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唐 > 第414章登基御极,吾皇万岁(第三更求月票!)

天唐 第414章登基御极,吾皇万岁(第三更求月票!)

作者:格鱼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2:49 来源:笔趣阁

陈希烈确实有些诚惶诚恐。他不太清楚,张瑄在登基称帝之前,跑到他这个辞官归野的老头家里作甚,今年以来,他几乎闭门不见外客,早已淡出了长安的权贵圈子。

“陈相老当益壮,正是为国出力之时,何以辞官归隐?”张瑄笑了笑道,挽起陈希烈的胳膊,“陈相不请我进厅喝杯茶?”

陈希烈汗颜,道,“陛下请进,草民怠慢陛下,罪该万死!”

“陈相啊,陈通目下已是我军中中郎将,正随张巡和仆固怀恩镇守范阳。他为人做事踏实稳重,勤勉谨慎,堪为大用。我有意让他经略范阳,为范阳十三郡行政主官,不知陈相意下如何?”

张瑄笑道。

陈希烈一震,旋即欢喜感激道,“陛下恩宠,草民全家感激涕零。草民替陈通孙儿,拜谢陛下!”

张瑄一把扶起陈希烈来,笑了笑道,“陈相,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正需要陈相这种德高望重的老臣掌舵,我有意让陈相再次出山,不知你意下如何?”

请陈希烈出山,是张瑄早就谋划好的。

他登基称帝以后,大唐朝廷内部需要整合,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保持和延续中央朝廷的有序运转,否则,天下还是不会安稳。只要中央朝廷安稳了,地方各道州县就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陈希烈虽然才干能力不够出众,但胜在沉稳,德高望重。目前,也就是陈希烈最合适作为百官之首了,若是张瑄直接提拔自己的亲信入朝,难免会引发大唐旧臣的恐慌。

陈希烈先是一怔,旋即有些犹豫,他年事已高,本不想再参与到朝堂争斗当中,安心颐养天年。但张瑄作为新皇,放下架子,亲自到府请他出山,他若是再不点头,那就成了不识抬举。

陈希烈起身拜了下去,“老臣愿意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瑄哈哈大笑,摆了摆手道,“陈相莫要如此——”

“陈相,我的意思是,中央朝廷一应国务体制,沿袭不变,但略微有些变更,稍作调整,梳理清楚,然后各行其是各尽其责,确保我大国政务运行通畅。”张瑄笑道。

陈希烈似懂非懂地点头应是,“请陛下赐教。”

张瑄继续给他解释着自己的思路。

张瑄虽是来自现代社会的穿越者,但他心里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推行现代制度是不可行的,那只能自取灭亡。王朝统治自有王朝统治的特点和制度,强行变化,只能引发天下人的反弹。

他本来想模仿明朝内阁体制,设立内廷与外廷,让内廷与外廷相互制约,但转念又一想,担心会引起朝堂动乱,决定暂时沿袭旧制,照旧施行三省六部制,维持唐制基本不变。

等他坐稳了江山之后,自会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目前而言,以稳定和休养生息为主。

“沿袭三省六部制,但改门下省为内务省,掌内务侍从诸事。将中书省与御史台合而为一更名为都察省,掌言官纳谏行监察督政之责。将尚书省改为政务省,总知天下政务,下设六部,所谓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六部24司保持不变,但加设通商贸易司,列户部名下。”

张瑄大声道。

他的思路很清晰,说白了,内务省就是为宫廷服务为皇帝侍从,而都察省就是监察百官政务,直属皇帝管辖;政务省则总揽天下行政大权,沿袭了唐制尚书省所有职责。至于加设商务贸易司,无非是加强商贾贸易,推动经济发展,这是增强国力的唯一途径。

唐时商人地位不高,张瑄也有渐渐逐步提高商人地位的考虑,只是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只能徐徐图之,采取温水煮青蛙的策略,稳步推进。

听张瑄这么一说,陈希烈长出了一口气。他同意出仕辅佐朝政,但又担心张瑄作为新皇,会全面否认唐制,另立新制,导致朝廷内乱动荡。见张瑄大体上主张沿袭旧制,略有改革,也算是稳健之君了。

陈希烈躬身拜了下去,“陛下英明,老臣感佩之至!”

“陈相,我的意思是,内务省设内务令一人,侍中两名。都察省设都察令一人,侍中两名。政务省设宰相一人,六部尚书参知政事,共理国政。由你出任宰相如何?”张瑄摆了摆手,轻轻一笑。

陈希烈大惊,惶恐地俯身跪拜在地,“老臣何德何能,不敢妄居宰相之职,请陛下收回成命。”

唐时的相国其实是很多的,这是皇帝为了分割相权而做出的举措,所谓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就是入相。而张瑄的构想,则是设立宰相一人,总揽朝政,这就赋予了宰相极大的权限,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陈希烈当然是有些受宠若惊。

但实际上,却也不尽然。所谓六部尚书参知政事,也即入相,也就是说,政务省有一个大丞相,六个副丞相,共同理政,因为后者更具有实权,所以会形成相互制约。

因此,在张瑄的谋划中,政务省宰相的权力貌似最大,其实受到皇帝和六部尚书的制约,荣耀大过权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有陈希烈堪为这个职位了。至于杨国忠这种奸佞小人,张瑄日后会逐步弃用,只是暂时还不能不用他。

张瑄微微一笑,起身将陈希烈扶了起来,“陈相德高望重,堪为百官之首。还请陈相以国事为重,不要推辞为好。”

陈希烈情怀激荡,脸色涨红,慨然再拜,“陛下知遇之恩,老臣感激涕零,自当舍死忘生以报陛下厚恩。”

“好。”张瑄微微点头。

“此外,我有意要重新调整天下行政区划,对各道进行调整……而藩镇之事,军政刑法合一的体制带有诸多缺陷,地方藩镇权力过大,严重影响朝廷权威。我意,去除天下藩镇,政务、军务、刑法分离,各道设立巡抚、各州设立刺史、各县仍设县令,县向州、州向道、而道向朝廷政务省,自上而下节制,总领天下政务。”

“各道设立都察使衙门,直归朝廷都察省。监督地方官员,向朝廷负责。”

“而军务,则仍旧设立八大大都督府,总领天下兵马。为安西、北庭、陇朔、河西、剑南、河南、范阳、安东。朝廷设立天下兵马总领大都督府,统率各地方大都督府,兵部辅之。”

“由此,地方军政督察三权分立,相互监察制约,独立运行,各安其责。”张瑄微笑着望向陈希烈,“陈相以为然否?”

陈希烈长出了一口气,知道张瑄这时吸取唐时放纵地方藩镇权力过大的“前车之鉴”,等于是变相的削藩。若是平时推进此策,肯定会引起各大藩镇的抵触,但现在,天下打乱重新洗牌,张瑄掌控大局,利用强力手段推进,障碍很小。

而事实上,范阳藩镇、陇朔藩镇、河南藩镇和安东藩镇形同虚设,而河西哥舒翰作为降臣,自不敢说什么。至于安西的杨錡、北庭的程千里以及剑南的安思顺,恐怕大势所趋也无能为力,只能从命。

“陛下英明,老臣深以为然。”陈希烈笑道。

……

……

张瑄在陈希烈府中呆了两个时辰,临近登基大典时才离开陈希烈府中,回宫。

陈希烈也跟着张瑄进了宫,两人一番长谈商讨,已经基本上将新朝的各项大事定了下来。当然这基本上就是张瑄的个人主张,陈希烈不过是遵从罢了。

见陈希烈从张瑄入宫,杨国忠等朝臣吃了一惊,猛然醒悟过来,此次张瑄请陈希烈出山,想必是要拜相了。

杨国忠当然有些失望,却也无可奈何。

张瑄回宫在一干太监宫女的侍候下更换上了崭新的龙袍冠冕,午时三刻时辰一到,便摆起皇帝銮驾仪仗,驾临霖德殿。

咚咚咚!

朝鼓奏鸣九九八十一次,昭示着新皇御极。

张瑄在司仪太监和宫女的引领下,缓步进入霖德殿。早已列队等候在殿中的满朝文武整齐划一地拜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张瑄缓步登上皇台,转身凝视着台下的众臣,此刻,他终于跨上了权力巅峰,真正的天之下、万万人之上,成为开辟一个新朝的新皇。

“众臣平身免礼。”张瑄朗声呼道,缓缓坐在了龙椅之上。

接下来,是诸多礼仪程序,比如什么宣布唐皇退位诏书、上众臣拥立劝进表、宣布新皇登基诏书等等,而完了之后,还要议定国号、年号、册封百官、定都,最后还有祭天、饮宴等诸事。

反正非常复杂,张瑄也无可奈何,只能耐心地履行这些程序。

其他的倒也没有什么问题,进展很快,但是在国号和年号、定都上,却起了较大的争议。

以杨国忠为首的旧臣则认为,张瑄之父张九龄本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张良为韩人,当立国号为韩,宜继续定都长安。

而以郭子仪为首的张瑄心腹大臣则坚持认为,应定都洛阳,而河南为周大兴之地,当定国号为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