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唐 > 第416章该怎么处置李唐皇室

天唐 第416章该怎么处置李唐皇室

作者:格鱼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10-11 06:38:48 来源:笔趣阁

陈希烈、杨国忠、裴冕、杨錡、张巡、郭子仪、公孙良六人,号称朝廷七相,是张瑄以下署理中华王朝最高政务——也就是中央权力核心层的七个人。

这是文官。

而武官系统,则以郭子仪为首。除了哥舒翰、程千里、安思顺三人之外,其余掌握兵权的人都是随张瑄起兵的开国元勋。

除了七相之外,张瑄还同时册封了仆固怀恩等八人为侯爵,这八个人后来被称为“开国八侯”,是中华王朝新兴的七大贵族,显赫一时。

如今的局势非常明显了,张瑄这个新皇刻意扶持陈希烈的陈家、郭子仪的郭家和开国八侯家族,这些新贵家族青云直上,隐隐有与士族豪门相对抗的趋势。

当然,新贵家族的底蕴还是差了很多,不过,这需要时间的积淀,不是扶持就能扶持起来的。

郭子仪虽然没有被封侯,但贵为天下兵马副帅兼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可以说是朝廷中的实权派。

郭子仪自己都没有料到有今天的权势地位,他本来以为自己能得一藩镇兵权就算不错了。但不成想,张瑄竟然将他留在身边掌兵部入廷相,一跃成为站在天下权力巅峰的七个人之一。

兴庆宫,明德殿,参政堂。

陈希烈居中,左侧是杨国忠、裴冕、公孙良,而右侧则是郭子仪一人。当然,现在杨錡和张巡还未到任,座位暂时空着。

“诸位,如今朝廷新立,诸事繁多,我等只能暂时住在宫中,为陛下分忧了。”陈希烈抱了抱拳道,“册封百官和各镇巡抚、军帅的诏书已经昭告天下,各镇的效忠表章想必一个月后才能抵达洛阳——如今的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着手操持迁都的事宜。”

“好在中京昔日为东都,宫阙、朝廷衙署一应俱全,朝廷整体搬迁过去,当无大碍。”

郭子仪微微一笑,“除了政务之外,本官以为,朝廷目前还要继续调集两淮和江南各镇粮草辎重……以本官看来,陛下最迟明年春天,就要举兵进攻吐蕃,平定诸胡。”

郭子仪是张瑄的心腹,自然知道张瑄的心思,如今说出来,却让杨国忠等人吃了一惊。

杨国忠皱眉道,“这天下大乱初定,百废待兴,需要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来休养生息,再开战端于国不利,本相一定要面见陛下,直言劝谏!”

公孙良默然不语。他虽然地位保持,被张瑄抬举,进入七相议政的权力核心小集体,但他有自知之明,在这种军国大事上,能不开口就不开口,免得说错了话,得罪了郭子仪,更触怒皇帝。

裴冕却就事论事,没有想那么多,他性格比较直。

“杨相所言甚是。天下叛乱初定,黎民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再要耗费钱粮开启战端,必然导致国力大损。”裴冕附和道。

郭子仪虽然是张瑄身边的红人,又是开国元勋,从龙大功臣,但他性格谦和,并不强势,对杨国忠和公孙良这些旧臣态度也算是比较友好,他笑了笑道,“杨相,裴相,你们有所不知。陛下昔年拿下吐蕃吐谷浑故地,占据吐蕃千里沃野,移民军屯,假以时日必成中华大国的西北粮仓。”

“然而吐蕃王赤柱趁我内乱,撕毁盟约,复占吐谷浑故地,若不是杨涟在青海一线苦苦支撑,吐蕃人东山再起祸乱中原都不是没有可能。”

“因此,陛下一定会对吐蕃用兵。一则安定边防,二则收复吐谷浑故地甚至……”郭子仪长出了一口气,压低声音道,“甚至是将整个吐蕃灭了,全部纳入我朝版图。”

郭子仪的态度让杨国忠非常满意。但郭子仪的话却又让他和裴冕以及公孙良大吃一惊——灭吐蕃?多大的胃口啊……

数百年以来,隋唐两朝,对吐蕃的国策无非是在稳固边防的基础上适度打压吐蕃的强盛。虽然对吐蕃用兵无数次,但要说以灭吐蕃为目的,绝无仅有。

然而,前人做不到的事情,未必现在的新皇帝张瑄就做不到。

想起张瑄的种种雄才大略之处,杨国忠长出了一口气,叹息了一声,“倒是本相小家子气了,不知陛下如此宏图大略。灭吐蕃当然是空前绝后的大业,然而这需要耗费多少钱粮,才能完成,本相心里担心国力很难支撑啊。”

“所以陛下才下诏推进商贸,甚至有提高商贾地位的意思。”陈希烈微笑着,“以老夫看来,陛下之志,我等臣子难以揣度。但我朝要走向强盛,四处用兵是必然之举,而这就需要增强国力。”

“拿下吐蕃,获得大量土地。可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移民屯垦,推进商贸。”陈希烈缓缓起身指着墙壁上的地图,大声道,“不仅吐蕃,东夷的奚人十州也是千里沃野,亦可移民屯垦……”

“还有西域,漠北的突厥……老夫以为,接下来陛下会有再定天下蛮夷的国策,吾等不妨拭目以待。”

陈希烈笑了笑又缓缓坐了回去,“不过,这些可往后放。现在当务之急朝廷有两件事——”

“宰辅请讲。”郭子仪对陈希烈虽然尊重,抱拳道。

裴冕和公孙良也抱拳颔首,“宰辅请讲。”

杨国忠扫了一眼陈希烈,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但目前情势比人强,皇帝强力手腕下,陈希烈为百官之首,七相之魁,议政以陈希烈为主,他也没有办法。

陈希烈是何等的老油条,他知道杨国忠心里不服气,但嘴上也不挑破,径自道,“第一,回纥的封赏。回纥王子葛勒率军两万助战,为陛下平定天下登基称帝立下汗马功劳。而回纥可汗率回纥大军入陇朔下河东,对史思明叛军覆灭,功不可没。因此,朝廷不能无动于衷。”

杨国忠嘿嘿一笑,“这个好说。回纥人一向是我朝附庸之国,而陛下又纳了回纥公主,回纥助战也在情理之中。以杨某之见,不若给回纥可汗骨力裴罗上个尊号,以示荣宠。而回纥王子葛勒,则册封为我朝侯爵,赐些金银财物以彰显其功。”

杨国忠这么一说,郭子仪也点了点头,“杨相言之有理。”

裴冕和公孙良两人也觉得妥当,没有反对。

陈希烈见众人都如此,也就笑笑道,“好,此事议定,待上奏陛下,由陛下裁处。”

“还有一桩,就是如何安置李唐皇室。”陈希烈的声音变得低沉起来。、

众人皆默然。

这确实是一件迫在眉睫的、非常棘手的事情。

李唐皇族目前都聚集在宫中,等候处置;而一些宗室,也在长安闭门不出,等候命运的消息。

按照历朝历代的“经验”来看,新朝立、旧朝皇室没有什么好下场,有不少都被血腥清洗。新皇为了巩固权力,对旧朝皇族举起屠刀,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张瑄会这么做吗?众人都拿不准。

包括郭子仪这等心腹,也摸不清张瑄的真正意图。

可李亨李豫这些人,不能总在皇宫里幽禁着,迟早要有一个说法,昭告天下。而再加上宗室皇亲,李唐王朝遗留起码有数百上千人——

陈希烈苦笑一声,“诸位,陛下昨日让老夫拿一个方案,但老夫觉得非常棘手,因此请诸位畅所欲言。”

站在新皇的立场上,这些李唐皇室自然是诛杀了干净,扫除后患。然而,若是大开杀戒,必然让新皇留下残暴之名,而对于新成立的朝廷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不杀——这么众多李唐王朝血脉,谁知道日后会不会构成隐患?

所以,众人很难做决定。

而就算是有决定,也无法说出口。如果主张诛杀,但一旦皇帝因此落下千古骂名,他们也吃罪不起;而如果主张不杀,一旦日后有人起兵造反,他们又成了纵容前朝余孽的罪人。

因此,包括郭子仪在内,都沉默不语。

陈希烈望着众人,皱了皱眉,“诸位,吾等受陛下隆恩,应当为陛下分忧。如何安置李唐皇室,还请诸位出言献策,集思广益。”

裴冕轻叹一声,“宰辅,这事儿着实难办。按说李豫主动下诏退位,应当给他一条生路。可是,若是将来……”

“诛杀了算了,一了百了!”杨国忠阴狠地挥了挥手道。

公孙良下意识地开口道,“不可,万万不可!”

杨国忠冷笑一声,凝视着公孙良沉声道,“有何不可?公孙大人,你蒙受新皇恩德,要考虑好自己的立场!”

公孙良闻言面色涨红,颤声道,“公孙良蒙受皇恩浩荡,当为陛下效死。只是李豫既然下了退位诏书,便是有功于新朝。陛下以文德武功立国,断然不能因此留下千古骂名!”

杨国忠冷然一晒,怒斥道,“公孙良,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出言不逊,对陛下不尊!”

公孙良被杨国忠上纲上线扣上了这么一顶帽子,心惊胆战,忐忑不安,原本为李唐皇室争取出路的一点心思也就很快化为泡影。

他本为李亨心腹,李亨父子待他不薄,心里终归还是有几丝感恩之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