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39章 独吞(2)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139章 独吞(2)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18 来源:笔趣阁

1661年12月1日,贝岛龙虾港,大雨。

一群黄白黑肤色混杂的劳务工在工头的驱赶下,披着油布雨衣,拿着农具,在倾盆大雨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着。劳务工有欧洲人、萨卡拉瓦人、贝齐米萨拉卡人、斯瓦西里人和科摩罗人,早期的波兰劳务工已经成功脱离苦海,通过在战场上流血获得正式身份的他们,如今要么转职成了自耕农,要么成了各大种植园里或工地上的监工,总之生活比起以前是一个天生一个地下,不可同日而语了。

此时这十多名驱赶着劳务工去干活的监工便是早期的波兰战俘、现华夏东岸共和国海外居民,他们如今是附近一些香料种植园(伊兰伊兰、华尼拉)的监工,监督者数以百计的各处劳务工劳作。最近几天贝岛附近连降大雨,上头担心种植园内排水不畅,因此便着人冒雨出外工作,检查给排水系统,顺便清理一下淤塞的排水沟。

监工们都穿着雨衣,腰间挎着军刀,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他们远远地跟在劳务工身后,也不怕他们跑了,盖因大家都不傻,这荒郊野外的,什么都没有,还是雨季,跑出去除了饿死病死以外没有第二种可能,因此管理十分松懈,只要劳务工们按时干完活就行。

香草种植园的隔壁便是大名鼎鼎的贝岛制糖厂,这家拥有数百名工人的大型蔗糖精炼企业拥有总马力超过100匹的各型蒸汽机,驱动各台新设计的榨糖设备;同时还有马拉货车轻轨通向深水码头,基础设施可谓极好,这些无疑都是其强大生产能力的保证——据粗略的统计,去年(1660年)全年,贝岛制糖一共生产了超过两千吨的蔗糖,产能虽然不及巴西(巴西1620年产能就超过了两万吨,每吨光利润就达70-80东岸银元)、非洲大陆、加勒比海各岛屿甚至远东台湾,但高速发展的贝岛制糖厂已经成为了糖业市场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后起之秀,尤其是对东岸共和国而言更是如此。

如此巨大的产能,自然得益于强烈的市场需求了。咖啡、可可粉等新兴饮料的大量流行,无疑极大刺激了蔗糖的消费,喜欢上述两种饮料的东岸人是蔗糖最大的消费者;除此之外,与西方相对贫瘠的饮食文化相比,源出中华的东岸饮食也更是丰富多彩,很多在大明本土仅限小范围窄圈子流行的甜食,已在东岸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而这无疑是需要消耗大量蔗糖和香料的,这又是一大市场。

两者相加,去年一年全东岸一百万国民共消费了不下两千吨蔗糖,平均一人两千克,极为惊人。这些蔗糖的进口价大概在180-200元/吨之间(比台湾蔗糖贵了一倍),既有产秘鲁的,也有来自新华夏岛的,甚至还有极少一部分来自新西班牙和东南亚,总进口额达到了接近40万元的样子,已经是一桩不小的生意了。

东岸的蔗糖需求量在增加,欧洲也大差不离。你去各大城市看看就知道了,伦敦、阿姆斯特丹、汉堡、巴黎、波尔多、马德里、里斯本、加的斯、佛罗伦萨等地到处是新开的咖啡馆,喜饮咖啡的人越来越多,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几十倍于东岸的超级大市场,可想而知对于各地甘蔗种植园的刺激有多大了,又有多少满怀憧憬的投资者带着资本来到加勒比海开辟种植园。

“现在巴西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国际市场上差不多少了每年7000-10000吨的蔗糖产量,虽然也有很多投资者在加勒比海岛屿扩大甘蔗种植园的规模——比如牙买加和巴巴多斯的英国人——但终究远水解不了近渴,最近几年内糖价飙升已是大概率事件了。”代表马万鹏前来给出征将士们送行的新华县县长凯尔笑呵呵地说道:“去年一年我们往波斯输送了超过350吨蔗糖,将荷兰东印度公司打得溃不成军(他们仅往波斯出口了约150吨台湾蔗糖),奥斯曼、阿曼等地也联合消化了约600吨(奥斯曼的需求波动较大,取决于他们打击咖啡馆的力度……),意大利佬也运走了约300吨,再算上南非、澳洲和新华夏岛本地消耗的,大家都在开玩笑,如果本土再不提高蔗糖收购价,我们就不卖给本土,全卖到国际市场上去了。”

“如果你们真敢这么做,我敢打赌执委会一定会调整新华夏开拓队的大部分干部,那些白衬衫们一向是这副德性。”正用绢布擦拭着一把军刀的肖白图闻言“切”了一声,不屑地说道:“不过那帮人也确实是太贪婪了些。包揽了新华夏岛绝大部分蔗糖出口贸易的各大公司,注册地怕是一个都不在这里吧,我记得要么是首都,要么是青岛县,反正没新华县的。这样大部分利润和关税都留在了本土,你们啊,嘿嘿,也就挣点辛苦钱。”

肖白图这话说的也是实情,如今新华夏岛除甘蔗种植园是设在本地跑不掉外,垄断蔗糖精炼的贝岛制糖厂、垄断包括蔗糖在内的各类特产商品运输的东非运输公司,全都被本土财政部强行入股,大量利润从这个世界第四大岛流到了东岸,滋养了上百万东岸国民,令他们过上了相对优裕的生活——当然新华夏岛的居民过得也不差就是了,盖因这里只有六七万人,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印度洋转口贸易优势,他们的平均生活水平,其实还是不比本土低的,甚至可能还略高一线。

或许是肖白图这话说得太露骨了一些,在东岸官僚系统混迹多年的凯尔县长也不敢就这个话题深入下去,因此只能打岔道:“肖司令(肖白图是大庆盆地警备司令),新华县保安团两千人已经尽集于此了。一应作战物资也将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陆续送抵,你们大概什么时候行动?我是指出击马任加的行动。”

“先等等吧。”肖白图将锋利雪亮的军刀往旁边桌上一搁,站起身说道:“刚到的新华县保安团我也看了,齐装满员的两千人,其中有军事经验的绝对是少数,大群大群的都是些生瓜蛋子,也就平时搞了些做做样子的民兵训练,离上阵打仗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因此,我决定将这些人好好整训一下,就在这贝岛龙虾港。再说了,现在正是雨季气势最盛的时间段,虽说不是天天下雨,但也极大影响军事行动了。在这个时节出战,除非萨卡拉瓦人都是白痴,等着来被我们砍头,不然我可不想冒什么风险,还是再等等吧,先把我们自己的功夫练扎实了,其他一切自然就很容易了。”

凯尔一听心里有些放心了,说实话他还真怕肖白图这个比较激进的军人乱搞,但考虑到人家战功卓著,整个岛屿西半部几乎是一人率军平定的,因此他也不好说什么,免得被人指责越俎代庖。还好,肖白图到底是宿将了,脑袋还比较灵醒,没自大到雨季就出征马任加,那样搞不好会出大事。

凯尔县长走后,肖白图立刻着副手从各部中抽调有经验的士官,全面接过新华县保安团的训练大权,打算狠狠操练一下这支新嫩部队,使其能够跟上如新华夏步兵营这些常年征战的老部队的节奏。此外,他还拿着马万鹏给的“尚方宝剑”,深入各香草、胡椒种植园,翻阅所有劳务工的简单资料,并从中挑选适合上战场的炮灰——这也是新华夏岛的传统了,每次大战开始,东岸人都会在外来劳务工群体中挑选有军事经验的人员,然后将其编入仆从军部队进行作战,就如同当年肖白图率军进攻萨卡拉瓦王国一样。

而新华夏岛的劳务工们对这样的事情也非常期待,盖因这是他们迅速摆脱苦逼的种植园“奴隶”身份,获得自由身的一条捷径,前提是你在战斗中服从命令然后成功活下来——老实说,这在新华夏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这个岛上的土人显然无法对他们造成多大的伤亡,因此大部分劳务工都很向往通过参军摆脱尴尬苦逼的劳务工身份,一举翻身成为东岸海外国民,从此过上好日子。

“虽然我国的法律没有像欧洲人那样,赋予种植园主和糖坊主人折磨奴隶致死的权力——想想看,黑奴们被迫在灼热的阳光下,弯着腰从早到晚砍着甘蔗;要把一抱一抱的甘蔗不断地送进碾压机;无论春冬都要在红通通的炉旁长时间地劳作;生活环境极端恶劣,吃的是加水煮成糊状的木薯面,住的是泥筑的棚屋——但他们的境遇仍然不容乐观,繁重的劳动和恶劣的环境极大损害了他们的健康,一个健康的男人通常会在七年内(这恰好是劳务工的最长服役年限)便身体恶化,丧失一部分劳动力,甚至死亡。因此,他们非常渴望通过参军改变自己的身份。”肖白图的这番话最是一针见血地说明了这种情况,而这种渴望也往往使得参军的劳务工们战斗热情高涨,在战斗中至少不会无故溃逃,比岛屿八旗土兵要强上一些。 360搜索 妙-筆-阁: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更新快

肖白图等人最终在贝岛各大种植园挑选了接近两百名此类劳务工,然后与从大庆盆地各棉花种植园内挑选来的五百名特兰西瓦尼亚、乌克兰、波兰劳务工一起,进行集中军事训练,以期在1662年的凉季(同时也是旱季)到来后,能够将这帮战俘出身的劳务工成功捏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这样的军事训练一直持续到了1662年4月上旬,雨季最后一场倾盆大雨的结束、最后一次飓风光临新华夏岛为止。整整四个月的军事强化训练,使得肖白图麾下各支部队的战斗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协同作战能力也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加强。尤其是成立没多久的新华县保安团两千官兵,战斗力比起四个月是有了显著提升,基本可以上战场和戚马拉东那的精锐火枪手部队比划比划了,而这显然也正是肖白图的目的。

1662年4月13日,以新华夏步兵营、新华县保安团为主,岛屿八旗土兵、劳务工仆从军为辅的东岸军队计五千余人,( ww.ukanshum )在东非运输公司船队的运输下,驶抵马任加港外海,正式开启了对博依拉王国的最后一战。

历史上博依拉王国的国君鼎盛时拥有大量火枪手部队和四十门海防大炮,这个时空的博依拉王国被东岸人追着屁股连番打击,日子过得有些局促,因此其国主戚马拉东那并未如同历史上那样一掷千金豪购大炮,故马任加港口的码头炮台上此时只有区区十多门老掉牙的旧青铜火炮,也不知道是从哪淘来的。

而更糟糕的是,或许是训练不足的缘故(这几乎是必然的),操作火炮的萨卡拉瓦炮兵其射术也极为糟糕,结果被冲进港口的第二舰队“自由贸易”号战列舰一顿猛轰,当场哑火了四五门大炮,剩下的炮兵也在东岸登陆部队的威胁下一哄而散——登陆最大的阻碍竟然就此消失,其过程轻松得仿佛就是一场儿戏,这令东岸大军上下有些振奋,纷纷觉得这或许是一个好兆头。

当天中午,就在东岸大军仍在手忙脚乱地登陆时,博依拉王国国主戚马拉东那亲率大军赶了过来,准备一举将东岸人赶下大海。这厮带了足足六千名官兵,其中约一千五百人是精锐的火绳枪兵,向来是其击破别家部落的杀手锏,这次为了对付东岸人,也一并调来了,可谓是精锐尽集,不成功便成仁。

东岸人对于萨卡拉瓦人摆出的决战架势自然也极为欣喜,因为这很显然省了很多力气。于是乎,先期登陆的新华夏步兵营四个连立刻整队完毕,与部分炮兵一起,在登陆场附近摆了一个密集的队形,就等敌人来交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