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唐 > 第145章 真诚与阴谋(第四更)

天唐 第145章 真诚与阴谋(第四更)

作者:格鱼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6:35 来源:笔趣阁

“原陇右节度使安思顺,调任剑南大都督府大都督。”李亨没有再卖关子,径自直截了当地将对于安思顺的任命说出了口。

安思顺呆了一下。剑南大都督府地域辽阔,掌兵甚重,还关乎大唐西南门户安危,可以说在八大都督府里的重要性不比河西诸镇差多少。

安思顺没想到,在安禄山这个心腹大患的“辐射下”,他这个本该被忌惮和受猜忌的人,竟然还被委以重任。

“安帅劳苦高,一向精忠报国,朝野上下有口皆碑。本宫以为,安帅定会安抚西南诸地,为大唐守住这西南门户。”李亨淡然笑着。

在安思顺的任命上,李亨完全听从了张瑄的意见。杨国忠有些不太同意,但张瑄强硬坚持,他也不好因此就跟张瑄闹翻。

张瑄缓缓起身微微一笑,“安帅不必猜疑。监国殿下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安帅乃是忠臣,且安心赴任剑南,他日成,名垂青史亦是可期。”

安思顺嘴唇哆嗦了一下,突然痛哭流涕地拜倒在地,“臣安思顺叩谢殿下隆恩,臣当肝脑涂地,以报殿下和朝廷恩宠。”

安思顺确实是非常激动。这些年,他因为安禄山没少被朝廷猜疑。他一直心里都明白,皇帝之所以迟迟没有动他,无非是忌惮安禄山,唯恐引起安禄山的反弹而已。

可如今,却获得了如此信任,无与伦比的信任。

这怎能不让安思顺激动如斯、感激涕零?

“子瞻,替本宫扶起安帅。”安思顺的感激涕零,李亨看了心里很是舒服,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安思顺与安禄山不同,他没有野心,崇尚汉文化,通晓诗书礼仪,只要怀柔得当,就绝不可能起兵谋反。况且,他此去剑南,要想在剑南站住脚,没有三五年是办不到的,因为剑南还有一个鲜于仲通一—杨国忠的心腹。

而等安思顺站稳了脚跟,在张瑄的谋划中,安禄山之患也该平息了。没有了安禄山,安思顺想反也反不起来。

这是张瑄力主起用安思顺的关键。

张瑄哈哈一笑,上前去一把扶起安思顺道,“安帅不必如此,吾辈臣工,既得朝廷倚重和信任,就理应为社稷江山、为大唐子民尽职尽责,上报朝廷,下报黎民,成就万世业,岂不快哉?”

安思顺抹了一眼眼泪,向张瑄投过感激的一瞥,低低道,“张大将军盛情,安某铭记在心,他日必有所报!”

说完,安思顺起身再向李亨长拜一礼,然后默然归坐。

宣布完六大都督府大都督的人选,李亨顿时就没了下文。这让坐在一个角落的封常清和颜真卿微微有些失望,但旋即又想起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就不再奢望。

宴会很快结束。而几乎是与此同时,一纸正式的官方诏书从皇城里传出,昭告天下一一

任命哥舒翰为河西大都督府大都督、河西兵马招讨使;

任命安禄山为范阳大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任命程千里为北庭都护府大都护、北庭大都督府大都督;

任命杨錡为安西都护府大都护、安西大都督府大都督,兼西域诸道安抚使;

册封杨国忠为渤海郡王,遥领渤海大都督。册封鸿胪少卿安庆宗为渤海侯、渤海副大都督;

任命安思顺为剑南大都督府大都督。

天下八大都督府大都督任命了其中的六个,但剩下的两个却不见动静,这让很多朝臣觉得奇怪。

李亨与张瑄和杨国忠一起将哥舒翰几人送出了东宫正门,此等礼遇已经是李亨这个监国太子目前所能做到的极限。

谁也明白这是李亨的笼络之意,但作为臣下,还是被这种礼贤下士所感动。

“诸位大帅,事关天下安危,希望诸位即刻启程赴任,无在长安过节了。”李亨拱手一笑,“本宫与杨相、张大将军就在这里为诸位送行,待来年上元节,本宫定在宫中大摆筵席,为诸位庆!”

哥舒翰几人肃然躬身一起拜下,朗声道,“臣等遵命!”

哥舒翰等人没有迟疑,匆忙离去,各自回府准备,第二日一早就要离开长安赴任。

望着哥舒翰几个人远去的背影,杨国忠呵呵一笑,“殿下,子瞻,国忠有些疲倦,就先失陪了。”

“杨相慢走。”张瑄笑着拱了拱手。

李亨则微微点头,“杨相操劳国事,可是要保重身体。

杨国忠心满意足地离去。

李亨有些疲倦地转过身来,一边向宫门内行去,一边向张瑄笑道,“子瞻,本宫其实还是有些不明白,既然封常清、颜真卿两人颇有才干,心性忠诚,何不一起册封了,何百卝度卝贴吧卝更新最快必要再拖下去呐。”

“殿下,两人的才干人品毫无疑问,无可挑剔。但殿下须知,此二人位卑职轻,此番倘若一下子就破格擢升两人于高位,难免不会让其滋生骄狂之意。”

“先凉他们一凉,一来继续考察其心性,二来等待形势稳定。”张瑄笑着拱了拱手,“殿下此刻监国,将来还要御极天下,作为君上,运用权力需要张弛有度、宽柔相济……”

“哥舒翰等人分赴各地藩镇赴任,假以时日,这大唐天下便安定了大半。目前我们最大的隐患,就是安禄山这个狼子野心的胡儿。”

“子瞻所言甚是。”李亨想了想,“本宫受教了。”

“臣不敢当。”

李亨长叹一声,猛然转身深深凝视着张瑄,眼圈微红,轻轻道,“子瞻,本宫能遇到你,也算是本宫前世修来的运气。有你在本宫背后,本宫觉得心安了许多。”

“子瞻,本宫来日若是真有御极天下的一日……卿不负我,我必不负卿!”

张瑄微微一笑,“臣相信,殿下御极天下之日为期不远了。”

张瑄毫不怀疑李亨此刻的真诚,但日后究竟如何,却很难说。

张瑄不至于被李亨这一时有感而的两句真诚迷惑过去,在这权力场中,真诚与阴谋其实根本无真正分得清楚。

此刻,李亨觉得张瑄是忠臣、是可以倚重和必须要信任的肱骨,但等他登上皇位真正掌握了皇权之后,还会不会这样想,谁也不清楚。

张瑄相信,卸磨杀驴的事儿以李亨的心性为人,可能很难做出;但猜忌之心,是迟早要滋生的。

这便是人性。

这便是围绕着权力的某种必然的宿命,因为权力具有排他性和独裁意识。

张瑄离开宫中,回到大将军府。

刚进了门,就闻报说,封常清和颜真卿求见,已经在客厅等候多时。

张瑄心里暗笑,知道这两人从宫里出来就直接进了大将军府。至于来意是什么,也不难理解,无非是想要从张瑄这里探探口风。

张瑄等的就是两人。

这两人在张瑄的未来谋划和整体布局中至关重要。不过,这两人虽有才干亦是名臣,但如果不能成为“自己人”,张瑄宁可弃用。

张瑄缓缓走进会客厅,脚步轻盈,几乎是悄无声息。

颜真卿和封常清正并肩站在一起,仰望着张瑄亲手所书的“兼济天下”牌匾。

颜真卿是当世书名家,张瑄这手字虽还过得去但却不能让颜真卿动容,真正引起颜真卿关注的,是这四个大字纵横开阖刚柔相济的雄浑气势。

“在下这拙劣笔迹,岂能入颜公眼?”张瑄轻声一笑,朗声道,“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见而畏之、敬之,素来为在下敬仰。”

颜真卿和封常清赶紧会身来躬身见礼,“下官拜见大将军!”

张瑄笑着摆了摆手,“两位大人不必多礼,请坐。张力,看茶!”

张瑄与颜真卿和封常清在厅中关门畅谈了很久,而到了晚间,张瑄又留两人吃了晚饭,才亲自将两人送出府去。

颜真卿和封常清两人出了大将军府,在暮色中并肩行进了一段,直到街角,才准备分手各自返回住处。

“封支度,在下在平原,也曾闻得张大将军的才名。今日当面一见,果然是才华横溢,少年英杰,名不虚传。”颜真卿笑了笑,“难怪能博得陛下青睐,一飞冲天。”

封常清比颜真卿年长,此时已是中年有余,他闻言轻轻一叹,“颜公,张大将军能有今日,岂是区区才名所致。某观他年纪虽轻,但谋略深远,刚柔相济,将来绝非池中之物。”

“某二人奉召进京,想必定然是张大将军的主意。今日这一番长谈下来,某心里也渐渐明白,我等要想有所寸进,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封支度此言何意?”颜真卿拱手笑道。

“投于大将军门下。”封常清压低声音道。

颜真卿沉默了下来,眸光一阵闪烁。

“不知颜公……可曾有意?”封常清轻轻道。

“封支度又将如何?”颜真卿没有回答,却反问道。

封常清缓缓仰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轻轻道,“封某当年毛遂自荐于高仙芝门下,不为高仙芝所喜。后随军建有微,才蒙陛下荐拔。”

“封某此生,空有报国之志,但却报效无门。若此人能让封某一展胸中抱负,投入其门下又能如何?”

颜真卿默然无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