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山村生活尽悠闲 > 第三十六章 村里的大事件

山村生活尽悠闲 第三十六章 村里的大事件

作者:枫余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6:25 来源:笔趣阁

几位长辈也是哭笑不得,本来很认真的一件事又让这小子葫芦搅茄子给搅合过去了。没办法了,这孩子就这样,主意正得很。

“爸、妈,昨天那二十万留下十万给宋家屯的乡亲们,剩下的十万爸你先找人盖房子,不要舍不得花钱。要建房咱就一次到位,重新到村里批个新房场,地方要足够大,我想以后我们和舅舅两家就住一起。这笔钱只是卖林蛙的头一笔,以后钱会源源不断的赚来,所以千万不要害怕花钱,至于房子的样式由您和姥爷把关,就没我什么事儿了。

山子,等会儿你和我去你家,我想找太公和你爸具体地说说山货收购的事儿,顺便再和他们商讨点别的事儿。

但是事先说明,收购山货这件事我是不想参与的,我的打算是由你负责在全村进行收购,然后统一送到省城。这次主要就是想帮助村里的老少爷们增加点收入,所以呢你就少赚点,我的意见是每斤赚五毛钱,这样就算是扣除了车脚钱每月也能赚上不少,绝对比你现在在镇里开车强多了。”

李山激动地搓着双手,“二狗哥,你觉得我能行么?”

李洋鄙视地看了他一眼,“这活没什么难度,就是绑块饼子狗都能干,你说你能不能干?”

“能干能干。”

李山翻了翻白眼心里直嘀咕,‘靠,瞧这话说的,狗都能干,要是自己不能干岂不是连狗都不如?’

听到李洋在侮辱狗类,旁边的花花不干了,朝着李阳“汪汪”地叫了两声表示抗议。

李山带着李洋到家的时候,正好赶上太公和李世奎都在,当李洋说明来意后太公和李世奎都非常重视,几人就坐在外边的椅子上讨论着……

“太公、奎叔,事情的大概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些,咱们这里的野菜野果还有其它的山货都是纯天然绿sè食品,野菜十块钱一斤,野果子十五块钱一斤,野松菇和黑木耳一百块钱一斤。我的那两个朋友说了,咱这边有多少他们那边就要多少,他们要是用不了也可以高价卖给其他人,总之一句话,销路咱是有了,以后就看大伙儿能弄到多少了。

听了李洋的话,太公和李世奎惊讶的同时也感慨万分,自己爷孙两人一直想要为乡亲们多创造点收入,以前也联系过不少李家村走出去的事业小有成就的人,可是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不,困扰了自己爷儿孙俩多年的问题在李洋手中一天就解决了,这就是差距,看样子人还得多出去长长见识啊!

尤其是做为村支书和村长一肩挑的李世奎感受最为深刻。这些年爷爷一直逼迫着自己为乡亲们创造几条发财之路,可李家村有什么啊?穷山穷水穷土地,自己能有什么办法?爷爷经常说自己占着茅坑不拉屎,不是自己不拉,而是实在拉不出来啊!

爷孙两人分别拉着李洋的手可劲儿地摇,感谢之情由此可见。

“二狗子,你小子不错,好样的,我代表村里人感谢你啊。这件事儿要是成了,咱村里每户一年最少能多赚个五七六千的,家家户户的生活也能改善不少。你小子就是村里的大恩人哪!乖乖,你要是不说谁能想到这些野菜野果子也能这么值钱?太公真想扒开你的脑袋看看究竟是怎么长的。”

看着八十多岁的太公和年近五十的世奎叔像两个小孩子似的摇着自己的胳膊,诉说着感谢之情,李洋被二位长辈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

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乡亲们向着自己这个小辈表示感谢的。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中你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热爱和带领村民致富的执着。

“太公,奎叔你们就别夸我了,我这也是瞎猫撞死耗子,赶巧有这么个机会帮帮乡亲们,可没你们说得那么神乎。还有就是收购的事儿我就不参与了,我也一分钱不要,由山子挑头进行收购,每斤赚五毛钱,总不能让山子白干吧?你们看怎么样?”

李世奎知道李洋这是把赚钱的机会让给李山了,看了自己儿子一眼,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这本就是无本买卖,而且价钱高得让人不敢相信,足以让乡亲们兴奋地几宿睡不着觉,所以呢每斤赚五毛钱还是可以的。可是二狗子啊,叔知道你心地好,想着为乡亲们办事,可是你一分钱不赚就小山子一个人忙活这事儿怕不合适吧?”

李洋呵呵一笑,“世奎叔,太公,我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不过我估计以后没有时间和jīng力鼓捣这些,我和山子是兄弟,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在这件事情上你们以后不要提到我,你说这要是走在村里老少爷们全都对你说些感谢的话,这样就不自在了,你们也知道我的xìng格,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还有这件事要制定一个章程,不能乱哄哄一窝蜂似的采摘,最好每过些rì子就换一个地方,这样才能保证这些植被的可持续发展。还有采摘的时候一定野要注意野菜野果不能放混了,人家既然相信咱们,给了咱们最优厚的价钱,那该咱们做的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山子你收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实在不行就雇两个婶子大娘帮你把关”

几人听后都点了点头,二狗子就是二狗子,别看平时嘻嘻哈哈的,一旦做起事儿来就像是换了个人一样,方向明确,条理清楚。

李世奎兴奋地拍了拍李洋的肩膀,“行,一切就照你小子说得做,我马上召集几个村民小组长开会,制定一个详细的章程,晚上就在村委会的场院里召开村民大会,爷爷,你看这样做行吗?”

太公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也算我们李家村最近十几年的大事件了,山子,你下午四点的时候到钟楼上把铜钟敲响。唉,这钟声也应该敲响了啊!有多少年没听到这钟声了?”

李世奎和李洋三人大惊失sè,鼓楼上的铜钟可不是随便敲的。李洋有点忐忑地问道:“太公,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就这么件事儿用得着敲铜钟吗?我可有点担不起啊!”

在李家村东面的山坡上有一座二层的小钟楼,上面挂着一口大铜钟,据说是清朝的时候李氏祖先为了防范山贼而修建的,钟声一响预示着李家村有大事发生。到了抗rì战争时期,大铜钟的预jǐng声更是无数次地挽救了李家村的村民,直到建国后大铜钟才失去了它最初的作用。

由于那时候村里没有广播,李家村的人住的也分散,所以大铜钟就起到了广播的作用。到了八十年代有了广播后,大铜钟就很少用过了,只有村里有什么重大事情需要大伙儿决策时就会由村里长辈和支书共同决定敲响铜钟。

这是李家村最高级别的召唤,只要铜钟一响,上至八十迟暮之年的老人下到三岁嗷嗷待哺的孩童,各家只要还能走路的就一定要到村里的场院里来。

在李洋的记忆中铜钟响起的次数最多不超过两次。可以说大铜钟见证了李家村人不畏艰险,内斗山贼,外抗倭鬼的血泪史,同时也传承着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李家村jīng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