一番心思的。但是。我军现在缺衣少粮。而且弹药不足,没有重型火炮,要想打攻坚战,那就得拿人命往里填,这样做岂不是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万福麟道。

“这怎么是开玩笑呢,这是抗日,是国战,既然作为军人。那就有战死沙场的觉悟!“

“计划是不错,谁来担任总指挥,后勤物资供应又从何而来,总不能让士兵饿着肚子,穿着单衣上战场吧,打到一半儿,没弹药了,这不太可笑了!“

“我们可以以第一阶段为目标,这样我们的粮食和弹药供应勉强可以足够了,在这一段时间内。我们可以请zy从南方调拨粮食和弹药,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于孝侯道。

老蒋眼鼻子一挑。自己正在为“剿匪”调拨粮食和弹药,还在跟英国人谈借款,哪来的钱粮支持你们?

再说了,钱粮都给了你们这地方实力派,他的嫡系吃什么,喝什么,等你们实力壮大了,再反过来威胁自己,真觉得我有那么傻吗?

“日本不过弹丸小国,虽明治维新以来,取得一些成就,就妄想凌驾与我泱泱大国之上,这不过是介于之癣,而gcd才是心腹大患,日人之所以欺负我们,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成国家统一,精力都用在内耗上了,若能迅速统一国家,日人还胆敢如此欺负我们否?”老蒋站起来,激昂的说道。

“委员长说的对,攘外必先安内,先要将内部隐患清除,才能一心一意抗敌,内患不除,终将会酿成巨祸,其后果远比日人占领我们几个省还要可怕!”张群鲜明的支持道。

“孝侯,抗击日寇,这是我们军人的责任,责无旁贷,但我们眼下还没有到跟日本决战之机,国联还为放弃调停的努力,为了大局,必要的牺牲是必须的!”老蒋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态度很明显了,不支持于孝侯的冒险军事行动,不管是因为他的私心,还是当下的局势,以及华北地区纷乱的情况,都不适宜采取贸然的军事行动。

一旦激起日人不顾一切的反击,华北将会是一团糟糕!

于孝侯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他其实也知道,自己的提议被接纳的可能性极低,但他还是想放手博一下,看能不能有这样一个机会。

“按照军事委员会的部署,我军在华北将采取守势,集中力量在长城沿线布防,我们的目的是不让日人越过长城,坚持三到五年时间,甚至更长,为zy备战做准备!”何敬之起身说道。

虽然说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被人诟病,但在gmd中还是得到一定认同的,当然也有相当一定的反对派了!

但老蒋也并非没有一点儿战略眼光,至少他是知道的,中日之间必有一战,也开始了积极备战,这一点也是不容否认的,如果gf什么都不做,那抗日战争最终的结局就真不好说了!

但老蒋一心一意想要消灭自己的心腹大患“gcd”,事实证明,这也是正确的。

老蒋做的都没错,站在他的角度和gmd的角度上,他无疑算是一个英明的领袖,但他错就错在,他只是代表了一小撮人的利益,而且还逆了历史潮流!

任何阻挡历史向前发展的人,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成碎片,这是毫无疑问的。

历史选择了他,但历史也抛弃了他。

老蒋,严格来说,他只一个悲剧的幸运人物!

不得不说,选择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对一个男人来说,除非他想一辈子庸碌无为,否则他必须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根据华北抗日局势的要求,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华北各省区部队进行一次整编,去芜存菁,完善组织力量,与日军展开持久的对抗!”何敬之继续说道。

众将领皆神情一凛,老蒋插手华北军务这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人家拿这zy的大义压下来,有用抗日的名义,让你不得不就范,否则,这道义和舆论的谴责就能把你给逼的滚下台!

张汉卿不就是前车之鉴,谁还想成为张汉卿第二呢?

其实在这之前,gmzf对华北的地方实力派进行过一次整编,晋绥军缩编为四个步兵军、一个正太护路军、三个独立旅、三个骑兵旅、十一个炮兵团。

西北军宋哲元整编为第二十九路军,后改为第二十九军。

然后孙殿英的第四十军。

山东韩复渠的第三路军,五师一旅,全军计四十个团,共计六万余人。

至于东北军,编制较为混乱,关外的部队基本上不存在了,有的的投敌,有的则被打散被东抗吸收,基本上成建制的东北军不存在了。

关内的东北军这一次整编的重点,对日作战的主要作战部队就是东北军,老蒋这一次亲自北上,其目的也是冲着东北军来的!

“成王败寇”,这个词儿不仅仅可以用在敌对位置上,用在自己人身上也是可以的。

战败了,就没有地位,任人宰割,东北军败了,就必须的认,不认不行!

老蒋正愁找不到机会削弱东北军的实力呢,好嘛,机会来了,还以大义的名义,让你没办法找理由反驳。

张汉卿不愿意出席会议,估计是难以接受这样的屈辱吧,会议的气氛一下子压抑了下来!

这一次军事会议,虽然主要目标是商讨华北对日的方针策略,实际上还是东北军的问题,重点是如何处置东北军以及稳住华北的局势。

现在日人主动进攻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这一次挑起热河战役,日人虽然占领榆关和热河大部分地区,可洮南、通辽和郑家屯等军事要冲也被东抗收复,损失也大致相当,可以说双方打了一个半斤对八两!

不过要考虑的是,人家是一个打倆,自己是二打一,还打成这样,这也足以说明中日之间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军事委员会你定了一个整编方案,孝侯,寿山,你们看一看,如果没有意见的话,就照上面的这个方案进行整编!”老蒋一挥手,机要秘书王世和拿出一个文件夹,递了上来!

“军事委员会要将东北军缩编为四个步兵军,一个骑兵军……”于孝侯打开文件夹,惊讶的叫了出来!

“是的,按照东北军目前的兵力,五个军的番号足够了!”何敬之道。

晋绥军也是五个军的番号,但他们还有三个骑兵旅和三个独立旅以及十一个炮兵团,总兵力十万万人左右!

但是原三十一军商震(历史上是三十二军,不过三十二军番号给了东抗,现在改为三十一,读者莫挑刺)分出去了,晋绥军总兵力还保持在十万人左右。

东北军接连遭受损失,但就兵力而言,那还是晋绥军的两倍,编制却更晋绥军一样,这让于孝侯心理难以接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