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唐 > 第383章张瑄的预言

天唐 第383章张瑄的预言

作者:格鱼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2:49 来源:笔趣阁

灵州。

李亨在张瑄的永宁王府纠集众臣,脸色无比的阴沉。

“启奏陛下,吐蕃人出尔反尔,再次率兵犯我边境,两宁州守军在积石山下大败,伤亡惨重,如今半数退守沙柳河,半数逃回河州!”

兵部尚书公孙良有些心惊胆战地汇报着战况,不敢正视李亨那愤怒的眼眸。

李光弼猛然一拍桌案,暴怒道,“怎么会这样?李光弼!”

“臣在!”李光弼的脸色非常难看,他出班跪拜在地。

“你倒是跟朕说一说,你麾下这数万大军不是号称与吐蕃作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吗?怎么会扛不住吐蕃残兵的进攻,一战就溃!你可有话要对朕说!”李亨怒视着李光弼。

李光弼心里那个憋屈和郁闷就不用提了。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吐蕃人会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进袭吐谷浑故地,而他手下的副将凌岚竟然挡不住吐蕃军马,不仅战败,还逃回了河州,将整个吐谷浑故地拱手让给了吐蕃人。

“陛下,臣不在两宁州,不知具体战况……还请陛下放心,臣这就赶赴河州,再次整军与吐蕃人一战,如果臣夺不回失地,必战死沙场回报陛下的皇恩浩荡!”

李光弼咬着牙关慨然道。

李亨神色一缓,刚要说什么,突然听杨国忠冷笑一声道,“陛下,平蕃郡王的四万兵马损失惨重,再次整军反攻吐蕃,以臣看来,取胜的可能性极低。”

“当务之急,还请陛下命杨涟率军镇守沙柳河和青海一线,保住青海不失。而剩余军马,镇守河州防止吐蕃人东进即可。”

李光弼对杨国忠的话大为不满,猛然抬头道,“杨相之言,光弼不敢苟同。难道,吐谷浑故地就放弃了不成?”

“丢都已经丢了,还嚷嚷什么?难道两宁州是本相丢的?”杨国忠有些不屑地扫了李光弼一眼,嘲讽道。

李光弼暴怒,但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口来。

他涨红了脸,转头望着皇帝。

“陛下,臣以为杨相之言有理。当务之急,还是以守住边防为第一要务。至于吐谷浑故地,可徐徐图之。”公孙良斟酌着词句小声道。

“陛下,安禄山手下大将史思明已经率军五万绕过河东进攻灵州而来,此刻朝廷不能腹背受敌,吐蕃之事,只能暂时以防御为主了。”杨国忠抱拳大声道。

李亨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

他本来以为灵州是最安全的大后方,却不料一夜之间,情势就扭转过来。吐蕃人犯边作乱,而叛军竟然绕过河东向灵州攻杀过来,这摆明了就是要活捉他这个大唐皇帝!

“河东守军何在?这些白食朝廷俸禄的酒囊饭袋,朕要统统杖毙了他们!”李亨愤怒地站起身来,挥舞着手臂。

“史思明的叛军现今何在?”李亨咆哮了半天,渐渐冷静下来。

“陛下,距离朔方百余里。看来,叛军是要先拿下夏州,然后再进犯灵州!”公孙良作为朝廷军事主官,不得不实话实说。

李亨的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竟然快到朔方了,这么说来,若是叛军拿下夏州,再整军奔袭灵州,半月之内当可抵达!

灵州危险了。

李亨又想逃了。

他噗通一声坐在龙椅上,有些无力地颤声道,“速速命张瑄的大军回师勤王,回师勤王,阻挡叛军!”

杨国忠心里冷笑,嘴上却沉声道,“陛下,张瑄大军镇守潼关阻抗安禄山叛军主力,此刻怕是鞭长莫及了。”

杨国忠有句话还没好意思说出口来,“还是继续逃吧,现在看来,逃回长安,倒是安全一些。”

李亨无语。

公孙良这个时候犹豫了一下,又躬身施礼轻轻道,“陛下,最近臣听说,张瑄病体沉重主动上表陛下请求退隐,不知是真是假……”

公孙良这话一出口,杨国忠的脸色就变得很精彩。

张瑄被皇帝逼迫要辞官退隐撂挑子的事儿,早已传播得沸沸扬扬,但皇帝这里却还是莫名所以。

李亨愤怒地挥着手,“胡说八道!胡说八道!速速传诏张瑄,朕不管他是真病还是假病,都不得擅离职守。若是丢了潼关,朕要他的脑袋!”

李亨有些口不择言了,甚至爆了粗口,大失皇帝体面。

李亨霍然起身,大声道,“传朕的旨意,命杨涟率军死守陇朔边防,防御吐蕃,不得让吐蕃人进犯我疆土半步!同时号令陇朔各州军马,由张巡统率抗拒史思明叛军进犯!”

“朕明日便与满朝文武南下回师长安……就这么定了,不必再议了!”

李亨拂袖而去。

他身边的掌令太监赶紧呼喝了一嗓子——“陛下退朝!”

************************************

潼关。

一直静静在府中养病的张瑄,终于还是在诸将的拜求下升堂议事了。

听闻吐蕃攻陷吐谷浑故地,唐军惨败昔日辉煌的战果化为泡影,张瑄忍不住拍案而起,当众骂出声来。

这个时候,已经是至德元年的年末,呼啸的西北风掠过潼关的关墙,发出巨大的声响。气温极低,严寒无比,而堂上尽管有两个火盆,但还是让人觉得站不住腿脚冰冷。

封常清和郭子仪等大将的脸色都不好看。

占领吐谷浑故地曾经是陇朔大军最大的荣耀所在,可如今这份荣耀,竟然诡异地化为泡影,岂不令人嗟叹!

李光弼竟然守不住两宁州?封常清觉得无法理解。

要知道,两宁州和青海一线有李光弼和杨涟的八万兵马,竟然……

封常清等人并不知道,李光弼在吐蕃人犯边之前就被皇帝召到了灵州接受册封,远离了防卫驻地,而他手下的副将凌岚又骄傲轻敌,战术出现极大失误;而另一方面,刚刚战胜吐蕃攻占吐蕃王庭的李光弼部,心气很盛,所谓骄兵必败,大抵也不算意外。

“大帅,吐蕃犯边,吐谷浑故地大半失陷,令人嗟叹。如今朝廷命杨涟死守青海一线,而安禄山叛军大将史思明又率军奔袭灵州——末将得到军报,陛下已经从灵州启程,回师长安了。”

郭子仪出班大声道。

“陛下又回长安了?”张瑄忍不住嘴角浮起一抹古怪的笑容来,声音里蕴藏着的某种嘲讽让李豫和李倓无比的难堪。

“陛下回长安也好。”张瑄轻轻一笑,“吐蕃人进犯不必放在心上,赤柱目前没有余力犯我疆域,顶多是夺回吐谷浑故地罢了。而至于史思明,他或许能拿下夏州和朔方,但要拿下灵州,几乎不太可能!”

“本帅早就防备史思明绕过河东进犯灵州了。”张瑄挥了挥手,“两个月前,本帅就传书回纥可汗,请回纥可汗率军驻守灵州外围,若是史思明叛军奔袭灵州,回纥军马必出兵助战。”

“灵州有张巡在,本帅放心。”

张瑄这话一出口,郭子仪等人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灵州不仅是陇朔的中心城池,藩镇治所,还是他们这些将领的家眷聚集地。若是灵州失陷,他们的家眷和家财必然难保。

“大帅英明,末将等佩服!”郭子仪抱拳朗声高呼。

“史思明不足为惧。”张瑄微微一笑,“我军的大敌还是安禄山。不过,安禄山也嚣张不了多久了。如果本帅所料不差,两个月内,安禄山必死无疑!”

众将吃了一惊,对张瑄的话,他们都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安禄山目前才四十多岁,正当盛年,此人正在洛阳当大燕国皇帝,远离战阵,怎么可能突然死去?

众将都将疑惑的目光投射在张瑄身上。

张瑄微笑不语。

安禄山的下场是注定的。历史上,他死于其子安庆绪、军师严庄和宦官李猪儿之手,在洛阳。

虽然因为张瑄这个穿越者的存在,历史的轨迹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和调整,比如安禄山反叛的时间提前,一些历史人物的命运改变。

但历史的大方向是没有变的,安禄山叛乱还是应运而生。据此,张瑄相信,安禄山的结局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安禄山必死,安庆绪必弑父篡位。

而事实上,张瑄一直在关注洛阳的局势。从密探报回来的消息分析,安禄山叛军阵营的内讧已经开始。

所以,张瑄一直率军镇守潼关,以休整军马的名义没有主动出战。他其实就是在等待着安禄山的死去。只要安禄山一死,叛军内讧到达**,张瑄定率军火速出击,一举收复河南之地和东都洛阳。

“安禄山必死无疑,死于其子安庆绪之手。”张瑄缓缓起身,“传令下去,全军备战,待安禄山归天之时,我军即刻出潼关,与叛军决战河南!”

张瑄说完,大步行去。

……

……

沙柳河。

杨涟几次三番都想出战,进攻两宁州的赤柱兵马,但犹豫再三还是固守沙柳河,防备吐蕃军马得陇望蜀,越过青海进入陇朔。

至于李光弼,则没有被皇帝派去河州,而是率退守河州的残兵不足两万护卫皇帝和朝廷南下回师长安。

不过,对于李光弼来说,缠绕在他头顶上的无上光环,早已消散一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