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唐 > 第445章这骂名,我哥舒翰来背!

天唐 第445章这骂名,我哥舒翰来背!

作者:格鱼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2:49 来源:笔趣阁

永宁二年十月十五日,张瑄亲率大军班师回朝。

杨涟作为皇帝委派在吐蕃两道的最高军政主官,率领标下诸将和多朗等吐蕃方面的官员,一直将皇帝浩浩荡荡的队伍送出神武城数十里之外。接下来,朝廷即将派诸多汉人文官赶赴吐蕃两道上任,而相关的行政治理,都将按照中原道、州、县的体制进行。

张瑄相信,顶多给杨涟一年的时间,他就会将各方面的情况都理顺。

对于杨涟的能力和忠诚,张瑄还是信任的。

而事实上,杨涟还是杨三姐和杨玉莲的晚辈,说到底,现在的杨家也是皇亲国戚。杨涟作为杨家中渐渐崛起的、与杨錡并称为“二杨”的中流砥柱,对于皇帝的忠诚毋庸置疑。

杨涟和多朗跪拜在皇帝面前。

张瑄叹了口气道,“杨涟,多朗,朕这就班师回朝,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尔等且回神武城,各安职守,不要怠慢荒废政务军事。”

“多朗,朕委以重任,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张瑄轻轻道,俯身扶起了多朗。

多朗恭声道,“臣当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瑄淡然一笑,“不需要你赴死,只需要你尽忠职守,做你该做的事儿,而不要去做你不该做的事儿。你只要记住朕的话,有卓玛在朕身边,朕保你一生荣华富贵,荫及子孙。”

“多谢陛下!”多朗又拜了下去。

张瑄深深地扫了多朗一眼,该说的话他都已经说过了,而且在此之前,又让卓玛回娘家去再三叮嘱多朗,以多朗的心胸和头脑,他定然知道自己未来的出路在哪。

事实上,多朗家族已经跟中华朝廷绑在了一辆战车之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张瑄回头又望了与李腾空、苏扈冬和郭芙并肩骑在马上的卓玛一眼,微微一笑,“杨涟,你也起身来。”

“朕此去,再来吐蕃两道,不知何时。朕临走之际,送你十六个字:宽严相济,恩威并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杨涟,你的手里掌握着数千里辽阔疆域,肩负重担。你只要能替朕守住这片土地,朕将来,不吝惜一个郡王之爵!”

张瑄凝声道。

张瑄是一个不太喜欢封爵的皇帝,他自打登基称帝以来,册封的功臣名将少得可怜。而最高的也不过是侯爵。

能从张瑄嘴中说出一个郡王的爵位承诺,这已经意味着张瑄的无比重视。

杨涟心里即欢喜又沉重,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皇帝给的爵位不是那么好拿的。但杨涟还是感激涕零地再次跪拜了下去,“陛下皇恩浩荡,臣感激涕零,无以为报,当为陛下效死!”

张瑄笑了笑,翻身上马,率先扬尘而去。

而随着他的一马当先,身后十五万大军旋即开始移动,马蹄声如若奔雷,绵延数十里不绝的队伍扬起漫天飞扬的黄龙,声势浩大,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张瑄亲率大军灭掉吐蕃的消息,当然传到了国内,天下震动。而对于窝在甘州的李珙一党来说,每过一天就距离末日的来临就近了一天。

李珙军心大乱,惶惶不可终日。

李珙坐在殿中,聚集众将,见军师太平道人没到,便命军卒去请。然而,太平道人却早已隐姓埋名,鸿飞渺渺,逃离甘州而去。

军卒匆匆来报,递上了太平道人留给李珙的最后一封书信。

李珙接过书信,看完,脸色变得无比的阴沉,而阴沉中又透着一层惨白。

太平道人在书信中直言大势已去,给李珙指出了三条路。

第一,顽抗到底,死战到底,战死甘州,誓死捍卫李唐皇室的尊严。第二,投降张瑄,或许还能保住一条性命,但至于张瑄会不会手下留情网开一面,谁也说不准。第三,立即放弃甘州,率军西逃,进入西域,进入西域之后不要停留,一路往西,越过葱岭,投靠大食人。

李珙愤怒地将手里的书信撕得粉碎,咆哮道,“好一个太平道人!好一个太平贼道!”

“此奸贼撺掇朕起兵谋反,然而到了此刻,却弃朕而去……当真是可恨可恨啊!来人,传令下去,缉拿太平道人,拿下太平道人,赏一万贯钱。朕只要他的人头!”

李珙咬牙切齿道,然而他麾下的将领却一个个都保持着异样的沉默。

如今大势已去,他手下这些人的心也早就散了。有不少,都有了弃暗投明的异心。

李珙目光闪烁,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不妙。他虽然有心率军西逃,但能跟他西逃的将士恐怕不多了。毕竟他手下的军卒,都来自关中和河洛之地,家在中原,有几个愿意跟着李珙流落异国他乡,过上那种流浪的生死未卜的生活。

中郎将李铁抱拳道,“主公,以末将看来,皇帝陛下大军剿灭吐蕃,此等神威军力,非我等可以抵挡。与其困守甘州等死,不如主动上表纳降,以求活命!”

李铁说完,诸将纷纷嚷嚷着让李珙投降,情绪都非常激愤。

李珙心里一个激灵,他早就看出诸将有兵变的迹象,而这个时候,如果他一个处理不当,小命就将难保。而此番劝降,恐怕也是这些将佐私下里串通好的。

李珙长出了一口气,叹息了一声道,“也罢,朕这就写下降书顺表,李铁,朕就命你为特使,前往皇帝军中,送表称臣!你看可好?”

听李珙愿意投降,诸将的情绪这才慢慢平静了下来,李铁抱拳朗声一笑,“末将遵命。请主公放心,李铁一定不辱使命!”

……

……

入夜时分,甘州城门悄然打开,李珙率家室亲眷在数千骑兵的护卫下,冲出甘州城,向西面的玉门关方向逃窜而去。

李珙知道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只有率少数心腹军力西逃西域,才能有一线生机。这一点,太平道人还是没有说错的。

只要进了玉门关,他就可以一路西进,越过葱岭,投靠大食人,靠着数千人的兵力,在大食人那里混碗饭吃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李珙突然潜逃,甘州城乱成了一团。李铁立即站了出来,暂代甘州统帅,派人紧急联络凉州的哥舒翰,同时也派人送信给皇帝,以示“改邪归正”的态度。

从李珙潜逃的这一刻起,李珙叛乱实际上就已经不平自消了。

消息传到凉州,哥舒翰哈哈大笑,立即披甲上马,连夜聚集自己手下的一万多人,奔袭武威而去。

第三日午后时分,哥舒翰率军抵达武威城下。

武威城里早就乱得失去了控制,一直以来,从皇帝平定吐蕃的消息传来,城里的很多百姓商贾早就逃得无影无踪,甚至还出现了大批量的逃兵。

李豫一开始还动用雷霆手段,下狠手诛杀逃兵,但到了后来,逃兵越来越多,杀一儆百毫无作用了。到哥舒翰率军兵临城下,武威城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只有李豫和百余李唐皇族宗室,带着数千无精打采的军卒守着。

李豫心惊胆战地走上城楼,凝视着城下旌旗招展下横刀立马的哥舒翰,大声喝道,“哥舒翰,汝本是唐臣,皇室待汝不薄,今日汝竟起兵兵临武威城下,如此逼朕,汝于心何忍?!”

哥舒翰嘴角轻轻一抽。

他在马上挂起刀,抱拳冷笑却是向城楼上的军卒大喊道,“儿郎们,我河西军的儿郎们,此刻尔等若是打开城门投降,本帅一定既往不咎,自当在陛下面前为尔等劝谏免死。若是负隅顽抗,等陛下大军所至,武威必成一片废墟,尔等将死无葬身之地!”

“儿郎们,本帅的话,你们可曾听到?”

“儿郎们,本帅的话,你们可要听?”

哥舒翰本是河西藩帅,在军中威望甚高,无论是李豫手下这些人,还是李珙手下那些人,其实说穿了都是他昔日的部下,只是并非他的嫡系部队罢了。

哥舒翰这么一临阵劝降,显然城里的守军部将很多都动了心。

武威就是一座孤城,守是守不住的。单凭这数千人马,不要说抵挡张瑄的十五万大军,就算是哥舒翰城外这一万多人,也是抵挡不住。

一旦等哥舒翰率军攻城,城破之时,多数人都将死于非命,而且还要顶着一个叛军的名头。

李豫见势不妙,大声斥责道,“哥舒翰,好一个逆贼!汝卖主求荣,不忠不义,必留下千古骂名!”

哥舒翰仰天大笑,“李豫,本帅问心无愧!李唐灭亡,乃是自作孽不可活,与本帅无关,与天下人无关!当今陛下英明神武,平叛灭蕃,开疆辟土,不朽功业!如今我中华上邦国富民强,军威播于四夷,本帅劝你识时务者为俊杰,自缚出城向陛下请罪,或者可保身家性命。”

李豫大怒,呸了一声,“哥舒翰,好一个老贼,逆贼!你如此大逆不道,必遭天谴!”

“死到临头,还大放厥词……”哥舒翰再也懒得理会李豫,仰首向城门楼大吼道,“儿郎们,本帅给尔等一个时辰的时间,一个时辰之后,若是再不开城投降,本帅将率大军攻城,城破之日,尔等就不要怪本帅不讲往日军中情分了!”

……

……

落日西斜。

哥舒翰面色肃然,跨在马上,手里的陌刀高高举起。

而他的身后,一万多河西军早已列阵整齐,做好了强攻武威城的准备。

哥舒翰决定在皇帝回军河西之前拿下武威城,否则,他这个河西藩帅实在是在皇帝面前无法交代,最起码颜面上过不去。

哥舒翰身后的中军官看了看时辰,压低声音道,“大帅,时辰已到,可否攻城?”

哥舒翰凝重地点了点头,心里微微有些失望。

他本来以为,武威已是一座孤城,在四面楚歌的境地下,城中守军一定会拿下李豫等人,然后开城投降。却不料等了一个时辰,城中并无动静。

咚咚咚!

军鼓骤然响起,震天动地。

而哥舒翰的河西军士卒面色绷紧,伴随着鼓点的密集,身子前倾,手中的军械和攻城器械准备停当,只待主将一声令下,就要誓死攻城。

“儿郎们,拿下武威城,本帅在陛下面前为尔等请功!”

“冲啊!杀无赦!”

哥舒翰还是霍然挥下了手臂,毅然下达了残酷的攻城令。虽然他在这个时候,已经看到城门缓缓打开,似乎有一路城中的守军正在开城门纳降。

但现在哥舒翰已经改变了主意,不再准备接受李豫等人的投降了。

因此,他标下的一万多河西军潮水一般地向城墙涌去,就在军卒呼喊着冲杀过去的时候,正面的城门已经打开,一列守军高呼着投降,却被洪流一般杀气腾腾地河西军淹没。

河西军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以至于很多士卒借助云梯攀上城墙,城墙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军卒守卫。而涌进城门去的河西军与原本开城投降的守军却展开了混战。

哥舒翰下达了进攻的军令,所谓军令如山倒,河西军士卒挥舞着长枪陌刀,所到之处都是血光一片。守军无奈之下,为了自保,也只能仓促应战,且战且退。

郎将莫申皱了皱眉,忍不住在哥舒翰身侧轻轻道,“大帅,城中守军似有投降之意,末将以为,当……”

莫申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哥舒翰冷斥一声打断,“本帅已经给他们留出了充足的时间。既然他们没有把握住机会,那么就不要怪本帅不讲情面!”

“武威守军乃是叛军,我军奉旨平叛,攻城破敌乃是必然。你在本帅面前聒噪,是何居心?”

莫申吓了一跳,哥舒翰给他扣了一顶大帽子,他翻身下马噗通一声跪拜在哥舒翰的马前,颤声道,“大帅,末将糊涂,末将失言,请大帅恕罪!”

“罢了,看在你随本帅多年的份上,本帅就既往不咎了。但是,你要记住,若再多言,乱我军心,本帅必将你诛杀在阵前!”

“下去,传本帅的命令,城中叛贼顽固不化,当杀无赦!”

哥舒翰这道军令又下,已经冲进城去的河西军更添勇猛,喊杀着将数千守军冲击切割成不同的小块,包围起来,一一歼灭。当然,有些缴械投降的,另当别论。

……

……

从无心应战,到城中分化有人要守城、有人要开城投降,再到见势不妙被动迎战,武威城数千守军与哥舒翰一万多河西军展开了殊死的城内搏杀战,城中狭隘,战马奔行不开,因而也就演变成了步军对垒战。

从夕阳日落到傍晚时分,经过了一个时辰的鏖战厮杀,武威守军半数跪地投降,半数被斩杀在城中,守军或者河西军的尸体满大街都是。

月光清冷,却非常皎洁。

经过了一场血战的武威城恢复了平静,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说不出口的血腥气,压得人心沉甸甸的。

哥舒翰率亲卫纵马进城,直奔府衙之前。

两列士卒手持火把守卫在府衙之前,哥舒翰翻身下马,大步上前。

莫申等几个偏将匆匆从府衙之中走出,向哥舒翰躬身施礼,“大帅!”

哥舒翰点了点头,突然凝视着府中,淡然道,“莫申,李豫等人何在?”

莫申的嘴角轻轻抽搐了一下,脸色变得即苍白又古怪。

他有些畏惧地匆匆扫了哥舒翰一眼,躬身下去道,“回大帅的话,李豫等一百余人负隅顽抗,尽数死于乱军之中!”

“混帐东西!李豫等人乃是朝廷重犯,需要陛下亲自裁处,然今日却死于乱军之中,让本帅如何向陛下交代?”

哥舒翰暴怒。

莫申嘴角又哆嗦了一下,他壮着胆子道,“大帅,我军奉旨灭贼攻城,这两军血战之际,刀枪无眼……非军卒之过也。”

哥舒翰长出了一口气,摆了摆手道,“速速收敛尸体,厚葬之!”

“同时,立即行文禀报陛下,就说武威城破,李豫等死于乱军之中,哥舒翰自知罪责不小,上书向陛下请罪,求辞去河西军帅之职,卸甲归田。”

莫申赶紧领命而去。

望着莫申等偏将离去的背影,哥舒翰往府衙的台阶上走了几步,然后又脸色复杂地扭头走了下来,他慢慢仰首望着夜空中那一轮明亮的弯月,心中长叹一声:“陛下啊陛下,你是千古明君,这等骂名,还是让我哥舒翰来背吧!李唐宗室不灭,天下动荡不止……哥舒翰年迈体衰,无法从陛下开疆辟土分享盖世荣耀,就此隐退了吧!”

一念及此,哥舒翰大步而去。

他翻身上马,一路奔驰出城,整整一夜,他没有在城中安歇,而是留在了城外的营寨之中。

城中,莫申率数百军卒将李豫等人的尸体收殓起来,从城中的棺椁铺里取了现成的棺木,在城外一处高坡上,连夜将李豫等人下葬。按照哥舒翰的命令,莫申派人立上了一块无字的石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