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唐 > 第313章张瑄的派系

天唐 第313章张瑄的派系

作者:格鱼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2:49 来源:笔趣阁

李亨这话一出口,张瑄淡然一笑,拱手为礼道,“殿下所命,臣无有不从。”

张瑄心里明白,彻底拿下韩建良必然会得到李亨的百般抵制,单凭此事,只能说明其人有管教不严之罪,并不足以使其罢官。

韩越可严惩,为了张瑄这个永宁王的面子和权威,李亨会做出这样的让步,但因此牵连上韩建良,几乎不太可能。

因此,张瑄并没有当面与李亨在处理韩建良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他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只要他开了头,后面的事情必然会有杨国忠的人跟上摇旗呐喊。如果杨国忠不趁机将韩建良扳倒,那还是杨国忠吗?

对此,张瑄深信不疑。

见张瑄给足了自己的面子,李亨长出了一口气,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又冲着冯锡强沉声道,“冯锡强,韩建良之子韩越纵奴行凶,当街行马,冲撞永宁王,其罪不小。若是案情查实,以本宫之见,当严惩不贷!”

“当众杖责二十,戴刑具游街三日,以儆效尤!堪为全城纨绔之戒!”

“殿下英明。”张瑄微微一笑。

“臣遵旨!”冯锡强这才松了口气,叩首领命。

此事由韩越而起,但中间也有他这个长安县令的责任,如今张瑄并没有再追究他擅动官差滥施刑罚的责任,冯锡强暗叫侥幸之余,心里也生出几分感激涕零。

两人出了宫,在宫门之外,冯锡强慨然跪倒在张瑄面前,低低道,“王爷宽宏大量,不计卑职之过,卑职感激不尽!”

张瑄没有扶起冯锡强,目光炯炯,凛然道,“冯县令,此事当为教训,希望你能牢记。为官者手中的权力乃是公器,不可沦为私器私刑。你是长安县的父母官,不求你能蔑视权贵,但求你能秉公执法,为百姓做主。”

“本王一向以为,做官如同做人,做一天的官就要做一天的事。看在你素有官声的份上,本王这一次不为己甚,你且起来吧。”

“谢王爷教诲,卑职谨记不忘。”冯锡强红着脸羞愧万分地站起身来。

“好了,本王还有事,就先回府了。韩越一案,就交给冯县令了。”张瑄摆了摆手,从一个护军手里接过马缰绳,翻身上马,在南霁云等人的护卫中绝尘而去。

冯锡强默然躬身相送,再次直起身来的时候,额头上冒出了一层冷汗。

张瑄这头的麻烦倒是没了,可这一次他得罪了韩建良,还要按照李亨的意思严惩韩越,只要韩建良不倒,他日后哪里还会有好果子吃?

韩建良可没有张瑄这种肚量和气度。这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他或许不敢向张瑄报复,但冯锡强一个小小的县令,怎么能经得住韩建良的折腾?

冯锡强无奈地叹息着,翻身上马,正准备回衙,突然见张瑄的一个护军去而复返。

“冯县令!”军卒招呼道。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军卒,但冯锡强也不敢得罪,勉强笑了笑抱拳道,“军爷!”

“冯县令,永宁王张大帅让某家传话给冯县令,说冯县令尽管按律处置,一切有大帅做主。”

说完,军卒拱了拱手扬长而去。

张瑄这话就相当于是告诉冯锡强,如果日后韩建良报复他,自有永宁王府替他撑腰。

冯锡强大喜,在马上躬身下去,“卑职拜谢王爷恩典!”

冯锡强纵马归衙,心情舒爽。虽然与韩建良决裂了,但却意外地得到了张瑄的眷顾,若是能趁机投入张瑄门下,岂不是比当韩建良的门生强上百倍?

……

……

长安县判定韩越有罪,当众将其杖责二十,然后给韩越戴上刑具,命其在长安城里游街三日。

长安城里议论纷纷,众多权贵子弟“兔死狐悲”,纷纷被家中长辈勒令闭门不出,免得再生事端,重蹈覆辙。当然,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时间长了,该怎么还是怎么,该欺男霸女的还是会欺男霸女,纨绔终归还是纨绔。

果然如张瑄预料的那样,杨国忠率领杨派众人接连上书,参奏弹劾大理寺卿韩建良,指正其“罗织罪名、诬陷大臣、纵子行凶,危害市井、贪赃枉法”等十几条罪状。

一时间,朝野汹涌如潮,杨国忠亲自导演和发动了一场倒韩的战役,声势浩大。

越来越多的朝臣参与进来,毕竟韩建良平素得罪的人太多太多了。

李亨无奈,只得借韩越的案子,罢免了韩建良的大理寺卿之职。

张瑄回京不过区区数日,便先后有两名太子党重要骨干落马,这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动。

与朝中的动静相比,张瑄在永宁王府悠然自得陪着崔颖要么出城游玩,要么走亲访友,大开宴席,招待长安权贵。

如果是有心人,便不难发现,最近张瑄的永宁王府中进出最多的当是崔氏、郑氏、王氏、卢氏这些唐时的门阀大族中人。

门阀士族的力量盘根错节,相当强大。但经过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任权相的排挤打压,如今四大豪门在朝中的势力大不如前。而因为张瑄是崔家的女婿,如今又身居高位掌握兵权,在崔琚的“桥梁纽带”作用下,门阀士族渐渐有投靠张瑄并将张瑄推举为门阀士族代言人的意图。

所谓时势造英雄。张瑄是士子出身、名臣张九龄之后、文采横溢、声名鹊起,又有高爵兵权,还是崔氏的姻亲,具备充当门阀士族“大当家”的各种条件。与张瑄联盟合作,不仅能保证士族的清誉,还能获得巨大的政治利益。

越来越多的门阀士族子弟看透了这一点,主动登门示好的越来越多。而有不少士族子弟,甚至不惜投入张瑄门下。

令很多朝臣惊讶的是,杨派中的实权派羽林卫右卫大将军杨涟,中立派的有“墙头草”之称的左相兼吏部尚书陈希烈,也与张瑄过从甚密。

年关越来越近,与民间的喜庆气氛相比,朝中的气氛比较凝重。

因为先后有两个大臣被罢官,朝中有了一个较大范围内的权力洗牌。

张瑄没有插手朝中各部司署衙门主官人选的调配,他只是上书推荐原京兆府少尹马卢出任京兆府尹,原侍御史崔琚出任工部侍郎,很快得到通过。

经过数日的政治博弈和利益争夺,朝中各部司寺的主官人选很快任命到位。

个别有心人就意外地发现,张瑄在朝中的派系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

单以六部尚书而言,吏部尚书是陈希烈兼任,礼部尚书是杨国忠兼任,户部尚书是郑氏的郑通(原户部侍郎),刑部是卢氏的卢凌(原御史中丞),工部尚书马德惠原地不动,兵部尚书由羽林卫左卫大将军陈玄礼兼任。

郑通、卢凌是张瑄的人,马德惠是杨国忠的人,陈玄礼则是太子党,如果再加上陈希烈这个准张瑄派,以及通过此次调整跃居高位、遍布于各衙门司署的士族门第出身的中层官员,张瑄在朝中掌握的力量已经首次压过了杨国忠。

三足鼎立之势,渐渐向张瑄倾斜。

当然,这只是暗中的局面。在名义和表面上,张派和杨派还是同盟军的。这是李亨力排众议坚持让陈玄礼兼任刑部尚书的重要因素。

虽然李亨还是想继续起用张继勇和韩建良,但因为有杨国忠等人的强烈反对,以及张瑄派众人暗中的抵制,暂时只能作罢。

……

……

还有两日就是春节。

午后时分,张瑄与建宁王李倓从曲江池饮宴回府。

两队仪仗进入长安城,在朱雀大街中央处分手,李倓回皇城,张瑄自回王府。

这些日子,李倓与张瑄走得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密切,这让准太子李豫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但却无可奈何。

李倓的仪仗队伍刚刚进了皇城的宫门,一身微服的李豫就带着几个随从自街角踱步出来,面向宫门的方向默然凝视沉吟不语。

与最近春风得意的李倓相比,李豫的心情越来越焦躁和不安。

上元节,李亨即将正式登基称帝,宫里和朝廷各种准备工作已经完结,连老皇帝的禅让诏书都已经草拟完成,就等待在上元节之日,张瑄率天下藩镇,杨国忠率朝中众臣,一起殷切劝进了。

李亨称帝没有任何悬念。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李亨称帝,他就会在第一时间册封东宫太子。

原来李豫觉得自己的太子之位非常稳固,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李亨似有扶植李倓的架势,这让李豫心急如焚寝食不安。

“殿下……该出城了。”

李豫的亲信,右卫率府长史公孙游轻轻道。

右卫率府是拱卫东宫的军事力量,相当于东宫卫队,目前由李豫亲自掌控。

李豫慢慢回头来望着公孙游,轻轻一叹,“公孙长史,本宫心神不宁啊!”

公孙游心里暗叹,欲言又止。

公孙游一直认为,李豫不该得罪张瑄,从一开始就不该。而应该像李倓一样,放低身段,主动向张瑄示好,如果能得到张瑄的支持,他的太子之位还能跑得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