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唐 > 第405章新皇帝示好求和

天唐 第405章新皇帝示好求和

作者:格鱼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10-11 06:38:48 来源:笔趣阁

李亨气晕了过去。

但国难当头,危机时刻,李豫、李倓和一些朝臣已经顾不上他了。当日,宫里就传出了一个震动长安的消息:皇帝李亨下罪己诏和退位诏,大意是说自己在位期间叛乱频仍,国家动荡,民不聊生,作为皇帝难辞其咎,而为了确保大唐江山社稷永固,传承万年,特将皇位传给楚王李豫,云云。

李亨登基称帝不足两年便悲哀地退位为太上皇。李豫即日登基称帝,但没有举行登基大典,只是召集满朝文武大臣草草举行了一个仪式。

李豫登基当晚,改年号为宝应,接连下达数道诏令。

其一是诏命天下藩镇出兵勤王,驰援长安。

其二是号令长安军民与关中兵马,要誓死捍卫长安,表示将与长安共存亡。

其三是册封建宁王李倓为皇太弟、定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册封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哥舒翰为关中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

原兵部尚书公孙良罢相,出任河南大都督。裴冕留任,杨国忠留任。

其实李豫也不是不想动杨国忠,只是这个时候,他动杨国忠必然会引发朝廷动荡,这种代价他不能承受。

其四是斥责回纥可汗骨力裴罗擅自率军进入大唐,实属大逆不道,命其立即从河东退兵,否则朝廷大军所至,必灭回纥全国,言辞非常严厉。

最值得玩味的是最后一道诏令。李豫对张瑄的反唐公开回避,下诏册封张瑄为永王、太师、陇朔大都督兼范阳大都督。

新皇帝上任,做出了一幅励精图治改革匡正的姿态,一时间长安军民似乎精神振作起来,一扫往日的颓势和慌乱不安。

……

……

泾州,哥舒翰大营。

新皇帝登基称帝及相关诏令下达,哥舒翰送走了宫里来宣旨的小太监一行,脸色肃然地返回大帐。

京城朝廷的动静让哥舒翰有些意外,但皇帝换了又能如何,能改变大唐将亡的宿命吗?哥舒翰其实并不抱多大的希望。

哥舒翰环视众将,眸光闪烁着叹息道,“诸位将军,皇帝命我等直入长安,护卫皇帝,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阿斯那出列抱拳道,“哥舒大帅,新皇突然登基称帝,让人错愕。然我军平叛,应当入关中攻潼关,争取拿下潼关,才能保住长安。若是固守长安一城,意义不大。”

哥舒翰望着阿斯那笑了笑,“李光弼正在关中募兵,皇帝的意思,攻打潼关的事儿,交给李光弼,至于我军,直入长安勤王护驾。”

阿斯那皱了皱眉,沉声道,“大帅,请恕在下直言了。”

“那李光弼本是张瑄部下一偏将,无论资历还是才干威望,都远不如大帅,然皇帝却把统兵之权交给了李光弼,而让大帅束缚于长安城中——那李光弼何德何能,凌驾于大帅之上?”

“李光弼难敌张瑄,若要与张瑄大军抗衡,还是要大帅出面。朝廷这般安排,吾等不服!”阿斯那的话一出口,哥舒翰标下诸将都开始为哥舒翰抱不平,极尽不满之意。

见诸将义愤填膺的样子,阿斯那嘴角暗暗浮起一丝古怪的笑容来。

几乎没有人知道,张瑄昔日对阿斯那父子有恩,此刻阿斯那是心向张瑄的。此番开口,也有挑拨之意。

哥舒翰神色变幻片刻,猛然一拍桌案大喝道,“尔等休要多言,朝廷自有主张,我等作为臣子,食君之禄,遵从朝廷诏令便是!再要胡言乱语,对陛下不敬,当军法从事!”

哥舒翰霍然起身拂袖而去。

其实哥舒翰心里却是暗叹道,“无论谁领兵、谁掌权,都挡不住张瑄改朝换代了,这个时候,还计较这些,又什么意义。”

在哥舒翰看来,张瑄掌控兵马接近20万,又有回纥十万大军助战,再加上拿下河南和范阳两地,收拢降兵无数,以这样的力量,推翻大唐王朝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不要说是他和李光弼,就算是王忠嗣这等军中名将复生,也无能为力。

单单是回纥可汗骨力裴罗的十万大军,就已经够让朝廷喝一壶的了。若是骨力裴罗率军奔袭关中,凭哥舒翰手下这三四万人能挡得住?

第二日,原本准备进入关中进攻潼关的哥舒翰改道长安,不提。

……

……

易州。范阳史思明已经是惊弓之鸟,虽然拥兵数万,但范阳已是一座孤城,处在了张瑄大军的团团包围之中,而回纥可汗骨力裴罗大军十万进军河东,又直接堵住了史思明逃往河东的可能。

史思明穷途末路,惴惴不安,派人乞降。

帅堂。

张瑄端坐帅案之后,凝视着被史思明派来乞降的大将武令珣,冷冷一笑,“史思明之前曾两度向本帅提出归降,但两度反悔。如此反复无常的小人,让本帅如何能相信他的诚意?”

武令珣尴尬地垂首低低道,“此次范阳真心归降,绝无二心,请大帅明鉴!”

“史思明困守范阳,本帅大军所至,范阳必成齑粉。如今这个时候,史思明降与不降,无关紧要了。不过,本帅出于对范阳军民的体恤,若是史思明能自缚出城来本帅帐前请罪,本帅可同意范阳投降。你去吧,转告史思明,本帅昔日曾经给过他机会,但他错过了机会。而这一次,本帅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若再死不悔改,必杀无赦!”

张瑄的声音冷厉而低沉,在堂中久久回荡着。

武令珣不敢再多言,战战兢兢唯唯诺诺而去。

郭子仪匆匆而进,向张瑄抱拳施礼道,“主公,长安有消息传来。”

郭子仪的脸色有些异样。

张瑄望着郭子仪,皱了皱眉道,“何事?”

“李亨下罪己诏和退位诏,禅让给李豫,李豫称帝,改年号为宝应。”郭子仪轻轻道。

张瑄吃了一惊,陡然起身凝声道,“什么?李豫当了皇帝?”

郭子仪长出了一口气,点头道,“是。李豫称帝,接连下诏,命天下藩镇勤王,说是励精图治,要与长安共存亡。”

张瑄沉默片刻,突然笑了,“皇帝的这几个儿子,都比他有胆识有魄力。看来,是李亨又要逃往蜀中,被李豫和李倓给逼宫了……谁掌兵权?李光弼还是哥舒翰?”

“李倓为帅,李光弼为副帅,哥舒翰镇守关中和长安。”郭子仪回道。

“李光弼掌军……”张瑄冷冷一笑,“也罢,先拿范阳,长安且不管他!”

见郭子仪欲言又止,似是还有话要说,张瑄奇道,“子仪,有话要说?”

“主公,新皇帝册封主公为永王、太师、陇朔大都督兼范阳大都督,永镇范阳陇朔,听调不听宣。”

郭子仪抱拳低低道。

李豫这道诏命,回避了张瑄起兵反唐的既定事实,如果张瑄接招,便可名正言顺地成为陇朔与范阳之主,自成一国,只不过在名义上还是要臣属于大唐朝廷。

既有示好之意,也有忍让之情,更兼具求和之味道。

张瑄一怔,缓缓坐了下去。

郭子仪紧紧地凝视着张瑄,试图从张瑄变幻的神情中观察感知到一些什么。虽然郭子仪判断张瑄多半不会从之,但心里还是有一丝担忧。

“范阳、陇朔是守不住的。我等要是苟安于范阳陇朔,将来等皇帝缓过气来,我们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张瑄淡然道,“对于张某而言,这天下尽在掌握之中,焉能半途而废?张某要是半途而废,如何能对得住三军将士的厚爱和殷切期盼?”

郭子仪大喜,躬身拜了下去,“主公英明!”

其他诸将也赫然拜下去,“主公英明!”

对于郭子仪这些人来说,既然已经跟了张瑄起兵反唐,那么就希望看到张瑄掌控天下篡唐为帝,再立新朝。只有这样,他们才是开国功臣,兼之名垂青史。而反过来,如果张瑄半途而废,苟安于一隅,他们这些人或者还可拥有荣华富贵,但日后却会以叛将的名分遗臭万年。

“英明谈不上,但半途而废非智者所为。”张瑄淡然一笑,突然朗声道,“子仪,传某的话,派人传消息回长安,就说本帅之言:若唐皇李豫肯退位让贤,日后某可封他一个唐王的爵位,世袭罔替。”

张瑄放声大笑。

众将也轰然而笑。

郭子仪笑着拱手道,“臣遵命。”

这看上去只是张瑄的一句戏言。但站在张瑄身侧的田可馨心里却清楚,眼前这个气势凛然的男子,说任何话都不会是没来由的。

“看来,他是准备这样安置李唐皇室了……但这样,岂不是要留下后患?”田可馨心念电闪,她突然想起张瑄有一个女人是李唐皇室公主。

改朝换代之后,先朝的皇室下场一般不会太好,这是历史的宿命。至于张瑄将来怎么安置李唐皇室,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这个时候,考虑这个问题还太早。

田可馨凝视着张瑄,却见张瑄投来一丝玩味的笑容,不由心中一凛,再次垂下头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