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一百六十八节 东北危机(上)

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六十八节 东北危机(上)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张謇他们的困境,还得怪到杨潮头上。

1907年世界经济危机开始,从哪年开始,生意就不好做了,各国都在向中国市场倾销,可是由于海关被英国人把持,又有协定关税的条约,中国政府没有权力提高税率来保护自己的市场。

因此两年前开始,张謇他们的经营就开始举步维艰,一直靠着杨潮的无息贷款苦苦支撑,好容易经济危机慢慢过去,各国国内的市场慢慢恢复,他们的倾销情况也慢慢变少,但是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又爆发了。

正是上海黄金投机引起的英国经济危机。

上海黄金投机造成的金融危机,不可能不影响到中国,毕竟是在中国发生的,而且现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大市场,国外的危机也会波动到中国来。

比如黄金投机引起了英国经济危机,但是第一波受冲击的就是张謇等人,英国经济危机中,受损失最大的就是庞大的纺织业,还有日本人也受到波及,英国人、日本人在中国疯狂倾销纺织品,即便有杨潮的铁路运价优惠,张謇他们抵挡起来也十分吃力,去年一年时间,几乎没有扩张,以张謇、荣氏、周氏、杨氏四家几乎同时选择保守经营。

这四家中,张謇是杨潮请来的,荣氏是想涉足纺织业看到杨潮在报纸上的贷款条件后自己找上来的,周氏就是周馥家族,他儿子周学熙创办的,杨氏则是无锡资本家,他们在无锡开有纱厂,也是得知杨潮保护工业资本,在东营开办分厂。

四家现在加起来有纱锭一百万锭。已经占到中国纺纱业的起初,但只是日本纱锭数的三分之一。

“可以兴办织布厂吗,发昌机器厂已经可以仿制英国织布机了,你们每家现在才有多少织机,我知道大生厂有一百多台,其他三家怕是都没有百台吧。”

杨潮邀请四大纺织业家族吃饭。不断地鼓励他们,贷款给他们都没有问题,可是问题是这些人胆子太小,不敢办啊,张謇倒是敢,可是兴致不高,因为总不赚钱对他的救国理念影响很大,实业救国,实业都在亏钱。还怎么救啊。

“现在是大环境不好。而且你们也要在管理上下点功夫,状元公的厂子管的就不容荣家的好。大家努努力,这几年把织布机扩张到千台以上。还可以做成衣吗,设计制造精美的,标准化的儒服。从纺纱到服装,把产业链拉长,现在你们四家加起来,才二十来万工人。这远远不够啊,没有两百万工人。哪里称得上工业化。日本的纺织工人三百多万,英国人更是有七百万人靠纺织业吃饭。我们中国是个大国,如果纺织业都吸收不了这么多人口,什么时候才能工业化啊。”

杨潮鼓动之下,几家开始答应各自建立一个千张织机的纺织厂,一张织机可以供应一千个人穿衣。这也不过是一百万人的生产力罢了,没有个几十万纺织机,是无法满足全中国的穿衣需求的,当然前提是农村的妇女不在自己织布。

打击农村个体纺织业,杨潮一时半会还做不到。除非用强制手段,但是如果能用高工资将这些妇女吸引到工厂,同时拉长产业链,纺纱、织布、制衣一起上,几年之内山东纺织业容纳一百万工人还是做得到的。

提振纺织业的目的,第一是解决就业,第二是给重工业提供市场,张謇他们不采购机器,发昌机器厂就没有订单,就不会采购新的机床,机床厂就没有生意。

生产是一根链条,环环相扣,少一环都不行,杨潮为了工业发展,是很拼的。

除了鼓动张謇他们办纺织业,杨潮还利用铁路公司的网络,铁路所到之处,立刻就鼓励当地商人开矿,河南的煤矿还是不少的,山西煤矿更多,这都给山东的机器制造业提供了大量市场,让杨潮稍微送了一口气。

不过张謇他们运气也算不错,自从他们重新咬牙逆势扩张后,过了年之后,英国虽然还没有挺过经济危机,但是中国市场却恢复了。

而且因为英国纺织工业大受打击,虽然短时间内冲击了中国市场,但是随着破产的增多和倾销的商品消耗殆尽,英国人退出了一部分市场,这一部分市场,就被有备而来,刚刚扩张的张謇他们吃下了。

英国纺织工业大受打击之后,印度棉花和棉纱价格就变得低廉,张謇他们开始大肆进口印度棉花。产品在江南一带开始畅销,强占英国商品市场份额的同时,利润也开始增加,三月份,张謇的纱厂开始盈利,五月份,盈利就超过了十万两,张謇的信心也终于来了。

不断增加的纺织厂的布匹,物美价廉,沿着铁路攻城略地,几家扩充的意愿十分强烈,发昌机器厂的纺纱机、织布机订单不断,他们的工人已经增加到了八千人,拥有各型机床三千台,已经是山东最大的华人机器厂了。

山东的洋人企业就更不用说了,有杨潮启动的第二轮投资潮,他们这些重工业比轻工业利润更丰厚。

烟台钢铁厂四十万吨钢产量完全无法满足铁路修建、工厂建设的订单,美国人不断的扩充规模的同时,在莱芜跟杨潮合资的新工厂也已经动工,美国人加班加点的建设下,几个月场房就已经有了雏形,他们打算在今年年底投产,两年内产量达到四十万,三年内达到六十万。

詹天佑终于修通到了到西安的铁路,火车从西安可以直接开到烟台,西北的货物大量出口,詹天佑计划今年年底修通粤汉铁路,并且开建川汉铁路。法国人已经初步完成了成昆铁路的测量,也打算在明年年底之前,完成铁路线规划。英国人挺过危机后,则开始筹建滇缅铁路。山东各地的电气化支线,也在西门子的设计下,开始施工。

受到铁路大发展的有力行情,美国机车厂和四方机车厂的订单也不断,而且四方机车厂已经开始生产柴油机车,并且和西门子联合生产电力机车。

这些生产企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美国、德国新建的机床厂的发展。

山东重工业在投资的拉动下,掀起的这一波投资热潮,据统计,就在今年年底,山东重工业产值,竟然可以跟日本重工业比肩。两年后将超过日本两倍以上,三年后全部投资企业投产后,重工业超过日本三倍。

这自然很让杨潮欣喜,但忧心更重了,因为杨潮知道,日本重工业不行,不是日本人不努力建设,而是日本市场就那样,日本是以轻工业为主的,是复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他们的经济更健康。

不过更健康的日本经济,去年也受到英国经济危机冲击,陷入了又一轮经济危机之中,尽管有政府的大力救助,可还是有大批纺织厂破产,工人失业。

前年,就是因为1907年经济危机,日本人为了开拓中国市场,甚至不惜威胁清政府,这一次他们倒是没有威胁,除了倾销之外,没有采取不合适的手段。

那是因为日本人的水泥工业被山东刺激的一年翻一倍的速度在增长,日本已经把水泥这种他们可以资源自主的产业当成了支柱性产业,三井、三菱等财团无一例外,全都介入这项利润丰厚的产业中。

正因为山东进口了大量的水泥,日本人才没有在纺织品问题上,跟杨潮撕破脸。

但是纺织品在山东和北方市场上竞争不过杨潮大力支持的山东纺织业,日本人却成功的开拓了另一个市场。

东北市场几乎被日本人独霸,他们仗着大连的管理权,虽然名曰自由港,可是日本人却大肆排挤其他国家,东北市场几乎一家独大,美国、英国都插不进来,俄国人的经济实力不够,威胁不到日本。

东北市场可不容小觑,日俄战争中,美国人之所以帮助日本,就是想在东北分一杯羹,因为东北此时算是中国比较富裕的地区,仅次于江南。因为这里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因此基本上所有百姓都是拥有地产的农民,因为家家都有足够的荒地开垦,所以有能力出卖农产品,同时他们也需要穿衣,又有钱,因此是最好的纺织品市场。

靠着独霸东北两千万人口的大市场,日本人也慢慢走出了经济危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东北攫取的利益太大了,日本人突然打起了东北的主意,他们悄无声息的在大连驻兵,并且调去了一队巡洋舰,竟然是要把大连当成他们的军港!

无论是张之洞,还是杨潮,都无法接受日本人的做法,当即就强硬的表态,要求日本人从大连撤兵,尤其是杨潮,甚至大胆的在报纸上表示,日本这是在挑起战争!

中日关系立刻急转直下,中国各地都出现了反日活动,抵制日货运动,再一次开始。

而俄国人也不甘寂寞,他们此时也跳了出来,对日本驻兵大连,表达了强烈的态度,也向日本发出了战争威胁。

从3月到5月,短短两个月时间,东北形式骤然紧张,仿佛随时会爆发一场中俄联合对抗日本的战争。(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